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402章

暗黑大宋-第402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张载徐徐将经过道来。

    王巨那些话还是很中肯的,并且也能看到王巨的忧国忧民之心,只不过他不会象司马光他们那样,整天挂在嘴边罢了。

    或者说王巨更加了不起,他虽不说,却在真正深思国家、百姓的出路。

    至于王巨不尊师重道,更是瞎扯八道,王巨兄妹三都将张载视为半父了,还要如何?即便对张戬,王巨一向也尊敬有加。这是晚辈对长辈的态度。张载对王巨不用质疑,张戬对王巨同样欣赏万分。儒家之道,君仁臣忠,父慈子孝,这才是儒家真正的上下关系。可以说张载兄弟与王巨几乎是儒家上下关系、师生关系的典范。

    “陛下,虽然微臣也未必同意王巨的观点,不过王巨所说的,有的确有几分道理。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守虚纳亏,不过人性多是贪婪的,很难实现。佛家讲究空、善,又用因果报应使百姓畏惧,求善去恶,然而连僧侣本身多是视钱若蜜之辈,这个因果报应如何能束缚百姓?所以夫子才开儒学,传仁义。法家取儒家之义,名家取了一部分儒家的尊尊,阴阳家取了易经的变化之道,兵家取了平天下的平,墨家取了儒家的仁,多有片面之处。故儒家为万家之首,其余诸家却消失不见。如墨家的兼爱,不分敌我,怎么可能?这是伪善伪爱。因此连认为人性天生乃善的孟子都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是禽兽也。”

    “出自何?”赵顼惊诧地问。

    “《滕文公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不能兼爱,不能为我,适度平衡,乃是中庸之道也。”

    赵顼默默地点了一下头,这个道理以前王巨也说过。王巨是张载学子,看来这种思想是来自张载。但他想错了,张载产生这种思想,恰恰是受了王巨影响。不过这个都不重要了,王巨也不想在儒家上有所建树。

    至于张载美化了儒学地位同样能理解,张载也是大儒,不美化儒家,难道还美化法家墨家?

    “微臣听到许多人说汉以后,是法儒兼治,以儒为表,以法为里。实际这是错误的说法。儒家之骨,仁义,仁为义之本,义为仁之节。何为义,侧隐之心谓仁,羞恶之心为义,虽孟子未说如何羞恶,实际为节,为法。故《逸周书》里所说。能收民狱者。义也。荀子说,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夫子在礼记里也说过,司寇之官以成义,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除去天地之害,谓义。”

    “这个有点道理。类似佛家的降妖除魔。”

    “道可道,非常道,大道万千,总归一途,因此道佛儒在许多认识上多是殊途同归。”

    张载这番话未必让所有人全部认可,不过大家都感到莫明其妙,这是朝会,说这个干嘛?

    “我朝以儒家为学问标准,但儒家不是墨家。有这个法家的义,有这个平天下的兵。所以才构成了完整的儒学。比如这个不恰当的故事,汉朝文景之时没有用兵。但那时重的是黄老无为之道。到汉武帝时才重儒学,也从汉武时才开始用兵。这样比喻虽失了偏颇,但也说明儒家之道,以内为本,为家为国,此谓兼,此谓治,此为仁,此为爱。上忠君王,下爱百姓。”

    “不错,不错,”赵顼连声道,这个观点他喜欢。

    “不过对敌人则是要平,平就是义,就是伐,就是羞恶,就是节,就是除天地之害。然而在我朝现在恰恰相反,对敌仁,对己义……这让微臣感到痛惜。”

    轰!

    许多人色变。

    这等于骂许多大臣连墨子都不如,那么岂不是连禽兽不如?

    这也是张载气的。

    弟弟是好心,更将陈襄等人当成了君子,当成了好朋友,却没有想到刚一离开京城,立即被陈襄利用,攻击王巨。

    本来因为弟弟就让他难堪了,这一来,他更不能呆在京城了,刚才陈襄弹劾时,张载就产生了辞官的念头。反正是辞官,不如最后替自己弟子说公道话吧。

    “各人有各人的道,各人有各人的法,因此我朝包容佛道,甚至西方夷人的宗教,只要是宣传仁义的,也任由他们宣传,再比如耕耘,有人用牛马,有人用铁鎝,有人用塔犁,还有百姓强行用人力背犁,做官员只能归劝诱导,能否强行百姓用那种方式耕耘。即便法不同,为何大家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协商,找出一条更完美的道路。或如青苗法,不执行罢,执行罢,不执行大家想一条比青苗法更好的国家富强之路,执行了,大家互相监督,去其所短,留其所长。况且我朝积弊那么多之时,为何不能内部团结,一致对外?”

    王巨摇头苦笑。

    老师还是想当然了。

    其实不是宋朝,有几个国家不内争的。

    所以他在前世最恨也最敬东方的那个倭国。只有那个倭国才能称为很接近张载所说的,不管那个倭国的人性如何,确实人家很团结。一个简单的例子,他们人种来源同样复杂,但人家明智的只有一个民族。如果不那个倭国资源有限,国土狭隘,那将是整个地球的灾难。

    但赵顼不管的,他喝了一声:“好。”

    大约这段时间也将他头吵大了。

    “陛下,弟子王巨心性确实很激烈,因此当时拜入我门下时,我用镇尺打其手心,让他切记温良恭让,又说君子温润,温润似玉。不过他这个性格很难改正,于是我在去渭州分别之时,又说,你以后不能做一个君子,但可以做良臣,文能辅助君子治国安民,武能保卫国家百姓,打败胡虏,扬我大宋国威。几年后,王巨也确实做到了,这让微臣感到很自豪。”

    这就是张载说的用意。

    他下去不要紧,反正呆在朝堂上,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但自己这个学生非是,以后必然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但眼下王巨地位仍不高,如果司马光、陈襄等人一起调转枪口,对准王巨,王巨仕途便完蛋了。

    所以张载说出这番话,皇上,俺学生可是一个大大的人才,难道你真不保护吗?

