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205章

暗黑大宋-第205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最睿智的办法。便是让西夏这口气始终不能喘过来。

    然后再说第二个问题,那个平价盐。

    不错。若是推行这个盐,很有可能百姓未得盐,反而落进官商口袋里,未起到效果,国家又减少了许多收入。但实际不是,这中间大家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路费。

    王巨用庆州做例,解盐成本一斤打算五文钱,实际可能五文钱还不足,运到庆州成本不是五文,而是二十文。余下十五文就是路费浪费了。然后于庆州销售。

    但有人想将这个盐再运到宁州销售,那个成本就变成了二十五文,因为又产生了五文运费。但盐商买钞盐是二十文,到宁州成本是三十文,为什么,因为路费少了五文。因此会有部分盐流回宁州,可不会严重。

    可只到宁州,不会再向内6流通,因为路费又增加了。就是在宁州产生影响,那也是青盐的重灾区。

    然后再用青盐对比,一般盐商会给西夏人一斤二十余文的交易价,但还有,运费,以及贿赂官吏将士的贿赂费用,因此到达庆州各地的成本价会接近三十文。再看原来的解盐,二十文出钞价,十五文运费,到达庆州成本是三十五文钱。本来味道就不及青盐了,成本又高,试问解盐如何在边境销售?

    王巨做了一个估计,庆州等边境,百姓食用的盐,九成会是青盐,解盐几乎根本就看不到。包括在华池县他自己买的盐,也是青盐,就是他想买解盐,上哪儿买去?

    再说百姓的选择,达官贵人会讲究一个口味,所以京城都有青盐,也有所谓的玉盐。然而百姓饭都吃不饱了,哪里顾得上什么口味不口味?可能青盐味道是不错的,然而它还有一条,终是私盐,见不得光。那么私商为了销售,只能将青盐压到与解盐差不多的价格,成本压到二十文。给山那边的青盐价格只有十余文。

    试问十余文,西夏青盐还能赚到什么?当真不要开采的成本,不要运费?就算西夏私盐量不减,那也生生地将他们一石青盐所赚的钱减少了一贯多。

    西夏一年有多少青盐流通到宋朝,大家不得而知了,但王巨估计最少是二十万石,多者会有四五十万石。国家提供二三十万石解盐对冲,不过减少了不足四十万贯收入,但也足以让对方减少这么多收入,并且百姓受益。

    三十几万贯,对于宋朝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对于对方来说,那可是要命的收入。

    返回头再说宋朝的二十五万岁赐,明为二十五万,再加上运费实际是近五十万贯,但这只是到达边境的成本,对方的布价与茶价更高,实际运到西夏能折合出七十万贯。再来一个解盐对冲,一百多万贯没有了。西夏经济将会整个崩溃。国将不国,民将不民。

    并且朝廷也不用担心解盐中途流失,这件事由陕西转运使来亲自负责,然后由前线四路知州来接收,只要保证解盐运到了前线各州。然后向百姓商人发放,那就不用担心流失了。流吧,如庆州,顶多流失到宁州,那也是青盐重灾区。可不会再继续向后方流失。除非陕西转运使与前线四个知州联手参与贪墨,那可能吗?

    “妙策啊。但西夏万一恼羞成怒呢?”黄太监看到这里问。这也是赵曙担心的地方。

    “无妨。”王巨继续往下写。

    一旦朝廷实施这一政策后,西夏会有什么反应。一是疯狂的报复,试图用武力来压迫宋朝。二是象嘉佑末年那样,做乖孙子,派使向仁宗皇帝乞开放互市。乞求岁赐。

    第二条不用担心了,也是大家巴不得的。

    担心的是第一条。

    还是原来的问题,花钱买安,如果能买到安就买吧,但现在是买不到安,反而让对方力量壮大,为什么要买这个安?

    再者这一战的影响,若胜。西夏也会损失惨重。

    黄姓太监额首,他来的时候已看到华池水飘着的尸体了,王巨这一回没有派人打捞。让他们继续往下游淌,就是让大家看看,我朝将士杀死这么多西夏人了。

    不过胜了,西夏能喘过一口气,但没有一年是恢复不了的。就象李元昊与宋朝三场战役,是打胜了。但结果呢,西夏因为他的穷兵黜武。百姓到处吃树皮,挖老鼠充饥。比汉武帝时都要更惨。

    如果败了,西夏没有三年,都回不过来这口元气,若是朝廷敢中断互市,岁赐,再用解盐对冲青盐,西夏五年之内,都喘不过来这口气,甚至永远都喘不过来。若是他们再穷兵黜武,只朝廷咬紧牙关,再来一战,也挺过去了,但西夏就下海了。

    不要忘记了西夏内部比宋朝更不安稳,各族联盟,还有汉人,吐蕃人,回鹘人,到时候说不定就会瓦解了。那时候,朝廷就可以派出大军一举兵临贺兰山,将这个祸患一劳永逸地解决。

    “不错,不错。”黄姓太监说道。

    实际这后面就是忽悠了。

    前面说的是事实,反正买不到安,一直会打下去,那么何必要买安,给对方壮大实力的本钱。

    然而真到了快要瓦解之时,辽国就要伸手了,就象史上后来的小小梁,辽国看到西夏情况不妙,立即派使将梁氏毒死,让李秉常派人乞和,他们在中间劝说,宋朝无奈,只好同意西夏乞和。不然那一次西夏就有了灭国的危险。

    整让章楶这个狠人干掉了三十万兵马,西夏能有多少丁壮哦?

