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4章

钢铁时代-第4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生,进来说话吧!”

    刘忠旺把杨元钊让入天元楼,在侧房坐下,上了一盏清茶,这才问道:“后生,我是天元楼的掌柜的,你有什么事,说吧!”

    杨元钊一直都注意观察刘忠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小心为上,说不得被打了闷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钱财损失是小,关键是人身没办法保证。

    刘忠旺眼色清明,不似奸猾之辈,取出那块黄金,放在桌上,道:“老伯,初来包头,囊中羞涩,你看这个值几许!”

    刘忠旺警惕的看着杨元钊,眼神落到了桌上,这块黄金不大,差不多十几克,色泽赤黄,颜色很正,拿过来的颠了颠,捏捏软硬,又随手丢在桌上,吧嗒一声掉在桌上,有声无韵,也不弹起,脸上这才露出笑容,道:“不错,纯度不错,四钱多点吧?”

    杨元钊心中一阵愕然,他知道有人可以捏准斤两,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十几克的东西,一摸之下,居然知道有多少,,,可不就是四钱多一点。

    “老伯厉害,就是四钱多点!”

    “这金成色不错,九成九以上,我收了!”刘忠旺拿出算盘,噼里啪啦的边打边说:“一根小黄鱼,兑换25鹰洋,4钱多,10块大洋,我再给你100文的零钱可好!”

    杨元钊不知道价格,却知道鹰洋,也就是墨西哥银元,它曾经是晚清比较流行的银元,1840年**战争的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就是2100万元,这个元,就是指的鹰洋,当年**战争就是因为入超打的,大量银元流入中国,英国人赚不到钱,这才开始贩卖**,被禁绝之后,为了市场打的一仗,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悲剧。

    鹰洋的重量大概是27克左右,成色为九成,这样金银的对比,应该超过1:10,不过结合币值还有利润的,应该是超过1:15了,这样的比例算不错了,杨元钊只是准备换取第一桶金,倒是没有多想,点头应下了。

    刘忠旺很高兴,很快拿出了10块鹰洋,闪烁着特有银的光彩的鹰洋,还有一小串的铜钱。

    杨元钊不懂辨别鹰洋,心中默念道:“叮当,扫描!”

    一道红光扫过,一闪而逝,叮当机械的声音传来:“墨西哥鹰洋,%,%,%,发现银元图纸,是否储存。”

    “储存!”杨元钊心中默念,然后拱手对刘忠旺道:“多谢老伯,在下就不多打扰了告辞了!”

    “后生,先别走!”

    杨元钊愣了下,警惕的看着刘忠旺,刘忠旺笑道:“后生准备在包头小住几日?”

    “是啊!”

    “那就别着急走了,你已经被王二给盯上了,我儿子在商会做案牍,等下会回来,到时候,让他介绍商会的客栈,住着也安全!”

    王二,杨元钊不认识,显然,不是什么地痞**,就是小偷强盗之类,杨元钊初到包头,怕到是不怕,没必要冲突,天元楼的刘掌柜看起来不似坏人,又很热心,没必要拒绝人家的好意。

    喝了几口茶,闲聊了几句,刘忠旺是生意人,很时健谈,对于包头市井小事,知道的门清,杨元钊也趁机倾听,对于包头,他了解太好了,时空的穿越,让他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之前的赶路,他已经仔细的想过了,包头是个不错的地方,资源丰富,又地处偏僻,是个埋头发展的好地方,暂时落脚下来看看,说不定,可以拥有根基。

    只是一个多小时,差不多下午两点多钟,外面传来动静,一声中气十足的“爹”刘忠旺脸上露出了笑脸,道:“我儿子回来了。”

    脚步声响起,一个青年书生挑起门帘走了进来,个不高,穿着黑色的对襟马褂,带着一个瓜皮帽,人看起来有些精明,看到杨元钊在,愣了一下,道:“有客人啊!”

