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372章

钢铁时代-第372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于他的工业实力,二战的设计战舰的能力,可能连日本都比不上,可是工业的强大,一艘船比不上,我就两艘,三艘,生生的用战舰海和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拖垮了日本。

    想不明白原因,杨元钊最终只能够退而求其次,杨元钊想到了正在兴建的4500吨的图纸,说不定能够从上面得到一些创意,把万吨级的设计工作放在了一边,从一体机之中,调出了皮埃尔的设计。

    拿下江南造船厂之后的,江南造船厂的一切都向着杨元钊开放了,皮埃尔的设计,不是一个,而是一个体系,从原型开始,逐步的根据加工能力和材料进行的改变,主要的更改过程有四次,第一个就是原型,然后就是皮埃尔根据江南造船厂的生产能力进行的改进,再然后就是从西北获得了船用钢之后,根据这些船用钢的性能进行的改变,最后一个,当然是蒸汽机抵达之后的改进。

    哪怕这些改进都有些微乎其微,却出色的让这些系统都完美的整合到了整个船舶设计上面,从中可以看出一脉相连的体系,这才是一个设计师最厉害的地方。

    不得不说,皮埃尔确实是一个合格的造船工程师,他的天赋相当的厉害,按照评分系统之中,他设计的部件,没有达到世界顶级,却是契合度最高,几乎比较完美的发挥了4500吨货船的实力,也因此更强大蒸汽机到来之后,可以简单的调整之后,融入到新的舰船之中,达到了一个比较平均的数值,性能极为的出色,这也是得到了订单最终结果,成功的说动了凯撒琳更改了价格。

    杨元钊认真的看着这些细微的改变,再对比之前自己所做的,那简直是在胡闹,这些细微的改变,有些评分系统可以调整,但是更多的,是评分系统无法更改的,这也是最终无法通过的根本原因,杨元钊想了一下之后,决定参考4500吨的图纸,就最主要的动力上面进行修改,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应用到造船上面,这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摸索。

    科学本身就是枯燥的,船舶设计也是一样,有了评分系统,可以说杨元钊设计船只难度已经降低到了最低,无数次在材料上面的排列组合,让杨元钊有足够的耐性,浑然忘却了一体机的时间流逝,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新的设计之中。(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七章 X1货轮() 
造船,设计船舶的图纸,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一体机的评分系统,让杨元钊拥有了设计的能力,动力方面是他的强项,随便拿出来的一组蒸汽机,就让4500吨总排水量,载重不过是3000吨左右货船,出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参考了4500吨的货船,把皮埃尔设计理念给吃透,加上动力上面领先,杨元钊试着开始拼接,不过依然是失败,一次次的失败,没有让杨元钊失去信心,反倒是让他看到了某种偶然之中的必然。

    心中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之后,仿佛一下子开窍了一般,杨元钊就按照这个想法来,不求突出,先保证可以合理的运作,顺着4500吨图纸旅顺下来,总算是把动力系统给弄得差不多了,以包头最大的,15000马力的蒸汽机组成的双机机组,合理的嵌入到了一艘成熟设计,流体性能较好的货船之上,整个货船的大部分功效都需要迁就动力系统,这样整艘船成功的通过了评分系统评价,超过了80分。

    之前无论怎么提升,都只有60分,现在没有做出很多的修改,却达到了80分,这等于是巨大的突破,按照杨元钊对评分系统的了解,超过80分,在万吨级的货船上,已经算是正常了,基本上从1900年开始,生产出来的主流货船,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准,只要能够根据这个图纸制作出货船,绝对不愁没人买的。

    如果说普通的设计师,能够设计出这么一艘船。或许已经是值得骄傲,这样一艘世界主流的万吨级货船。是目前市场的热门货,可以直接生产。创造出很多价值的船。

    不过拥有一体机的评分功能,之前的排列组合已经证明了他的强大,他有些像是后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但是比计算机辅助设计更加的强大,他可以直接用直观的分数,表现出这一艘船的各方面性能,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何必去自己设计,直接把别的船拿出来用就号了。

    正因为如此。这样的船,对于杨元钊而言,连及格线都不够,他很清楚的看到,他跟其他著名设计师的区别,勉强的解决了动力系统之间的问题,可是他犯下的同样是德国人的错误,性能不足就动力补,如果不是蒸汽机强悍的能力。绝对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分数,但是原版的船,可是112分啊,差别也太大了。

    3万马力的推力。几乎快要比得上战列舰了,目前英国主流战列舰,超过2万吨级满载排水量的主力舰。也不过是3。4万马力,把这么庞大的马力用在一个万吨级的货船上面。动力浪费巨大,如果不是包头的蒸汽机。拥有的让人难以想象的性能,说不定煤耗一项,就足以否定整体的设计。

    好在,可以微调,杨元钊慢慢观察着4500吨的图纸,特别是皮埃尔设计之中的一些闪光点,另外着手修正其他的系统,争取找出来问题的所在。

    似乎在一点点的研究之中,杨元钊也发现了门道,从之前的经验之中发现,硬生生的把不同战舰的不同部分的,生生的弄到一起,简直是在外玩笑,这样绝对弄不出来一艘合格的货船,这一次80分就是这样来的。

