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373章

暗黑大宋-第373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他们的能力范围。比如一天能打一把提刀,上面下来任务,必须打造两把,那提刀打出来后,如何能合格?

    这是朝廷所给,但所给必须有所求。王巨观察好后。适度提高底层工匠待遇,减少工作量。再下诏书,于器甲上凿印。不仅写上工匠姓名,还要写上监造官吏姓名,生产日期,那一个环节失误了,就要依法追办那一个官吏或工匠。再到保管,保管官吏验收,不合格者有权不收,但收下了,就是保管官吏之过。

    这样可能会增加朝廷一部分开支,但不合格的器甲将会大幅度下降。

    赵顼听着王巨讲完了,拧眉思考。

    “陛下,为什么变法,变法不仅是敛财。”

    王巨直接将变法与敛财联系在一起了,让赵顼啼笑皆非。

    “陛下,它最终目标是富民强国,陛下所以变法也,不能舍本求末,末是敛财,强国才是本,器甲精了,也强国之本。”

    “但以前兼管军器生产的多是内侍……”

    “庆历时置军器司,杨偕是枢密直学士,姚仲孙是三司使兼龙图阁直学士,曹琮是马军副都指挥使,李用和是国舅兼殿前副指挥使,随便那一人都远胜过了臣。”

    赵顼听出来了,反正王巨是铁了心想办法从条例司抽身了。

    “陛下,再说臣对它也善长,看一看桃溪剑,以及后来的虎踞炮,雷蒺藜,以及新式铠甲,并且就是这个利器,臣马上也能改造得更好。由臣知任,也是最佳的人选。”

    “让朕想一想吧。王巨,大宋臣子你可算是第一个了,侮辱了御史,不但不以为罪,反过来向朕讨官做。”

    “陛下,实际是好事,连河工有的大臣都以为是粗人做的事,况且是武器生产,更以为是低下的工匠活计。加上以前多是内侍兼任,陛下若让臣知军器监,也能看做是对臣的一次处罚。”

    “还是不妥……”

    “陛下励精图治,决心变法,但臣在京城,也会听,也会看,并且是作为旁观者,旁观者清,陛下若是模糊不清楚的地方,照样随时召臣相询,臣依会知无不言。在不在条例司,又有何区别?”

    “那么青苗法……”

    “陛下,青苗法一旦执行,就是敛民之策,然而现在没有执行,臣也不大清楚。执行后,臣会让家中傔人们风闻,到时候上书给陛下。”

    赵顼默然,不能说王巨说得没理,好与不好,必须实施了才能知道,现在全部在瞎想呢。

    “朕也不是敛民……”

    “陛下,权宜之策,不敛不行,但敛没关系,贫困百姓最好不能敛了。”王巨道。真若敛豪强,还好一点,实际反对者之所以反对的,就是敛到豪强身上了。但道义不会失去多少。然而王安石敛疯掉了,贫困户也照样敛,这才让反对者占据了道义。

    “不能用敛!”赵顼恼了。

    就敛吧,也要道貌岸然,直接说敛,岂不是风波更大。

    那么就不提敛吧,王巨又道:“臣再说一件事,河北又河决了,不过西夏那边风调雨顺,不得不备,况且王韶那边也不会拖很久。还有,臣之前献的那个策子效果究竟如何,也要验证。”

    这是前年王巨在校书时,对他的三策进行的补充说明。

    然而这道补充,却又给赵顼带来了压力。

    淤田是开始,这个没变,并且开封黄河边有足够多的低产瘦地落实淤田,也足以安排大量禁兵过来屯种。地理位置也好,它们都在黄河边,也就是开封的北面,然而宋朝立都于开封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原地带,无险可守,防的就是北面的游牧民族。

    但真的金人南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与赵顼不准王巨再提敛财一样,掩耳盗铃,自己欺骗自己吧。

    最少能让大家心安一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反过来说,再不改,金人南下,禁兵全在京城,又能派上什么用场?一样!

    王巨随后又补充了一点,禁兵收入这些年是增加了一小部分,但增加的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因此每名禁兵迁于城外,每月增加五百文军饷。

    一是增加禁兵收入,二是鼓励禁兵出城。

    出城后随后安置,不会给多少耕地,因为禁兵大半时间在轮戍,就是给了,多半也会租佃给了普通百姓。但会分一点,让禁兵妻子家人植桑种麻。

    若是有一些活计,比如三司将要经营棉花制品了,这些棉被却需要在北方加工的,那么可以“外包”给禁兵的家属,用此再次增加他们的收入。

    家人无忧后,禁兵士气必会增加。那么可以进行第二步裁兵了,但裁的过程中却是增,于河北河东弓箭、荆南夔峡两广土兵中广挑边军,最终让战斗军种保持在禁兵四十五万,边军三十万。干依然强大,但那样,从南到北各方都有了一些机动的兵力,第一时间内控制不测局势,整个宋军整体战斗力也会大幅度上升。

    厢兵的未提,免役法还未出来的呢,若是与免役法搭配,也可以大幅度裁减厢兵。

    实际王巨说的第二波裁兵与小苏想的大有所不同,它不是裁减冗兵为主,而是为了强军,强大国家实力。

    可以还会节约一些费用,但节约得有限。若是不裁减厢兵,甚至只能说持平。

    还有就是淘汰官员,这个太难了,比如裁减恩荫,过去很久了,然而大臣时不时拿出它来说事。理论上做好了,一年也能节约一千万贯以上的支出。但象这样发展下去,天知道那会是在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之后。

