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656章

暗黑大宋-第656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叔父?”郑宣和纳闷地问,这可是一个超级大的大家族,这名杨家子弟叔父可不要太多。

    “大理的那个叔父。”

    “杨公?”

    “就是他,他要见你。”

    “杨公怎么见我这个人小人物。”

    那名子弟也不解,杨公就是杨义贞,郑宣和表面上的身份就是一个马贩子,两者地位相差太大。

    进了中厅,郑宣和恭敬地施了一礼。

    “不错,果然是王少保家的门客。”杨义贞赞道。

    让杨义贞揭破了身份,郑富和也不惧。从容地答道:“杨公,过奖了。”

    “坐吧。”

    郑宣和坐下。

    “你家王少保出兵乌蛮,有何打算?”杨义贞让下人退下。问。

    “少保出兵乌蛮,也只是乌蛮,杨公莫要误会,之所以针对乌蛮,乃是乌蛮的支持,巴蜀大江南岸诸蛮始终动荡不安,不能让我朝很好的专心对付北方。”

    “你家少保对大理不感兴趣?”

    “感兴趣的地方多着了,但能管理得过来吗?不过杨公请放心,如果论富饶。大理可及占城国?毕竟占城临着大海,有大海之利。然而大理呢。难道将粮食运到开封府吗?”

    这也是一个说法。

    实际若无真腊,王巨说不定也乘势将占城拿下了。

    然而杨义贞哪里能想到?并且现在看上去。王巨对大理也不感兴趣,只是一心在经营乌蛮。等到乌蛮稳定下来,王巨恐怕早就调到其他地区了。

    不过杨义贞不相信,呵呵一乐说:“若此,你何故接近我家族中的子弟?”

    “为购马牛方便也。”

    “郑宣和,开门见山,如果你家少保条件不高,某会同意,但条件高了,某就不会答应了。”

    毕竟生活在蛮人地区,这样绕啊绕的,杨义贞不满了。

    “向宋朝称臣,割让石城东川二郡。”

    “好大的口气,你可知道这二郡有多大吗,那可不是你们宋朝的二州。”

    面积确实是不小,几乎能相当于大半个福建路了。不过郑宣和仍从容说道:“难道杨公喜欢这二郡吗?”

    面积虽大,可这里生活着的可是你们杨家最不喜欢的一群人。

    杨义贞又是呵呵一乐,说:“虽如此,某还是不能答应。”

    “少保可以替你牵制高家……”

    足矣!

    杨义贞沉思利害关系,杨家不能再败了。

    “不过少保又让我带一句话给你,大功告成后,莫要做黄雀。”

    “仅是这个条件还不够。”

    “实际少保占领二郡,就是最大的条件。杨公若不同意,相信高公会十分开心地看到这个局面。”

    高公就是高智升。

    杨义贞意思不仅是牵制,最好让王巨主动地分出一部分兵力,在边上直接出兵协助他。郑宣和岂会答应?

    不过他咬得越紧,杨义贞反而更相信了,又想了想说道:“我同意了。”

    许多话都没有明说的,也不用明说,王巨都将门客在一年多年就派来了,相信那个王巨比什么人都懂。

    这就是约定。

    郑宣和辞别杨义贞,也不逗留了,立即返回,见到王巨后,将两人对话一一转告。

    燕达惊奇又佩服地说:“真有黄鹂啊。”

    王巨当时说出这个黄鹂计划,燕达还有点不大相信。

    姚麟说道:“少保,你真神了。”

    但这个与金手指无关,王巨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杨义贞,只是随着借助买马为名,王巨广派斥候,这些斥候将大理的各个情报一一反馈,王巨分析出来的。如果知道另一个时空那段历史,王巨说不定会有更妙的布置。

    因此王巨自矜地说:“你们还是说错了,杨义贞不是黄鹂,尽管在这盘棋中,人人都想做黄鹂,但杨义贞注定是一只螳螂。”

