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45章

钢铁时代-第45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单的,就在小型蒸汽机的项目之上,获得了突破,几乎提升了快一倍的马力,放在小型军舰和鱼雷艇上,鱼雷艇会提升15%左右的速度,这种提升,对速度非常的敏感的鱼雷艇来说,简直是一个恐怖的跨越,高速,高隐蔽的鱼雷艇,在近海,对于战舰的威胁,几乎要增加一倍以上。

    这个小型发动机的成品,立刻用到了不远处的发电厂,让装机容量从3600千瓦,提升到了5400千瓦,同样的煤炭燃烧,获得了更强的电力,也才另外一个方面,支持了整个宅院的改装,前院和长廊,几乎都布满了电灯,让这里,即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之中,也会亮如白昼,至于后院,就柔和了许多,从后世衣服之中,提取到的布匹材料和燃料,只做了一个遮光布和窗帘,关闭窗帘,哪怕外面是大白天,屋内也见不到一丝的光明。

    六月第一个周末,在杨悦和刘澍的鼓动之下,再加上日渐兴旺包新面粉厂和已经获得收益的包垦公司,也为了庆祝自己的乔迁之喜,在自家的宅院之中,杨元钊摆了一桌,请相熟的客人前来做客。

第八十八章 砖厂() 
尉明对于砖瓦厂的事情,非常的上心,当天,就派人快马前往太原,通知这个消息,四大家在山西和蒙古这边,势力非常的庞大,几乎在大部分的小镇之上,都有类似于驿站的存在,借助着驿站,一千多公里的距离,两天时间就能够抵达,杨元钊从外界得到的消息,很多都是用这个来传达。

    大概过了五天,一队人就抵达了包头,尉明没有停留,直接的找到杨元钊,告诉他,从太原,他调来了70个人,其中有12个大师傅。

    大师傅,是这个时代,工厂之中,比较特殊的存在,一般都是手艺比较好,或者是威信比较高的人,他们可以说是一个工厂的核心和中坚,在工厂之中,能够起到相当强的作用。

    这么一大批的劳力,让砖瓦厂的工作,很快从筹备,进入到了实际实施的阶段,去上海的一路上面,杨元钊闲暇的时间,就是在忙乎着砖瓦厂的机器。

    他复制的是这个时代的制砖机,对于他们进行的一定的改装,制砖机的关键,就是成型的速度,这点上面,这个时代的制砖机,在效率上远远不如后世的,没有办法解决,电力是不用想了,他的发电机制作的这点电力,根本就不够工业使用,再加上要从普通的蒸汽动力,改变成为电力驱动,这其中需要很多的改动,杨元钊只是一个动力工程师,如果说蒸汽机他算的上是触类旁通的话,电力机械,几乎都是外门汉。

    杨元钊拿出了制砖机的尺寸,还有制砖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东西,必须要留出来的空间等等,剩下的,就是布置砖窑了。

    砖窑的布置,还是听从大师傅的意见,他只是拿出了一些耐火砖,这些耐火砖,是从汉阳铁厂而来的,炼钢所用的耐火砖,用来制砖,虽然有些大材小用,可是在单位的面积之中,可以容纳到更多的砖,火力也会更强一点。

    制砖有一定的温度限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在合适的区间之中,温度越高,制砖的效率也就越高,用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

    大师傅们亲自的实验了来自杨元钊的耐火砖,顿时惊叹不已,一般的砖窑,温度往往不敢在短时间,加到很高,必须要慢慢的提升,这种提升,对于砖而言,不但不利于砖的质量,也会让效率有些低,这个时代,一窑砖要烧出来,需要33天以上,如果使用了耐火砖,提升了砖窑的温度,他可以轻松的提升到28天作于,足足提升了5天。

    砖窑,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一窑砖,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只是这么一点的提升,砖窑的效率就能够提升两成。

    尉家的砖窑,在太原非常有名,几乎整个山西的红砖青砖,都是这个砖窑烧制的,甚至他们还会烧制一些特殊的砖,大师傅们的手艺非常的精湛,本身,尉明所提到效率提升数倍,人手减少数倍,在他们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他们已经尽他们的所能,减少人手,可是减少的有限。

    来到包头,见到杨元钊,发现他的年纪太轻,大师傅们本来都半信半疑,只有当耐火砖拿出来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小看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一个耐火砖,让砖窑的效率提升2成,他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呢?

    砖窑的建设,大部分都是按照大师傅们来建设,少部分根据杨元钊的意见,在整体形象上面,做了一些改造,增大了里面的容量,让每一窑可以轻松的提升不少。

    杨元钊的渊博和能力,彻底的让这些大师傅信服了,砖窑的建设也跟着开始了,有了水泥和耐火砖,建设工作很快,也就是3天多一点的时间,整个窑体就基本上成型了,只要等到窑体干透,再来一次彻底的煅烧,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6月中旬,包头的天气开始炎热了起来,在野地里面,太阳直晒之下,挥汗如雨的。

    一个庞大的车队,来到包头,尉明跟杨元钊一起迎接着车队,这是杨元钊接口哈比从上海寄过来的机器,其中包括了5套砖窑,2套水泥生产设备的,去了一次上海之后,杨元钊感觉到,时不我待,没有更多的人投资,还是决定把企业给弄起来,特别是砖窑投产,接下来,会有更多工厂,在包头拔地而起,建筑材料,必须今早的解决。

    连绵不绝的车队,几乎要有好几里,因为使用的是杨家的车队,尉明不知道,会有这么多,目测的数一数,已经超过了150辆车,在包头,在西北,绝对称得上是庞大的车队,微微的有些诧异,问道:“怎么是这么多?”

