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339章

暗黑大宋-第339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五万兵马的训练,也等于是让他们统领了。岂能不激动?

    但看到这种情况他们不乐意了,再说章楶挑出来的士兵真的不错,个个虎背熊腰。一看都是虎贲之士。当然,这种精神面貌与体魄未必上了战场就管用。

    比如他们放在王巨或蔡挺麾下。能打胜仗,会有大量赏赐,才会产生真正的士气与信心。如果放在孙沔与陆诜帐下,能有信心吗?李靖的部下来了,也打不好仗了。

    但首先的前提就是士兵要魁梧,士兵魁梧才能有力气。次之训练,宋朝制度重训练,可到实际当中。没有人当成一回事。包括一些指使本人,甚至十几斤东西都不愿意提,而是雇一个小厮去提着,跟在后面回家。

    官员带的头,他们要做官老爷享清福,抱妹妹,观歌舞,这些将领同样也想做兵老爷,将领带着头**,下面训练哪里会有?

    其次是装备。没有装备,连正常训练都成问题了,就不要说作战。

    就是陈庆之这样的妖人吧。手下那七千人也要有装备吧。

    苗授又问王君万:“王将军,去年不是淘汰了许多禁兵吗?怎么不见铠甲?”

    “苗将军,这个我还真知道,去年淘汰得不是那么严格,首先是吃空饷的不能算……”说到这里王君万也冒出一点冷汗,当时却将他吓着了,吃空饷各营都有,他在秦州的那一营也有,并且不少。吃了五十六名空饷。不过校式武艺时,他表现出众。大约看到了这一点。最后清查各指使与都头时,两个中使放过了他。

    不然他去年就回家种田去了。哪会有今天。

    “空饷一去,真正淘汰的老弱病残官兵并不多,至于厢兵的那边更不能计算了。这些官员淘汰下去,是多余了一些铠甲武器,不过这些铠甲多是皮甲、纸甲与布甲,名为铠甲,实为衣服,当衣服穿的,如何计算?即便有真正的铁甲,各指使重新组营时,也在各营内进行了换装。不会有多余的铠甲冒出来的。倒是有一些兵器……”

    “这个我都知道,京兆府送来了一些兵器,然而都是劣制兵器,提刀还不及百姓手中的朴刀犀利,弓弩一拉便断掉了,不能用,于是章签判索性一起送回去,让作院回炉或销毁了。”赵度在边上说道。

    “那不能就这样练兵吧?”苗授蹙眉道。这个说快也快的,还有几个月就到了大练兵之时,难道让士兵练拳头啊?

    “章签判上了奏章,提到此事了,不过西府答复是今年财政困难,难以为继,先让下面将各营士兵组织起来,以修渠为主。”

    “财政再困难,不能耽搁士兵器甲吧,这些士兵说上战场就上战场的。”

    “两位不用担心,相信明公会有办法。”姚麟说道。

    “不错,”苗授与王君万眼前一亮。

    赵度急了,在边上弱弱地说道:“你们可知道一个士兵装备起来得需要多少钱帛?”

    一套铠甲,四十贯,提刀或其他兵器,加上弓一副,箭二十支,十贯。这是五十贯钱。还有呢,一旦训练起来,跌打损伤,难免会发生,要准备草药,一旦行军,帐蓬,开路铺桥的器械,以及其他种种,又得要二十三贯。但这个二三十贯可以不急了。然而前面五十贯则是必须准备的。

    若是骑兵,那需用会更高,还要加上一匹价值五十贯的战马。

    如果象华池县那样,准备一千多蕃骑,王巨有这个能力。就是那样,还没有装备齐整呢。但现在多少新兵,四十六营,两万三千人,得要一百多万贯才能装备齐整。

    王巨上哪儿弄这么多钱?

    然而姚麟信心百倍,说道:“两位莫急,既然明公让我们来了,不会让我们为难的,他一定会有办法。我们先看看,了解情况后等明公返回再说吧。”

    赵度郁闷了,信任是一件好事,可是这个过度信任,那未必是好事了。王巨是人,非是神,这么多钱帛,上哪儿想办法去?(未完待续)

第三八四章 《感事》诗() 
王巨不知道后方有人居然能指望他掏出一百多万贯治甲器……

    谈话还在继续。

    就是闲聊着,王巨不想交恶,况且这两人确实是两个干臣。特别是章惇,在史上如果他能火拼掉向皇后,说不定北宋还不会灭亡。但也不大好,以河北现在的防御力量,即便没有海上之盟,女真人崛起之后,早晚也会南下。到时候北宋还得完完。

    女真人……王巨也不能想了,一想到种种问题,同样会抓狂。

    吕章二人纯粹是想交好。

    所以三人聊得比较投机。

    章惇道:“子安,不知木棉司一年能获利多少?”

    “这个不大好说,我先说第一年,虽然去年内藏库经营规模不算大。”

    实际也不小了,但相对于三司出手,确实不算大。

    “不过自去年春天我就与官家略做谋划,安排人手,去年秋天起广南东路官员与福建路官员就开始配合执行。因此时间宽裕。但今年三司看到木棉之利后,才开始出手,估计各项诏书才勉强到广南东路官员手中。即便广南东路官员现在开始发起百姓再做准备,数量太大了,不易发起百姓做役了。如想百姓做役,必须适度地出一些钱帛募民。”

    “是啊,真有这回事,程师孟就上书提及此事,官家恩准了。”吕惠卿道。

    敢情王巨是白担心了。

    “那就好,不过时间还是有限,正月大多是节日,百姓也想休息一下。二月百姓就要开始春耕生产了。这么短时间内,能开垦出多少耕地?况且必须圈出围堤,围堤里要平整出耕地。建造房舍。”

    “是啊,时间太短了。”

    “然后到明年,这个时间宽裕了。并且木棉获利,三司手中也有了经济。扩大规模。但这件事我也与官家在宫中说过,实际一床棉被真实的成本不过三四百文钱。”

    “就这点钱?”