    现在看,王巨进攻大理,大理段氏与乌蛮成了蝉,事实上,大理段氏与乌蒙在这盘棋中始终是一只蝉。

    但时间一久,二郡虽与宋朝打通了,还是等于孤悬于海外,因此必然收复之,所以王巨看上去扮演的是一只螳螂的角色,顶多是眼下捞了一个大便宜的螳螂。所以在杨义贞心中,他扮演的将是一只黄鹂角色。

    王巨绕了一下,几将有些糊涂,不过迅速明白过来,燕达道:“原来如此啊。”

    “乌蛮一倒,段氏完了。”王巨轻声说了一句。

    乌蛮倒了,段氏完了,有想法的人多了,大理也乱了……(未完待续)

第681章 给我一把伞() 
“大理可图也。”姚麟说道。

    不管怎么说,宋朝都是一个外来者,但大理乱掉,失去正统存在,宋朝进入,就不会引起大的反抗,也能顺利治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几将多少都受了王巨影响,特别是姚麟,他随王巨多久啦?从郑白渠到庆州,现在又到了南方。

    王巨的思路就是我能治理,我才去占领,不能治理,就不去占领,就象占城一样,虽将他们灭国,但又主动放弃了。或者换一种说法,另一个时空那一个朝代疆域最大,非是唐元清,而是天朝,余下三朝疆域吓死人,可实际控制的疆域有多少?但清末是很可惜,科技时代的到来,才是国家能控制偏远地区真正的原因。在那个时间段,守住了就也守住了。然而清朝没有守住,于是天朝变成一只瘦公鸡……

    王巨道:“姚将军,还是不能轻视啊,大理终是一个文明国家。”

    这个文明有多重要,放在中原说,可能大家不大清楚,毕竟眼睛盯着的是辽国与西夏,虽然这两国文明不及宋朝,但也不能算是未开智化的国度。即便生女真,也早开了智化。

    然而到了南方,那才知道文明存在着多大的悬差,居然还有上古书籍上所说的钻木成火的存在,甚至有的土著都不知道吃熟食,真正的饮毛茹血……

    不过王巨为了加深几将的印象,刻意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吐蕃,现在吐蕃是指以河湟为中心的吐蕃人,但熙河地区的吐蕃人身上的汉人血脉可能超过了吐蕃血脉,他们也清楚,因此秦州吐蕃与汉人最亲近。湟州吐蕃身上流着的吐谷浑血脉胜过了吐蕃血脉。六谷部吐蕃则可能有铁勒人、回鹘人与汉人的血脉,蜀西的少数吐蕃人则多有羌人血脉。因此他们都不能算是正宗的吐蕃人,正宗的吐蕃人在吐蕃高原上。为什么那群吐蕃人象是消失了一般?”

    “如果观看史书。原因则是吐蕃人口少,唐朝衰落时。他们扩张太快,加上宗教等因素,导致吐蕃四分五裂,由是河湟吐蕃与高原上的吐蕃不怎么往来了,更不会受他们节制。其实非是如此,吐蕃是从松赞干布时崛起的,但扩张时则是从论钦陵扩张的,固然是因为论钦陵用兵如神。可实际的原因乃是唐朝下嫁文成公主,后来又下嫁金城公主,两次下嫁,唐朝送去几万名工匠,这些工匠带去了文明带去了技术。不过后来就没有了。如果吐蕃高原与青海能紧密联系起来,这个国家依然会强大。但是大非川等地水土恶化,不适合人类生存了,由是两地隔绝,加上前面的因素,吐蕃四分五裂了。并且因为与中原文明彻底隔绝。从此吐蕃高原上各部末落,也不可能重新融合在一起了。至于文明,也彻底倒退回隋朝时的辰光。”

    这个末落时间很长。一直到天朝,才将这里彻底改观。

    “这就是文明造成的影响。”

