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133章

暗黑大宋-第133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好的机会,又错过了。

    不过其堡地理位置不是太重要,若不考虑其他意义,不纳也无关紧要。

    而且象王巨这种激情派,以后面临的问题会有很多,不要说今年,那怕明年大顺城之战打响,司马光这些公知大们,仍然会大喊着以和为贵。

    无药可医了。

    这一劝,李三狗冷静下来,说道:“那也不能取名野虫,最少是野龙。”

    “我回去就让寨中的人改。”野虫咩胜说道。

    这一回张玉与姚兕总算看出来,看来李三狗不仅是西夏曾经的一员偏将,在野利族中威信那可不是一般的高。看看这个小虫子,被揍成这样了,还象一条哈巴狗一样,跟在李三狗后面。再看李三狗呢,揍了就揍了,也象揍一条狗一样,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那么这个李三狗以前倒底是西夏什么人哪?

    李三狗有些不耐烦,喝问:“为什么还跟着我?”

    “那个,那个。”

    “你们寨中有多少帐?”

    “六十几帐,还有三部,他们人更多,大约有五六百帐,不过在安化县那边,似乎环州那边还有两部。”

    “这么说那边还有不少族人。”

    “恩,能过得下去的,他们也不想迁徙了,毕竟迁徙过来同样有风险。特别去年那个小皇帝疯狂杀掠边境熟蕃,那边的族人害怕被报复,更没有人敢过来。”

    这个问题很头痛,非是李三狗能想通的,可能王巨能想出办法,但也不能在这个场合询问。李三狗便道:“你回去对这几族通知一下,就说我回来了,而且想组建一支蕃骑营,待遇不会差,若他们有意,请派出强壮的青年,投入我帐下。”

    “那好啊。”

    “好你还不快回去通知。”

    “是,”野虫咩胜飞快地跑走。

    “三狗叔,牛啊。”

    “牛什么,老啦,好汉不提当年勇。”李三狗道。

    “李指使,你在那边地位不低吧?”张玉试探地问了一句。

    “就是一个偏将,力气大,能打,所以当时军中有部分人对我敬佩。”

    这也是一种说法,蕃人尚武,很多人钦佩勇士。党项人还好一点,特别是唐朝的铁勒人,在幽州东北处的天山与薛仁贵对峙,然后派出九名勇士,你说薛仁贵不是能打吗,有本事与我们的勇士单挑。薛仁贵骑马出来了,结果人还未到呢,三箭就干掉了三名勇士,余下六名勇士见势不妙,拨马就逃,铁勒人一看不好,九挑一都败了,咱也逃吧,结果大败。

    因此张玉转头问王巨:“你想建蕃骑兵?”

    胡谦又担心又激动,未注意,张玉在边上却听很清楚。蕃落军也是骑兵,不过哪儿有那么多马,名为骑兵,实为步骑混合军种,至于宋朝的骑兵更惨,两三人才能伙一匹马。王巨说了蕃骑,而不是蕃落,那肯定是标准的骑兵营了。

    “有这个想法。”

    “那来的马?”

    “到时候看吧。”王巨说道。

    吃过了饭,李三狗找到王巨:“大郎。”

    “三狗叔,你这个称呼还真有点乱。”

    “那就王知县吧,山那边……”

    “怎么,看到你当年的手下,心又被勾了起来?”

    李三狗嘿嘿一乐。

    “三狗叔,你在野利族威望究竟有多高,能有多少人听你的?”

    “小狗子当年是我手下兵士,肯定与他人不同,不过我想其他族人,也有不少能听我的劝。”

    “山那边还有多少野利族人?”

    “这个哪里知道,但想,比以前要少了很多,”李三狗眼中黯然。这就是西夏古怪的人口问题。

    西夏究竟有多少人口,谁也弄不清,有人说四五十万户,有人说七八十万户,还有少数说近百万户。西夏有多少士兵,同样是一个谜面,有人说三十万,有人说五十万。

    有一次王巨问起李三狗,李三狗同样不清楚,毕竟他曾是野利遇乞手下得力大将,但不是主将。不过李三狗认为七八十万户比较可靠,至于兵士那得看了,常驻的兵力西夏只有十几万人,有的驻扎在河套,有的驻扎在居延海,还有的驻扎在河西走廊,以及宋朝边境各个地区。另外兴庆府外贺兰山下还有一支常驻军队。但西夏是役兵制,一旦战事到来,人人皆兵,因此也能说是五十万兵力。

    李三狗的情报略有些误差,实际他逃到宋朝后,因为西夏与辽国交恶,不得不在河套与居延海增加了兵力,如今常驻兵力比李三狗时要多得多,同样出现了冗兵现象。

    再者就是人口增涨的问题,西夏连年交战,人口增涨缓慢,有时都能出现负增涨。若是生存环境恶劣,再遇到兵事,这个部族规模便会越来越小。

    野利族便是如此,最巅峰时便是李元昊娶野利皇后之时,野利兄弟同时掌控着西夏大权,连带着野利族也掌握了许多水草丰美之地,因此人口急剧膨胀,一度达好几万户子民。

    这也是种世衡反间计得功的原因。

    野利兄弟权利太大了,即便野利旺荣死了,野利遇乞仍掌握着西夏许多军国大权,更致命的是野利遇乞后主还有一股强大的族人。这才使李元昊忌惮。

    另外还有宁令哥,李元昊想不到后面发生的事,当时还是想扶持宁令哥做为继承人的,可是后家势力太大,这让李元昊十分不喜。并且鲜卑人就有着杀皇后的习惯。

    由是种世衡反间计得逞。

    李三狗便是在那时逃向宋朝。

    后来野利族什么情况他不知道了,但不用问也能猜出来,西夏有心打压,野利族人口必然会迅速下降,其规模肯定远远不如昔日。

    “我来想办法吧,但这个不能急。”