    节约浮费不错,可宗室子弟却在迅速增加中,无论怎么节约,它以后都会逐步增涨。

    也就是说节流,几乎做到了极限。

    没办法,还是在所谓的“开源”上打主意。

    王巨说的就是这个,禁兵支出减少,收入增加后,会产生什么变化,郑白渠保捷军将是最好的证明。不过有了士气还不行的,必须要训练,也要有器甲。

    并且陕西未来可能不会平静,马上这些保捷军就会派上用场,用实战做出证明。

    王巨继续说道:“因此臣恳请陛下先于陕西路抽出一些钱帛,先不求铠甲,但必须将武器装备起来,对了,还有这个神臂弓。”

    说到这里,王巨眼前浮现出一幕,几十营保捷军一人一把神臂弓,那个杀伤力……(未完待续)

第四一九章 克星() 
“这条朕倒能同意,”赵顼道。升吧。恐怕十个文臣有九个文臣不愿意担任此职。尽管王巨说庆历战争时,杨偕等人掌管过军器司。但那是权宜之举。通过名称也能看出来,一个是监,州以下,几乎与县相当的机构,顶多说它与军相当吧。一个是司,国家的“部级机构”。

    并且它的时间很短,战争一结束。便取缔了。

    后面掌管军械制造与贮藏的,要么就是武将,要么就是宦官,要么就是外戚子弟。现在还是如此。

    所以它是一个士大夫鄙之的差职。

    但说它是降官的话,这次军器监重组,囊括了内藏库掌管的贮藏之权,还是一个有实权的差官。甚至说它手中的权利远远超过了群牧司。

    然而那是司,因此群牧使以两省以上官员充任,包括小宋,欧阳修。包拯等名臣,都担任过此职。同样是以权字差职。两者还是有区别的。真严格从名义上讲,它还不及王安石设立的木棉司之重。

    因此郭氏产生了迷糊,实际许多官员都产生了迷糊,难道这是对王巨的处罚?但算不算处罚?

    更大的迷糊,就是它的归属问题,是属于西府,还是依然属于三司?依然属于三司,那么是不是还继续属于胄案部下的一个监?若是,那就是处罚。若不是,那不算处罚。

    然而这个问题问谁去?

    究竟它归属谁,连王安石都没有想好呢。

    张载道:“王巨,你这个性子太暴躁了。”

    有人说二程“剽窃”了张载与周敦熙的思想,这是不对的,张载同样也“剽窃”了二程的思想。毕竟这是一个严重缺少沟通交流传播的媒介,只好在难得的会面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剽窃”。

    张载性格又温和,尽管他与程颢隐隐产生不和,也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

    “恩师,你真以为仁能将一切感化?那么儒家推广到现在,为什么这世间还产生了如此多的不公?我不说夷人胡人了,只说士大夫,个个是读着夫子说长大的,又以它换取功名富贵,然而有几个士大夫做到了这个仁?”

    “你这思想更激进了。”

    “恩师,不是我激进,而是实际,仁当然重要,有时候也需要一些手段,恩威并用,才是真正的王道。光仁了,没有义节之。光恩了,没有威震慑,那不是夫子的仁,而是墨家的仁,孟子再三唾骂的伪仁。恩师,你再想一想。”

    王巨一直反对张载混朝堂,干嘛呢,不如回横渠著书去吧,反正有自己在,恩师不会有衣食困难……

    但张载还不头痛,头痛的是张载的弟弟张戬,他正在御史台担任御史,现在闹了这桩事,于是彻底成了夹心饼干。

    然而有一个人想法与其他人不一样。

    大朝会开始。

    这将是一次重要的朝会,王巨走了,青苗法落实了,并且不是小苏看到的青苗法……

    但知道真相的人不多。

    王巨来到待漏院,有很多官员,他认识的人并不多,找了位子坐下。

    不过有许多人看着他,毕竟到了他这一级别岁数又是如此之小的京官实在不多了。

    范纯仁走了过来,别人多少还怕王巨的大茶壶,范纯仁自认为自己“坦荡荡”,不会害怕的。然而就是这样的“君子之官”,才是王安石最头痛的,王巨同样也头痛。

    天光还未亮,大家都在待太监进领入殿,许多人在聊天,而且聊天内容不象外面百姓想的那样,更不乏种种八卦,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

    然而看到范纯仁走了过来,王巨周边的大臣一起停止了谈话。

    范纯仁问:“你就是王巨王子安?”

    “见过范公,下官正是。”

    “我问你,为何置军器监?”

    “器甲败坏,不得不置。”

    实际有的官员便听到真相了,王巨权军器监是正常的人事调动,还是一次处罚,大家不大好判断,但这个军器监却是王巨提议的。

    可这个不是范纯仁担心的地方,他又问道:“子安,你欲要强军?”

    “正是,”王巨坦然道。

    “开边?”

    “眼下非是开边之时。”

    “未来开边?”

    “未来之事,谁能确实,再说,我也非有圣相李沆与名将曹玮之能,如何预测?”王巨狡黠地说。范纯仁未必是给自己下套的,但若答得不好,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套!

    “王子安,你在武将中颇有声名,虽无开边之意,然你劝陛下置军器监强军,恐有武将错会其意,必使边境动乱不休,危害国家,这是我担心的地方,请子安给我释疑。”

    君子大臣嘛,看,说话多客气。

    然而这样的人,未必是王安石的克星,但恰恰就是王巨的克星!(未完待续。。)

第四二〇章 美好时代() 
祝所有书友在新年里进入美好时代。

    祝西南那边二十万同胞在新年里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