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950章

钢铁时代-第950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头疼,因为涉及的部分太多了。

    刘澍虽然走上了总理的位置,可实际上,他是没有经受过高等教育的,虽然在走上高位之后,在位置上实际的学习,加上不停的进修,刘澍对于科技不排斥,可是这些拨款项目,无不代表着整个中国科技的最前沿。

    中国的大学,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以清华北大为重点的,包括复旦,同济,南开这样的学校,这些在后世鼎鼎大名的学校,在20世纪初的时候,只是刚刚建立或者是起步,他们的来历各种各样,有的是列强们主导在中国建立的,这其中的典范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美国人庚子赔款开启的留美计划,清华大学也享受这一部分,成为了留美的预备学校。有的是清朝末期,科举停止之后,建立的新式学校,这其中的代表是北京大学,他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可以说是旧中国第一所公办国立大学,也是第一所以大学为名的学校。

    当然了,在西北崛起之前的大学,更多的是中国民族资本和大家族,还有留美的学童在学成归来之后建立的,这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他们除了历史悠久之外,也在后世成为了中国最知名的,也是第一流的大学。(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解决有无的问题,并且为大学教育提供足够的选材,只有到大学教育,才算是真正为科技提供人才,大学教育数量和深度,代表着的一个国家的理论和科技的深度,这一点,无论是现如今,还是未来,都是被证明过的,中国在最初的时候,是没有能力兴建高等学府的,无论是在1910年之前兴办的那几所大学,还是后来杨元钊的推动西北建设的,都不可能一口气吃个胖子,西北是从技术学院开始的,主要是培养动手能力,然后才在家大规模出国留学和对内吸收人才的基础上面,扩大规模兴建了一系列的学校。

    到1915年,每年中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多达1500万,没错就是这么多,中国没有高等教育大规模培养的历史,可是从西北崛起开始,大规模的师资,大规模的院校建设就在进行,加上留学系统的补充,总过一共兴建3400所各种类型的高等院校,绝大多数都是最低级的,没有足够的底蕴的学校,可伴随着科技和交职人员突飞猛进的增长的,这些学校发展的非常快。

    按照目前的统计,就大学层次,每年的适龄学生的数量,不会超过700万,可是这只是目前的数据,毕竟从6岁上学,12年的教育,这一批出声的学生的出声年龄在1899年之前的,哪个年代是什么年代,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更是动荡不堪,民众们都生活在困苦之中,生育率当然不会高,可是之后,1910年之前,生育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医疗保障的提升,1909年,西北最少有1。5亿人,医疗已经开始建设了。

    只有的1910年,1911年的,更是一个井喷的提升,到1912年统一全国之后,在西北的持续投入之下,在全国保障,出生率越来越高的,到1915年,甚至达到了27%以上,这代表着什么,只是1915年就增加一亿的新生儿的,虽然就未来的经历来说,这些新生儿不可能全部进入到高等院校之中的,按照目前建设的标准,3400所高等院校之中,平均每年的入学人数可以达到1万人左右,极限到1。5万也不无可能,那就是说,每年可以入学3400万到5100万之间,这基本解决高等教育的问题。

    所以为了未雨绸缪开始,哪怕中国目前没有足够可以入学的人数,可是3400所院校还是完成的,有些只是建成了一期工程,补充了足够的师资就开启了,一些人数少的学校,甚至一期只有1200人左右,不过即便是5100万的数量,要保证一半以上的国民,受过高等教育,也需要10年的时间,中国在过去的历史之中,已经浪费了太多太多的时间,现在,必须要迎头赶上。

    迎头赶上,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就难了,一所综合性的大学的,所需要资金是巨大的,中国为了这些1500所高等院校投入了巨额的资金,这样一笔资金,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难以承受的,虽然说,世界上大多数的高等学府,无论是英美的私立大学,还是中国尚在雏形之中的大学,几十万美元左右的启动资金就可以了,可是中国要求的不是容纳几十人的大学,而是最少容纳千人,甚至是万人的大学,这下子的投入可就多了。

    如果换成平常发展的中国,要做到这一切,非常的困难的,可是现在的中国可以,中国拥有着难以想象的吸金能力,从药品,到高分子材料,再到高科技产品,出口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大,可是对于其他的国家来说,这需要他们用真金白银来购买。

    打个比方来说吧,在尼龙没有诞生之前,一双丝袜的价格,大概是15…20美元,几乎可以跟黄金相比,一盎司黄金是20美元,大概是38多克,可是丝袜看起来巨大,重量却没有一盎司黄金多,特别是使用了尼龙材料,一双可以覆盖双腿的长筒丝袜,根本没有38克那么重,从某种意义上面说,一双丝袜的价格,堪比黄金。

