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246章

钢铁时代-第246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坡,你恐怕还小看了这个新军!”蒋百里指了指旁边,说道:“这个新军,绝对不简单。”(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章 彪悍士兵() 
在四位统制的带领之下,孙悦也是最近才提名作为师长人选的,现在10万军队,已经分成了5个师,孙悦是刚刚提拔上来的,蒋百里等三人,就这么的进入到了守卫森严的新军营地,

    在阎锡山等人的引导下,他们三人,首先观察的就是士兵的宿舍,新军营地,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士兵的家,家的干净与否的,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纪律,要知道,新军这里,可都是男人,男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内卫。

    蔡锷本也就没有多在意,中国的军队,大部分都是一个德行,即便是日本的,也好不到那里去,日本也只是在现代军队上面,刚刚上路而已,反倒是在欧洲,已经注意到了卫生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军队的影响,开始涉及到了这个方面。

    包头让他们要吃惊的,杨元钊是从后世而来的,后世的军队,第一条就是内卫,而且是首要的,搞不好别的,暂且罢了,内卫是态度问题,也算是经过了军训,对于内卫的要求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在新军训练之中,直接的就把这一条加上了,刚开始的时候,引起了士兵们的反弹,不过杨元钊浩荡的名声,加上源源不绝的补给和军饷,在一定程度之上,推动了这一件事情,一些刚开始想不通的军官们,看着整洁的环境,更加的有纪律性的士兵,也算是认可了这一点。

    从第一只部队民团和巡防营开始,现在,经过了2年多的训练,新军的纪律。几乎是已经刻在了骨子里面,这不随便的进入到一个营房,都是整齐划一的环境,所有的被子都叠成了豆腐块,所有的一切装备。都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那里,让人看着赏心悦目,也表明了钢铁的记录。

    蒋百里微微的吃惊,因为,在德军之中,都没有这么整齐划一。甚至是干净异常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整洁和讲卫生已经是次要的了,关键在于,从细微之处。可以看到全局,整个新军的,简直是把纪律这两个字,刻在了骨子里面,从任何的一点开始,纪律是永远需要保证和首先需要做到的东西,这样的部队,有了足够的武器和训练。会何等的可怕。

    参观了几个士兵宿舍,蒋百里知道,不是面子工程。因为他们来的时候也没有通知,很显然,新军的内卫的,几乎是自动的,这一点上,新军再一次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个沉重的砝码,甚至连最开始最不看好的蔡锷。都有一种冲动,带着些兵的冲动。

    营房。食堂,还有一些功能性的建筑,阎锡山讲的很细,但是蒋百里已经见微知著了,新军的纪律已经达到极致了,他也没有办法再苛责新军,看了张孝淮一眼,说道:“去训练场看看吧!”

    白天的新军,正在进行操典,大部分的新军,都是最少1一年以上的老兵了,他们在队列,在内卫上面,是刻在骨子里面了,杨元钊跟冯玉祥等人,推行的一直都是一个理念,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参考了北洋,日军的操典,再加上杨元钊在后世总结出来的一点点的经验,还有特种部队的一些皮毛的训练方法,共同组成了现在的训练,现在整个新军一共有五个训练营地,每个师,都会占用一个训练营地,分别是,体能训练场,模拟战场,靶场和室内巷战训练场,还有队列操场,这些都已经是训练道熟练异常的训练。

    蔡锷等人,首先来到了靶场,靶场是一个军队,最重要的训练场,从热武器普及了之后,力量,已经逐步的被体能和准确度所取代,一个战士的基本素质上面,体能已经越来越被射击所代替,打靶的水平,永远都是第一的。

    目前的靶场,一共有400多个靶位,足够4000人完成一天的训练,目前,新军的每日弹药消耗,还是每天50发,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中国任何一个军队。

    还没有走进靶场,就传来清脆的枪声,不是一下一下的,而是连续的发射的,400多人一起打靶,在一定程度上面,就如同一个小型战争一样,靶场的声音,真的如同炒豆一般,此起彼伏的。

    看到阎锡山等人过来看训练,今天在靶场训练是第四师,也就是王金铭属下的这一师三团和四团,看到不但直属长官过来了,就连其他的几个师的长官也过来了,值星官立刻一声命令:“全体都有,集合!”

    不论是正在打靶的人,还是在等待大把的,迅速集中到了一起,四千人分成不同的阵营,以连为单位,组成了三十多个一样的方阵,整整齐齐的站在了众人的面前,整齐的军装,加上划一的动作,特别是扑面而来的军人的气息,让人震动。

    “报告首长,第四师三团和四团正在进行打靶作业,应到4076人,实到4056人,20人请假,值星官蒋云龙,请指示!”

    “请假不少啊?”蔡锷嘀咕了一下,要说新军的训练,请假的更多,任何时候,中国的军队都有这样独特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面说,4000多人,才20个人请假,这个比例够低了。

    没想到值星官听到了他的低语,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但能够跟几位长官站在一起的,不用说,都是高层,又专门对蔡锷行礼道:“报告长官,所有请假的全部都有请假条,而且是经过了军法部批准的!”

    蔡锷愣住了,他没想到蒋云龙会直接向他汇报,有些不知所措,旁边的阎锡山连忙解围道:“包头的请假非常严格,必须要军法处介入,一般而言,都是病假,包头训练太艰苦了,哪怕后勤跟得上,每天都会有些受伤的,甚至每个师,每年都会有因为训练而死去的!”

