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265章

暗黑大宋-第265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那样,整个关中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若那样,灾难到来了。”

    “咦?”

    “侯知县,我想你大约听到我在政事堂上所说的那番话,黄河之所以没有出大问题,乃是水量仍然浩大。如果黄河上游水量全部被劫走,天大的灾难便到来了。水流量变小,河沙沉淀速度会迅速翻倍地增涨,稍稍汛警,就会到处缺堤。人类渴求无限,大地地力却有限。一个郑白渠修好了,我们应当满足了。”

    “这个说法……”

    “还有一个办法,从黄河上游开始,从大非川开始,一直到南河套,到泾渭上游,到北洛水上游,所有地力贫瘠的山区百姓,一起迁徙出来,然后植树造林种草,将所有荒漠戈壁荒山秃岭,一起点亮碧意,黄河水清,泾渭水清,北洛水水清,那么就可以在关中透支。”

    “这怎么可能。”

    “所以我们知足吧。”

    …………

    各地民夫军士6续到齐,保捷军与厢军兵士达到了两万三千多人,各州县民夫达了两万一千余人,外加五千名战俘。

    这个人数也可能是以后最多的时候,那五千名战俘早晚要归还西夏,农忙时,九成以上的民夫得回家干活,秋天到来,厢兵运输任务繁重,也要各自回营。唯一正常的就是一万七千余保捷军,甚至可能,以后还能增加部分保捷军过来增援。

    各个兵士在华池县派来增援的那营保捷军指导下,安放火药,6续将它们点燃,一声声巨响出后,许多岩石被崩开。

    这才开始正式干活了。

    王巨先骑着马来到那五千名战俘面前,也没有五千人了,又有一百多名战俘因各种各样古怪的原因而死。

    王巨翻身下马,从这一个个目光呆滞的战俘身上扫过,说道:“我朝士大夫喜说以和为贵,我不喜之,总之,你们西夏强大了,必然会来侵犯我朝。但将我朝激怒了,也早晚发兵攻打你们西夏。这很正常,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没有友谊关系。中原强大了,你们会来依附,中原弱小了,你们必然会来侵犯。但是……你们还是人吗!”

    “你们穷我知道,你们过来抢掳我也理解,但为什么要杀害无辜的百姓,为什么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现在这种下场,是不是你们自找的?不过没关系,我朝陛下圣明慈善悲,还给你们一个机会,现在正在重给岁赐,也正在派使会谈,只要谈好了,本官还会释放你们回去。包括现在,你们与我朝百姓一样的伙食,一样的供给。但谁若不认真的劳动,偷懒或者抵抗,本官杀无敕!”

    但就是这样,王巨仍将他们单独放在一起,又派了一营保捷军日夜看守着。

    王巨又骑马来到民夫前,继续训话:“各位父老乡亲,我知道,让你们来,你们心中不高兴,朝廷只担负了你们的伙食,每人每月只有三斤肉,也只提供了一些简易器械,包括这些工棚,还是你们自己伐木盖的,甚至还让你们自带扁担、箩筐、铁锹、铁锤,但是我想说一句,这几年,几乎年年有灾害,两位先帝大行了,加上大顺城之战,国库空空如也。所以有这些钱帛担负伙食,还是官家从内库里掏腰包垫付的。别看朝廷所出甚微,实际这个用费不小。”

    这倒不是虚夸。

    去年关中略有旱情,粮食收成不大好,因此一半粮食是从中原调运过来的。

    那必须用河船装到三门峡,再卸下来,走几十里道,重新装上小船,进入渭水,不过好在这里是泾水下游,仍能通航,但就是这样,一斗粮食成本运到工地上,也超过了一百五十文,其中还有一半是粟,否则换成面与米,成本会更高。

    这还要感谢一个人,薛向。

    由薛向调度,浪费不严重,否则成本会超过两百文,若是官员再无能,三百文也不是不可能。

    但难就难在第一年第二年,今年若是两边合龙,便能得到大量耕地,若是抢在中秋合龙,说不定还能提前种一些冬小麦下去,那么明年粮食供给压力也就会轻松了。

    然而王巨心中清楚,没那么简单,到了冬天,粮食会更紧张!这才是最悲催的。

    现在工地上近五万人,一天消耗的粮食就能接近一万斗,想一想仅是粮食,这个水利完成,就得花多少钱吧。况且还有蔬菜咸菜,每月的三斤肉,柴米油盐,以及各项材料,包括火药等等。

    这个没必要与百姓们细细算账了,王巨继续说道:“但是呢,一旦郑白渠修好后,受益的是谁?是你们,是你们子孙后代。眼下吃几年辛苦,几年后,这里将会变成关中最肥沃的地区。”

    还不说,真有一半百姓理解了。

    至少看这阵场,这回朝廷与前几次修渠大有所不同,看样子是来真格的。

    “树牌!开工!”王巨喝了一声。

    几十个衙役将一个大木牌树在边上,木牌上是一幅地图,清楚地标注了所有干渠与支渠的路线。

    但这次王巨有些坑。

    事前杨蟠侯可问过一句,要不要丈量一下原来的耕地,以防以后淹没,或者其他原因,好有所补偿。王巨说无需,不用丈量,因为各县县薄上有所有人家的田亩,包括各个等级,这都是记录在案的。照这个县薄记录补偿便是。

    这也能说得通啊,现在这么乱,如何丈量?

