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203章

钢铁时代-第203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途。只是在爱好者之间传播,二极管和三极管基本上都到手了。通过复制,算是弄到了一批的东西。甚至借助着机器和手工,西北也开始制造合格的二极管和三极管。

    电子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面,代表着良品率的出现,哪怕到了后世,有关电子物品的良品率,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更何况是这个时代,但是有了一体机的出现,哪怕是0。001个百分点的低概率,都可以变成百分之百,只不过,会占据一定一体机的制造空间而已。

    钢铁,化肥两个大项,伴随着两大工厂的投产,已经不在占据一体机的空间,一体机之中,除了一些高精度,或者是极为重要的东西,比如说155重炮的炮管,或者是别的,剩下空余的空间很大,匀出一些,用于电子元件的生产,这根本不是问题,成千上万的二极管和三极管而已,又能够占据多少空间,比重太轻了。

    帮助特拉斯决定了无线电这个项目之后,特拉斯也同意在这个方面进行研究,实验室之中,专门划出来一层楼的位置,交给特拉斯,用于无线电的研究所,无线电这玩意,本就是特拉斯的研究方向,关于无线电的发明者,世界范围之中,有马可尼和*夫的相争,至于专利,也有英国的马可尼专利和美国的特拉斯专利的竞争,后世关于他们的争论一直都不绝于耳,不管如何,特拉斯都是一个实打实的无线电专家。

    在得到了杨元钊的支持之后,特拉斯就投入了全部的精神,在这个上面,首先是购置大量的电子元件,从十多年前开始,整个世界已经缓慢的进入到了电子时代,甚至在10几年前,美国出现了专门生产电子的工厂,这么多年发展起来,基于电子的奇怪的东西很多,特拉斯也根据需要列出了一个巨大的名单,仅仅是需求的东西,就有数百万美元之多。

    来到西北两年了,特拉斯也逐步熟悉了杨元钊的习惯,只要是让他感兴趣的,提议通过的项目,基本上,就不愁资金的问题了,之前的电力项目如此,现在无线电项目,也是如此,特拉斯不懂得政治和军事,却可以看出来,无线电的重要影响,所以,以前不舍得,或者是没钱购买的仪器,现在一下子都提出来了。

    百万美元,别说是这个时代,美元可以直接兑换黄金,20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就算放在后世,也不少了,牵扯的机器大大小小的不少,特拉斯甚至专门打了一个报告,把所需要的机器都给罗列上面,当最终的结果汇聚到了杨元钊这里的时候,杨元钊有些哭笑不得,说实话,这玩意他也不懂,但是看这些仪器的大小,恐怕这个制作出来的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器相当的巨大,估计都够广播电台使用了,而且还是全国性质的。

    杨元钊想要特拉斯主持无线电的原因,就是把他小型化,实用化,如果像是目前在远洋货轮上面的无线电,还不如不发明,谁会背着几百公斤的东西,四处游荡,如果是重炮也倒罢了,一个无线电机器,太坑爹了吧。

    从一体机之中,拿出来一些二极管和三极管,找一个盒子装好,杨元钊带着特拉斯给出的名目,前往研究所,有些东西必须当面跟特拉斯说清楚。

    现在的研究所,已经不在之前的那个几层的钢构房里面了,经过了快2年,十几次不停的扩张和建设,研究所已经占地4平方公里,分成了12个区域,40多栋大小不一的大楼,最高的大概有13层,最低的也有7层,总建筑面积,超过了百万平方米,拥有80多个大型的实验室,其中各方面的专家,就有1500多人,甚至不乏一些行业内有知名影响力的科学家,每年会产生数以万计的专利,其中有实质意义,对包头有重大影响的,最少有十个以上。

    也因此,杨元钊每年会对这个实验室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等于每年一个白云鄂博钢厂的投入,就投入到了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是这些科学家,推动了包头的科技向着更高发展,之前的包头,只是在杨元钊的眼光和推动之下发展。

    现在,很多方面,只是让杨元钊指点一个方向,他们自动发展的东西,就可以让包头技术变化巨大,机械,制造,自动化,包括是内燃机蒸汽机等诸多方面,包头已经站在了世界的比较先进的水平,交流电和机床,更是站在世界的最巅峰。

    2年时间,还比较的短,最少,没有一所成功的大学作为后盾,包头最多培养了一批普通的研究员和助手,好在,2年时间之中,包头持续不断的派人留洋,两年的时间,累计派出了3批留学生,总人数超过了1万人,这些人遍布在德国和美国的工科院校,一旦学成归国,对于包头科技推动,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可惜现在他们正在努力的累积着学业。

    杨元钊没有忘记这些研究生,这些可以说是未来,改变中国一切,承担起中国科技研究使命的一批人,拥有后世眼光和一体机的杨元钊,更大意义上,不是需要一批开创性的科学家,而是拥有扎实的功底,可以按部就班的把他的设想,依靠着现有的科技水平和机器,研究出来的人,这样的人,对于基础薄弱的中国而言,最少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够培养出来。

    因为研究所中大多说都是外国人,很多后世的东西,包括一些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杨元钊无法投入到这个科学院之中,只有少数的项目,比如说医药,勉强的用中医和一些化学方面有一些成就的国人或者是华裔来支撑,剩下的大部分项目,只有按部就班的,最多杨元钊知道一下方向,避免一些浪费,到没有超越这个时代发展。

