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192章

钢铁时代-第192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铺设的工作合理而快捷。

    司机熟悉了火车之后,后续的人员,在杨元钊的命令之下,上了火车,开始通过各种控制机器,进行铺设的作业,因为不熟悉,加上这个机器还有这样那样的考虑不周的地方,毕竟杨元钊解决的只是机械和严密性的问题,一些舒适性性,甚至是只有开始工作之后,才能够发现的不足,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够解决。

    好在,所有人都看出来,这个机器的用途,很少使用机械的铁路铺设领域,居然被杨元钊创举的弄出来一个像模像样的机器,虽然有一定的问题,却也极大的节约了人力。

    整整一个下午的实验,机车和传动装置配合,效率极高,却也有小问题,大量工程师和技师的帮助之下,对一些枝节进行了修改,最终,这个机械可以成功的运转起来,效率相对的很高,甚至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铁轨铺设机,成功的完成了的,接下来就是枕木了,哪怕是后世的,在杨元钊看来,对于枕木也没有太好的方法,也不能够全部用人力,这样耗费太大了,也会拖慢整体的速度,杨元钊选择了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小型的车辆,可以单独吊起和拖动枕木的,另外一个则是类似于钢轨铺设那样,大型的机械,这个机械,不能精确的把枕木铺设到合适,一步到位的位置上,可以简单的进行移动和铺设,这样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大型和小型配合,这样,勉强可以让枕木的铺设速度,跟得上钢轨的铺设速度,稍稍有些瑕疵,却不明显,只不过跟钢轨铺设相比,使用的人力会增多一点。

    如果参加实验的其他工程师,知道杨元钊会是这么的一个想法,绝对会惊呆的,一辆火车头,差不多需要7个人操纵,枕木铺设因为使用的机器众多,加上微调,总计需要70人左右,但是效率呢,在不完全的铺设配合之中,15分钟的时间,完成了72根钢轨的铺设,这就是800多米,几乎要一公里了,这样的速度,几乎是别人500人一天都未必能够完成的施工量,而且还是轻轨,不是这个重了许多的重轨。

    筑路机械的完成,让杨元钊兴奋无比,把施工的工人和队伍组合起来,暂时先磨合和实验铺设,单独使用人力的,跟使用机器的施工队,其中的差别,就是熟练度的问题,从包头兴建的一系列的工厂,就可以看出来,一个刚刚上手的工人,跟一个经过了长期培养,跟别人配合默契的工人比起来,生产的效率差别更大。

    包头这边,暂时不具备铺设的条件,可是在白云鄂博有啊,伴随着一个个的高炉的建设,大量物资,需要在厂区之中,自由的穿行,这其中,使用别的交通工具,都不如使用铁轨,哪怕铁轨之上,只有一辆矿山用的小车,而不是真正的火车机车。

    相对而言,这样的厂区道路,要的只是方便和使用轮子,而不是速度,即便有一点点的问题,也没什么,在2000人的共同努力之下,还有数十台拖拉机的帮助,这个火车机车,被拆成了一堆的零件,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运输到了白云鄂博,并且成功的组装起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杨元钊又给车间内弄来了一大堆的零件,包头筑路机械厂,虽然没有挂牌,可是从各大工厂还有机器工厂抽调了大批的高级技工,对这些零件进行组装工作,杨元钊知道,未来,一旦詹天佑做完调查,回归包头,轰轰烈烈的铁路兴建,就会开启,而30套的筑路机械,是最基本的需要,要4年才能修通的京张铁路,不是他想要,高速高效,才是包头真正的精髓。

    在筑路机械基本上解决之后,另外一方面,也把目光投到了詹天佑的身上,他什么时候回归包头,也就代表着铁路的修建,迈上快车道。

    杨元钊在工厂之中,紧张设计筑路机械的时候,詹天佑没有闲着,他几乎凭借着拖拉机,以每天200公里的行程,穿行在蒙古大地之上,要知道,他会重点的考察先动工的包头到张家口和大同太原的铁路,路线却是好几份的,工程师的严谨,在测量之中尽显无疑,包头史无前例的巨大人手,还有杨元钊从后世拿到的地图,那是集中了后世无数科技和人员的共同的智慧,确定的方位,未必是最好的,却是最合适的。

    詹天佑也是深有感触,在观测之中,遇到比这个更好的站点和路线,可是真正把所有放在一起比较之后,才发现,无论是路线的长度,投资的难度,还有铁路建设的难度等诸多方面一综合,还是杨元钊给出的方案最适合,

    詹天佑越看越心惊,从最开始审视,到后来的相信,到最后,直接按照初步的调查结果,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只要达到基本的标准就可以了,不去考虑是否合乎全局的问题,包头已经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正确性,在时间紧,任务重,1500公里还有后续的一到两条的复线,需要动工修建的铁路的,差不多有4500公里,哪怕包头拥有充沛的人力,还有近乎海量的资金,路总要一点点的修建。

    不再考虑查漏补缺,只是检查初步的路线,詹天佑的速度明显加快,后期甚至达到了每天600公里的速度,要知道,拖拉机在全速行进的时候,50公里几乎是极限,这等于半天的功夫都在赶路,虽然大部分的赶路都在晚上,可是1500公里的线路,詹天佑惊人的以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的初步勘探,后续的基本数据,还有最详细的施工方案,还需要等回到包头之后,查阅了更新的数据,才能够基本确定,但是两条最主要铁路的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只等回到包头之后就能够开工,而归心似切之下,詹天佑在归途中,也在考虑,到底杨元钊给弄出来了什么,真的如同他说的,减轻数倍的劳动强度,提升效率么?(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 震撼詹天佑() 
十二月二十四日,就在平安夜的这一天,詹天佑结束了半个多月的工作,回到了包头,包头目前,虽然不是外国人最多的城市,比起东方冒险家的乐园上海,包头只有不到一万的外国专家,不超过3万外国人总人口,比不过上海,可是包头却是外国专家和工人最多的。