    这是暴利,想想后世,在黄金的价格,一克高达300多的时候,一双丝袜的价格才多少,哪怕是到市场上面买,也不会超过20元,批发的时候,价格更低,这几乎是20倍到30倍的暴利,最关键的是,类似暴利的行当也不只是丝袜一条,药品是更加惊人,在完善了用玉米培养青霉素,并且大规模生产之后,高剂量的青霉素的价格显著的降低,可是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这可是救命的药品,面对着死亡,没什么比活着更重要,青霉素的价格因为协约国封锁的关系,相对于最初的时候,上升了70倍,从一美元2枚上升到了35美元一枚,还供不应求,虽然销量也大规模的降低,大概下降到了之前2%左右,可是衡量起总体的销量会更高。

    高昂的收费,带来了巨大的出口产出,这是中国盈利最多的地方,而这些资金,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教育之中,教育是永远不会赔钱,永远都会创造更多价值的投入,从杨元钊入主西北开始,在他控制的范围之中,低保,免费医疗,免费上学,为全部的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一顿早餐和午餐,正是这一系列的投入,让中国贫穷落后的中国,脱盲率从原来不到1%,迅猛的增加到了80%以上,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才是创造价值最好的工具,这一切都造成了中国越来越有底蕴,越来越有发展前途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通过了几年的摸索,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海外归国人员,包括在国内进修,掌握了相当多的知识的人员,这些人员不停的补充到教育队伍之中,并且一些在独特领域之中,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也跟大学相结合,积极的培养学科的专门人才,中国本身的高等教育,也从不太的专业的程度的,逐步的发展,成为了专业化的,还是有些稚嫩,但是对于中国已经够用了,一些科研体系已经开始建立,甚至是杨元钊,都很少过来干预普通的科研体系。

    在1915年,伴随着各种基础学科,基础科技的建立,中国在本国的领域之中,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的空白,最终,基本完成了赶超世界先进的任务,在这样的基础上面,中国开始了精英大学的建设,开启了100所面向世界的超强大学的目标,从聘请国外专家,到深挖国内学者,从学科带头人,到面向新世纪的战略青年学者,共同的多管齐下,集中到这200所大学会中,并且对于第一批50所,第二批60所,第三批90所,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扶植,第一批每年会10亿元的专项研究经费,中央政府,只是在财务和目的性上面,进行监管,就可以交给的大学进行分配,不会强行的给予任务,甚至一定程度上,立项评估达到先进的前提下,还会追加一些。

    不过中国的底子还是太差了,即便是倾国之力的努力,最终建成的只有34座,可是就这34座,已经推动着中国的科技水准,向前快速的发展。

    强大的资金,不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可是没有强大的资金,很多的领域,无法发展到一定的深度,其实在1915年之后,中国基本形成科研体系之后,杨元钊对于科研的干涉,已经减少到了一个很低的程度了,他的金手指,也只能够发展100年,在有生之年够了,可是之后呢?现在的中国,已经超过了世界相当的程度的的,在军事科技之中,都有10年到30年的差距,这种情况之下,已经足够中国获得足够的优势了,快人一步是天才,快人太多就是疯子了,中国只要保持住现在的优势,用资金和人力优势,投入到所有能够发展的领域之中,均衡的发展的,就已经能够保住这个优势额,后世的一切,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么?

    有些在现在看来,成功的的经验,在未来,一定是成功的么?世界发展又无限的可能性,就如同电子计算机来说,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是未来的量子和生物电脑,看起来是发展的,可是如果某一天,发现了电子管可以比生物健更小,更容易制造,更容易发展的话,会不会又返回到电子管时代,可不是不可能的,用最好最强的,才是科技发展的主流,从传统的力学,到量子力学,再到后来,推翻量子力学,科技不就是在不断的循环之中,向前发展么?

    所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个有价值的经验,现在的失败,或许成为未来成功的可能,如果一直都在杨元钊的金手指的支持之下,沿着最正确的道路去前行的话,或许就会漏过了这个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的不是高出,美轮美奂的设计,而是底部,深埋于土地之中,成为万丈高炉基础的地基,这才决定了未来高楼大厦建立的高度。

    杨元钊也是几年之后,才发现了这个问题,一些科技方面,因为他的指点,已经错失了正确的途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现在他能够处理,可是伴随着分支体系,有了巨大的增长,甚至是细化到难以想象的程度的时候,要怎么办?

    好在这个时代,学科和领域,都没有进入到某种根深的层次,还有补救的可能,真的按照杨元钊的知道,用一二十年的时间,完成过去用100年才能够走过的科技里程,中国占据了世界最领先的科技,可是却是缺乏根基,勉强如同积木一样搭起来的架子,可是一旦受到风吹草动,甚至是轻轻的出了一口气,都会让则个积木彻底的倒下,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在经受过失败之后,杨元钊明白了他的存在,最多是捅破窗户纸,在各方面都达到了临界点的时候,更进一步,这样已经足以让科技发展的更快了,强行的拔苗助长,不但不利于发展,反而会有害。

    在经受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杨元钊最多只是指引方向,在专长方面,他更多的涉足于动力领域和材料领域,特别是后者,一体机强大的功效,可以让材料的累计的更快,他会把一些材料的性质拿出来,让材料学的研究者,从结果推断其中的必然性,进一步的加强材料生产,这等于是大大节约了时间,并且借助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