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573章

暗黑大宋-第573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安石无辄,不过他也有耳目,听到一条消息,说是温齐古与当天动手的侍卫聊天,说你们将宰相的马与从人打伤,罪名不小啊。侍卫说,我们不知道吗,只是上面逼得紧,无可奈何。温齐古立即禀报给了王珪。王安石知道要糟,王珪不会坑害他,但绝对不会为救他而得罪人。因此迅速喊来温齐古,温齐古经老王提醒后,也醒悟过来,这个火坑自己怎么跳进去的,但不敢否认,只能说我记不得是那个侍卫了。王安石想了一想,何苦为难一个小芝麻官,此事不了了之。

    这个说法比较接近真相,士大夫举止优雅,有几个人象王巨那么粗暴呢。

    另外两个说法就比较妖异了。一是说岐王赵颢将王安石半拉半带进去的,结果发生了抽马事件。这样做的后果会是什么,两个宰相吵架都能贬出朝堂。况且一个是亲王,一个是首相。果然赵颢送到开封府处理。王安石只好请求辞官。

    但蔡确根本未过问,赵顼问,蔡确说,陛下,元宵节本来是一个与民同乐的节日,更要让太皇太后、太后开心,友爱兄弟,王安石是首相。应带头响应,现在仅打伤了几个从人,就要治亲王的罪,太后如何乐得起来?

    “卿乃敢言安石耶?”赵顼惊喜道,从此信任蔡确。

    这个有些扯蛋,去年正月,赵顼还是对王安石很信任的,岂会因为蔡确说王安石的坏话,不怒反喜?

    最后一个说法更操蛋,说王安石进宫。侍卫拿着骨朵喝令王安石下马。何谓骨朵,就是有长把的小铁锤,韩德让就是用此物在金殿上将辽国一个皇族脑袋打碎的。王安石不听。继续往里走。

    这时张茂则走出来,喝令侍卫用骨朵击打王安石的从人。侍卫打着打着,转移了目标,开始打王安石的马,并说,相公马有何不可!

    张茂则非但没有阻止,反而说,相公怎么了,他不是臣子吗?这样蔑视皇帝。是不是想当王莽。王安石忍着怒气,去见赵顼。赵顼却说,打伤了。好,派人去验伤。

    赵顼能说这没脑子的话吗?

    因此王巨听到这些传言后,他分析了一下,大约是张茂则听到两个太后时常念叼王安石的坏话,正好那天他于宣德门当值,王安石骑马进来,茂则抓住机会,羞侮了王安石。文彦博自然会意,当场就搪塞过去。随后调查,两个太后发话,导致此事不了了之。

    不要问一个太监有没有这个胆量,就是这个太监,宋仁宗忽然发疯时,曾大喝过,皇后(曹太后)与张茂则谋反。这是疯话了,但说明了张茂则与曹太太的关系。

    遭此羞侮,王安石并没有说辞职,为何,还不是为了继续新政。

    因此这时王安石终于提出辞职。

    但第一次辞职,王安石很不坚决。

    他还是希望赵顼回心转意。

    然而让他失望,随后赵顼下诏,命开封体放免行钱,三司察市易,司农发常平仓,三衙具熙、河所用兵,诸路上民物流散之故,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三天后果然落雨。

    古代这个三未必是三,天知道过了多少天才落雨。

    然后以讹传讹,到了清朝的《续资治通鉴》时,变成了是日,果雨。前面颁诏书,后面天就降下大雨……雷!

    但未必吕惠卿等人就是笨蛋,没有一个是省事的。

    几天后,他们知道事情真相,因此进谏。

    陛下,你不觉得疑点太多了吗?

    赵顼省悟,除了方田均税法暂罢外,余下诸法又恢复了。

    至于郑侠……愚人者,只能被智人所驭!

    王巨如果没有这些金手指,多半同样也要被这些妖孽所驭。

    不过这时王安石已经心灰意冷,连上四书,请求辞职。赵顼不得已说,那么就以太师或太傅之官留之京师。

    王安石不同意。

    赵顼只好让王安石重新知江宁府。

    但让司马光失望的是,王安石下了,然而韩绛与吕惠卿上来了。吕惠卿哪,那可不会象王安石那么文雅的……

    …………

    “快到了,”陶青举着望远镜说道。

    王巨送来的粮食一共分成两批,一批是润州。其实到杭州,利于船只停泊,装卸,不过那样速度就慢了。现在直接将船从长江随涨潮驶入润州,朝廷也方便将大大小小的河船立即从长江各地调集过来。然后装卸到各条河船上,利用汴水漕运运向北方各地。

    其实这是长江在缩窄,否则象唐朝那样,王巨都想将船只驶入扬州(唐朝长江口更宽,因此唐朝后期,许多海船是直接驶入到扬州,但在宋朝就不行了)。

    然而在润州有一条不大方便,非是购货。船卸了粮食,还要带货物走,不能放空船离开。那无疑加大的成本。

    这个问题不大,因为这批船会采购一些货物。去倭国或高丽换粮食回来。虽然不合规矩(指必须在市舶司处买卖),然而这是义举,官府不会为难,处处放绿灯。

    但最大的不便之处,就是润州不能停泊这么多船。

    特别这时对港口要求很挑剔,毕竟船只一年只能来回航运一次,大多数时间是停泊在港口的,所以港口必须能容纳许多船只停泊。润州显然没有这条件。那么必须卸好货过后,立即采办货物,迅速离开。让后面的船靠上。

    所以润州的船只数量不多,而且是分批到达。

    主要的大部队是在密州。

    密州的知州是苏东坡,今年春天刚到。

    但总的来说,这一年密州灾情不重,否则大苏不会义意气风发地写下那首豪迈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然而从密州将粮食再调到各处,损耗不提了,官吏再伸手捞一点,可能只有一半粮食到了灾民手中。

