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735章

暗黑大宋-第735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世界。

    而且他主持了南方十二路发运司。对财政了解也比原来的深刻。

    那才是一种理想的治国模式啊,可笑的是国内那么多精英,竟然不如一群粗鲁的海客。

    “去年那边的商税有几何?”

    “陛下,六百八十一万有余。并且太保说,如果没有意外,五年后就能达到一千两百万贯左右,那时候仅是赋税就可以支持彼岸的财政需要,不需要海客支援了。”

    一千两百万贯对于宋朝财政来说,并不是一个大数字。

    但考虑的是这个收入全是商税,并且彼岸能有多少百姓?

    因此这个数字就吓人了。

    赵顼沉吟了一会,又问:“那边为何有这么多支出?”

    “现在没有这么多,去年的支出只有*百万贯,但五年后,人口进一步增加,那么支出也会随之增加。”

    “但这个支出还有点多。”

    “陛下,是有点多,可那边陆续地还有战事,这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一两百年,是没有办法将土著问题解决的,如果将土著问题解决,兵费上就立即节俭下来了。同时百姓到了彼岸,还有安置的费用。平时除了官员将士的薪酬外,还有大量胥吏衙役以及授学先生的支出。并且还要带着百姓兴修道路水利,修建港口等等,也会产生费用。”

    相对而言,那边物价还比较低,否则这个支出还要更高。

    同时开发彼岸的彼岸,以及在宋朝这边接受百姓的费用,并没有加上去,否则也会更高。

    至于土著,也许一两百年后,彼岸土著解决了,但彼岸的彼岸土著一两百年也解决不了的,那个时间会更长,说不定哥伦布麦哲伦的船队来到时,那边还会在战斗不休呢。

    但这个张商英就没有观察到了。

    “他第二个要求是什么?”

    “太保说,如果执行齐商税,到时候旧派大臣必痛恨之。但财政增加后,并不代表敛财。实际能够灭掉西夏,也未必花费多少钱帛。反过来不能灭掉西夏,花费再多钱帛,也灭不掉。”

    “他这么说的。”

    “是这么说的,但想灭夏,必须国内升平。百姓安乐,此消彼涨之下,就能将西夏一举歼灭之。故此。他刻意安排海客们。将大量烈士家属迁徙到彼岸,特别是陕西路各个保捷蕃兵义勇与民夫的家属。他们所得到的抚恤有限。再加上将领与官吏的克扣,到这些家属手中的抚恤甚至变得很可怜。反过来迁徙到彼岸,无形中是等于替朝廷减少一个大包袱,能够轻装前进。”

    “原来如此,孙固害朕。”

    确实是如此,否则何必迁徙陕西的百姓,那得多花多少钱帛哪,多引人注目啊。况且这些百姓久在北方。只能安置到澳洲的中南部地区,不能安置到各个热带岛屿上。这样用费就更多。

    张商英心中说,如果不是孙固,那六十万人如何能牺牲?说不定这时候西夏早就拿下来了。

    但他不好说的,继续道:“想要百姓安居乐业,必须轻敛薄征,因此手实法,青苗法,宽剩钱,全部得免除掉。同时拿出一些钱帛。改善保马法与保甲法,废除各地的苛捐杂税。但如此,又会让新派大臣不乐之。因此请求陛下必须大力支持。因为他在中书。只承诺呆上三年。三年必须将这些事落实下去,让国内升平。然后再去陕西,但到陕西后,请朝廷必须信任之,给予他比在两广时更大的权利。然后他承诺,在后面三年,会替大宋灭掉西夏。不过到真正灭夏时,不但给予他在陕西熙河的权利,还要举国支持。任何人不得猜疑。否则仍不会成功。他还补充了一句,知己知彼。能在南方百战百姓,但未必能胜西夏……”

    赵顼深有体会了。

    而且王巨用了一个裂车来比喻过。

    他沉吟一会说道:“这一条朕也准了。”

    其实这一条很重要。

    许多人为韩琦隐。实际赵顼才即位时差一点让韩琦架空,对赵顼一生心路影响颇是深远。

    赵顼为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熙宁,二是元丰。

    熙宁变法时,赵顼不知道王安石重要吗?

    知道,然而偏偏在朝堂上保留了许多旧党,甚至自始至终用文彦博对王安石掣肘。

    这就是帝王心术,或者宋朝的异论相搅,或者是所谓的制衡术。

    但这一条,几乎没有任何砖家提到过。

    所以王巨才开始也发生了误判,不然会做得更好。

    这是熙宁,再到元丰,这一时期又叫铁腕强硬时期,或者叫独裁时期,最主要的表现有三条,原来负责新法的部门乃是司农寺,但元丰时下诏,凡涉及到新法的大事,不得随便交所属部门讨论,必须先奏取旨,一下子将司农寺权利收回去了。

    第二条便是乌台诗案,虽然是苏东坡大嘴巴自找的,但如果不是赵顼有意识的封杀士大夫的胡说八道,那么李定提议能得以通过?

    第三条便是元丰改制。

    其实王巨所说的害怕新旧两派大臣排斥,不是真害怕新旧两派大臣排斥,而是害怕赵顼本人排斥。

    赵顼也没有深想,问:“为何是六年?”

    “陛下,臣也问过,太保说如果陛下给予六年的信任,还不能替陛下实现,那么是他有负陛下的重托,还有何颜面呆在朝堂。但如果实现了,那么他的功劳将是我大宋诸臣中赵普以下的第一人。为了避免其他大臣有什么想法,只能学习郭子仪了。如果到了这时候,他又何必在朝堂上。到时候退隐岂不是更好?还会成为史书上君臣相宜的佳话。”

    也就是到时候必然功高震主,没办法在朝堂上呆下去了,只有退!