    赵顼哑然失笑。

    笑完后道:“王巨,向陈襄赔一个礼吧。”

    但出忽他的意料,王巨道:“陛下,臣确实就是一个小人,小人常戚戚,故臣不愿意过份开罪别人,不过有人,特别是那些伪君子们,将臣当成敌人,那么臣将一辈子将他们当成敌人,再无苟和的可能。恕臣违旨,臣不会象陈襄赔礼。”

    当然,他这个小人不能当真。

    不过王巨确实很冤,张载将张戬与王巨对话真相说了,恐怕他也不会蛊惑张若水。

    如果王巨表态支持青苗法,为何不留在条例司?

    然而王巨性格刚硬如此,也让一些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赵顼叹了一口气,陈襄官风不错,又是南方人,王安石一退一进,不得不听从王安石的意思,将许多大臣贬放,所以赵顼想将陈襄留在京城,由他来掣肘,至于王巨,更是想以后大用的。

    两人互不相让,如何是好,于是冷下脸说:“散朝。”

    这事儿没完,张载无所谓了,反正决定要辞官,陈襄及是言臣,怎么说也不过份,所以王安石与吕夷简都捏着鼻子听,但王巨有什么资格在朝堂上嚣张?

    相信朝会散后,弹劾的奏疏又会象雪花片一样乱飞。

    于是王巨做了一件事。

    大臣早朝,官职高的在前面入殿,散朝官职高的在前面离开。

    陈襄比王巨官职高,因此陈襄先走。

    陈襄来到王巨身边,冷眉相对,王巨面无表情,陈襄继续往前走,王巨伸出脚,陈襄一下子趴在地上,但王巨嘴中同时喊道:“你这个老东西,干嘛踩我。”

    朝殿下面是石砖,陈襄这下子跌得可不轻,王巨又喝道:“你这个老东西,踩我的脚,还故意跌倒,想讹我啊,真不要脸。”

    说着一把将陈襄拎起来,举起大拳头就要揍下去。

    这能打么?以陈襄的身体骨,王巨的力气,这一拳打下去,陈襄天就塌了。

    章惇曾布与王巨官职差不多大小,就在边上,连忙上来将王巨抱着。

    乱了,整个全乱了。(未完待续。。)

第四四八章 以牙还牙() 
王巨似乎很愤怒,连曾章两人都抱不住,但周围大臣一起围上来,不管支持王巨的,还是支持陈襄的,一起动手拉。

    好不容易才将王巨的手松开。

    这一来,连走在前面的重臣也回头走了过来,冯京喝道:“王子安,你要做什么?”

    “冯京,你也想对付我吗?”王巨捋起服袖道。

    冯京官职远高过王巨,又是富弼的女婿,后台硬,而且科举连中大三元,才气惊人。不过王巨这个大胳膊一捋,他也傻了眼。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在宋朝兵整让文官压了下去,但王巨不是秀才,是文臣,是进士,杀又不能杀。经过今天这一闹,王巨早迟得下去,反正是下去了,王巨豁出去,几拳下来,自己能吃得消吗?吃不消问题不要紧,然而挨了几拳头后,那自己就会成为天下人笑柄了。

    赵顼先下殿,才来到殿后,就听到太监禀报,连忙又返回朝殿。

    这事儿可不小。

    他看着诸多大臣,看着两个怒容满面的主角,问:“怎么回事?”

    “陛下,王巨绊我,又要打我,然后诬蔑我,又骂我是老东西,请陛下替老臣做主啊。”陈襄号淘大哭道。

    “王巨!”

    “陛下,切莫听这个伪君子的话。刚才散朝,微臣等前面大臣离殿,这个伪君子突然走过来,狠狠地在微臣脚上踩了一下。”

    “你胡说。”

    “陈襄,你莫想狡辨。有没有胡说。请看。”王巨伸出腿。这时天气也渐渐有些热,大家都穿着布鞋子,妃儿就要临盆了,不敢走动,呆在家中也无聊,便替王巨做了一些女红,包括几双新布鞋。

    鞋子很新,鞋面很干净。但现在王巨左脚鞋面上有半个鞋印,当然,拉扯了一会,鞋印已经不大清楚了,不过能看到。王巨又脱下布鞋与罗袜,脚面也有些红。

    “是别人踩的……不对,是他自己踩的。”陈襄突然醒悟道。

    让他猜对了。

    然而证据在哪儿?

    “陈襄,你也休想狡辨,你是伪虚君子,我是真小人。你这种人只能对付真正的君子,但休想对付我这个小人。”

    大家不由又皱眉。反正经过王巨这一闹。很长时间,君子小人这两个词都在朝堂消失了。

    王巨一边说一边穿上袜子与布鞋,指着身后:“陛下,刚才臣准备散朝,正等着前面重臣离去,陈襄走过来,冲臣冷哼一声,耀武扬威,然后在臣脚上狠踩了一下,臣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往前趴下,臣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这个伪君子想载赃臣。”

    可能王巨说的是真相。

    陈襄在朝殿上弹劾王巨,然而张载做了证明,加上王巨有功劳,未必会将王巨怎么样。

    不过若是载赃成功,这是大朝会,那么王巨必然一二三下去了,并且会贬得很惨。

    但陈襄也没有料到王巨的反应速度,以及激烈的性格,所才成闹成这样。

    不过有可能是如陈襄所说,陈襄先行离开,大家都在散朝,王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