    然而隐田呢,一旦郑白渠修建起来后,那些隐田便掉到坑里面了。因此这个木牌下面还有一个露布,自今日起,垦田不得计入各县薄册,朝廷毋认。

    等着传令兵,将王巨的话一一传下去,王巨手指着一名汉子,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韦白平。”

    “好,今天就由本官与你共同抬石。”王巨说完了,脱下官靴,穿上草鞋,拿起木杠,看着还呆呆站在哪里的韦白平说道:“快来干活。”

    “明公也干活哪。”

    “你们为了自己干活,本官为了朝廷干活,有什么不对吗?”

    “这不大好吧。”

    “别废话,也休想偷懒,我们快干活。”

    韦白平依然傻呼呼地,但被王巨牵着手,来到下面,王巨熟练地用筐绳兜起石头,说道:“韦白庄,抬啊。”

    那就抬吧。

    但王巨这一出,让侯可傻眼了,让附近所有百姓一起傻眼了。(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三一〇章 爱民如子() 
暗黑大宋;第三一〇章 爱民如子

    韦白平脑袋整轰轰作响,他还不明白其中的意义,说道:“明公,将筐绳往前面挪一点吧。濠奿榛尚~顶~点~ 。x。o”

    他个子比王巨矮,只好抬前面了,筐绳往前挪,他的负重就会多一点,王巨就会少一点。事实王巨将筐绳还稍稍往后放了放。

    “韦白平,我出身同样寒苦,十二岁便尝试着养活我,以及我弟弟妹妹。十三岁便种了十几亩地,能吃得苦。”

    “但明公是文曲星哪。”

    “如果我是文曲星,你们也是星星,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点燃亮光,点燃着大宋的富强。”

    “明公说得多好哪。”

    两人来到未来的渠边,将石头放下,又返回去重新抬。

    李万元这才反应过来,匆匆跑过来说道:“妹夫,你不能这么做啊。”

    “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你是官员。”

    “二哥,我问你,我是不是人?”

    “是人,但……”

    “乡亲们是不是人?”

    “是人,但……”

    王巨又不等他担字后面说出来,又问:“我是不是大宋的人?乡亲们是不是大宋的人?我朝太祖与赵普相公说齐人,何谓齐人?”

    “不过……”

    “不要不过了,二哥,你是我二哥,也带点头,替乡亲们帮一点忙。”

    李万元傻了,自己来劝,可好,将自己也搭了进去。

    其实李万元不懂,他说的心术。这才是真正的心术。

    别看朝廷会花很多钱。然而百姓心中未必高兴。本来陕西就是各种役的重灾区,兵役,劳役,差役。

    现在朝廷仅是提供了伙食,别无其他补助,如果帮一个月还可以,但这一修,可能就是两三年。以后分到田了,那会很开心,但那是以后,现在却是苦哈哈地做着无偿劳动,当真各家各户没有活做了?即便王巨说得能使水点着灯,大家心中还有些怨气。

    然而自己下去了,带头了,那么大家心情就会是两样了。

    其实论操守,他比范仲淹差远了,不要说三百年来他第一操守无双的范仲淹。即便比起王曾、张知白、包拯等人也差了不知十万八千里,同样也不及王安石。

    只能说与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这些人差不多吧。反正大家一锅黑。

    赵顼说的规则,已经被王巨在反复利用,尊守规则,见鬼去吧,如果权利足够大,他不但会利用规则,也敢践踏规则。

    他外表看起来很光鲜,是因为生活不是太奢侈,做事虽有心机,但肯带头,肯下身体,肯犯险,肯用心思,而不是其他士大夫抱着美妓,喝着美酒,用嘴喊,仁义俭让,或者用笔写,却不知太守之乐也,然后呢,然后便没有然后了。这一条就远远胜过了诸多士大夫。

    试问有几个士大夫主持水利时,象他这样做?

    所以在军中,他收了军心,在百姓中,他收了民心。

    其实与吴起替兵士吮脓一样,这都属于心术,而且是很高明的心术。

    这次抬的石头有些重,王巨说道:“韦白庄,喝个号子。”

    “好来。”

    两人吼起了号子。

    效果立竿见影,整个工地上都在吼号子,气氛立即变得热火朝天。别抱怨了,连营田使大人都穿起草鞋在亲自干活了。

    太阳渐渐落山,县尉看到时辰到了,让军士吹响收工的号角。

    王巨翻身上马,回泾阳县了。

    但几乎所有民工与兵士一起默默地看着他,随着又将华池县那一营派来指导爆破的保捷军兵士围住,问长问短。

    “这有什么奇怪的,你们可知道,听到王知县不回华池县了,多少百姓痛哭?他弟弟妹妹离开华池县,然后几千百姓一直送,有的送出了子午山,一直送到直罗县城。”

    “这么爱民哪。”

    “那是自然,你们可知道,几乎华池县每一个角落他都跑遍了,这才熟悉地形,水淹西夏大军。知县有一句话,我不收礼,也最痛恨收礼。这是他家人离开华池县的,若是他本人去了华池县,百姓都不会放行,想走都走不了。看到他身边的那个蕃子么?他就是一个蕃族的强人队长,有万夫不挡之勇,大顺城之战中,杀死了七八名敌人。为什么愿意跟随王知县?别的官员不敢碰蕃子,王知县孤身前往各个蕃部,用鞭子抽,甚至杀人,但蕃子个个感恩戴德,称呼王小老子,什么叫老子,恩爹!因为王知县是真爱民如子,做事公平,什么吃苦的活都带着头。摊上他带着你们修水利,你们值了。不相信,你们去一去华池县,多少百姓在眼巴巴地盼望着王知县再做他们的父母官。”

    “这样啊,看来真是一个好官。”

    “什么话,怎么这么难听,什么真是,王知县乃是天下难得的好官。”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