    刘忠旺笑道:“我儿子刘澍,这位也是从外洋留学归来,你们多亲近亲近!”

    刘澍还没来得及说话,另一个声音突然传来,道:“哪位是从外洋归来!”

    伴着声音进来一个人,一身藏青色西服,中分头,瘦长脸,略微显得有些消瘦,双眼炯炯的年轻人,也跟在刘澍之后,掀开门帘,走进来,眼神四下寻了一下,最后落到了杨元钊身上,杨元钊站起身来,把手伸向对方,道:“在下杨元钊,见过两位兄台!”

    后来的青年,直接就伸手握手了,很习惯,到时刘澍有些不习惯,慌忙的跟着西服青年握手。

    “都是年轻人,你们聊,我出去招呼生意!”刘忠旺起身离开,三人也跟着起身,他走到刘澍的旁边,小声道:“这个后生被王二盯上了,等下你帮忙找个客栈吧,这后生不错,很沉稳!”

    “王二,这家伙,还死性不改,真该把他送到苦窑去?”

    “世道不太平,现在王二已经收敛了许多,估计你带过去,他就不会再动手了!”

    “那是!”刘澍点头应是,送父亲出去,这才进来,回来的时候,发现杨悦已经跟杨元钊聊起来了,还挺热乎的。

    “泽霖兄(刘澍字泽霖),这位杨兄可是我的本家,他是从英吉利留学回来,还是在牛津大学!”

    “英人的大学?”刘澍满脸诧异的道。

    “牛津大学,在学术上可是不输于我所在的耶鲁大学,是英国大学的佼佼者,杨兄能够在哪里毕业,肯定是不同凡响的!”

    杨元钊心中一阵苦笑,刚刚他跟杨元寒暄两句,知道杨悦是从耶鲁大学回来的,学的是农业,这是一个冷门的专业,他知道当年清末留美学童,个个都是精英,杨悦算是后来者,也是正儿八经考取,在几千名学生之中脱颖而出的,算上中国的文盲率,绝对称得上精英之中的精英,学的也不是什么机械或者政治经济,是农业,多多少少有些让人吃惊。

    至于牛津大学,杨元钊是信口胡说,杨悦是留美的,他就不能留美,万一穿帮了,那就闹笑话了,法德的大学他又不怎么熟悉,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一个牛津大学,好在他英语娴熟,机械方面,恐怕真正的牛津大学学生也未必比他好,冒充一下,也无伤大雅,至于来包头的目的,寻亲未果说的过去。

    三人都是年轻人,刘澍岁数最大,只有30岁,杨悦是25岁,算下来杨元钊最小,他是89年,2014年25岁的,跟杨悦是同岁,年纪相仿,又志趣相投,三个人越聊越投机,相对而言,杨悦活泼些,又有海外经历,眼光更加开阔,刘澍略显拘谨,可眼光很好,要么不插言,一旦插言,就是一句中地,见识很是不凡,三个人倒是越说越投机。

第六章 大陆棉() 
闲谈中,杨元钊也知道,刘澍和杨悦都是来历不凡,刘澍是1898年的举人,出身太平晋商四大家族的刘家,虽是旁支,也家境殷实,杨悦更加不得了,是杨家的嫡支,南赵杨家,以贩卖起家,闯下了一片声威,足迹遍布山西,山西,直隶,蒙古,甚至远至恰克图,是知名的晋商大家。

    “泽霖兄,季堂(杨悦字季堂)兄,我刚到包头,就遇上了两位哥哥,真是三生有幸,接下来,我要在包头做点生意,还望两位哥哥多多支持!”

    本身兴致极高的杨悦,听了生意一词,脸色似乎一暗,道:“做生意找泽霖,他是商会案牍,有很多的商机,我就算了吧,这一次可要赔惨了!”

    “泽霖兄,季堂兄这是?”杨元钊略带不解的问道。

    “他呀!”刘澍微微一笑,道:“他从美国回来的时候,路过上海,带了一批棉花种子和化肥回来,想在口外销售,可惜这里哪有人种什么棉花,这不,全砸手里了!”

