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249章

钢铁时代-第249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头现在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统筹全局的他,每天的工作非常的繁重,几乎每一个领域,任何的变化,都需要直接汇总到他这里,几乎是千头万绪的,他不了解,为什么杨元钊,在知道了三个流外的军官来到之后,会这么的重视。

    也难怪刘澍不太重视,毕竟,商业和军事,是两种不同的领域,包头现在的发展,让他们觉得,一切都欣欣向荣,却不知道,现在,整个中国,还是在清政府的制下,一切的发展,都是由上面的那个所谓宣统皇帝决定的,包头现在,已经逐步的在各方面,显示出了自己的力量,蝴蝶的效应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一旦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当清政府和北洋,把目光投向了包头的时候,能够保护包头的,不是什么钱,而是刀剑和步枪,军队才能够保住胜利的果实,甚至把包头理念,继续的向外扩张。

    民国时期,如果说有什么军事人才值得看中的话,陆士三杰绝对是占据着浓重的一笔,特别是蒋百里,几乎是学贯中西,日本留学,获得了陆士的第一名之后,紧接着留学德国,系统的学习了陆军的一切,他是一个天然的军校校长,在民国成立之后,哪怕是众多的掣肘,保定陆军学堂一定程度上面,成为了民国陆军的摇篮,对于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的军官,其中的大部分,都有保定军校的背景。

    当然了,对整个民国影响最大的,还是黄埔军校,现在,无论是保定军校,还是黄埔军校,都没有开办,包头这边,工业已经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只等发展到了一个正轨之后,杨元钊就准备离开包头,去欧洲和美国走一圈,因为现在,糟糕的交通状态,这个一圈,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八九个月,对于大变革即将到来的时期,杨元钊暂时不能动,好在,有了一体机的帮助,一些真正需要万吨级水压机,自由锻压机,甚至是大型机械设备,暂时不太需要,可以用一体机来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包头的饿各方面发展,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强横的基础了。

    会客室外,传来了一阵的脚步声,很快,三个人走了进来,三人之中,最引人注目,最锋芒毕露的,就是蔡锷,蔡锷是天生的将才,英俊异常,一身军装之下,特别的威武,他在民国时期,除了行军打仗之外,最出名的还是他的一些风流韵事,跟小凤仙的纠葛,几乎是人尽皆知的,风流将军大名流传。

    相对于蔡锷,蒋百里就显得的平常了,可是忠厚的面容,眼神之中不时偷出来的坚定和锐利,他不但是中国最好的军事教育家,还是最好的战略大师,至于张孝淮,在蔡锷和蒋百里两人的锋芒之下,显得有些不动声色,能够跟其他的两人相提并论,甚至是实际上的陆士第三名,一定程度上面,张孝淮也是有极为杰出的才华。(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五章 试验部队() 
阎锡山前面引导,带领着蔡锷等人,来到了杨元钊的面前,杨元钊拱手的说道:“对不起,我是刚刚才知道,三位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抱歉抱歉。”

    从进来开始,蔡锷三人的眼神一直都盯着杨元钊,说实在话,在见到杨元钊之前,他们有着很多的想法,想过这个杨元钊可能是一个岁数很大的人,是什么隐形富豪之类的额,完全没有想到,杨元钊会如此的年轻,一个20多岁的青年,居然建立了包头的一切,作为整个包头,几百万人的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有这个资格坐在那里,可是从某种方面说,年纪太轻了。

    岁数,虽然不能代表什么,却代表着资历,过于年轻的人,别人总会有些担心,这些在国外的蒋百里两人还不明显,蔡锷是最有体会的,他如果不是在江西和广西耽误了这么多年,应该能够伸出高位了。

    阎锡山等人,没有多想,在他们看来,蔡锷几人,年纪也不大,已经是30出头了,真的要细论,仔细的想象20多岁的时候,大部分人是在学校之中学习的,人比人,真的是气死人啊。

    “杨会长是么,果然年轻!”蒋百里一直都盯着杨元钊的眼睛,眼神为五官之神,身正则神正,这也是他看人的方法,微微的点点头,说道。

    没想到大名鼎鼎的蒋校长都这么的赞许自己,杨元钊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好了,大家坐吧!”

    宾主坐下。杨元钊也不客气,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相信诸位也看了新军的现状,我是一个商人,最多只能够算是一个科学家,对于机械和商业。或许我会有自己的见解,可是军事上面,我几乎是不通什么,所以一直以来,都是甩手掌柜,多亏了冯玉祥的帮助。对了,还有百川他们的帮助,让新军发展的这么好!”

    看到三人茫然,阎锡山连忙解释道:“冯玉祥是我们一师的师长,也是包头军事力量的副总司令。他这几天,一直在太原那边!”

    阎锡山几句话点透了一切,副总司令,也就是二把手,可是一把手应该就是眼前的这位,他自己都说了,是一个甩手掌柜,那么真正控制着包头的军事力量的。就是这个冯玉祥了,不知道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杨会长过谦了,我看了包头的新军。很多方面都很不错,特别是后勤!”

    杨元钊点点头,道:“我能够做到的也是这点,最多只是在后勤保证方面做到有求必应!”

