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488章

暗黑大宋-第488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耽搁了足足近半刻钟,也就是足足超过了十分钟,

    这个时间有点长了。让王巨担心赵隆与曲珍会产生冲动。

    等待虽然让人感到焦急,不过时间还来得及。

    但好在赵隆一直忍住了,王巨又用望远镜看着,曲珍与前行营的保捷军也潜行来到那个村庄上,然后一个个趴在地上。其实真的很冷,特别是这黎明时刻,趴在地上,冷气逼人心脾,这一刻的等候无疑是一种煎熬。

    然而好在刚才庆州一战比较顺利,给了大家信心与勇气。要知道以前这些保捷军除了不停地训练外,至少九成半的兵士手中兵器还未沾过敌人的鲜血。所以才出现一边战斗一边有一半人在呕吐的情形。

    那伙巡哨的士兵终于走了,还得要等。

    一会儿,那群士兵走过了营帐的转角,王巨就看到赵隆扑了出来。

    当然,这一回就不能指望再有好事了,实际上接下来的战斗,王巨还打算用夜袭战术,但不是夜袭,而叫“夜惊”。

    那伙哨兵立即就看到赵隆一行,其中一人立即冲响号角,其他人则举起了手中的弓箭。

    赵隆猫着腰带着手下继续向栅门冲。

    那伙哨兵手中的箭已经飞射出去,王巨在望远镜里看到有几名宋兵被射倒,但赵隆用提刀拨打掉两支飞向他的箭矢,大吼一声,已经冲到他们的面前。

    同时曲珍也带着手下杀了出来,因为刚才的耽搁,两者离得很近。

    那伙哨兵也在反抗,不过赵隆真的很凶悍,提刀在他手中舞成了一道道刀光,连连击毙了七八个敌人,强行杀到栅门前,一面用提刀挥舞着保护着自己,一面用手打开栅门的门栓。

    “这小子真不错,”王君万也在观看,心中赞了一句,然后说道:“冲。”

    实际西夏大营是顺着延庆水,三面将业乐镇包围着,但为了最大限度杀伤敌人,主攻的方向选择的是北营,也就是西夏后营。因此王君万必须率领三军还有滑行一段距离,这才能抄到敌人后方。但好在滑行的速度快,这个距离并不会耽搁多长时间。

    王巨没有动,不可能真的每次他都会冲锋陷阵,那成了什么?说不定以后也能冲一冲,但主要还是为了鼓舞士气,而非是杀伤多少敌人。他继续看着。

    栅门终于让赵隆打开了,曲珍带着前行也涌了过去。但刚才那伙巡逻的士兵也返回头,一边用号角警告,一面与曲珍的部下战斗着。同时塔楼上的夏军同时也在吹号角。

    随着这一声声凄厉的号角声,整个夏军大营开始骚动。

    但这种情况是王巨早就预料到的,他关心的是那道栅门。

    那伙巡逻的士兵在两员虎将的反击下,迅速被击溃,但又有一个将领打扮的夏人,带着一群兵士杀了过来。

    两群人在惨战着,夏人越来越多,但赵隆与曲珍死死地将栅门守住。

    这一刻,有许多宋兵倒下。然而时间也并不长,王君万率领三军放下滑板,已经冲上了岸。

    “走。”王巨放下望远镜,骑马往前冲了冲,带着手下趟过冰面,来到敌人大营后面的一座土山上,但他没有杀入敌营,而是站在这个土山上用鼓号指挥着三军。

    因此上了坡顶后,继续用望远镜看着,王君万已经杀入敌营,不过夏军也开始了集结。

    然而宋军还是占据着优势的,一是士气,二是有组织,敌人虽在集结,可在这个黑夜里,多少有些慌乱,三是宋军头脑更清醒。

    还有呢,王巨用望远镜看了看业乐镇,不由地又皱了皱眉头,因为业乐镇仍然很安静。

    在夏军强攻美利堡时,宋军进行了一系列的转移与换防,王巨让似乎更能打的李克忠换下了顾永平。毕竟业乐镇离主战场更近,随着大会战即将到来,得要求主战场附近的每一处兵力最后都要发挥出作用,包括业乐镇。