    棉花,化肥,杨元钊忍不住眼前一亮,说实话,今天一天,他一直都在考虑切入点,1908年可不是2014年,没有什么商业运作和方便的环境,进入到任何行当,都讲究一个切入点,之前想了一路,他最熟悉的,恐怕就是机械了,特别是发动机,可现在中国,哪里有这个的市场,制作一些机器,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机器几乎是洋人的天下,随便的杀入,别说挣钱了,全身而退都很难。

    瞌睡就有枕头来,棉纺织业,似乎从1880年洋务运动开始,就发展的不错,1900年之后,更是蓬勃发展,从官办转入民营,很是有一段兴旺的过程,旧中国几个商业大家,几乎都跟棉纺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杨头这边人看不上,他看的上啊,种棉花也接触过一些,他本家大伯和哥哥,都是种棉花的,农忙的时候,让他回去帮过忙,什么深耕,育苗,除草,中耕之类的,多少也知道一点,晚清和民初,农民们基本上靠天吃饭,什么化肥了,科学种植了,对农民而言,几乎是一片空白,跟学农业的杨悦合作,种棉花,进而进入纺织业,是个不错的切入点,轻工业投入小,赚钱快,解决了初步的问题之后,才好进入到更加适合他的重工业。

    杨元钊直直的看着杨悦,让杨悦有些直发毛,旁边刘澍也有些纳闷,聊得好好的,怎么说起棉花,这个小兄弟就呆住了。

    “我说,元钊你这是怎么了?”

    杨悦的话音刚落,杨元钊一把抓住了杨悦,道:“季堂兄,你弄了多少棉花和化肥,都卖给我吧!”

    杨元钊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倒是把杨悦刘澍吓了一跳,刘澍指着杨悦道:“元钊,你知道季堂的棉花和化肥有多少么?”

    “多少?”

    刘澍看向杨悦,杨悦苦笑下,道:“3000大洋,其中种子1000,化肥2000!”

    3000大洋,这真不是一个小数目,在东街上,没有来到天元楼的时候,杨元钊略微的了解了下包头的东西价格,包头地处西北,虽是重镇,却交通不便,肉食较为便宜,猪肉一银元大概能买10斤,白布可以买9尺,白米可以买25斤,大洋的购买力极为坚挺,一般人家,一年也就是用20个左右的大洋,种地的农民甚至连这个收入都达不到,真的跟后世相比,一银元,差不多是百元人民币左右,3000大洋,基本上,就是30万人民币,这笔钱,着实不小。

    “到底多少?种子多少,化肥种类,数量?”杨元钊继续问道。

    杨悦奇怪的看了杨元钊一眼,然后道:“种子1500公斤,化肥是两种,氮肥是硫酸铵,磷肥是过磷酸钙,氮肥15吨,磷肥12吨!”

    数量着实不少,杨元钊心中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这些工业产品的物价,对于银元的购买力微微的抬高了一点,继续问道:“季堂兄为什么要购买棉种和化肥?”

    “山西陕西,都是产棉区,可是据我所知,棉花的产量都不高,每亩大概60斤左右,出皮棉也不过是10斤多点,我在美国学的是农业,美国的大陆棉,不但棉质好,产量也高,加入化肥之后,可以达到100斤左右,出皮棉也可以达到25-30斤,所以我想尝试一下!”

    杨元钊点点头,道:“季堂兄果然是学农业,这样算来,农民种一亩棉花,抛开棉种和化肥的投入,一亩地应该能多收入一块五吧!”

    杨悦微微一惊,道:“元钊也知道农业!”

    “略知一二吧,在英国辅修了一下,所以,季堂兄提起,我就想要收购,包头这边,日照时间长,稍稍改造一些,就适合棉花生长,是个好地方!”

    杨悦一阵的感动,却还是说道:“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