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425章

暗黑大宋-第425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府副相。他们甘不甘心位于蔡挺之下。还有呢,长安的曾公亮,面对这样的大功,老曾若是红眼也来抢,到时候怎么办?

    不用打,自己儿就乱掉了。

    “即便几路能团结默契的联手,亡国在即,西夏人必然会疯狂的反扑,那样我朝大军损失会更惨重。试问国家财政如何?”

    王巨从张若水哪里得知,今年国家尝还了三千万积欠。

    赵顼即位第一年情况最恶劣的,大行得花钱,河北又大旱。前年情况也不大好,黄河河决。所以去年春节边上,赵顼打开内库,诸位,你们看,内库的钱帛也用没了。

    不过从去年渐渐转好了。虽然黄河再次河决。今年情况又比去年情况更好些。

    这中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西北用兵军费渐渐节省。

    比如种谔的罗兀城一系列的战争,花费不过六百余万贯。

    其一就是陕西本土产粮,包括绥州在大三川口的屯田,种谔虽然用兵规模大,也不过从郑白渠与河东调了少量粮草。余下的皆是大三川口自己的出产。仅凭借这一条,就节约了大量费用。

    其二就是韩琦的义勇,原来运粮,一是用厢军,厢军不够怎么办,从商人手中买粮。或者用盐钞茶钞换粮,那么不能让商人亏本吧,因此粮食运到西北,得算上巨大的损耗、人力成本,于是出现了一斗粟一千文的天价。并且这些粮食里还夹杂着泥沙与霉粮,朝廷花了大钱,但士兵都没办法吃。

    粮食仅是其中之一,还有许多其他的物资与辎重呢。

    现在有了韩琦的义勇,朝廷便将他们当成变相的厢军了,养一年厢兵一年最少给三十贯钱,但义勇所给的不过是一些咸菜钱,就是这个咸菜钱。上面还有将领克扣。

    无形中朝廷确实节约了大量费用,至少运到前线的粮食,士兵能吃了。

    不过陕西百姓也坑苦了。

    所以有一些士大夫用了民怨鼎沸这个词。怦击种谔开边。

    实际一样,如果采取宋仁宗时的策略,国家用费会增加一倍,这个用费哪儿来的,还不是从百姓头上敛来的。

    其三就是没有出现致命性的溃败。比如定川砦一战,不仅死了数万宋朝将士。因为是致命性的溃败,粮草辎重器甲一起为西夏所得。那都是钱,而且运到了前线。还是不少的钱。

    军费花费不大,于是朝廷尝试着开始偿还积欠。

    史上王安石如何偿还这个积欠的,王巨不清楚,只知道即便王安石下去,这个积欠还没有全部偿还清,但相信在熙宁三年这一年,不会一出手便偿还了三千万。

    这便是王巨带来的变化。

    提前裁兵,提前推出坊场河渡,第一年裁兵得给大量安置费的,到今年给的安置费就少了,也开始见效了。仅是这两条一进一出,就为宋朝变相地增加了近两千万的收入。

    况,火药推广所带来的坑矿增产,以及青苗法的盈利,虽然一年不足三千万,但相信也差不了多少。毕竟王巨所算的是贯钱,而张若水所说的三千万是匹(绢)、贯、石(米麦粟豆)、束(草)。

    还有呢,薛向总掌南方经济的调控,加上朝廷强控浮费,那么一年也能为宋朝带来一千多万贯的隐形收入。

    因此即便朝廷偿还了三千万,国库里还有一些“存货”,这也是王巨讨要大量物资的原因。手中有粮有钱有兵,大会战时才不会慌乱,象种谔好心替国家节约成本,于是罗兀城之战打得磕磕碰碰的,谁领了种谔的情,最后还是没有拿下罗兀城。

    但这个储存有限,更不能指望朝廷拿出三千万四千万贯,支持自己。

    所以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也休想能灭掉西夏,那怕将三十万西夏军队全部坑掉。

    最后一个原因王巨未说,北方还有一个国家呢,万一他们出手相助怎么办?别忘记了国家那个沉重的包袱还没有抖掉。到时候自己不但无功,说不定就成了千古罪人。

    然而有这两个理由,也足够了。

    章惇长长的叹息。

    “子厚兄,不用叹气,请对比庆历战争吧,那时败多胜少,但现在是胜多败少,而且胜是大胜,败则是小败。国家财政也在渐渐改良。相信若干年后,我朝就能做到真正平灭西夏。西夏一去,仅是辽国一个敌人,我朝再也不侷促了。那时候我朝就会更加强大而繁荣,也能重现汉唐盛世!”

    王巨对这个人很看重的,后人对整个北宋扭曲最大的,武将当中便是潘美与狄青,文臣当中便是庞籍与章惇。

    因此王巨心中不由地想,小皇帝后宫中的那几个女人一个比一个麻烦哪。

    但这个王巨真没办法了,难道自己有本事让赵顼将宫中的那个小向向废掉不成?

    王巨又说道:“不过真到了那时候,还能根据情况扩大战果的,如果拿下横山,对面是西夏哪里?”

    “夏州?”

    在唐朝时内地与银川沟通的两条大道皆与大顺城、白豹城这条道无关,南道是庆州到环州,环州到灵州,北道就是绥州到夏州。在宋朝这两条道依然是大道,但还有许多小道,比如大顺到白豹城到盐州到灵州的道路,过了横山,到盐灵的道路比较平坦,但难就难在横山这一段。然而都夺下横山了,军队开拨到盐州还困难吗?

