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313章

暗黑大宋-第313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一处宅子变卖。正好张方平也想要买一栋宅子,下属官僚也是好心,于是替张方平介绍。张方平便出资买了下来。

    但没几天。麻烦上门了。刘保衡的一个姑姑向开封府递上一份诉状,说这宅子是她老刘家的祖产,刘保衡是抱养来继承香火的,无权卖这个宅子。

    张方平不服气哪,俺不是勒索来的,是花了正当的钱财买来的,你一个小老百姓凭什么要卖就卖,不卖就不卖。并且若有搬家经验的都知道。搬一次家多麻烦?况且是张方平这样的家业。于是张方平没有理她。

    然而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因此讼状很快到了御史台,御史中丞是包拯,他一查这是真的,于是上书说张方平趁机之危,寡廉鲜耻,将老张踢出三司。

    老张下去了,赵祯将小宋提为三司使,花花公子能管好三司吗?老包又将小宋踢出了三司。赵祯头痛了,老包,张尧佐不行。张方平不行,小宋不行。那么你来吧。

    于是老包来了,然而欧阳修急了,张方平就拉倒吧,但小宋却是他的好朋友,本来老包就是王拱辰提上来的,欧阳修不服气,知开封府又让老包比了下去,无奈之下用了一句宽简仁政做掩饰。宽简仁政能治好开封府吗,那才怪了,权贵们经达了老包的天威后,战战兢兢,不敢违法。可过了不久,看到欧阳修这个宽简仁政,一个个有持无恐了。欧阳修被逼,上了一份奏章,说自今以后对替罪犯求情的人一并治罪,关健不是说,得要执行。欧阳修没这执行能力管屁用,于是请假,俺生病了,八个月开封知府,请了三次病假,逼得赵祯将他调走。当然,后人可能不知道,还真以为欧阳修知开封府宽简仁政大治了开封,但当时被传为笑谈。

    这一回老包将所有三司踢下,然后他自己来,那成吗?正好小宋知成都府做得还不错,被贬出三司到了郑州后小宋死了,成都上千百姓哭祭,理由出来了,小宋真的不作为,能有那么多老百姓为他哭吗?于是老包也悲催了。

    然后再到张方平。他到了秦州后,谍报说西夏将要来入侵,张方平便精选兵马,声称要出关讨西夏。最后夏人也没有来,他没有结党,没有朋友,相反的政敌倒是不少,于是立即又来了,说他草木皆兵,轻举妄动。倒是曾公亮看不下去了,说了一句,我军未越界,岂能说轻举妄动?强寇未来,是知我方有防范。若处罚张方平,以后守边大臣都不敢在敌人未侵犯之前做好准备,那如何了得。

    然而张方平被大家吵得头痛,上书说皇上,你换我吧,不管换哪里,不要呆边境了,于是换到了应天府。

    赵顼不明究里,司马光提到了,派人暗中查了一查。

    刘保衡案略有错吧,但终非是勒索,人家是出钱买的,哪里知道刘保衡是养子?

    秦州的事更没有错了。

    相反的这一查,他看到一大堆士大夫的丑态,因此心中更加不快,索性将司马光这道奏子发放到银台司,再下敕命,让司马光安心写历史书去吧。

    吕公著立即封驳。

    赵顼更不悦了。

    吕公著急切借着同僚之机,对司马光说道:“君实,你意欲何为?”

    “晦叔,你这是……”

    “陛下将你的劄子发到银台司,欲公议,你想成为众矢之的吗?还有,王安石即将赴京,他与你同样职位,你不怕其后果吗?再者,陛下已下敕命,让你安心著书,若非我扣压了你的劄子与封驳了皇上的敕命,君实,你如今会是什么后果?”

    后面就不大好说了,兄弟,你也坑了我。

    司马光立即醒悟。

    小皇帝虽小,但也不能当傻子一样糊弄,这段时间自己跳得是厉害了一点。并且自己非是言臣,有的话也不能乱说的。若是将小皇帝彻底激怒,正好让王安石开心了。于是写了一个劄子:臣近曾上殿论列张方平事……臣虽木石,亦将开悟,况含气血,得为人类,自咎愚迷,九死难赎。伏地流汗,无所容入,愧感之极,涕泗滂沱……

    看看人家牛的,连臣虽木石,亦将开悟。况含气血。得为人类也能说出来。

    俺认错了。

    又说。臣愚暗不达圣旨,恐累吕公著。

    赵顼也被前段时间吵得烦了,于是说道:“公著方正,朕使之掌银台,固虑诏令有失,就是让其封驳的,为何怪罪他?”

    意思朕不是俺父亲,是一个讲道理的人。

    吕公著又上书解释。不管怎以说,这次他做得嫌疑太明显了,与公正二字根本无关。

    赵顼召见吕公著,直接说道:“朕以为司马光道德学问,欲常在左右,非是以其言事也。”

    你就给朕安安心心地教书讲学就行了,这才是侍讲的本份,乱七八糟说什么呀!你是两府官,还是台谏官哪!

    吕公著不敢言。

    “吕卿,司马光为人是方直还是迂阔?”

    有点糟。吕公著立即解释:“孔子上圣,子路犹谓之迂;孟轲大贤。时人亦谓之迂,况光岂免此名!大抵虑事深远则近於迂,愿陛下更察之!”

    于是赵顼下诏翰林学士司马光权免著撰本院文字。又诏五日一直,以便专心修《资治通鉴》。

    吕公著封驳都不行,不过略给了吕公著一个面子,允其五天当一次“帝师”,翰林院那个写草诏书诏令等权利一起拿掉了。

    …………

    “司马公得寸进尺,自讨苦吃,”吕惠卿说道。

    都想上啦,岂能不关注朝堂情况?