    如果是原来,几将可能对吐蕃高原上的情况很是陌生。

    不过王巨买马,大家都有些了解了。

    从大理买马,分成四种,大理地区或者往西的马,还有东川郡以乌蒙地区为中心的马,腾冲府(缅甸整个西北地区,云南西南。少量印度)的腾冲马,还有来自吐蕃高原上的马。

    相对来说。腾冲马与吐蕃高原马要高大一点,但还是不及西夏马与河湟马。只能说与契丹马相仿佛,但比乌蒙马与大理马要好得多,后者高度只有一米一,但前者高度基本达到了一米二几。有这个高度,对于严重缺马的宋朝来说,已经很是满足了。且不看骑兵中还用了不少矮小的乌蒙马与大理马?

    因为买马,已经将情报延伸到吐蕃高原的东部地区。

    但这个情报的了解,只是为了商贸着想的,王巨还真没有想过经营吐蕃高原。

    宋朝能有这个雄心壮志吗?

    “不怕极度落后的文明,不怕软弱的先进文明,怕的就是落后不大又十分野蛮的文明,更怕的是一个积极进取又是先进发达的文明。之所以取大理,乃是大理虽然文明落后不大,但不野蛮,凝聚力又不强,并且信仰佛教,不喜杀生。然而将他们逼急了,拧在一起,即便能拿下,代价也高昂,那会逼得我们自己儿撤出这片地区。”

    只要僵持起来,王巨就自动撤退了。

    因为朝廷支持力度不足,当真靠他一个人力量平灭大理?

    不过王巨也只说一说,让大家不能掉以轻心。

    然后又说道:“燕将军,你要出发了。”

    不能盲目地就去进攻乌蒙等部,必须要打探好各个情报,还有甄别出有用的头领,让他们配合劝说。

    余下的头领则随着各部族渐渐安定下来,一起送走了。虽然离开家乡,一个个还挺高兴的,以为他们去宋朝京城享清福……

    其次“土改”,必须要有大量军队的震慑。

    外界的说法是乌蛮三十七部,实际乌蛮有几百部,这个三十七部的来历乃是当初以这三十七部为首,支持段兴平打败杨干贞,段兴平即位后三番五次加恩于三十七部,包括免徭役,颁赐宝贝等等,所以三十七部乌蛮才能段氏忠心耿耿。当然,在段氏的支持下,三十七部乌蛮也得以壮大,余下的部族或被兼并,或者被臣属,也还有一些较大的独立部族存在,比如乌蒙部上面的易溪部等部族,同样不小,但不属于三十七部乌蛮。

    大半乌蛮就在东川郡与石城郡,然而除了三十七部乌蛮外,还有许多部族,并且还有一些部族并没有参战。

    所以至少让石城郡基本的局面稳定下来,才可以用兵东川郡东北部地区。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看大理的动向。

    杨义贞主动找到了郑宣和,说明杨义贞要动手了。所以燕达也能抽兵东川郡了。

    并且也不能拖下去,杨义贞动手,另外一只黄鹂也要动手。等他们打得不可开交,就是王巨正式用兵大理之时。

    但是燕达并没有带走多少兵马。五千普通的步兵,一万名王巨刻意训练的精英士兵,当时训练就是训练他们在山林等各种特殊地形下如何作战,一共一万多名,还有几千名次给了章惇,那边也要动兵,至少从哀牢人与牛吼人手中将长山山脉抢过来,当成未来交趾的屏障。

    这个也不用王巨多解释。且看燕云十六州,再看西北的横山……长山就等于是未来交趾的燕云十六州,横山。

    不过这个时间可能有点长,毕竟要等内陆百姓到达,安定,才能逐步地动手。就是这样,也未必等于就能搞掂长山,虽然梅山蛮与南北江蛮更头痛,不过这里的基础非是荆湖路的基础。

    而且一样的任务,不仅是要打败长山地区的哀牢人与牛吼人。还要治理起来……

    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