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167章

暗黑大宋-第167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十贯以上。”

    “也就是王巨每得到一匹马,朱李两家将会亏空二十贯。他们两家那来的那么多钱?”赵顼怀疑地问。

    简单的,一千匹马就会亏空两万贯。

    再者伙食与奖励的资助,每月三千多贯,一年下来四万多贯。

    再加上豢养五百名蕃骑,一人打算一年四十贯,一年下来又是两万贯。

    似乎那个竹纸卖得不错,可那个作坊不是朱李两家的,将朱李两家与王巨的契股一起加起来,也不过与高家相持平。也许朱李两家有这个财富,但舍得倾家荡产拿出来吗?

    “那两家是拿出来不少钱,但不是所有钱都是那两家拿出来的,王巨在中间用了一些手段。”

    “什么手段?”

    “他先与官兵联手查禁私商,胁迫庆州商贾不得经营私盐,至少私盐不得从华池道经过。”

    “那能通过吗?”赵顼狐疑地问。

    这个私盐利害关系王巨曾经也与赵顼解释过。

    只能紧一紧,禁不掉!

    所以他才在父皇母后面前说了两策,第一策立即禁止互市岁赐,第二策强行用低价盐往边境倾销,打压青盐销量。用经济逼迫西夏低头。

    这个低价就是成本价,将运费与产盐成本计算后,朝廷无利润地于边境处倾销。

    但是父皇略有些担心,怕将西夏真正逼急了,发起真正的入侵,那么宋朝雪上加霜了。因此听了,只是赞成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并没有执行。

    王巨强禁私盐,弄不好就会引起争议。

    “通过了,孙沔治边强硬,正好保捷军原指使与私盐商人勾结,被孙沔判决秋后问斩,又责罚了几名商人。王巨让朱家的管事借这股势与庆州诸商人协商,他们只得百分之十的收益,另外鼓励他们买马,甚至派官兵为他们护航,又出兵剿灭子午山的山匪。同时新蕃骑营就驻扎在华池城外,必经之处。软硬兼逼,那些人不得不同意下来。”

    开始并没有答应剿匪,不过韩维派门客打听,也不可能打听到所有内幕,因此联在一起说的。

    “难道私商有这么多利润?”

    “也不仅是私商,另外他还推出一种很难喝的烈酒,殿下,你尝一尝。”韩维从小酒壶小心地倒出一杯烧酒,让赵顼喝。

    赵顼也不是太在意,宋朝有了烈酒,大约两十度左右。但再烈的酒,不过一小杯罢了,于是一抑脖喝下,随后呛得直咳嗽,大声说:“这是什么酒?”

    “虽然难喝,不过西北天寨地冻,这种酒喝了会很暖和。”

    “本王明白了,也就是酒与利商的利润,再加上一些捐助,才有了这些经济。”

    “基本是如此,不过还有一些法门,比如那些训练的奖励,不是交到士兵手上的,而是交给其家人,也不是给钱帛,而是根据各地的需要给钱布米粮茶,如蕃人那边缺少茶,就承诺给其茶叶,如京城禁官家属缺少生活用品,于是给其钱布米粮。因此明为每月拿出三千多贯的奖励,官兵家属也确实得到了三千多贯奖励,但实际付出的只有两千多贯。”

    这个容易理解,无非为了节约用费与成本。

    但王巨这样做,除非有一条能拿得出手的理由,否则多少犯了错误。尽管他变相地用所谓的捐助方式,也是用心为国。因此韩维最后说:“虽他是为了强军,可这手段不大好。”

    “两个孙公也不过问?”

    “西夏威胁,可是朝廷兵力与财力有限,他们还巴不得王巨会这么做。”

    反正立功他们拿大头,犯错误又能将责任往王巨身上推,何乐而不为?

    赵顼在沉思,说道:“不对,他不会犯下这等低劣错误的。”

    “臣想也是。”韩维同样奇怪不解。这小子手段十分强硬,听说在子午山审问犯人,犯人不招供,于是一个一个的脑袋砍,最后那些山匪将罪供招出来了,也还是砍掉脑袋了。并且亲自上战场,听说干掉了好几个西夏人,三军上下畏之若神。但只是手段强硬,可心思慎缜密,不会轻易留下这个把柄的。

    不过赵顼更纳闷,这与献两匹马有什么关系?难道指望自己替他说几句好话?

    赵顼终于听到一些庆州的真相了,可他还是想不明白。

    手机: 电脑:

第二〇三章 两位高人() 
暗黑大宋;第二〇三章 两位高人

    无论王巨前世或今生,有三类人最重要。濠奿榛尚'顶_点'。。co

    第一类人是教师,宋朝称为教授、先生,父母只能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却能育无数人家的子女,所以王巨前世美帝洗脑,先从香江的教兽洗起。

    因此官员必须重视操守,老师也要必须重视操守。

    第二类是警察,现在叫衙役,他们是离百姓最近的执法者,执法若不公平,直接会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第三类是医生,现在叫大夫,救死扶伤,若没有一颗仁心,如何救死扶伤?

    李家经营药材生意,实际经营药材也与治病有关,比如张偕,他虽然治死了病人,可能是他的错,也可能确实是病人病入膏荒,无药可医了,这时代绝症不要太多,所以改了行。不过平时有小病,他还是免费给大家治疗,顶多一些疑难杂症,他不敢再做主了。许多大的药铺同样如此,在卖药时替病人顺便搭脉看病。包括李家的药铺。

    可是药铺也是生意,没有钱,药铺难道也让你抓药吗?

