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660章

暗黑大宋-第660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将这两首诗交给赵顼。

    赵顼看后也是哭笑不得,不过心就软了一软。

    并且大苏机会也来了,正好曹老太太病重,赵顼大赦天下,望曹太太病情早日康复。曹老太太便说道:“不须赦天下凶恶,只要放了苏轼一人就行了。过去仁宗举贤良,回宫后非常高兴。说,我今天又为子孙得到两个太平宰相。他说的就是苏氏兄弟,现在你难道要将他杀掉吗?”

    怎么会杀掉呢。

    因此就有了今天这一问。

    大赦天下了。大苏要不要也要赦出来?

    换作其他人,说不定就“无罪赦放”了,但大苏嘛……有的大臣看到赵顼想改主意,便建议就近安置,不是徒,而成了就近编管,惩戒一下就算了。

    李定急了,立即说道:“苏轼之奸慝,今天已经全部招供。不屏之远方则乱俗(指苏东坡诗词流传得广,所以不能就近安置徒放)。载之从政则坏法,伏请特行废绝大赦之恩。”

    舒亶则说道:“不仅如此。驸马都尉王诜,收受轼之讥讽朝廷文字以及赠遗苏轼之钱物,并且又与王巩往来,泄漏禁中语。臣以为苏轼虽有怨望、诋讪君父之语,只是传于道路。然而王诜深受国恩,列在近戚,听到苏轼言不以上报,却阴通货赂,密与燕游,至若王巩,更是朋比匪人,志趋如此,原情议罪,实不容诛,请不要以赦论。”

    顿了一顿,他又说道:“收受苏轼讥讽文字的,除了王诜、王巩、李清臣外,还有张方平下凡二十二人。如盛侨、周邠辈固无足论,可是其他人如张方平、司马光、范镇、钱藻、曾巩、孙觉、李常、刘攽、刘挚等,皆是略能诵说先王之言,辱在公卿士大夫之列,所当以君臣之义望之者,所怀如此,顾可置而不诛乎?“

    舒亶所说的这二十二个人,全部是旧党。

    苏东坡大嘴巴乱喷,这些人当然很喜欢了,于是多有书信往来。

    然而苏东坡出事后,也只有张方平一个人出力营救,其他人全部做壁上观,在看好戏了。

    不要说舒亶残忍,如果历史不改变,就能看到刘挚等人是如何拉开更凶残的地方域党之争的。

    而且王巨对这个舒亶一直抱着很欣赏的态度,就象今年,他上书道,听说朝廷派中官出使,所到之处多让州郡造买器物,其当职官承望风旨,追呼督索,无所不至,远方之民,受弊良甚,乞重立条约。

    还有广南西路提举常平使刘谊,也是变法派,王巨先来到广南,他随后也到了广南,便对王巨说,广西一路,户口不过二十几万,还不如江淮一大郡,可百姓却出役钱十九万缗,募役用钱二十一万缗,余九万缗谓之宽剩钱。百姓贫乏,非它路可比。上等之家,不能当湖湘中下之户,而役钱之出,又有税钱,税钱既少,又敷之田米,田米不足,复算于身丁,广西之民,身之有丁也,既税以钱,又算以米,是一身输二税,远超前世之弊法。

    这个数字比另一个时空更高,因为还有了一个棉花役。

    王巨说,你说得好,请上书朝廷。

    然后发起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发起海运,运粮运棉,减少或免掉市舶司的一些抽解。

    接着规范两税与身丁钱,身丁钱那是无奈之举了,一些蛮人刀耕火种。如何以田亩计税?

    王巨便下牒令,征收两税就勿得再征身丁钱,征身丁钱就不得征收两税。又强行规订两税不得超过十抽一,身丁钱那多是半生半熟的蛮区。更苦,因此以他们收入的十五分之一计算身丁钱,然后与刘谊共同写了奏疏,朝廷也同意了。

    王巨还做了其他的一些举措,于广南西路各县县衙外置申明亭。

    这是朱元璋想出来的主意,一个了不起的主意。

    凡是民间田产、婚姻、斗殴、地基等纠纷,由各里的里正与胥吏共同调解,劝说双方做出一些让步。真不行,只好击鼓请知县来处理了。

    这样一来,各知县便能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抽身了,不要学王巨,王巨手下做事的人太多了,其他知县哪里能供得起这么多人哦?那么知县便有了更多精力治理地方的弊病,当然,不想好,整日花天酒地,那谁都无辄的。而且经过手下调解后。在场的胥吏对事情经过也更了解了,那么转到知县手中,也能迅速处理。

    这个举措推出来后。很受欢迎,王巨只是用在广南西路的,蛮人多,所以以调解为主,而且蛮人风俗与中原不同,这条举措有效地避免了许多刚上任流官因为不懂当地风俗,而出现误判的现象,并且也很符合宋朝“以和为贵”的精神,于是南方许多知州都推广了这个申明亭。

    王巨又于各个申明亭外勒石为碑。刻意写上这个税率,并且后面还有一句话。如高之,杀官无罪。

    如果那么官员征收的税率超过了这个税率。准许百姓杀官。

    赵顼下诏责问。

    王巨说道,此乃蛮区,官员又良莠不齐,若非如此,稍稍高出,超过百姓负担,便会有蛮人暴乱,一场暴乱下来,会死多少百姓,会用掉多少钱帛?它只是蛮人地区的一个特殊制度,即便没有这项规订,蛮人也敢杀官。有了这项规订,官员不敢胡作非为了,蛮人便可治理了。陛下勿要担忧。

    王巨不是说着玩的,在夔峡路那边让蛮人干掉了好几个宋朝重要的官员,每一次蛮民暴动,杀死的官员更多。

    赵顼能说什么呢?

    要么继续买安,要么治理,治理蛮人能不小心吗?