    但这个没必要说的,那么正好给了朝堂上大多数绥靖派最好的借口。

    王巨又抄摘了一份,放下笔。

    黄姓太监问道:“王知县,这一战可否有打败他们的把握。”

    “作战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我与章质夫都再三说浅攻,反对深攻。正是因为这个三大要素。它很重要。”

    “这个咱家不懂啊。”

    “不懂可以看嘛,既然黄内侍来到华池了,正好可以看一看。”

    “看一看?”

    “西夏已派了两万军马,临近荔原堡了。”

    “两万军马?华池有多少军马?”

    “五千余人。”

    黄姓太监脸色忧郁,这兵力整悬差了四倍。还不止呢,敌人可以集结起来攻打某一处,华池县必须分兵各地,能抽出来的兵力则更少。

    王巨拍了拍他肩膀说道:“黄内侍,不用担心,这是华池明面上的兵力,实际华池兵力很多很多,会是一万,会是两万,会是十万。”

    “咱家不明白,余下的兵力哪里来的?”

    “会是一万,那就是各村寨的强人壮马,会是两万,那就是无数悲愤的百姓,会是五万十万,那就是这里的大山大河,山林草木。”(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二四七章 九尸迎客(一)() 
暗黑大宋;第二四七章 九尸迎客(一)

    》

    “那咱家就留下来吧。濠奿榛尚”黄姓太监好奇地说。

    这是王巨灵机一动产生的想法,留下这个太监,让他亲眼目睹,那么战后,他回到京城后一五一十禀报,战后大家就不能抹掉庆州战功。

    让他回去告诉赵顼,那么赵顼以后轻敌,自己就有了说服的理由。华池有“五万十万”大军,西夏则会有十万五十万大军,大河,大漠,太多太多恶劣地形可以利用了。

    在华池县自己熟悉自己的地形,在西夏,西夏熟悉他们的地形。

    轻敌必败哪。

    并且熙宁伐夏,那是北宋几大重要的转折点,不亚于北宋末年突然调转枪头,与金人联手的失误。

    王巨一道道命令下达下去。

    但又来了客人,不是客人,是家人。

    李妃儿带着二妞与王储带了。

    王巨惊诧地问:“为什么你们来了?”

    自己为什么没有将二弟三妹带到华池,可不是为了今天?但今天来了,何必要将他们丢在李家?

    李妃儿说:“我听王郎在华池有危险,要过来看,父母也同意了。”

    李妃儿心思单纯,想要与未婚夫一道渡过这次难关,不过李家未必有那么单纯的心思,王巨威望越来越高,但一直未成亲,未成亲这门亲事始终有些悬。女儿要过来,那就过来吧,这也能算是患难相倚。不过这个心思虽不单纯,但不是恶念。

    李妃儿又说道:“二弟三妹也要过来,我未让他们过来,可我离开延州时。他们偷偷地过来了。”

    “大哥,你不要怪嫂子,是我自己过来的。”王储说。

    “大哥,你有危险了,我们也要陪你。”二妞说。

    王巨有些感动。那还能说什么呢?再说,他们既然来了,再将他们送回去,老百姓怎么看?

    “来了就来吧,以后索性就呆在华池吧,这场战役结束后。我来谋划一下,看能不能办一个县学。”王巨说道。

    以前华池县管的面积比现在大,朝廷置县,又置巡检兵官,管辖的范围不仅现在的华池凤川平戎与荔原堡。同时还有柔远寨与淮安镇。不过随着李元昊入侵,华池县废,改成镇。后来又置县,不过前方有一个要寨大顺城,于是连同大顺城、柔远寨与淮安镇一起由庆州接手。

    史上随着这几次入侵,汉人再次逃离华池县,只剩下一群蕃子与军营了,因此熙宁裁县并州后。将华池县又改成华池镇,甚至因为汉人少,镇的资格都没有了。索性改成了华池砦。

    后来这段历史王巨不知道,但隐约知道,若是自己不带来一些好的举措,华池县早晚必废。一废自己这一年来的心血也就白废了。

    不过他一直犹豫不决。

    这个比较麻烦的,首先就是疆砟堡,想要百姓不再流失。必须将疆砟堡拿下来,那么西夏就是抄掠。影响也不会太大。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有大量汉人耕种。才能继续保留这个县的编置。

    但就是这个疆砟堡也有点头痛。

    依章楶的意见最后将此堡夺下,当然王巨也想夺下,不然那么多野利族人如何安置?

    但蔡挺不同意,包括此战,蔡挺主要宗旨还是击退,而不是击败。蔡挺也想击败,可击败与击退不同,那会冒很大风险的,甚至弄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击退却容易,准备了那么长时间,只想保住各砦堡不失,并不会太困难。

    一个击败,一个击退,就会形成两种结果。

    击败了不仅是大功,也会让西夏元气大伤,那么两年之内都未必能恢复,拿下疆砟堡也就没有问题了。至于两年后,不要说王巨,就是蔡挺本人,也不知道调到何方了。

    击退,西夏人元气就不会大伤,若是再拿下疆砟堡,西夏人明年秋后必然报复。但那时西夏人就不会轻敌了,胜负两料当中,并且庆州败的一面大于胜的一面。毕竟人家是一个国家的力量。

    然而击败风险性太大,因此蔡挺选择了稳的一面,所以反对拿下疆砟堡。

    王巨同样有些犹豫不决,蔡挺不是没有道理的,击退就是大功了,没有必要冒那风险。若不是因为野利族,王巨也会果断选择击退这一条。

    直到弟弟妹妹与未婚妻来了后,王巨这才下了决心。

    这是一条艰难的选择,不仅这一战要击败西夏人,要拿下疆砟堡,战后的教育、民生以及其他方面都要做好,那么以后华池县才不会裁废。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