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170章

钢铁时代-第170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炼钢厂,投入最大,花费最多的,恐怕就是炼钢炉了,要扩充产能,原来的方法只是不停的加大,从200吨起步,到300吨,甚至是400吨,不断加大的炼钢炉,其实对于成本的降低,不算太明显,只有大批量的生产之后,成本才会缓慢的降低。

    包头提出的方法,却另辟蹊径,在总容量不扩张的情况下,借助着氧气吹顶,极大的降低钢水完成的时间,氧气甚至可以降低硫,磷等的含量,又大幅度的减少时间,提升钢铁的品质,这点上面,简直是一举多得,天才的创意,让同样体积的高炉,生产的效率越来越高,从某种意义上面,大幅度的降低了成本,按照詹姆斯和杰弗里的估计,借助氧气吹顶,在固定投入上面,会上升,专门生产氧气和吹顶的设备,会让运营成本,上升了一点点,这个比例大概是总体投资的10%左右,可是带来的确实高产量和焦炭等消耗减少,这样下来,反倒是节约了大量成本,估计新式的钢,一吨的成倍接近原来的六成,质量较好,估计推出去之后,就会有极强的竞争力。

    钢厂,本身就是科技和劳动双重密集的产业,取得就是量,一吨钢价格不高,可是百万吨的情况之下,这就是一个海量的数字,只要是投入市场,以现在造船业和军火生意的火爆,根本不愁没有市场,到时候,这个钢厂的盈利程度,非常的惊人,百万千万都是少说,积累几年,当累计的实力足够的情况之下,甚至可以进一步的扩张,达到威廉姆斯那样的,年生产能力超过两千万,甚至是3000万的钢厂,也未尝不可。

    只要在白云鄂博这边,复制之前的举措就可以了,经过他们的勘察,白云鄂博这边的铁矿石储量极为庞大,哪怕品味不高,经过他们的设计,却非常适合这里生产,支持个年产量2000万,甚至是3000万,是绝对没问题的。

    下了马车,远处的工地,仿佛是沸腾了一般,一座高炉的完工,只是代表着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代表着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8座高楼,甚至还有接下来8座,当17座高炉彻底的完工,才算是整体的工作告一个段落,那才是这个超大型钢厂的全部。

    哪怕如此,这个巨大的钢铁厂,已经开始展现出的峥嵘了,巨大的钢铁高炉,仿佛是一个巨人,数十米高高炉,宽大而震撼,不远处,超过他一半大小炼铁炉也树立在哪里,两个高炉,形成了类似双子塔的结构,旁边,密密麻麻的分布着各种的厂房,跟汉阳铁厂截然不同,这里没有那么的空旷,各种配套设备也非常合理的分布在钢厂的周围。

    这个时代的炼钢,是以钢水为主,直接出来之后,注入到各种各样的磨具之中,用来加工大型的钢铸工件,最大的加工能力会达到30吨,当然了,在起重机等设备不足的情况之下,3吨5吨已经是极限了,再大,根本就抬不起来,在液压和材料科技没有提升的前提下,钢索的承重能力都有限。

    大型钢厂,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样子,杨元钊在印象之中,对其进行了改造,天车是其中的一个,这个借助了特拉斯的力量,借助着他发明的电动机,天车可以在电线的牵引之下,在巨大的,几千 平方的厂房之中,自由的运转,下面的起重设备,可以把5吨以里的设备,运输到整个厂房的各个位置,在生产之中非常方便,极大的减少了人力。

    看着此起彼伏的厂房,杨元钊微微的感慨,也有一种自豪的感觉,曾几何时,一年多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而现在,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炉和厂房,不知不觉之下,在这个不毛之地,形成了一个巨型的工业基地,依托着百万吨级的钢铁生产能力,会形成一大批,以钢铁为基础的深加工企业,这些共同在一起,就会成为未来中国腾飞的基础,强大的脊梁。(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六章 刷新任务() 
第一个钢铁高炉竖起来的,庆祝的工作并不热烈,没有大张旗鼓,毕竟,这才是第一个高炉,如果这个都大力宣扬了,未来半个月之后,一个月之后,分别奠定基础炼钢炉,要怎么来庆祝。

    当然了,最为重工业的第一块拼版,也不能随随便便就过去了,所以只有钢铁厂的股东参加,工地上,其他的施工队并没有停下来,只有钱虎代表着工程公司,前来参加剪彩,几十号人齐聚一堂,倒也热闹。

    一年不见,之前那个铁匠师傅,现在已经变成了成功人士,他在工程公司之中占据的股份不多,工程公司的投资也好,设备也好,包括是工程,都是来自于杨元钊,作为工程公司的创始人和实际领导者,只是干股分红和薪水,就让钱虎赚了不少钱,去年差不多是5万元,这几乎等于一个小商会的全部财产,今年前9个月,预计会达到35万,一年差不多会达到50万,收入和地位的增加,钱虎的脚步几乎是生风的。

    见到杨元钊,照例是非常的恭敬,钱虎很清楚,他能够有今天,还依托于杨元钊当年带他学的电焊,让他找一批人出来,进行钢构的建设,没有杨元钊,就没有今天的钱虎,更何况跟之前相比,杨元钊在包头和周边的地位,也大幅度的提升了,毫不客气的说,在包头,如果杨元钊讨厌某一个人的话,等待他的,不是什么疏远。而是灭顶之灾,包头从来都不是良善之地。作为北国的边陲,跟蒙古接壤。刀客一直都有传统,虽然大部分人放下刀枪,投身到改变命运的劳动之中,不代表不会下黑手。