    司马光这段时间对付谁?张方平,王巨,种谔。

    所以吕惠卿才在王巨面前说这句话。

    “吉甫兄,他还是帝师。”王巨说道。吕惠卿小看了司马光,若非王安石,他顶多沉寂一段时间后,又会被起用。不过王巨也长舒了一口气。

    自己弄来弄去的,同样就是防范着这个人。

    现在这道诏书下得及时啊,闭嘴了,自己也可以安心做事了。

    而且与自己无关,是司马光强行扳倒张方平惹的祸。

    且不说张方平本人了,就是曾公亮也不会高兴的。

    至于张方平坑了司马光一回,在这朝堂上,那个没有被人坑过,自己还不是被司马光坑了一回。不过司马光是一个特例,这件事也证明了司马光特记仇,张方平还好一点,那个登州的小女子才叫惨,这更给王巨敲响了警钟。

    “那个世袭……”

    “吉甫兄,这个事关重大,非是你我所能议论的。”王巨说道。

    王巨打的好算盘,想让吕惠卿说,吕惠卿是心动了,可心中一琢磨,这个一捅,那就是捅马蜂窝,自己一个人不行哪,必须得要帮手,最少得拉上王巨。敢情吕惠卿也不傻。

    王巨无辄了,他要想讲岂不简单,背下抽空说一声就是了。主要这个不能说,那是在捅一个超级马蜂窝。

    吕惠卿略略失望。

    不过王巨为了安抚他的情绪说道:“夫子曰,欲速则不达。”

    “子安,夫子原话是,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能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血,大事则不成。但这是大事啊。”

    “它是大事,关健我们说了它能成吗?”

    “什么大事说了不成?”

    王巨与吕惠卿立即施礼:“参见陛下。”

    然后王巨狠狠地冲吕惠卿瞪了一眼,奶奶的,自己也被吕惠卿坑了一回。他们坐的位置不同,王巨背对着门口,吕惠卿正对着门口,刚才一定是吕惠卿看到赵顼来了,他故意诱自己说话的,好让赵顼听到。

    吕惠卿咧嘴暗乐,然后作揖,算是赔礼。

    “你们在干什么?”

    “是这样的,陛下,臣前几天与子安说起国家之弊,子安说国家之弊,根本就在二字上。”

    “那二字?”

    “世袭。”

    王巨急了,哥们,你这是真想坑俺啦,王巨立即说道:“陛下,也不是臣先说的,而是吉甫说的,他说想要解决国家之根本,乃是一处所在。”

    “那处所在。”

    “长安,臣听后觉得有理,然后细细琢磨,于是长安,不如直指世袭,没有世袭,又何必长安。”

    吕惠卿一个趄趑,心想,哥们,你是皇上的红人,说一说没关系,俺们只是无名小卒,只是想国家好,才指了长安一下。你不能坑俺啦,俺能扛着几下攻击?

    赵顼觉得这两人挺有意思的,不过这个世袭还能略懂一点,但怎么长安也出来了,便说:“何谓世袭,何谓长安?”

    王巨与吕惠卿对视一眼,都有些苦笑,说吧,是兄弟,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有坑一起跳。别坑了,咱们一道跳吧。(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三五八章 不可传() 
暗黑大宋;第三五八章 不可传

    王巨说道:“陛下如要问,但请切记一句,只可听,不可传,否则臣与吕吉甫将会成天下众矢之的。濠奿榛尚(顶—点)。'x'。 co”

    “这么严重?”

    “真的严重。”

    “那你说一说。”

    王巨先拿出一张地图,在地图上用手指头大约画了一个圈子:“陛下,这一带就是主要权贵外戚的集居地,当年连耿直的包拯下去查隐田,都不敢查下去,因为包拯查的主要就是这一地区。”

    王巨再指着开封说道:“看看这一地区与东京的关系?若是学习武则天迁都,并且迁得狠一点,一下子迁到长安,会产生什么效果?”

    “很难……”估计赵顼一时还没有想明白,甚至他都未想到西夏,只想到一动首都,这几百万百姓怎么办,未来供给怎么办。

    “是难,但是世袭更难。陛下,臣不大清楚朝廷制度,请问恩荫有几种?”

    这个赵顼是很清楚的,他说道:“大约五类吧,第一类是祭祀大礼,包括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明堂祭祀后土、皇地,宰执可荫补本宗、异姓、傔客、大夫各一人。东宫三师、三少到谏议大夫,荫补本宗一人。寺监长2开封少尹可荫补子不一人。二是官员致仕,现任宰执使相三少或荫补三人,曾任宰执、使相、三少与现任节度使,可荫补二人,其他谏议大夫以上者可荫补一人。还有官员上奏遗表,曾任宰相与三少、使相可荫补五人……”

    赵顼说不下去了,仅是这三种。首是郊祭。几乎是三年一次。那么这个宰相最少能荫补五到七人,致仕三人,临终遗表五人,十五个人了。还有呢,乾元节少监以上的官员就可以荫补一人,这个更悲催,年年有。另外一个也悲催,皇帝改元。就是改年号,如明年就要改成了熙宁,皇帝即位,公主生日,皇后逝世等等,都有一定的荫补名额。

    这样下去,官员岂能不冗吗?

    “陛下,莫急,这个世袭就与这个有很大的联系。陛下,臣再问一句。这些恩荫的规矩多来自何时?”

    赵顼仔想地想了一下,说道:“真宗。仁宗,真宗还是真宗的晚期,以真宗为多。”

    “臣再问一件事,为何太宗重用科举人才?”

    “这个,”赵顼不大好说了,原因嘛,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这是为了洗去宋太祖的势力与影响。

    “看来陛下是误会了,臣再说一件事,比如葛少华,他南下去做得还好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