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16章

钢铁时代-第16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杨少爷,火车必须拆卸,因为铁路桥承受不了!”广叔指着远处的铁路桥,说道。

    “承受不了?”杨元钊看看脚下的火车,再看看前方的铁路桥,这个列车是轻轨的,可是再怎么轻轨,整体都是由钢材构造的列车,自重也达到了数吨左右,11节的车厢,加上车头和乘客恐怕就是百吨,寻常的桥梁,能够承受几吨的东西,都不得了了,更何况是百吨,哪个小火车头,恐怕也是质量和动力上面的考虑,拆卸火车,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早就听说,黄河铁路桥,使用的是汉阳铁厂的钢材,学历史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汉阳铁厂之所以破败,一方面,是因为公私不分,衙门和公司,这两者结合成一体的时候,对晚清的社会风气,那简直是贪腐的温床,另外一方面,却是自己的原因,汉阳铁厂的硫和磷的含量较高,本应该用的碱性耐火砖,中和酸碱,提升钢铁的强度,却用成了酸性,两者叠加道一起,哪怕是有天神下凡,也无法改变汉阳铁厂最终破产的命运。

    杨元钊看着窗外滚滚的河水,心中想着的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汉阳铁厂,这一次的汉阳之行,会有收获么?

第二十九章 过黄河() 
吐吐吐的声音开始响起,第一节的车厢的被小火车头牵引着,向着铁路桥的上面而去,刺啦一声刺耳的钢筋碰撞,桥身似乎微微的有些晃动,看样子,即便是一节车厢和火车头,对于这个铁路桥的压力,都是巨大,晃晃悠悠的速度,一个小火车头,拉着车厢一趟一趟的拉过去,一次只能过一节,速度不超过5公里每小时,连人走的快都没有,真的是落后。

    杨元钊苦笑了一下,中国的工业化,任重而道远,现实给杨元钊上了一堂清晰的课,哪怕是打开国门,开眼看世界,哪怕是进行的洋务运动,可是现代的中国,贫穷落后,还是它的原生态,要改变这一切,必须要双管齐下。

    差不多等了一个多小时,前面的6节车厢都过去了,终于轮到他们了,小火车带着一节车厢,晃悠悠的走到了黄河铁路桥的旁边,站在车厢之中,杨元钊的眼光,却没有离开过这些钢材,粗大的钢筋,看起来很不错,可是败絮其中,斑点状的锈迹,加上有些地方甚至还断裂了,天知道,这个黄河铁路桥,到底是怎么伫立在这里。

    “元钊,你还感觉慢么,知足吧,我记得3年前我去开封,渡船过去,足足用了快一点的时间,这才三四个小时,够快了!”

    看着冯玉祥一脸感慨的样子,杨元钊心中怨念,难道要告诉你,后世黄河长江之上,数十道铁路桥飞跨南北,别说是快若闪电的动车,就算是普通列车,最多就是几分钟的功夫,就可以在黄河长江之上,串流而过。在长江的干流之上,修筑了葛洲坝和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真的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那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的时刻,可是现在,这些伟大的工程,都是不复存在的。

    这些,只能够在心底里面过一过好了,一趟车过去,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在一条不太牢靠铁路桥上,晃晃悠悠,如同坐轿一般,杨元钊无聊的看着下面的河水。

    黄河,黄色,就是他的主色调,看起来有些脏的河水,在奔腾之中,开始冲向下游,不知道多少的泥沙,在黄河水中,带到了山东,为山东提供了不少的冲积平原。

    后世,去郑州参加比赛的时候,黄河谷地是他经常去的,那里的烧烤和小吃,算的上一绝,唯一有些不太舒服的是,水太黄了,黄河黄河,本身的黄色,就是它的特色,看着下面奔腾的黄河,跟后世的黄河相比,此时的黄河清了不少。

    治理黄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从宋以后,黄河就开始肆虐,元明清三朝,黄河水患,一直都是心腹大患,历史经年,投入巨大,却没有给黄河拴上一个笼头,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到原因。

    黄河水患的根本原因,不在水,而是在沙,治理黄河,就是治理泥沙的过程,只有控制住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河的河床,才不会再继续增高,不会形成一条让人望而生畏的地上悬河,现在他正好出现在了包头,那里就是黄河的拐弯之地,有机会,一定要在源头,把黄河的问题给处理好,不能再让黄河危害人间了。

    一趟车过完,需要3个小时,当夜幕最终降临的时候,他们终于过了黄河,这是今天最后一趟车,黄河大桥的质量,决定了它在晚上,是绝对不能开启的,故而到夜幕降临下来的时候,黄河铁路桥的会封闭,他们正好赶上时间过来,否则,就要在黄河岸边的小站之上,休息一个晚上了。

    过了黄河,郑州也就不远了,也就是几十公里的样子,火车的速度明显加快,大概在晚上10点钟左右的时候,抵达了郑州。

    这是在1908年的时空,杨元钊第一次来到郑州,这个郑州,不是后世哪个人口大省的省会,不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此时的郑州给杨元钊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和破,作为一个依托着平汉铁路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城市,郑州兴建不过是几年的时间,晚清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政府只是建立了几个衙门,弄了几块招牌,就算是火车站也是铁路方面兴建,郑州通畅的交通,让他在铁路修通2年之中,快速的发展起来,可是高速的发展,造就了一大片的棚户区,破败的房子,表情呆滞,脸上很脏的市民,一副旧中国鲜明的历史画卷。

    “元钊贤弟,我们要下去公干了,最多的7天,我处理好了一切之后,就去上海找你!”

    “行,我就等你一周!”