    顺着这个来更改,应该会很难,杨元钊还是继续的做出了更改,不同的是,他没有在80分的基础上这么做,而是选择原始的标准,在30艘最好的船之中,选择了属于德国制作的那一艘船。

    没错,德国制作的,他们的情况跟杨元钊的一样,在精确吨位控制的时候,完全达不到英国人的水平,不过设计和水平不足的时候,就用性能来推动,德国马力数,一直是要比英国大的。

    这跟杨元钊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了前面一次的经验,这一次,顺利的更换了动力系统,更强大的动力系统之下,生生的把分数推高到了115分,比之前最少高出了5分,让德国的这一艘万吨货船,从垫底的位置,上升到了中游的位置。

    第一次做出了修改之后,不但没有降低本身的评分分值,反而获得了提升,这样的成果,让杨元钊兴奋无比,他仔细的回味之前做出调整的地方,那些是有帮助的,那些是无效,评分系统精确到小数点之后5位的精确,让他的一些调整,可以清晰的看出轨迹。

    杨元钊跟着感觉,对动力系统进行了微调,稍稍的几次调整之后,小数点不停的变化,最高时候甚至得到了115。57分,这等于说这一艘船,又提升了要给档次。

    这样的简单实验是正确的,也从侧面证明了,只要方向找对,有些问题恐怕就不再是问题了,他乘胜追击,开始在德国最出色的水管管制上面,进行了调整,德国的水管管制是比较出色的,可是限于材料,目前还只是钢铁跟橡胶的结合,使用的橡胶还只是最初的产品,这样的材料,在耐热性能上是足够了,密封性和其他的各方面性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说动力是杨元钊的优势,他是21世纪的发动机工程师,熟知各种各样的发动机,那么材料就是的一体机带来的逆天优势,借助这一体机,材料成为西北最强大的地方之一,西北的材料实验室之中,囤积着让世界都震惊的各种各样的材料,有一体机逐步生产出来的材料,也有从后世带来的材料,这些甚至在后世都可以称之为顶级的材料,大部分都封存在一体机之中,西北使用的,只是稍稍高于这个世界的材料。

    在一体机之中实验,不必考虑泄密的问题,杨元钊也不怕蝴蝶的翅膀扇的太厉害了,借助着跟德国的合作,巴格达铁路和现在要进行的大型基础工程的建设,西北已经实际上介入到了世界局势,跟俄罗斯的一战之后,西北已经显示出了自己的力量,这种情况下,再浑水摸鱼,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任何国家都不会,也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应对已经完全变化世界局势,只要有足够强大的自身,其他的,不足为虑。

    在所有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之中,杨元钊经过了慎重的挑选,选择了一款性能不是最佳的,却是比较容易生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是目前西北材料实验室之中,研究的最接近的材料,或许一个推动之下,就可以实现实验室生产和量产,他的性能,不是材料之中最佳的,可在蒸汽管道的管制之中,会比较出色,远远超过的现在各国使用的橡胶和其他的产品。

    在人造物之中,材料永远是改变一切的基础,铁取代青铜,钢取代铁,历史的进程和变迁,材料至关重要,特别是现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设计恐怕不一定是最大的制约,材料才是,就好比德国在一战之中,拿不出来更大的火炮,勉强只能够达到13。5寸,可是英国已经普及了14寸,直接奔15寸去了。

    火炮的设计都大同小异,根源就是在材料上面,舰炮如此,战舰和商船也同样如此。出色的设计,必须要在合理的材料上面,才能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当然了,高明的设计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材料,组合出最适合,也是最佳的方法,这是一种境界,最少杨元钊这样的初学者,是做不出来的,但是杨元钊也拥有别的设计师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对于材料的清晰了解和其他设计师在目前永远都不可能接触到的材料。

    一体机简单的合成,可能是别人几十年都未必能够研究出来的材料,这些材料或许可以成为曾经铝在初期时候的地位,却被杨元钊用在了水管管制上面,密封性,耐高温,耐腐蚀,种种性能比橡胶更加出色的材料,让水管管制的效果提升了5%左右。

    对于总马力数超过3万马力的强大蒸汽机来说,5%的提升,足以让战舰的性能上升一个档次的,而且还没有其他不适应的地方,毕竟只是一个材料的更换,其他方面没有做出任何的调整。

    事实证明,杨元钊的方向又一次的正确了,当把这个方案和图纸,添加到了这个船舶图纸上面的时候,119分这个分数,让杨元钊惊喜万分,要知道,目前得到的,最好的货船,总评分也只有的127分,在船东最看重速度,能效比,运行性能上面,这个119分,并没有比别的低多少。

    两个简单的调整,让整体的评分上升了这么多,从一个垫底的,进入到中游,甚至打破了英国货船的垄断,进入到了前十的位置,这是极限了么,不,完全不是极限,杨元钊把目光放在了其他的方面,水管系统的调整,得益于材料的进步,可是整艘船,就只有水管系统有材料的提升么,在他看来,到处都可以调整材料,只是凭借着材料本身,到底能够把分数推升到什么程度呢?(未完待续……)r1292

第六百二十八章 惊人评分() 
方向对头了,那就按照这个来吧,杨元钊拥有着足够多的材料,一体机每天合成的数千种,甚至是上万种材料之中,成功率并不高,可是长达4年的时间,足以让杨元钊积累了大量可以使用的材料,更何况,在穿越的时候带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