    现在这个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甚至充满希望的地方,在杨元钊看来,只是一个累计实力,让包头拥有初步研发实力的地方,所以投资巨大,产出并不出色,最多只能够称之为薄弱,商会的股东们,对于这个研究所还是有些微词的,在他们看来,3000万美元的投入,放在别处,比这里收益大,可是杨元钊依然义无反顾的投入,巨大多数的投入,都是他独立承担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无线电塔() 
杨元钊给特拉斯留下了数以千计二极管和三极管,作为实验之用,说实话,这个时代的二极管和三极管,都太过庞大了,想想也是,二战时期,美国媲美与原子弹的大型工程,电子计算机,第一代,才用了1700多个二极管,杨元钊的这些,如果有一个真正的计算机科学家,甚至可以组装成计算机了,这可是提前了30多年。

    不过,杨元钊也非常清楚,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先别说这个时代,还有人提出基本的计算机的理念,即便提出了,上千个二极管和三极管弄到一起,完美的做出计算的程序编制,这需要的可不是一般的力量,当然了,杨元钊也不会做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电子管的电子计算机,在他的眼里,已经有些落伍了,他手里大量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不说是手机,就算是哪个普通的数据计算器,它的运算速速,都要超过二战时期,美国研制的计算机,那不是一个代的东西。

    如果有机会的话,杨元钊会拿出晶体管,甚至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这样的东西,交给西北的研究员进行研究,可是前提,是绝对控制,甚至最起码是华人,否则,他宁愿把这些东西藏着掖着。

    大量新的电器原件,甚至一些只有后世才有的理念,再加上电离层的概念,彻底的扫除了特拉斯在无线电上面的障碍,一定程度上面,加快了无线电的进程,可在某种意义上。却延缓了无线电在包头出现的时间。

    早在几年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用无线电传输,播放一部圣经的,通过特殊的编码,完成了对圣经的传输。但是那个无线电,设备都相当的庞大,而且属于是第一代,基于普通的无线电收发器的无线电,现在,加入了电子管无线电。这绝对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一个发射器,在没有进入到电子时代的时候,相当巨大,在这个时代,也只有少数的研究者和巨型船舶上面有用。根本就没有普遍推广的意义,也因此,这个时代,有线电报还是最佳的传输方式,甚至一些军事上面的运作,也跟有线电报有着直接的关系,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两次在亚洲,借助着有线电报的局限性,监听对手的军事部署。甚至取得了一定的优势,这也是信息战的雏形之一。

    有了电子管,二极管和三极管,一定程度上面,让无线电的小型化成为可能,杨元钊拿出来的。可不是普通的三极管和二极管,是在数万成品之中。挑选出来的,质量最好的。甚至只有在设施相当严格的实验室之中,才能够制作出来的东西,通过他的一体机大量的复制,每一个的质量都是足够保证的,所以,在设计无线电上面,除了少部分的设计问题之外,其他统统没有问题,耐用性也非常的强,有了一体机,甚至其中的检测能力,杨元钊可以从无数的产品之中,挑选出来最耐用,而且最稳定的电子管,这个,即便是科技强大的美国,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完成解决,二战时期的电子计算机,需要专门的工程师来更换电子管,基本上平均几个小时,电子管都要更换下来一套,能够持续使用的电子管非常的少,这也是计算机价值高昂的根本原因。

    以特拉斯为首,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共同投入到了无线电的研发之中,特别是包头手艺最好的钳工和机床,都投入到了无线电实验室,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的,这一项对于军事,对于政治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项目,就在庞大的资金的支持之下,在包头,在远东的西北边陲,开始逐步生根发芽了。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哪怕西北风还在猛烈的吹拂,包头已经拥有了许多春意,小草们都争先恐后的探出芽来,让大地回春,不停的生长的冬小麦,遍布在整个的包头,已经是第三年种植的冬小麦,经过了包头农业研究所的几次提升,效果非常的好,棵棵都非常的饱满,水肥都跟得上的情况之下,生长的非常的不错,可能接下来,又是一个大丰收的日子。

    包头郊外的,一座只有400米高的小山之上,这是包头周围,少有的,纯粹是石质的小山,相对比较坚固,且高耸,看起来极为的险峻。

    在山路上,一队施工队,正在艰难的把器材运输到山上,习惯了机械化的运作,数百吨的钢铁的,要想运输到山上,并不容易,好在山的一侧较为陡峭,可以在山顶固定一个滑轮组,借助着蒸汽机的马力,可以把大宗的东西吊到山上,这等于是节约了大笔的劳力,可是数百吨的东西,运输到山上,并且安装起来,这非常困难。

    这是一个足足有150米高的高塔的,全部都是钢筋制造,是利用德美洋行的渠道,实地的考察了山上的一切基本环境,最终设计出来的,采用的是独立尖塔的结构,借助着钻头打出来的30米深的岩层得,粗大的,足足有的一米见方的钢筋底座,还有8个超过50吨的钢筋混凝土的底座,四百吨的重量,加上严丝合缝混凝土跟山体结合到了一起,足以支撑150米高,数百吨的庞大钢铁塔。

    无线电发射塔的总海拔超过了1800米,包头本身地处高原,本身的海拔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