    跟富豪不一样,工人和劳动者的圣诞节,似乎更加的丰富多彩,作为西方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圣诞节也因此在包头扎根了下来,去年,因为最多就只有一两千的外国人,这种气氛不太浓郁,今年,伴随着商品住宅的大量兴建完成,一个个的小区,中国人和外国人混居,甚至出现了一些要好的邻居,圣诞氛围相对比较浓郁,特别是包头商会在杨元钊的建议之下,弄来了一批有着圣诞意义的商品,不但吸引了外国人的目光,就算是本国人,也都关注了起来。

    詹天佑虽然是留美回来的,对圣诞节知道,却不会过,杨元钊更是如此,还没有等詹天佑稍稍停留,喘口气,就被拉到了包头工业区的外侧,这里,一段刚刚铺设了一半厂区铁轨,因为筑路机械的完成,加上实验的需要的,白云鄂博那边,已经派去了15个小组,哪怕是未来钢铁厂的规模再扩大10倍,那些筑路机械也足够生产所有的厂区铁轨。

    30套的筑路机械不停的完成,需要训练和配合的工人也越来越多,杨元钊没办法之下,只好在一些必要的厂区,普及了一部分。比如说机器厂,还有水泥厂等,甚至未来的这个筑路机械厂,也是同样,甚至铁轨的铺设相当的密集。现在,詹天佑被带来的,就是未来的筑路机械公司,每个大型的房间之中,都铺设了不同程度的铁轨,所有的车辆。未来都可以通过铁轨出来,跟其他的铁轨不同的是,这里是按照铁路的标准,全套枕木和地基,而这个主要在铁路上面施工的机器。未来,会跟包头的铁路相连,这些机器可以直接通过这些铁路,接入到未来络之中。

    高大的厂房,大量的工人在紧张的施工,詹天佑的眼睛,立刻被高大的铁路机械给吸引了,似乎是火车头。又不太像,跟比利时的机车有些区别。

    也难怪,整个京张铁路都是詹天佑一手修建的。就连火车头也同样是詹天佑引进的,这些车头,除了后面做了一些改动和耐燃机之外,其他的改动很少,整体形象上面,跟之前的比利时车头没有太多的区别。可是真正看的时候,却有很多不同。因为后面的车厢,还有整个火车头的上半区。全部都进行了改装,很多他并不明白的东西子上面。

    “好了,詹工程师来了,大家都动起来吧!”杨元钊大声的叫道:“让他看看你们的训练成果!”

    本来热闹的厂房,更加的热闹了,被准备过来,最少经过了10天以上的联合训练的工人,他们非常熟练的操纵着机器,机车轰鸣开始了。

    来到包头之后,对于杨元钊来说,很多机器都带着后世的设计,不求最简洁,最省力,但是必须要考虑到简单和易操纵的性能,这点在之前的纺织机械和各种机床上面,展现出来,工人们很容易上手,然后在慢慢生产之中,逐步的提升,这也是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工业的包头,能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之中,兴建起这么庞大的一片工业区的根本原因。

    眼前的筑路机械就是如此,机车的操控,跟普通的火车差不多,增加了一些精细化的控制,主要是增加机车在微小调整方面运动,这些对于熟练的火车司机而言,很容易就可以掌握,至于其他的机械,只有固定的几种方法,熟练和不熟练,只是存在着效率的问题,10天的联合训练,足以让工人们掌握基本的操作,没有达到筑路机械所爆发出来的最高值,也基本达到了水准之上,一条条的钢轨,从后面的车厢之中,被取出来,一点点的铺设到了前方,短短的几分钟时间,60根钢轨,都铺设了下来,一条几百米长的道路,基本上,完成了铺设,速度非常的快。

    机械的自动化和人力的查漏补缺,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只有枕木和路基的铁路,一下子成为了成品,完成了钢轨铺设的道路。

    詹天佑瞪大了眼睛,他的脸上充满了不敢相信,詹天佑修筑了4年的铁路,白手起家,一点点的完成了从京城到张家口的铁路,虽然是200公里,却可以称之为整个中国最为先进的铁路,这也是他引以为豪的,可是眼下,却有些不知所措了,他完全没想到,筑路居然可以简化到这种程度。

    这个神奇的机械,会让铁轨的铺设,不再是工人们的肩背手提,是机械的作用,这代表着什么,铁路不再是一项耗时巨大的项目,短时间大量修建铁路,成为了可能。

    工人们开始检查修筑的铁路,探路工开始敲打着铁轨,清脆的声音不绝于耳,哪怕距离几百米,詹天佑也可以确定,钢轨没有问题,也就是刚刚很短的时间之中,筑路机械完成了700多米的钢轨修筑工作,这几乎是往常一天,甚至是几天的工程量,如果按照这个下去,一天的修建里程会非常惊人的,詹天佑看着杨元钊,彻底的信服了,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有解决枕木的机器,应该就更好了!”

    詹天佑也是随口一说,作为铁路工程师,他很清楚枕木施工的难度,铁轨一根12米,只要隔上一点距离,有一个机械传动送出来,就可以完成铺设,这样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