    后勤保证到有求必应,蔡锷再次的被杨元钊大气给吓了一跳,整个中国。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也唯独包头一家。无论是古代的军队,还是现代的军队。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屈指可数,多少强横一时的军队,因为后勤问题而支离破碎,现代军队,热武器的使用,对于后勤的要求就更大了。

    三杰之中,唯独蔡锷在新军之中呆的时间比较长,要知道,新军,能够每人发一把步枪的,已经算是非常到位了,其他的吃空饷,克扣粮饷的,为什么一般的北洋军,在开拨的时候,需要付出开拨银,原因无他,之前克扣的太厉害了,士兵们恐怕连上阵的能力都没有了,发一些钱,然后饱餐几顿,然后才上战场,否则的话,一旦上了战场,肯定是溃散开来,作为中国的强军的北洋军尚且如此,包头这样的新军,能够做到这个地步,真的是非常的了不起。

    宾主尽欢,三杰也是心悦诚服的赞许了两句,杨元钊看着三人,说实话,进入到包头之后,大部分的踪迹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即便直接上了电车,让他的人手忙脚乱了一段时间,可是接下来,到了军队之后,阎锡山在迎出来之前,直接的给他挂了电话,电话的普及,让包头的联系越发的紧密了,也方便快捷了不少。

    今天一天的大部分的情况,形成了报告报告到他那里,甚至包括了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不殆,三个顶级的军事人才,既然来了,就不能够让他们离开。

    杨元钊的脑海之中盘旋的,除了今天的一些情况之外,还有三杰在日本,蒋百里和张孝淮在德国的一些基本资料,从这个上面,可以大致的推断出来他们的性格,稍稍想了一下,杨元钊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三位都是大才,区区不才,想要请三位留下来,参赞新军,不知道三位意下如何!”

    蔡锷等人,早有意动,杨元钊这么的开门见山,他们多多少少的有些不习惯,却也最终没有直接点头应下了,三人对视了一眼,道:“不知道新军如何安排我们!”

    “这样啊!”杨元钊迟疑了一下,以往的的五个师,已经基本上训练了超过一年的时间,人员上面,基本上稳定了,这样贸然的安排,说不定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很清楚,蔡锷等三人的大才,可是先来后到这一点,是放到任何地方,都皆准的,空降的军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本身的固定的体系,进而影响整个新军的。

    三杰盯着杨元钊,可以说,杨元钊能够给出来的条件,会决定了他们的真正去留,杨元钊权衡了一下,说道:“我计划成立一支实验性的部队,暂时可以以加强团为单位,请蔡锷兄和张兄,负责这个团的建设。”

    “实验性部队,不知道是实验什么?”

    “机械化部队!”杨元钊傲然的说道。

    这就是刚刚时间之中,杨元钊想到的解决方法,目前包头新军已经巩固了,5个师是比较适合的,再新成立一个,也未必不可以,但是无法凸显出蔡锷等人的作用,可是提拔的太高的话,也不行,总不能一下子把蔡锷等人,空降到参谋长,甚至是副司令的位置上,虽然蔡锷很合适,但是复杂的人际交往和军官的观感,就可以让他焦头烂额,蔡锷一向是不适合处理这样的事情的,这样做,是会毁了他的。

    但是机械化部队不同,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创造性的,在杨元钊的计划之中,加强团会包括一个坦克营,一个装甲车营,一个自行火炮营,二个摩步化步兵营和一个机械化后勤营,总共6个营的配置,加上一些团属直辖部队,总人数,会超过5000人,看似是一个加强团,实际上,是两个加强团的人员。

    人员上面,还算是其次的,真正的威力还是在坦克营,装甲车营和自行火炮营,这些,在世界上,甚至连概念都不存在,即便是包头,也只是在杨元钊的头脑之中有这样的概念,如果不是一体机的存在,杨元钊也不知道该如何,把这么多的东西,整合在一起。

    杨元钊娓娓道来,简单的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蔡锷和张孝淮,两人的眼前越来越亮,人数很多,人员上面,恐怕要超过5000人,按照之前的了解,新军的人数,是有一说一,没有空饷的,这样一来,基本上都相当于半个镇,本身,蔡锷之前的想法,只是想要的主导一个标,最多也是一个协,去云南也只是一个标筒,没想到,杨元钊会这么的看重,直接给了半个镇。

    可是接下来的介绍,详细的说明了坦克,装甲车,自走火炮的概念之后,不但三杰的眼前在发亮了,其他人也都动容了,能够在这个时候担任师长的,哪怕是最晚的孙岳,眼光都极好的,这样的一个加强团,火力上,比起一般的两个团来说,完全不弱,正面对抗完全不落下风,最关键的是速度,他就像是冷兵器时代的骑兵一样,跑得过它的打不过他,打得过它的跑不过它,甚至连防护上面,都会极强,自走后炮,坦克和装甲车,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

    蔡锷越想越激动,看阎锡山他们等人的态度,很显然,这个建议,杨元钊并没有跟阎锡山等人沟通,再不同意,说不定连这个机缘就飞了,鼻子微微的一粗,道:“我同意留下来,这个团我可以去组建,那么基本的人员上面!”

    杨元钊把目光投向了王金铭,冯玉祥不在,大部分的军务,是由他兼任的,他当然知道,杨元钊的目的,点头说道:“我们五个师,会抽调一批精干,组成两个步兵营,还可以提供一部分的炮兵和司机,帮助松坡兄,把骨架搭起来。”

    这等于每个师抽调了一小部分的人员,对于究竟训练的五个师而言,这点上绝对没问题的,再说了,包头早就有扩编计划,也就是以师为单位,每个师都会继续扩编,这样,等于整个编制扩大了一些,加上蔡锷这个新成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