    “谢谢大郎。”

    “不必谢,你将姚巡检请来。”

    一会儿李三狗将姚兕喊来。

    王巨说道:“刚才我所说,你也听到了,我想组建一支蕃落营,并且是真正的蕃骑营,数量也不止四百人,可能会有**百人。”

    “王知县,没那么多马。”

    “这便是我将你喊来的原因,我有一个法子,这个法子不能公开,否则我会成为众矢之的。但这个法子若成功,不仅会带来一千两千匹骏马,还能带来几万贯收入,用来改善兵士手中的器甲,还可以用来刺激士兵训练,改善他们的生活。”

    “一千两千匹骏马?”姚兕立即来了兴趣。

    他不是荔原堡堡主,我只将荔原堡管好就行了,那管得华池县死活。但他又不是在庆州城中做着巡检,那么得要管着整个环庆路的军务。环庆路军务管的人太多了,孙长卿,张玉,种诊,王昭明,轮不到他。因此“发配”到荔原堡,实际主要就是负责着华池县的军务。

    华池县军务做好了,他的功劳也就有了。

    甭管一千匹或是两千匹马,非是马,而是骑兵。若是真如王巨所说,能额外组建起一支多达**百人的蕃骑兵,整个华池县军事力量将会更上一层楼,说不定因此就会立下战功。

    但他头脑很清醒,立即与李三狗一样,说道:“那得不少钱。”

    不要看王巨说的猪羊,那样提供一年下来,也不过花费一万来贯,若是那两家有钱,能支持起来的。

    但一千多匹骏马,那得多少钱?

    还不止呢,王巨心中想法更远大,宋朝置了蕃落军,也勉强算是骑兵,不过待遇差,装备也更差。

    这就是宋朝的古怪政策,又想利用蕃人的骁勇,又害怕蕃人壮大,威胁宋朝安全,所以手中明明有着一支强大的蕃军,以及蕃民兵,却不能用好。

    可不能怪宋朝,让安禄山弄怕了,不仅是安禄山,还有党项人,党项人不止李继迁反叛,在唐朝时,幸得唐朝收留,这才从吐蕃压迫下,平安逃到陕西,结果在唐朝就6续发生了反叛事件。还有呢,南方的侬智高。

    所以许多士大夫都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

    只有极少数与王巨想法吻合,防范终不是长久之计,最好的办法还是融合,文化融合,联亲融合,经济商业融合,文字语言融合。并且有极好的例子,北周的民族融合。

    但说易行难,想要经济文化语言文字一起实行融合,那可是很难的。不过民族问题,始终是让所有人都蛋痛的问题。

    现在王巨在民族问题上也没有话语权,不过他虽与宋朝许多士大夫一样,略有那么一点狭隘的民族观,但肯定比这些士大夫要开明得多。

    至少他对西夏排斥,但对生活在宋境的党项人不会排斥。

    因此王巨说道:“不仅是马,还要有合格的铠甲武器。”

    “会是那天那种的铠甲?”李三狗在边上问道。

    “可能会是,包括马刀,也要要求不弱于张总管手中的那把刀。”

    这下子李三狗也不由地倒吸冷气了。难道将朱家与李家一起卖掉吗?

    “防个鬼啊。”王巨突然说道。

    手机: 电脑:

第一六五章 推官(上)() 
暗黑大宋;第一六五章 推官(上)

    “王知县……”姚兕莫明其妙。濠奿榛尚(顶)(点) 。x。co

    这个还是钱。

    想要谋反,可不是一件小事,必须使三军上下支持,才能谋反,必须手中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对抗朝廷。

    可仅是强华池一县几营官兵,还继续指望着朝廷提供一半钱帛,就不知得堆多少钱帛下去。

    也许有人家产达到百万贯,经过百年大治,陕西就有了这样的富翁。但百万贯家产,勉强不过强一州官兵,钱就会花光了,以后又怎么办?

    实际宋朝军政财权分割,又实行了豢兵制,已经没有分裂的土壤了。所以王则就是搬出弥勒佛来洗脑,不久也兵败了。

    那么何须还象防贼一样,自坏城墙?

    王巨没有解释,继续检阅几个重镇寨堡,又到处看了几天。其实去庆州时,他便服大约一路看了一下,从庆州来正式赴任,又看了一下。但不能说了解,必须再看一下,才能做到大约的了解。

    不了解,如何处理公务?

    张载耻笑自己这个门生功利,但有功利的一面,也有办实事的一面。

    至少这个先了解,后接手州县事务,很少有官员这么去做。

    这段时间,华池县的事务便由杜主薄与仇县尉代劳了。

    王巨这才返回华池镇,来到县衙,看着一小堆公务,说道:“杜主薄,我来吧。”

    这便是宋朝地方事务的复杂性,如一县,知县、主薄与县尉是决策者,还有一大推执行人,那就是胥吏与衙前,押司、录事、前行、后行、贴司、书手、手力、斗子、库子、搯子、秤子、拦头、所由、杂职、解子、引事、厅子、栅子、直司,乡差役又有里正、耆长、户长、壮丁、承帖人、催税甲头。

    有的县名堂更多,有的县就比较简单,如王巨随张载学习的云岩县,现在知县的华池县,一半名堂是没有的。

    对胥吏宋朝也有奖罚规订,不过他们没有拿国家薪酬,这个奖罚制度便很模糊,直到免役法执行后,才变得清晰起来。

    正因为奖罚制度模糊,又不发薪酬,而真正能做知县帮手的重要胥吏又来自当地的豪强,有的官员无能,往往就被胆大的胥吏架空。对此朝廷多睁一只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