    “就是夏州,如果延州配合得当,牵制住宥州的兵力,那么从横山西面到盐州只有不足百里的路程,而灵州到盐州却有足足三百里的路程,那么我军可进可退。”

    “拿下盐州?”曾布道。

    “子宣兄,那不行的,孤军在外,就象当年太宗北伐那样,虽占了涿州,如何守得住?不能贪心地去占,而是催毁,让西夏更加贫困。敌人越弱,我越强。一点一滴地脱变,最终就会化成巨大的优势,也能最终灭掉西夏。”

    这便是浅攻战术。

    章楶成功了,在王巨的前世二祖成功了,出兵越南,极大的催毁,然后迅速的撤退。国际上没有给人留下话柄,然而震慑有了,也削弱了对手。结果那群猴子整整变老实了近二十年!

    不成功的例子便是美帝,陷在伊拉克的那个坑里还能说为了石油,但为何陷在阿富汗那个坑里。想围困中国吗,能围困住吗,真能围困住吗?反过来给了中国脱变的时间。

    这也是在条件不理想下,最明智的打法。

    或如司马光所说的那样,等于成为宇宙第一强国才能用兵,那得等多久,或者说能等到吗?结果是越怕打越挨,连阿狗阿猫也纷纷上来打脸了,导致周围环境越来越恶劣。

    “不过这都是假设,”王巨随即笑笑道,那样立的功劳海大了,但可能吗?又问:“诸位,就不要再空谈了,你们前来有何贵干,难道是提前为我辞行?”

    “子安,你离开京城时,我们必然会送别的,不过今天与辞行无关,而是询问一件事。”吕惠卿道。

    “哦。”

    “保甲法。”

    王巨一听这三个字立即头痛了。(未完待续)

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 
自从王巨火拼陈襄,这段时间终于清静。崮繆琰尚崮繆琰咋︾︾,

    不过王巨自己也安静,反正俺就是一个小人,你们变法罢,还是反对变法罢,与我没关系。俺不会惹你们,但你们也休想惹俺。

    可这个坚持不了多久的。

    不用多长时间,东明县事件就要发作,到时候两派厮杀更加惨烈。还有呢,王巨听说王雱即将赴京。王巨不怕吕惠卿与章惇,在变法前他们就成了“好朋友”,因此自己不支持变法,或者说不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吕惠卿虽不喜,但不会生气。

    至于王安石,他清高哪,那可能会放下身架,与自己这个毛头小子交流沟通?

    然而王雱需要身架吗?只要这个衙内进京,肯定会找自己。到时候怎么办?王衙内不会真象史书上所记载的不堪,但确实是一个心性比较狭小,极度要强的人物。自己拒绝后,会有什么结果?因此,到时候必然两面树敌。

    这种情况,只有一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离开京城是好事。

    所以无论王安石他们推出什么变法,王巨一直缄默不语。

    然而现在为难了。

    不管怎么说,今天在延和殿上,吕惠卿是主动站在自己这一边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自己还好意思再缄默吗?

    王巨喝着茶,整理着思绪。

    大半天后才说:“吉甫兄,如果真要执行保甲法,最好要执行下面几条。”

    “那几条?”

    “第一条保丁家免去赋税或免去一半赋税。”

    仅是第一条就让吕惠卿愁眉苦脸。国家为了填坑。敛财都来不及呢。还免税!

    “第二条勿得让保丁自备武器。练兵所用的刀枪棍棒与弓矢,必须由朝廷提供。”

    “第三条也制订军法,如果保丁家中确实婚嫁丧故,可以准许保丁请假,当然,如果伪冒家中有婚嫁丧病逃避练兵,可以严惩。练军教头也不得以任何借口勒索保丁,否则严惩不怠。并且准许保丁举报,凡接到保丁举报教头不法者,官员必须派专人下去查问。”

    “第四条,凡是商贾务工,或从事其他职业,秋冬无暇练兵者,家中是独子者,不得以任何借口拉丁。”

    “第五条,保丁除了秋冬练兵外,平时可以酌情巡乡防盗。联保乡邻平安,但不得以任何借口。让保丁从事各种力役。”

    “第六条,保丁练兵者,朝廷的一些补贴,各州县官员教头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否则严惩不怠。”

    “这如何能做到?”曾布傻眼了。

    “韩公当时为什么要在陕西执行三丁刺一?他可是首宰,难道不爱惜名声吗?无他故。朝廷豢养了大量禁兵,每年用费惊人,战斗力又差。因此韩公想仿佼唐朝府兵制度,增加民兵,减少禁兵。那么国家支出将会大幅度减少,亏空也能渐渐弥补上。”

    当时韩琦三丁刺一,也是被逼的。

    所以无论司马光再怎么闹,韩琦也坚持下来了。这是一个试验,如果能成功,那么国家财政会迅速转好。

    然而大顺城之战,蔡挺与王巨皆没有派义勇上战场,韩琦无辄了,虽然韩琦不喜,但蔡挺与王巨这么做,确实是义勇战斗力太差,上了战场未必会起作用,说不定还能拖累了战友。

    反正胜利了,就是真理!

    “实际官家未即位之前,他好奇我少年时王家寨一战,刻意召见了我,我就说过韩公的三丁刺一与府兵。唐初府兵成功,原因很多,首先那时唐朝百战百胜,只要胜利了,就会有收获,比如裴行俭西域一战,便掳获了大量财富,史册上也略略记载。唐初人烟稀少,国家可以分配给府兵大量耕地,这能保障府兵家人衣食无忧。唐初物价低廉,国家给府兵钱帛足以满足他们买马、武器与其他物资,后来物价不扬,钱帛却没有增加,那些钱帛制办战场需要的武器战马已经远远不足了。还有最重要的一条,以前多是役兵制度,大家从心理上不排斥。所以后来府兵制度崩溃。到了明皇之时,为了满足开边需要,不得不放手给各个节度使,这才形成安史之乱的祸患。”

    “然后再说西夏与辽国,这两国同样多是役兵制度,不过他们与我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