    反正李家是这么想的。

    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况且又因为李家引出山匪,闹出好几条人命,李家名声就渐渐臭了。

    并且胡谦又带着几个蕃子,骑着马进了城,跑到他家门口,一刀将李家的门扁劈下,凶恶地说了一句:“你们杀害了我弟弟,父债子偿,这事儿没完。”

    仅是如此。

    没有打一个人,更没有杀一个人。仅是用刀劈了一个门牌。上哪儿告状去?

    但将李家上下吓坏了。

    胡谦本来武艺出众,在庆州城中颇有名气。现在又立下战功。并且被授了蕃骑副指使之职,不要说李员外死了。就是李员外活着的时候,这时也不敢开罪胡谦哪。

    并且街坊们传得很邪,说胡谦他们这一行个个都是从刀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不知杀了多少西夏人,老远都能闻到血味。就算杀了人,难道这么多天过去了,他们不洗澡?

    但确实胡谦干掉了十几名西夏人,所以才因功授予了成忠郎副指使。

    面对这个杀人魔王,李家能不怕?

    胡谦威胁后。李家的人都不敢出庆州城了。

    李家二郎心情郁闷地来到庆州郁香楼茶楼喝茶。

    茶是好茶,来自建州的茶饼,又在里面刻意放了一些名贵的香料,葱姜,江南上等糯米粉,茶汤浓郁香醇,又有一名歌妓在曼唱,不过李家二郎却没有多少心思,于是挥挥手说道:“下去吧。”

    将那名歌妓赶出去。

    这时就听到隔壁有人在说话。

    “子尹兄。你们庆州运气好啊,孙公成了你们庆州的知州,才来便获得大捷。”

    大捷个屁,那是孙沔打的吗?李家二郎心中骂道。

    首先他对父兄之死的结案略有些怀疑。尽管证据确凿,不过是王巨经手的,人证又让王巨杀掉了。胡谦也得到王巨重用了,天知道那天在子午山王巨是如何审的。

    其次孙沔收了他们家许多礼物。收礼得办事吧,不但没有办事。反而公事公办,将那个邸店还给了胡家,连他家几个仆人也被判决,或弃市,或流配。

    但他有没有想过,即便那个邸店不还给胡家,以胡谦如今的官职威望,他们李家还敢不敢要?何谓成忠郎,这是阶官,阶官与实权无关,但有了成忠郎这个武官,就代表着胡谦成了朝廷的正式正九品武将,国家的真正官员。许多县尉还未必是正九品的官员呢。

    不过站在各自的立场想法肯定不同,特别是孙沔受了贿赂不办事,让李家恨上了。

    隔壁继续在交谈,这一回说话的却是一个岁数更大的声音:“夫正,你说错了,庆州大捷根本与孙公无关,相反的,孙公又贪又懦,这是华池县将士打出来的胜仗。”

    李家二郎对华池县将士同样痛恨,不过这句话却对了他的胃口,于是聆耳细听。

    “竟然有这回事。”

    “我只说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孙公查禁私盐,罚没了几家近万贯钱帛,但这些钱帛到了哪里?”

    “哪里?”

    “他口袋里去了。”

    “居然如此。”

    “我再说一件事,华池县那个小知县剿子午山山匪,那个山匪杨四洗掠了好几个大户人家,得到了天价财富,那个小知县似乎拿出一部分分给了官兵,余下的上交给了孙公,但这些钱最后上了哪里?”

    “孙公的口袋?”

    “中的也。我再说马,华池县得到许多战马,然后献给孙公,但我却听说了一件事,这些马顶多一半分给了诸营骑兵,余下的一半又不知所踪了。”

    “没人举报。”

    “孙公资历深,谁敢举报?”

    “但我却听到一件事,那个小知县继续在派人买马。”

    “你以为他不知道啊,知道,这是变着法子给孙公送礼,一个要钱,一个要功,沆瀣一气了。”

    对啊,李家二郎心中一亮。自家给了孙沔好处,可能及王巨给的好处多?孙沔当然会站在王巨这边说话了。并且章楶又是王巨的同年,这三人沆瀣一气,自家上哪里讨得公道?

    原来如此,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呢。

    “不至于你说得那样不堪吧。”那青年又说道。

    “不相信,你打探一下,我有没有虚言。”

    没虚言,没虚言,确实如此,李家二郎心中大吼道。

    “那个小知县也是好心。”

    “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本来两战胜得很光彩,可好大喜功,他画蛇添足出兵杂里寨。山那边可是一个雄主,十几岁便杀死了权相没藏讹庞。想一想他吃了这个亏,能不报复吗?一旦大兵压境,庆州百姓将会生灵涂炭。”

    这岂不是歪理吗?难道坐看着西夏一次次虐,一个小反击都错了吗?

    但可能就会有市场,至少李家二郎听了,认为很有道理。

    “唉,原来是这样。”

    “夫正,你我还是安心读书,好考取一个功名,这些事不是你我所以过问的。”

    “为何不能过问。”

    “人家一个新科二甲进士,一个国家老臣,如何过问。”

    “不然,我倒听闻了一件事,孙公本来就因为贪污,从而被逼着致仕,是欧阳公硬将他抬出来的。朝中有许多大臣不满,特别是知谏院司马公不满。并且官家想追赠濮王为皇考,欧阳公支持官家,司马公则不同意,两人势同水火。如果听闻了这些内幕,他必然会弹劾孙公。况且这是严重的私罪,朝廷也痛恨之。”

    “难道孙公与你有仇乎?”

    “没有。”

    “有恨乎?”

    “没有。”

    “那你用什么理由去面见司马公?”

    那个字夫正的青年语塞了。

    不过李家二郎眼睛一亮,孙沔与你们没仇,可与我家有仇。而且那青年说的办法真不错。至少自己就听说了孙沔好几起受贿事件。一个私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