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979章

钢铁时代-第979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中国最佳的高射机枪,可以触摸到9000米的高度,可是这个高度的,基本上是极限了,炮弹飞到这个高度,速度大大的减少了,这也是高射机枪对于飞机的命中率不高的根本原因,飞机本身速度较快,在低空,高射机枪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速度,这样命中率高一点,可是一旦高度上升,不但高射机枪的子弹飞行的高度高了,动能减少的多了,速度当然慢了,追不上飞机的速度,即便瞄准了也打不到,更别说没有瞄准,那几乎是达不到的。

    中国对于飞机的研究是最为深入的,也曾经使用过飞机做过实验,让高射机枪在6000米以上的高度,命中率都极具的下降,甚至一定程度下,对于飞机这样高速度的目标,高射炮在没有一定密度的前提下,对于飞机的杀伤力也很低。后世最佳的防空,还是飞机和导弹,前者可以飞到一定的高度,追上对方的飞机,特别是高空截击机对付高空轰炸机,只要能够够得上高度,对方几乎没有逃跑的可能性。

    后者则是因为速度,导弹最大的速度甚至可以超过10马赫,远超过后世基本上在3马赫之下飞机,速度极快之下,飞机来不及反应就被击落了,并且防空导弹的笼罩范围远比高射机枪大,且可以灵活机动,在射程可以笼罩住飞机的前提下,只要制导性能优越,击落飞机也是常事。

    在美国的航母作战群之中,虽然有密集阵系统,这个密集阵更多的是避免飞机过度的接近航母,或者是近距离的击落一些导弹和鱼雷,用这玩意来对付飞机,不太靠谱。

    飞机对于海军和陆军而言又天然的优势,海陆军几乎没有对付他的力量,只要技术上面的优势在,那就是完胜,不存在战列舰这样,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情况,能打过就是能打过,打不过的话,来再多的飞机也不够看的,二代机碰上三代机,来多少的都是个菜,除非对方的攻击性武器全部放完了,可即便放完了,追不上对方的速度大,只能够被动挨打,速度上不如对方的话,对方又有足够的武器,那就真的完蛋了,至于航程,携带武器的数量这玩意,只是一个补充,带表着你最多可以击落多少的敌机。

    你能够打到对方,对方打不到你,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更别说飞机的全能,对地,对海,对空攻击的不同方式,在中国把目光放在了双发,甚至是4发的大功率飞机上面的时候,飞机的作战性能,又有了巨大的提升,这已经不能够用一个的普通的武器能够形容的,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武器。

    飞机在反潜上面的应用,不过是飞机众多应用之中的一个部分,不过却会成为未来,中国在的的海洋上面的利器,有了它,可以快速的几千,几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地毯式的侦查,飞机450公里以上的速度,比起驱逐舰来说,快出了10倍都不止,有了这些,未来美国人再威胁中国的航道的时候,就有了攻击的利器了。

    这时候,中国才发现,之前的计划微微的有些疏漏,如果用飞机反潜的话,除了在海岛上面建立机场之外,在一些海岛的路基笼罩的范围之外,就必须要用航母,航母是很全能,却不适合做护航任务,每一个舰队的正航航母,都是宝贵的财富,是一个舰队的最核心的力量,轻易不能够浪费在护航任务之中,而且正航航母,接近百架的架次,相对于护航来说有些浪费,这时候,护航航母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杨元钊熟知航空母舰发展,所以从一开始,就走舰队航母这条路,同样吨位的情况下,舰队航母比其他的护航航母的战斗力要强大很多,也容易编组特混舰队,经过了完美的搭配的特混舰队,整个舰队的基本用处,就是服务于护航航母,至于攻击,就依靠航母就好了。

    可是少了这个选择,也忽视了护航的问题,现在也不晚,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造船业,也可以生产各种高标准的船舶,从现有的船舶之中,选择高速船体,用30…40架飞机的编组,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护航工作,由于结构简单,对于船只没有正航航母要求那么的高,一定程度上面,这个航母的造价也就相对较低。

    毕竟,护航航母大部分时间,都是跟随着商船船队活动的,大部分的商船船队,他们的速度都不快,太快的速度也不经济,商船毕竟要遵从经济规律,用最经济的速度,走完漫长的航程。

    故而护航航母的最高速度,不会跟正航航母那样,超过32节,形成一支快速舰队,护航航母的速度只要跟商船差不多就可以了,原则上不会超过17节,而且防护度也没有正航航母要求那么高,一定情况之下,木质的飞行甲板,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商船的船身,稍稍的进行改装,加装飞行甲板就可以了,经过了简单的调配之后,一款出色护航航母就出现了,这一款护航航母的造价,只是万吨级快速商船的1。5倍,整体价格只有一艘重巡价格一半左右,就价格上面,足够便宜了,可是战斗力上,就不好说了,一艘护航航母对上一艘重巡,如果是在白天,没有多少阻碍飞机升空条件的话,护航航母胜利只是时间的问题。

    整个护航航母的系统,包括了水上飞机,普通侦察机反潜机和部分的战斗机,组成的多种功效的阵营,对于陆基飞机笼罩范围之外航道的防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补充,从某种意义上面说,这就是珠联璧合的。(未 完待续 ~^~)