    “吉甫,我算给你听,一亩地产净棉五十几斤,可纺弹七床棉被。我打算一亩地收获七石米。”

    “不可能有这么高产量。”章惇道。

    “打比喻吧,况且种棉比种稻谷累人,特别是采棉时季,那连喝一口水的功夫都没有。晚了,棉花就烂在田间了。一石米的价格在广南东路只有两百余文。也就是棉花收购上来,一床只有两百来文,纺弹加工,运费,加一床简易的棉套,场税,四百几十文足矣。凭什么能售二十五贯?物以稀为贵。一旦多了,价格就渐渐跌下来。”

    “原来这样。”

    “但吉甫兄、子厚兄莫急,我再说它的需求。即便福建路,冬天时也略有些冷吧。”

    “深冬时会冷的,同样有霜冻。”吕惠卿道。他们全是建建人。岂能不知?不过那边接近零度的天气很少很少了,即便深冬,也有好几度温度。但肯定不及岭南。

    “相信棉制品普及后,也能用上吧?”

    “若是便宜,薄被子还会需要的。”

    “那就是了,到长江一带更不用说了,辽国呢,西夏呢,高丽呢。倭国呢,河湟吐蕃呢?这是多少户人的需求?多了价格必然会下降。但需求量太大,不会降到顶点。在这十几年内。利润都很丰厚。究竟获利多少,由市场决定,我不敢妄测。但三司会因此而获得不菲的利润。故我在官家面前没有反对。再说一旦推广,两广就会为朝廷带来收益,又解决了福建路与江南西夏人口的压力。利国利民之举也。”

    “那我就放心了。”

    “但子厚兄切记,不管商人赚多少钱,还是交给他们去经营。”

    然而这一回注定让王巨失望,无论是王安石,还是赵顼看到棉被价格涨到二十五贯,全部眼睛绿掉了,是不可能再交给商人去经营的。

    “子安兄,京城来了一个奇人。”吕惠卿道:“道德,才学,文章,千古无人能及之。”

    “哦。”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特愁吏之为,十室灾**。

    原田败粟麦,欲诉嗟无赇。间关幸见省,笞扑随其后。况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州家闭仓庾,县吏鞭租负。

    乡邻铢两徵,坐逮空南亩。取赀官一毫,奸桀已云富。彼昏方怡然,自谓民父母。朅来佐荒郡,檩檩常惭疚。

    昔之心所哀,今也执其咎。乘田圣所勉,况乃余之陋。内讼敢不勤,同忧在僚友。”

    “悲天悯人……”王巨道。

    说老实话,在道德上王安石确实不错的,虽不及范仲淹,但才气比范仲淹又胜了一筹。

    以王安石的才情,这首《感事》诗写得很是一般。

    但能看到诗人的一种心态,对百姓的同情,对暴吏、贪婪豪绅的痛恨。

    “这是他的情怀,子安,你再听这首小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吕惠卿吟完,似乎还在回味,又说道:“古今往来长短句中,当数它为第一。”

    有很多宋词写得不错,比如苏东坡的念娇奴、水调歌头,两首江城子。

    周邦彦虽因为压合音律而被推为北宋第一词人,不过确实有些小令写得也还可以。

    但即便在这些优秀的宋词中,这首桂枝香依然是翘楚之一,最少能挤入前三名行列!至少现在确实当为第一!就连苏东坡看到了,也惊叹一句,此老乃野狐精也!将大苏吓着。

    而且这首小令刚一传出,第二年便传唱于京城。不过王巨不在京城,就不知道这件事了。

    王巨平静地说:“乃是介甫公作的吧?”

    “不错,我与王公交谈。十分敬佩。”

    “国家是需要一栋梁之材来治理了,天色不早。我长途而来,也要回去休息了,”王巨说道。

    三人确实谈了很长,吕惠卿与章惇不好久留。只是吕惠卿略有些郁闷,我还没有介绍王安石呢。

    王巨第二天就下去了。

    如果不是有心人,都不知道王巨曾经来过京城。

    赵顼开始动手了,得为变法铺路。

    屈原死在半路上,他是大臣。俺是皇帝,不会死。他也弄错了,屈原死在半路上,若是继续向史上发展,他是死在棺材里……

    赵顼将所有重臣召到延和殿议事,先是说:“诸卿,朕继位以来,财政一直匮乏,赵卿(赵挘┧盗撸跆账等弑k抟膊萌チ硕逋蚓樱硗庥纸怀『佣陕叫穆簦钟心久拗找妗>∈宰使茫纸诳庹渲榱越桓段窕踝使茫圆普我恢必逊Γ俊

    吕公弼说道:“虽裁兵,天下冗兵仍然沉重,现在五十四万禁兵,三十七万厢兵,又有十数万蕃落与保捷,仅是豢养的官兵就达到了一百一十多万,财政如何能好转?况且裁兵需安置。两三年后,会稍许扭转一些。且臣再进一奏。本来裁兵乃是良政,仍郑白渠却增四十六营官兵。逆流而上,导致四十六营保捷并无铠甲。请陛下斟酌。”

    “不是淘汰下来诸多禁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