    “朕是这种心胸狭隘之人?”

    还真不好说,张商英心想。

    但他那敢将这个想法说出来,道:“陛下,以臣之见,先行应之,毕竟两次惨败,须王子安回来稳定人心,稳定士气。”

    “恩,那么第三条呢?”

    “第三条有点古怪。”

    “有何古怪。”

    “他说若想他回来,陛下必须按照每天饮食按照这份食谱来,若不然,他还不会回来。”张商英递了一道食谱。

    食谱上写了许多肉食菜蔬以及水果名字与份量,特别是一些橙桔类,刻意标明,每天多食之。另外还有一个嘱咐,那就是不得饮酒,任何时候都要不能喝酒。而且刻意说了一句,什么时候赵顼饮酒,什么时候王巨就会立即离开朝堂。

    “为何让朕这么做?”赵顼奇怪地说。(未完待续。)

第747章 六个大礼() 
“是奴婢多嘴说的,永乐城之败后,陛下曾不愈过。于是太保多次询问了陛下的病情,然后请了许多大夫根据奴婢所说做了判断,这才有这道食谱,”黄和道:“特别是饮酒,几名大夫皆说过,想要陛下长寿万年,千万不能沾酒。太保担心了,毕竟无论是推出银行司、齐商税,还是灭西夏,必须要得到陛下支持。不过奴婢想问题也不大,陛下终不是嗜酒之人,不过……”

    如果不是王巨出现,宋朝的酒多是低度酒,所以一些妇孺都时常饮酒。

    赵顼虽不嗜酒,但于一些大典或宫宴时,也要与大臣吃上几杯的。

    但现在就不准了,这是否合适呢。

    黄和语气转了一下:“但奴婢以为,这是太保对陛下的关心。”

    赵顼是怎么死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里有记载,赵顼在集英殿大燕群臣,“酒五行罢,以上服药也”。

    后面李焘还做了补充:“放翁家世旧闻:元丰秋燕,神祖方举酒,手缓,盏倾覆,酒霑御袍。时都下盛传侧金盏曲,有司以为不祥,遂禁之。”

    《老学庵笔记》又有一则记载:“元丰七年秋宴,神庙举御觞示丞相王歧公以下,忽暴得风疾,手弱觞侧,余散霑污御袍……”

    好了,死因出来了,风疾,中风也。

    引发中风的原因就是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

    赵顼虽生性多疑,不象宋仁宗那么从容,但在生活上是一个有节制的人,不会恣酒纵欲。

    那么只能是前两条原因,想独裁了,什么权利都收回去了。那么处理的政务就会多起来,饮食不当是有可能的。

    并且朱元璋与雍正也因为如此,英年早逝。

    两次惨败。忧思恼怒,也是必然。

    具体的王巨不大清楚。只知道他是死于中风,然后在某将宴请群臣的宫宴上,酒吃多了,中风发作,并且这个时间快要临近了。

    所以才有了这道食谱,强行禁止赵顼吃酒。

    这玩意儿一碰酒,才是最悲催的。史上那次赵顼严重中风,酒是主导原因。

    否则赵顼多活上几年。熬到宋哲宗长大成人,高滔滔不得专政,那么就没有了元佑党争。而且赵顼在,宋哲宗病重了,宫中也不会讳之不敢医,更不会容忍小程在宫中虐待宋哲宗,将宋哲宗身体熬得很差。

    后来为什么明神宗在张居正死后,虐杀张居正全家老小。道理是一个样,这个不准做,那个不准吃。使得明神宗生活差得还不如一个平民。但张居正自己呢?却暗中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明神宗能高兴吗?

    小时候落下病根子,发育时又因为小程的灭人欲存天理,由高滔滔支持。小程监督下,赵煦只能得到可怜的饮食,营养一直跟不上来,甚至整个少年时光不能玩耍欢笑,所以宋哲宗才那么地短寿。

    也就是赵顼多活上五年,宋朝整个历史就会重新改写……

    明白这些前前后后,就知道王巨为什么痛恨程氏兄弟了。他们不是宋朝的理学家,而是宋朝两个最恶毒的岳不群!

    “传御医!”

    一会儿,十几名御医带了过来。

    赵顼问道:“朕去年生了病。所以不得饮酒是否?”

    领首的御医刚要说话,忽然看到张商英三人。并且张商英暗中使劲地挤眼,他立即醒悟道:“陛下。是最好不要沾酒。”

    “你们为何不说?”

    “臣等是怕陛下不悦。”

    “朕不悦,你们就不说?”

    张商英立即替这些御医转圆场:“陛下龙威肃穆,他们胆子小罢了。不过太保说过,不管陛下答不答应,但这次他回来了,就会献给陛下六个大礼。”

    “六个大礼?”

    “臣也不大清楚,可能是一些高产的粮食种子,从彼岸的彼岸带回来的。”

    “彼岸的彼岸?”

    “恩,离宋朝很远,近四万里路遥。还有一些机械技术武器吧。但太保又说了,非是他不守君臣之礼,先行去密州,是等候倭国调来的银两。”

    …………

    “这也太摆架子吧。”安焘心中不满地想到。

    他还不知道王巨提出的三个“无理要求”呢。

    但就是知道了,他敢说什么,什么也不敢说。

    那么多人因为此子被清洗下去了,甚至他以为吕公著与冯京也是因为王巨被清洗下去的。

    一行人来到城外五丈河畔,一处比较荒凉的盐泽地。

    王巨迎上前拱手道:“见过陛下,见过诸公。”

    大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陛下,请派侍卫立即将周边三里方圆所有行人百姓驱逐出去,让他们稍一会再回来。”

    “为何?”蔡确问。

    “与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