    正是这些制度,加上大修基础建设,农田水利,发展商业手工业,所以许多蛮人地区迅速安定发展,才有了蛮人唱歌感谢王巨的由来。

    刘谊也很感动,王巨不是真来治理广南的,他是用兵交趾的,到处都需要钱帛,这一来,无疑手中的经费更少。

    但实际经过治理后,税赋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例如户数,不是二十几万户了,而是变成了三十多万户,许多生蛮变成了熟蛮,并且载于户册之上。

    又有许多蛮区开始了先进的耕作,身丁钱能征收几文?两税才是大头。再加上商税,以及拓展的地区税赋。广南西路收入不减,反增加了一倍多。

    这说明了朝廷财政危机缓解之后,许多变法派也开始在反思,尽量地宽松百姓。

    特别象李定、舒亶这样的官员,他们真的很两袖清风,王安石闲赋到了江宁,还置了不少田产,他们离开官场,几乎什么都没有了。在古代,一个官员一点都不贪,那就是很难得的。

    而且他们很努力,再想一想苏东坡喷的那些诗,让舒亶如何作想?

    吴充无奈说道:“苏轼有才情……”

    你们不要将事情闹大,一个苏东坡还不够吗?现在又出来二十二名朋党。所以吴充忍不住地说了一句,看在大才子的份上,也能宽大处理吧。

    沈括说道:“我与王子安通过书信,曾问一句,君少年便有诗令传唱,为何现在反无一诗一令之作?王子安信中答道,人精力有限,就连那本数学都没有空继续书写下去,况且诗令。南唐后主天资不聪颖乎,为何灭国也?”

    论名气,如今王巨名满天下。

    连灭两国,还有那个流民,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全天下人都在谈论王巨。

    论成名之早,也无几人能及王巨,他少年时抄袭的几首诗词还在传唱呢。然而后来却没有了。

    沈括的话外之音,指王巨才情不及苏轼吗?

    为什么现在没有作诗写词,是因为没有空。想要当好官,整天就得做事,那有空写诗作赋。只有那些当不好官的士大夫,才能整日花天酒地,狎妓游玩,作诗写词。

    吴充恼了,问:“唐太宗难道没有作诗过?”

    “唐太宗会不会在诗上钻研?还有唐玄宗,是何等的天赋,然而晚年留恋美色,并且钻研诗赋丹青音乐舞蹈,结果如何?自古以来,有几个雄主在诗赋上扬名的?自古以来,有几个良臣在诗赋上扬名的,包括天资过人的诸葛武候,他专心过诗赋吗?”

    “那你说王公非是良相了?”

    “王公是才智,应急之作,他多会不理国政,而专心于诗赋?”

    吴充又无语了,但在心中骂道,这个死不要脸的!

    这样争辨下去,赵顼如何放人?

    不过小苏眼睛亮了一亮。

    散朝后,他立即写了一封信,向王巨求救。

    不要小看了王巨的能量,现在王巨无论手段是好是坏,但是实打实的灭二国之功,马上就有灭三国之功了,有他在皇上面前求情,大哥就会平安无事。

    然后不惜成本地将信用最快的速度送给王巨。

    王巨看到这封信,很是无语。

    用得着自己帮助吗?马上大苏十之**就会到黄州了。

    而且对大苏也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是宋朝这种谲秘的党争,司马光能写好《资治通鉴》吗?朝争才让大家看得爽……看得爽才是好史书。

    或者司马迁不割了蛋蛋,能写出史册中的离骚《史记》吗?

    若无盛唐,何来诗仙,若无安史之乱,何来诗史。若无这次的吃苦头,何来的前后赤壁赋,何来的举世无双超级大文豪!

    可关健王巨怎么回复小苏?

    当真为了大苏,写奏章向赵顼求情,自己傻了不成!但是不帮助,就意味着自己与小苏这段友谊到此结束……(未完待续)

第685章 捞人() 
王巨想了良久,回了一封信,信中说皇上即位以后,颇有作为,断然不会重惩令兄,但令兄之前做法,过于烂漫。

    烂漫是褒义词,实际王巨指大苏以前太狂放了,喷也要讲一个事实再喷吧,农田水利法也要喷,而且苏东坡对李定的做法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因此略吃一点苦头,未必是坏事。反正不是死罪了,顶多就是徒刑两年吧,若真是徒刑,我必会替令兄求情。你就不要关心则乱了。真正担心的就是令兄大手大脚惯了,徒刑多半不会发生,但会编管处置,经济就会拮据。因此我会派人贻赠令兄三千贯钱,但是送到你手中,令兄不到万不得己之时,望你不要拿出来。

    这样说,既示了友谊,也讲了道理。

    不然怎么办?当真向皇上求情,现在憎恨苏东坡的大臣有多少啦?

    而且就是求情管用了,苏东坡不经历这次苦难,他能改悔吗?一个不成熟的苏东坡也就那么一回事了,同样不值得自己出手相救!

    其实真用不着了,王安石听闻后,主动上书说,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所以从人格角度分析,王安石真的比司马光情操高尚,司马光虽然撰写资治,但在人格上,不过是一条躲藏在草丛里的毒蛇罢了。

    王安石只说了这句话,可这句话比什么都管用。

    吴充又伸出援助大手,非是吴充与苏轼关系好,而是这事儿得立即解决,不然让李定牵啊牵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悲催,且不看到王诜已经牵下去了。因此他找了一个机会对赵顼说。曹操如何?赵顼很是讥讽。吴充道,陛下以尧舜自居,当然看不起曹操。曹操猜疑心极重,还能容得下弥衡这样的狂人。陛下难道不能容下苏轼?

    其实赵顼猜疑心同样很重。

    但赵顼不会认为他猜疑心重的,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