    王安石那时还未下去。大家便商议决定,让灾民前去密州就食。

    这一来,大苏悲催了。

    那么多灾民到来。得派人维护治安,还有搭灾棚,粥棚。

    并且要将灾民打乱,否则一旦来了几十万灾民,天气渐渐热了,万一有一个疟疾的什么传染病,正好变法派对他恨之入骨,那么等着倒霉吧。

    因此王巨接到消息后,写了一封信给大苏。意思劳烦你了。

    就不知道大苏会不会给他面子,尽管他暗中替大苏将他所有债务一起偿还了。与小苏关系一直不错,不时地相互书信往来。但在这时候。戾气冲天,大伙讲的不是中国古典式的知恩图报,而是文革式的“大义灭亲”。

    与这批粮食无关,因为接下来还要做一件事。

    船队徐徐以驶向密州港,港口不是后世的青岛,而是云河入海口处的板桥镇(胶县)唐家湾,因为这里有胶州湾之隔,平时风浪较小,水面宽广,足以停泊许多船只。而且水深,那么就能让较大的海船进来,反观几个黄河入海口处就不行了,那怕是出了大海,因为泥沙淤积,稍大的船只因为吃水深便会搁浅。

    它的背后又是山东各州县,再往前去又可以利用济水五丈河,或者黄河各条支流与京城或河北路各州府沟通。

    因此赵顼接受了王巨提议后,这个港口迅速繁荣起来。不仅与高丽倭国来往,还有一些南方船只直接航行到这里,互通有无,甚至一些广州的船只也航行到这里,将岭南的货物带来,再将河北山东的货物带到岭南,专门就在国内跑。

    “看来官府有了准备。”陶青又说。

    看到他们来了,原先停泊的船只一起让到另一侧,余下半侧空荡荡的,专门留给他们停泊,又有一队衙役在维护着秩序。

    陶青又用望远镜继续看着,他看到了许多灾民。

    饿得受不了,听闻密州港有粮食,朝廷让他们前去就食,一下子无数饥肠辘辘的灾民不由官府组织,就涌向了板桥镇这里。

    这与陶青、张铨之无关,他们负责的只是将粮食卸下来,如何赈灾,则交给密州官员去处理。

    越来越近,有些偏风。

    各艘船上的水手不停地换着侧帆,以便校正风向。

    但主帆陆续放了下去,船速也变得越来越慢,临近港口处,各艘船只开始停泊。船只停泊,特别是海船在各个海港停泊,那绝对是一门技术,花了很长时间才陆续泊好。不过一百多艘大型海船,依次停泊在一起,帆杆林立,看上去极是壮观。

    陶青与张铨之也站起身,准备下船,与官府进行交接。突然一大群灾民,向他们这边跑过来。黑压压的一大片,脸上皆露出凶恶兴奋的神情……(未完待续)

第609章 凶狠() 
在他们前面还有一些衙役,有市舶司的,也有胶西县的。

    但这些灾民太多了,衙役们又不敢动手,一下子就将这几十名衙役冲散,又继续向船队冲来。

    陶青与张铨之看了看,一下子会意,陶青喝道:“吹号。”

    王巨鼓励百姓迁徙,这个大家都知道,而且也能说出理由,没有这个航海,王巨也在鼓励迁徙。两浙路、福建路以及江南西路,也就是后世的苏南东部地区、上海与浙江、福建、江西这几个面积小省,人口几乎占据了宋朝的三分之一。

    适度的人口疏散确实是良政,至少如王巨所说的,比自己亲手将自己的子女活活溺死强吧。

    航海带来大笔税赋,大家也知道。

    正是这一条,许多中立的,以及不是那么强硬的保守派大臣,都没有太反对。毕竟这些财源非是象王安石变法那样,在强行敛财。

    实际有人观注王巨这数年来的作为,包括小苏在内,他们隐约地发现,王巨似乎就是在走一条王安石所说的“民不加赋而国自用”的道路,而且做得还比较成功。

    当然,王巨是在地方,若放在朝堂上,这个范围扩大到一个国家,能不能成功,任何人都不敢说了。

    但有的并不是外人所能知道的。

    比如说这个航海的收入,其实并没有从迁徙的百姓头上敛什么财富,但开始时无疑是抢钱。王巨在葛少华去广南东路主持木棉时,就派葛少华打听,那就时就在谋划。

    熙宁二年,王巨暗中派人购买数条海船,这些船造价不菲。不会打造出来才出售的,必须先付钱,后打造。而且打造的时间比较长,短则大半年。长则一年多。必须那么长时间,短了,就会出现种种问题,最少艌料得要这么长时间,才能干结。

    所以元蒙两次征倭国,将汉人不当人看待,结果造出来的船,浪打一打。全部散板了。如果那样,那来的宋朝航海?

    熙宁三年,王巨让几大门客出去,陶青与张铨之去了泉州,一就是继续造船,二就是先行派出钻风船,按照王巨的指示,摸索更详细的航海路线图,以及各个岛屿的特产,还有各条航线的风向、洋流、气候等等。

    顺便开始小规模的经营。

    到了熙宁四年。正式经营。

    刘绍先与陆平之在杭州所主持的事务,同样与航海有关,只不过他们方向是北方的倭国与高丽。陶张二人则是专攻南方。黄良与吕何让在广州也在配合着。

    也就是王巨未去泉州之前。大规模的航海,与小规模的迁徙百姓已经开始。

    但王巨用了种种手段,激励大规模的百姓迁徙到海外,开始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