    “死亡?”蒋百里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包头会这么严格,德国也有因为训练而死亡的,但是那都是在纪律严明,甚至是王牌师之中,严格的距离和残酷的训练,让德国陆军拥有钢铁的意志,一直都是冠绝整个欧洲的,没想到这些,在包头新军的身上看到了。

    “对不起!”蔡锷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没事,不知者不为罪!”阎锡山跟着给了个台阶下,对王金铭说道:“王师长,你来下命令吧!”

    “稍息,继续打靶作业!”王金铭上前对着蒋云龙行了一个礼,道。

    “是,全体都有,解散,按照既定科目,继续进行!”洪亮声音响起,整齐的方阵,在瞬间,分散开来了,以三个连为单位,整整齐齐的站在靶位的面前,拿起钢枪,开始了速射,新军的打靶,讲究的是速度和效率,一般每个人会射出10发子弹,最多在5分钟之内,就要完成作业,接下来,换成另外一组,大概半小时一轮,一天一共是五轮,50发子弹,加上休息时间,不会超过3个小时,然后进行下一个科目的训练,一般而言,会在一天,最少论三个训练场,有些时候,还会到野外进行训练。

    枪声接二连三响起,蔡锷等三人,都是明眼人,迅速就注意到了,士兵们击发子弹的速度,五分钟内射出10发子弹,这个,一般训练有素的士兵,都可以做到这一单,可是看着一个个报出来的环数,很显然,基本上10发子弹的数字,都在80以上,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士兵而言,是极难达到的,一个两个,可以说是天赋异禀,神枪手,这在任何部队之中都有,甚至10发子弹100环的都不少见,全部都是这样,这多少让人惊诧,要知道,即便在德军之中,整体的射击精准度,都未必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阎锡山,你们新军的士兵都是这样的准,还是只有这一两个团是这样。”精心挑选,选择的设计天赋比较好的,组成一个精锐协,这在蔡锷看来,有些不敢相信,却也在意料之中。

    “都这样准。”阎锡山的话,很明显的,把蔡锷的想象给堵了回去,全部都这样,难道,包头这边的新军素质会如此之高么?三杰的脸上,满是不敢置信,即便是蒋百里,已经尽可能的高估了包头的士兵的基本素质,却还是被眼前的一切给吓住了,这不能用训练得体来形容了,这简直是欧洲一流的士兵素质。

    旁边的王金铭也插嘴说道:“都是子弹喂出来的,不是天赋怎么的好,真正有天赋的,现在被抽调出去,专门的组成了一个狙击手的小组,剩下的,都是天赋一般,但是这些士兵的,加入到新军,少的有一年多,多的快2年了,每天50发子弹这么的打着,每个人平均消耗的子弹,在2万发以上,这么多子弹喂出来,如果还得不到这样的程度,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什么,每天50发子弹,不是每天5发,是50发么?”蔡锷敏感的听到了一个数字,有些愕然的问道。

    “是的,每天50发。”王金铭理所当然的说道,其他人也都是如此,几年的重复训练,让他们熟悉了所有的一切,反倒是三杰却默然了,50发,看似不起眼,但是眼前有4000人,20万的子弹消耗,这对于任何一个军队来说,都不是小数字,包头有多少军队,几万总有,一天的数量,真的是天文数字。(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一章 出彩的AK11() 
蒋百里和张孝淮没有多少感觉,可是蔡锷不同,他一直都在国内带兵,特别是南方新军,非常清楚每天50发子弹这是什么概念,按照目前中国子弹的价格,一般1元10发子弹已经是足够便宜的旧弹药,有的甚至还打不响,新的子弹可能要一元5发,就算是一元10发的程度,每天每个士兵会花费5元,整个军营,就按照四个协,16000人的人数算的话,每天是接近8万,每个月240万,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即便是北洋军,也没有这样训练的,耗费太大了。

    蔡锷的表现,跟性格有巨大的不同,甚至是蒋百里二人也看出来了,悄悄的把他拉倒一边,问道:“松坡,你怎么了,50发子弹很多么?”

    留日多年,是在军校之中,对于基层不太了解,后来留德之后,接触的又是德军这样的现代军队,德军之中子弹通过本国的工业生产出来,子弹一定程度之上,是不怎么的值钱的,大部分德军士兵,都可以保证每天几十发的击发,完全不受限制,不是每个德军士兵都是这样的,每天50发的击发,一定程度上,体力等的消耗,会非常的大的,这对于任何的士兵而言,都是已经是巨大的负担的,由此可以看出包头训练的严苛和士兵的水准。

    听了蔡锷小声的解释之后,看着正在射击的士兵,眼神分外的不一样,一元5发,这样价格,整个中国又有多少资金能够支撑,包头现在的状况,要么,是拥有一条可以自主的生产子弹的生产线,但是想到之前中国现状,似乎很难,军事设备一向是控制出口的,子弹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你们到底有多少人?”蔡锷问道。

    “正规军么?”四个师长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由阎锡山主动站出来问道。

    “难不成,你们还有什么非正规军么?”

    “有啊,怎么没有!”阎锡山顺口的说出来的,旁边王金铭拉了拉他,他干干的笑了笑,没有继续下去。

    “看来包头这边正规军人数不少,不知道方不方便告诉我等!”蒋百里越众而出,问道。

    一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