    “我还拉了一些别的设备,砖窑的制砖机,我进了12部?”

    “什么12部!”尉明一下子惊呆了,之前他跟杨元钊商量了一下,在原有的一部制砖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部,他计算过杨元钊所说的制砖机的速度,2部足以支撑3-4个砖窑的同时运作,这样既不耽误功夫,也可以让砖窑全负荷的运转,可是杨元钊一下子弄来了12部,别说是包头,恐怕是整个山西蒙古,都没有人能够消耗掉这么多大的砖头啊。

    “二套是我们合作的,剩下,作为扩大生产或者我再建立几个。”杨元钊平静的说道。

    尉明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来,沉思了好半天,这才说道:“元钊,你觉得,一个小小的包头,可以容纳这么多的砖瓦厂么?”

    “这么多砖瓦厂,当然能了!”杨元钊笑道,一个城市,是在钢筋混凝土和红砖的基础上面建起来的,12个制砖机,不但效率上面,远远的低于后世的大型制砖机,即便全部上马,月产量,也不会高于300万,300万块砖很多么,后世,或许一个大规模的工程,就能够把这些砖全部用掉。

    在杨元钊的规划之中,整个包头可是规划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园,在这个企业园之中,各种厂房和主体工程,他准备用钢构来解决,这样速度快,还宽敞,可是普通的建筑,比如说住宅,办公楼,还有钢构之中填充的,需要大量砖头,12台是未雨绸缪,未来,当产业园扩大,吸引来的工厂和人员更多的时候,这个制砖厂,还会继续的扩大。

    尉明本来想要说服杨元钊,却没有想到,杨元钊根本就没把这个当回事,看着尉明有些郁闷的表情,杨元钊笑了,说道:“放心,如果文举兄不放心的话,可以跟我签署一个协议,我负责收购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砖瓦!”

    “真的?”

    杨元钊点点头,说道,真的,说实在的,不是拉拢四大家族,杨元钊绝对不会选择跟他们合作,这样等于白白的把利润分出去,还会形成一定的掣肘,现在杨元钊有足够的利益吸引住他们,包头北部的金矿,最少可以提供700吨到800吨的黄金,只是依靠着这些黄金,最少在10年之内,杨元钊都不会缺钱,他缺乏的是足够的时间,足够的技术工人,还有借助着庞大金钱建立起来的庞大产业,这些如果可以用钱来解决,何乐而不为呢,尉明眼光很好,可是他只是看到了眼前,包头对于砖石的要求是很多,但是最多就是容纳一个砖瓦厂而已,可是杨元钊看到的,却是未来,当包头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工厂,吸引过来,一个又一个的工人,甚至当包头发展成为百万,甚至是千万的超级大城市的时候,这个砖石的需求量,绝对是一个天文的数字的,别说是三四个砖瓦厂,就算是更多,也是不够的。

第八十九章 留学名额() 
哈比在车队的最后面,说实话,之前他只是知道中国很大,跟美国差不多,出身于欧洲,见惯了欧洲的小,对于中国这样,拥有着庞大内陆的国度,顿时感觉很不一样,特别是下了火车之后,连续的三天,都在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原之上,很是灰头灰脸的。

    昏昏沉沉的,一直到了包头,他才出来,可是包头给他的印象,跟之前见过的小镇,没有什么不同,似乎只是中国很普通的一个边陲小镇而已,这样的地方,能够建立起一个工业么?

    “这位是德美洋行的哈比先生,我们的机器,都是通过他购买到的!”杨元钊给尉明介绍道。

    尉明连忙走上前去,说道:“哈比先生,你好,我是尉明!”

    哈比跟尉明寒暄了几句,尉明看到哈比似乎有话要对杨元钊说,也就没有在这里多打扰,转而招呼车队进入包头,车上的货物,都需要安顿下来,包头虽然是交易重镇,可是一次性能够容纳100多辆马车地方,着实不多。

    尉明走后,只剩下哈比跟杨元钊两个人,气氛就轻松很多了,哈比看着周围,还是黄沙漫天的天气,有些迟疑的说道:“杨少,你确定要在这里建设一个工业基地么?”

    “是的,有什么疑问么?”

    “可是这里的条件太差了?”

    “差?”杨元钊摇摇头,说道:“这里紧贴着中国最大的产煤省份,世界级的大型煤矿就有好几十座,不远处还有一个大规模的铁矿和铜矿,是建立工业基地最佳的场所!”

    “资源是很重要,可是这里太靠近内陆了,交通也不方便!”哈比还想来说服杨元钊,见识过的欧洲大规模工业化的特点,他知道,资源是一个工业基地的重要条件,可是交通则更加重要,内陆的中国,交通太闭塞了,根本无法撑得起一个大型工业基地。

    “哈比,我知道你的想法,我也有我的考虑,总之,包头作为发展的核心,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我们尽可能的把不利的条件,降低到最低好了!”杨元钊不容置疑的说道,包头的发展,已经是在他的心中定下来的了,一方面是资源优势,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地域优势,在这个时代混乱的中国,西北一直都没有落入到清廷的视线之中,这才有机会,发展出来一个庞大的工业基地,当基地成功的时候,他也就有了对抗的本钱了。

    杨元钊的主意已定,哈比也不能说什么了,接下来,跟杨元钊协调一下,到底进口那些机器的问题,很多国外没有,或者国外又有新的技术出现的机器,这些细微的调整,本来电报通知一下就可以了,不过牵扯到的门类实在是太多了,还有一些杨元钊按照标准定做的东西,比如高压密封容器。

    重化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