    挥手告别冯玉祥等一行人,转身正要回到车厢,广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站在后面,说道:“两位少爷,郑州是个大站,下了不少人,我找关系弄到了两张甲票,是不是去休息?”

    “甲票?”连续的舟车劳顿,杨元钊也有些疲劳,乙等座,比较宽大,却也不能躺下睡觉,对于动辄就是两三天的旅程而言,撑着绝对不是很好的选择,更何况,票已经买了,跟随着广叔,前往卧铺车厢,完成换票手续之后的,杨元钊混混的入睡了。

第三十章 拖拉机 上() 
早晨的阳光,暖暖的照在车窗之上,让人感觉到异常的舒服,之前的一天,跟冯玉祥等人相见恨晚,聊得太多了,略微的有些疲惫,甲票价格不菲,却很舒服,最少比后世的火车舒服的多,不到30公里的车速,几乎没有什么晃动,空间和舒适度又超过了后世的软卧,一夜没有梦的过去。

    睁开眼睛,旁边的杨悦笑道:“都十点多了,才起来啊!”

    “我们到哪里了?”

    “还没有过河南,估计快到湖北了!”

    平汉铁路的终点是在湖北的武汉,到了湖北也就意味着旅程的终结,杨元钊伸伸懒腰,跟正在看书的杨悦打了一声招呼,晃晃悠悠的出去的。

    坐在车厢之中,喝着醇厚的咖啡,看着火车平缓的向前,穿过平原,越过了河南,就是湖北,这一片,是一片鱼米之乡,绿色多了一点,水田也多了点,水稻正在迅速的生长,农田之中,也不时看到,顶着烈日的,在农田之中辛勤劳作的农民,中国就是依靠着这些农民,才形成了庞大而又伟大的帝国。

    跟马车相比,这里比较的舒服,宽大的座椅,还有舒适的环境,随时可以走来走去,比马车的狭小空间好很多,在吧台上面的,还有来自中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饮料,从酒类到非酒精类,几乎是应有尽有的,要用钱买,价格却不高,杨元钊靠在靠背之上,闭上了眼睛,可是整个意识,进入到了一体机之中。

    一体机依然是老样子,从21世纪带回来的东西,堆在一边,或许以后有机会,会把他们专门的陈列出来,做个纪念,可是现在,还是放在这里的好,省的发生一些不可控制的变数。

    “叮当,出来吧!”杨元钊说道。

    话音刚落,叮当瞬间出现,如同贞子一般,飘了过来,对于叮当的搞怪,杨元钊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信步走到图纸区。

    上海之行,一方面,他需要完善他的图纸,从汉阳,从上海,天津弄到足够多的机床,蒸汽机和大型设备,这里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哪怕是弄到一批的纺织器材也好,超越了这个时代东西,要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这个时代,现在,还早了点。

    除了这个之外,就是包垦公司的事情了,这一次去上海,杨悦会解决种子和化肥的事情,他需要解决的,就是塑料大棚,尿素,还有农业实用一些机械。

    包垦公司,是杨元钊整个计划之中,最重要的一环,以杨元钊和杨悦合作,种植的又是经济作物棉花,在使用了化肥,成果喜人是肯定的,可杨元钊还想要更好一点,那么机械就是必须要解决的。

    在农业机械之中,最适合农业生产,对于农业提升的最高的,恐怕就是拖拉机了,在包垦公司,接下来的深耕,甚至是麦收,必须依靠的机器,要知道,哪怕是招募了4000人,人还是比较少的,整整2万多亩地,种植棉花,又是耗费劳务比较多的,就说这个深耕,如果不是用机器的话,人力,几乎不可能完成的。

    拖拉机,杨元钊算是比较熟悉的,本身学习机械的,之前,在脑海之中形成了一个预案,真正要到复制的时候,却会出现问题的,拖拉机太大了,要知道,整个拖拉机可是大型的机械设备,一定程度上面非常的宽,3米5左右的宽度,5米左右的长度,还有接近5米的高度,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很简单,在后世,一个县的农机厂,就可以生产,在20世纪初,在没有足够的技术基础的时候,,不少的部件,不是一体机能够加工的,按照合理的来说,很多部件都应该是整体,现在的一体机,只是达到了的第三级,还不到第四及,也就是2米的长宽高。

    到底还是一体机级别低了点,又不能再等,要知道,第三级升级道第四级,需要1万次,最快也要等到2个月之后,即便是升级了,也只是4米的宽度,最大的部件,也不能够一次性的成型。

    思考了许久,都无从下手,曾经看过的拖拉机,在脑子里面勾画出来的,杨元钊无法继续下去,正要退出,正好想到什么,看看图纸区域,图纸区域是杨元钊来的最少的区域,一般都是存放图纸,他想到强大的一体及,应该不会这么的简单。

    图纸区,此时已经是满当当的了,来自后世的图纸,还有从包头那边勾画的,泾渭分明的分在了两个不同的柜子之上,让他寻找和使用起来,稍稍的方便一点,后世的科技,暂时,还是没办法,跟这个时代的科技进行对接。

    看着满当当的箱子,杨元钊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道:“叮当,我可以自己绘制图纸么?”

    “可以,不过要验证一下。”叮当点点头说道。

    “验证?”

    “对,图纸不单单是外形,而是从外岛内,全部的和在一起,才能够叫做图纸,你只是给了一个形态是不行的,叮当似乎早就知道了杨元钊的打算,随口说出的话语,一下子让杨元钊的很多想法都破灭了,杨元钊知道很多的东西,如果单单依靠外形,就可以的话,那就的容易多了,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