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差别作用() 
任何的舰船,都有独特的作用,比如说潜艇,他是在水下作战,一旦到了水面上,别说是同级别的舰艇,就算是一艘小小的炮艇,都能够打得过它,航母也是一样,他的主要的作用是飞机,在夜间,飞机没办法起飞的时候,让航母跟战列舰在战列线上面对决,输的一定是航母,甚至当战列舰成功的突破了航母层层阻隔,进入到炮击区域的时候,航母沉没的危险性就大大的上升了。

    在特定的领域之中,不一定最强大的舰船,才能够发挥总要的作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护航航母看起来战斗力很不起眼,甚至无法跟上大舰队作战,可是在特定的领域,比如说护航方面,却拥有着驱逐舰和巡洋舰所不具备的优势,他本身的速度就是跟商船差不多,甚至连船体都是商船的船体,只是做了军事化的改造,增加了抗沉性,就经济上面,比之一般的军舰要少很多。

    杨元钊介入到了航母的发展之中,全部都做了正航航母,忽略了护航航母和轻型航母,这等于说让中国的航母发展,走了一点点的弯路,好在及时的发现,用护航航母替换护航战舰,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舰艇,无论是驱逐舰,还是巡洋舰,最终是编入到航母作战群之中,这可以增加航母作战群实力,至于商船护航,护航航母护航已经足够了。

    有反潜飞机的存在,护航航母几乎是潜艇的天敌,潜艇不必担心,即便是小型的破交舰队,只要不是主力舰队,护航航母都可以对付一二,甚至一定程度上面,可以歼灭这些破交舰队,毕竟战舰再怎么的快,也就是30多节,换算成公里不到60公里,可是飞机哪怕最慢的速度,也超过了120公里,类似中国这样,使用了大发动机,专门针对流体力学方面进行了优化的飞机,最慢运输机,也会超过350公里,这远比战舰跑的快的多。

    护航航母飞机数量,最终确定为30架飞机的规模左右,太多的话,会让护航航母的吨位大幅度的上升,护航航母,吨位不必过大,太大了也浪费,真的当飞机数量超过60架的话,稍稍扩张一下,就是一个100架左右的正航航母,这没有意义,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舰船来做,护航航母就是护航用的,哪怕他拥有着强大的攻击力,除非必要,他不会接入到战略决战或者是舰队对决之中,相对于正航航母来说,它太脆弱了。

    30架到40架之间,是最适合发挥出护航航母战斗力的搭配,其中,12架战斗机,为2个中队,这个防护着一定程度攻击是足够了,三四架其他种类的飞机,剩下的都是反潜飞机,反潜飞机主要的任务是反潜,这也是护航航母最主要的功效,可是如果来的是破交舰队的话,反潜飞机也可以起到轰炸的作用,在战斗之中,也可以携带炸弹进行轰炸,本身就是轰炸机改装的,去轰炸,不过是回到了老本行,不能说是更加顺畅,却不是不能作用。

    14架飞机2个中队的编织,一个中队可以投射50吨的航空炸弹,按照一个反潜飞机炸弹吨位在7吨左右,在下规模的战争之中,哪怕碰上了一个战巡也可以对付的,至于真的是航母和战列舰的主力舰队过来,那就根本不是护航航母能够对付的,在护航上面,不可能考虑每天都是主力舰队过来袭击,那太累了,也不现实。

    正航航母大部分都是特混舰队方式活动,规模较大,一般而言,很难突破固定的防线,真的当特混舰队都威胁到商船航线的时候,在没有歼灭这一只特混舰队之前,大规模的商船航运,是不可能进行,毕竟无论是商船,还是货物,都造价不菲,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商船必须要在安全的情况下航行。

    中国航母发展,哪怕是绕了一点点的弯路的,却不算致命,只是一些后勤上面,护航有了就行,甚至对于中国的生产能力来说,只要选定了目标,建造起来相当的快,可能几十艘护航航母,半年多,最多10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完工。

    中国在过去的8年时间之中,在造舰上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1910年前的中国,在战舰的生产上面,只是3000吨级别的,还会老旧的铁甲舰,新式战舰和商船都没有办法兴建,拿江南造船厂为例,接到过一些订单,可是完成那些订单,基本上就是外购各个子项目,江南造船厂更多的是一个组装的过程,中国没办法生产发动机,船用钢铁,还有其他的一些重要单元,最多只能够整合一下,生产一下内部装饰而已,即便造出来的船只,大头也被上游的那些生产企业赚走了。

    可是西北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切,中国得到了杨元钊的动力和钢铁,并且基于这个,对于江南造船厂进行了改造,西北远超过世界水平的动力,让商用船只不但吨位减少,耗费减少,速度也稍稍加快,在商船之中,任何一个小比例的耗费减少,都会带来一个大的改革,更别说如此规模巨大,你跑一趟花去1000美元,我跑一趟花去800,就算是同等价位的情况下,都比你赚得多,在一定情况之下,还可以降低运费争夺订单,耗费少的几乎占据了天然的优势。

    依托着动力和江南造船厂原有的基础,兴建起了商船系统,借助着商船积累经验,逐步的向军舰的领域转移,这中间正好出了德国,在德国的帮助之下,兴建了一个完整的造舰体系,就一如现在美国获得英国的技术那样,英国没办法把技术发挥到极致,一旦转移到美国人那里,顿时就如同破茧成蝶一般,美国的造船产量跟造船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开始暴了战舰海。

    当时中德之间的合作同样是如此,德国提供的技术,被中国化腐朽为神奇,一旦完成了基础的舰船制造,中国的一体机和材料上面的优势,直接把远景变成了现在,提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