    但这时李克忠确实产生了误判,赵隆在厮杀时,城头上的宋军还没有注意,随着曲珍率领前行军杀入敌营,城头上的宋军已经匆匆忙忙向李克忠禀报了。李克忠听后,连忙爬起来,来到城头,因为这次攻打业乐镇并不在计划之中,所以他还在观察与判断。所以王巨看到业乐镇仍然静悄悄一片。

    当时制订计划时,王君万与刘昌祚意思是更大胆一点,比如象今天晚上,如果周永清得手,那么就一路追到西谷砦,再让西谷砦宋军杀出来。这边王巨一路进攻业乐镇,再挟借着胜利之势,卷向五交镇,与种谊、种古里应外合,击垮五交镇的夏军。虽然西夏兵力多,但因为他们是分成了若干区域,在每一片区域里所占的兵力优势不大。甚至可以与燕达配合,最后索性攻向仁多零丁的主力军队,一下子就将夏军的左翼会部击败。

    但王巨最终没有同意,这样依然会产生许多风险,王巨最不想的就是带着风险去战。特别是各军的配合,未必有那么完美。眼下李克忠的表现,似乎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李克忠在迟疑,却给了西夏更多的集结时间,王巨不得不用望远镜看着战场,然后用号角指挥着。

    这时李克忠才清醒过来,说道:“立即下令集结三军。”

    然而这个集结三军,也要一会儿的。

    城中在集结,城外继续在酣战。

    王巨无语地看了一眼业乐镇,继续盯着战场,应当来说,宋军还是占据着优势的。而且也不能忽视王巨的作用,尽管所有人都高估了他的军事能力,他自己却低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其实最准确的定位就是现在王巨抛开金手指,也能达到了铁级指挥者的水准,甚至可能比郭逵还要强一点,比仁多零丁并不逊色多少。

    而且他手中有望远镜,更能清晰地看到战场,因此在他指挥下,宋军优势在渐渐扩大,至少一直压着夏军,没有让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阵型。

    晨风吹起,凉气逼人,不过在这份寒意里略有那么一丝清新的气息,其实春天离这个边陲也不远了。

    天空中的启明星也明亮起来,穿过浓浓的墨色,将宝石般的身影笼射在人间。

    酣战在继续,宋军渐渐已经撕开了整个西夏的北营。这时业乐镇的宋军才姗姗来迟地打开城门,再不出来,李克忠好抱着行李回家养老去了。(未完待续。。)

第520章 天上(下)() 
仁多零丁在中军大帐面如土色。…,。自开战以来,损失主要是二梁那边的,仁多零丁部下损失并不重,无外乎就是强攻雪泥堡,折了不少兵马,但拿下了雪泥堡,还击毙了宋军主将。

    所以仁多零丁在军中威信一时无两,然而没有想到该死的宋人,终于对他下手了。

    这两边的消息简直是两个噩耗。

    现在损失了多少兵马,还无法统计。但相信会是一个让人很肉痛的数字。

    并且他还要阻止局势的恶化。

    萌门三岔那边不要想了,宋朝派出一万多兵马,这个仁多零丁不大相信,大约是罔藏逋遮丑夸大了宋军的数量。但相信兵力不会少,否则不会那么快就击溃了罔藏逋一万五千名大军,甚至逃跑时都不敢利用后方的那个小寨子挡一挡,连带着小寨子与几个哨所的将士,也一起逃向了西谷砦。

    这个猜测离真相不远了。

    那么多宋朝官兵,相信他们也抓了不少战俘,这些战俘也是劳力,况且周边还有一些空虚的小寨子,寨子里有百姓,他们也是劳力。等到自己发出大军时,不要说那两面冰墙,就是真正的城墙,也筑得差不多。况且面临着南面来的强敌,自己那可能分出大军去进行第二次反攻?