    相互寒暄,气氛热切,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之中,炼钢炉终于开启了,滚滚的黑烟冒起,大量燃烧的焦煤。在钢斗中,注入到了炼钢炉里面,第一炉钢的配比,由詹姆斯亲自控制,当他把一切做好,合上高炉,黑烟滚滚而去,接下来,就是等待100分钟之后。炼钢的最后结果,成功与不成功,就在这短短的时间之中。

    100分钟的时间的,工人们在紧张的监控着各种的数据。现在已经不是一年前,水泥厂在投产时期了,没办法普及最精确的。超过1000度的精确温度计,可是一些特别的合金。还是可以把内部的温度给表现出来,最少。达到某一个的幅度之上,只是这个程度,对于普通金属合金来说,已经是够用了。

    材料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杨元钊也没有打算,直接就弄出后世那种,超级耐高温的合金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东西,路要一步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也就是完成炼钢的基本指标,炼钢,看起来那么的困难,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温度,把铁之中的杂质熔炼出来,顺便在其中添加一些微量元素,让材质达到设计的标准就可以了,这其中,都是跟温度相关的东西,一个精确的温度测量,对于炼钢而言,极为的重要,可以说是所有条件之首,这点来自美国的威廉姆斯实验室,早就做了很多研究,也形成了一部分的成果,这些有条件的应用到了钢炉之上。

    “元钊,看样子,你又创造了一个奇迹!”侯金盛有些感慨的说道,面前这个看起来还有些青涩的年轻人,一直都是奇迹的创造者,从一年前开始,一举奠定了整个包头的现状,一个以农业,以普通的毛皮生意等著称的边贸口岸,变成了现在,居然是以工业为基础的大型集团,杨元钊的每一步,都是让人无话可说的。

    150吨的高炉,这在之前,他们想都没敢想,汉阳铁厂的高炉,最大的也不过是15吨,就这样,还不容易控制,无法满负荷生产,一下子增大了10倍,还顺利的完成,马上就要产钢了,这么一炉子,会有多少,天知道能够制造多少钢产品啊。

    其他人也都上前,心中充斥的是对这个炼钢炉的憧憬,重工业投入巨大,可是一旦投入,他所带来的产业和产值的提升,绝对不是轻工业所能够向背的,一个年产量400万吨的钢铁集团,即便是在国外,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集团,中国没有重工业的帽子,从这一刻开始,就可以摘掉了。

    詹姆斯全神贯注的看着眼前的炼钢炉,这不是他第一次试运行了,但心中或多或少会有些紧张,这几乎都使用了全新的技术,氧气吹顶,一些起重和控制设备的使用,让炼钢炉的安全性能,提升了不少,环境上面,也比美国本土的要好,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在一年多的生活之中,对这个包头,对这个位于清国内陆的城市,充满了好奇和希望,或许在这里呆下去,也不是一个不能接受的选择。

    时钟缓缓的走过100分钟,早在一个多小时之前,炼钢炉里面的钢水就已经液化了,通过几个控制,添加了纯净的添加剂,没有人可以看到钢炉之中的状态,借助着温度和一些间接的东西,是可以判断出来的,整个炼钢的过程非常的完美,出的也是轨道钢,这是最初的试运行常用的,轨道钢在未来的使用方面,非常的多,配比上面也很简单。

    “出钢了!”在詹姆斯的命令之下,一个大嗓门的炼钢工人,很有韵律的喊出了这么一个号子,他似乎带了点四川口音,听起来奇怪而舒服,一个个的机器打开,钢水从特制管道喷薄而出,赤红的钢水,就这么的流淌在车间之中,让整个车间的温度,在瞬间,就上升了十几度,秋日的包头,虽然不是数九寒天,白云鄂博这边却是一片荒原,温度早已经降低到了10度以下,可是这沸腾的热气,让大部分人都大汗淋淋的。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也是炼钢厂最为考验的技术的时刻,必须要在短时间,让这些钢水,进入到特定的模具之中,否则,一旦凝结粘连,轻则堵塞炼钢口,重则会让高炉出现难以挽回的损失,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称之为事故了。

    能够参加这个试运行的,当然是最训练有素的工人,他们都听从指挥,在每一个部位完美的配合在一起的,力量,团结,在钢花之中,迸发出来,差不多用了几分钟的时间,通过远程控制,把钢水引入到了特定的区域,而热轧也跟着开始,让不规则的钢水,或者是还没有完全凝固的钢水,在力量之下,压成了不同的样子,最多的,就是钢轨,12米长的重轨,每米的重量超过37公斤,这即便在世界上面,也是难得的重轨,配方选择的是美国最出色的重轨配方,其中又加入了杨元钊的一些研究,在硬度,承重能力和耐磨性能上面,要提升一个层次。

    一次性出炉150吨,换算成12米的钢轨来说,就是400以上,其中会浪费一部分,这都是加工之后必然的损耗,最终,当半个小时之后的,热轧成型的轨道钢从这个车间被运出去,做后期的处理的时候,整个炼钢的过程全部结束了。

    其实按照规则,100分钟的炼钢时间,当钢水出笼之后,会快速的处理,降温之后迅速的填充材料,这个按照训练有素的结果是20分钟到30分钟左右,钢炉会再一次的运转,一天持续不休。

    好在,这是试运行,有是第一炉,清理是按照规程进行,可是填充材料就不必了,詹姆斯等研究员,会对各项的数据,进行一连串的分析和汇总,最终,记录在案。

    炼钢是生产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从第一炉出钢,到持续的运转,都需要一连串研究,或许是配方,或许是生产方法,都会做一些微小的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