    通塞川道彻底中断!

    这是仁多零丁做出的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也是仁多零丁最担心的。

    据前方来报,说是宋朝不知派出多少军队。尽管业乐城夜袭战术不是太成功。自己手下也及时组织起来。然而寡不敌众,最后在宋军里应外合之下,三军溃败。

    这也是夸张的说法。

    估计宋朝派来的兵力不会比业乐城的兵力多,甚至还少一点,否则不用等城中宋军杀出,更不可能僵持了一个多时辰后,三军这才崩溃。

    因此宋朝派来的兵力可能在一万人左右,甚至一万人多点。但不会多上多少。然而这支宋军是从庆州城来的,这说明了昨天夜里,宋吉那两万兵士已经被彻底击败了,甚至快接近了全军覆没。

    然而宋军此时又汇集了业乐城中的宋军,实际兵力并没有因为伤亡而减少,而是在增加中,又是挟借大胜之威,并且又有那个古怪的滑板之速度,那么草草地休息一会儿,吃一个早饭。说不定就会再次进攻五交镇。

    五交镇自己布置了两万大军,然而五交镇中还有一支宋军。在五交镇的后方便是环州城与安塞寨,哪里又有种古的兵力,如果昨天晚上,他们从小道穿插过来,那么宋人又能取得局部战场上的绝对兵力优势。到时三支军队一起出动,左右夹攻外加里应外合,五交镇的夏军危矣!

    这还不算严重的后果,如果五交镇战役结束后,三支宋军聚集,继续扑向淮安镇,与燕达再来一个里应外合,自己这支军队都会凶多吉少。与兵力无关,自己兵力虽然到时可能略占优势,但士气却不同了。

    业乐镇败了就败了,但五交镇不能失。否则几十万夏军可能让宋军一口口就吃掉了……想到这里,他不由地打了一个冷战。

    于是他立即派出五千兵马支援业乐镇。

    实际打到这份上,加上西夏军队散开,兵力已经不那么充足了。

    五千兵马立即火速赶向五交镇。

    仁多零丁又继续思考。

    现在整个儿让他感到不对劲,庆州从哪儿多出近万宋军的,还有木瓜堡哪里又从哪儿冒出来的那么多宋军的?往后去,宋朝还能冒出多少神兵天降?

    这一仗不能再打下去了。

    梁氏发起这一战的心情他能理解,一是想报私仇报国仇,私仇是夫仇,国仇是丢失绥州的耻辱,二是想树立她的权威,三是以为天寨地冻,宋朝无备,四是以为有契丹人在后面支持。

    契丹人如果真出兵,那也许真管用了。可是契丹人只是一个口头上的承诺,也许会出兵吧,那也要看到宋朝大败,他们才能出兵。不共同出兵,那么宋朝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西夏。

    这才是问题所在。

    但梁氏往好处上想,因此几乎倾全国的力量发起这场战役,如果这次大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如今明智的做法便是立即撤退,至少保存了大部分主力,至于这一战所带来的损失,那以后慢慢恢复了。

    可是仁多零丁不敢说,都哆腊讹被斩,让许多将领心寒了。为何?无外乎就是梁乙埋推卸责任。但这一战自己有没有责任?怎能没有!

    罔藏逋产生误判,但这个误判自己也认可的,这才将罔藏逋的信交给梁乙埋,并且还是用快马交的,说不定宋吉那边失误,也与这封信有关。

    现在又折了那么多兵马,梁乙埋无法下台了,自己再劝说他撤军,梁乙埋会怎么想?自己十成会落得都哆腊讹的下场。

    想到这里,他不敢说了,因此将情况禀报给了梁乙埋,但在一些有自己失误关健之处,做了淡化处理。

    自保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