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125章

钢铁时代-第125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包头不可能点石成金的,建设的一系列的工厂,之前的建设过程,已经是一个极限了,这种情况之下,这些人员的解决,就是有一种不得不被其的一个包袱,如果不背起来,包头因为众多失去了土地的佃户,而动乱起来,对于包头来说,绝对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件,必须安抚下来。(未完待续。。)/p

第二百零三章 主观能动性() 
杨元钊很有钱,不提从包头的金矿之中,提取矿石,通过金沙收集而来的黄金和白银,也不提纯化钨,在欧洲掀起来的轰动,只是普通的入股和购买机器的资金,都是一个天文版的数字,哪怕是白白的养着流民,以杨元钊的实力,也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的,用白米来养人,养不出一群合格的工人,充其量,杨元钊招募的这一群都是懒人,以工代赈,说白了,就是利用少许的工作,吧一群人笼络在一起而已,只有发挥出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实力。

    中国过去的历史之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大锅饭,全民劳动,农业公社,这不但没有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反而养出了一群的懒人,你不干,我不干,大家都不干,到了最后,就发展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这样的大问题,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面前,迎刃而解了,当土地是自己的,给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情况之下,中国的农民,迸发出了想象的生命力,以前的那种懒散,彻底的不见了,农业从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变成了一个统筹配合的问题。

    从这一点上面,杨元钊就知道,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他们也拥有极大的力量,只要有人把这一股的力量给引导出来,给彻底的发挥出来,对于中国农村再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

    家庭的织布机,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男耕女织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这是得到了底层民众的认可的。织布机虽然用了更多的人手,可是农村。以户为单位的前提之下,4个人,应该不难找到,这个织布机,杨元钊考虑到了农村的现状,所以尽可能的比较像是普通织布机的那样,简单易学,只要四个人相互配合,干得快。也行,干的慢,也未尝不可,不必刻意的保证某种速度。

    公司加农户的政策,就这么的简单的推行者,包头周边,织布的人少,却不是没有,大部分都不愿意出来。可是当织布机送到了村头,以里长为的首,开始了这个推广的过程,有一个。就有两个,然后有三个,在晋商和各个大地主的帮助之下。织布机迅速的扩展,很快。从包头的周边,扩张到了各地。从最开始的每天100台,到200台,再到300台,破冰总是最难的,有了一个标准的例子,中国从来都不乏什么跟风者,更何况,还有众多的晋商,小地主们,组成的小型工厂,从纺织厂之中,抽调了300名织布工人,虽然说,会影响到只能给个纺织厂的生产,可是杨元钊毫不在意,这些都是种子,都是师傅一样的存在的,普通的农民用的织布机,在一定程度上面,又相对比较简单,又不是工厂,讲究劳动效率和配合,只要知道方法,嘴边的教个一两天,就能够让这些织布机动起来,不要小看中国农民的聪明程度,过去的辉煌的5000年历史,多少的发明是农民创造的,只要发动了他们,让主观能动性,配合发明创造,带来的改变,绝对是惊人的。

    300个织布女工,分成了几个方向,几乎已经深入到包头的各处地方,从村镇,到乡村,他们分成来300多个小队伍,每一个人,都单独的面对着众多的民众,他们需要把织布机织布的方法,传授给感兴趣的每一个人。

    这个时代,单独一个人行走,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个年轻的女人,为了确保安全,每一个纺织女工的身后,最少跟着的四五名的新军的士兵,负责保护他们,为此,新军专门抽调了一半的人手,甚至连王金铭都带着一个营,差不多700人,在包头周边驻扎,随时准备支援他们,有他们作为后盾,众多女工平静的很多,开始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始了一连串的教学。

    不是灭族,四五个全副武装的战士,用来保护这些女工,已经是足够了,八大晋商在各地的宗族势力,在这一刻展现出来,一切都顺利的开展。

    普通人,总有占便宜的想法,哪怕是农民也一样,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一个人前去尝试的话,说不定,这件事情,就无法进行下去,当第一个开始尝试之后,慢慢的多了。

    整个计划和实施非常的简单,机器由包垦公司提供,人员也负责培训,原料提供,成品收回,只要细心,不是故意的损坏,根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把棉纱织成布匹,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奖励,一两匹看起来不起眼,当工作的效率提升,织布的数量提升之后,这个数量,相当的可观。

    负责传授经验的纺织女工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遇到一片的欢呼,围着他们,想要学习织布的知识的,越来越高。按照一个女工,一周之内,培训三十个左右的家庭来计算,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之中,18000个家庭,不是每一个人都申请织布机,也有差不多一半,这就是9万台,这是一个惊人,足以引起量变到质变改变的变化。

    机器厂的众多工人们,经过了一连串,夜以继日的劳动,第一批的织布机,已经交付给了八大晋商和股东们,2000多台的数量,机器厂,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伴随着工人的逐步熟练,还有设计出来的流水线,日生产能力,从250台左右,提升到了1250台,足足提升了5倍多,后面的7天,差不多万台的提供,这些成品的织布机,首先供给到了包头周边。

    本来,没有什么工作,只是依靠着以工代赈的农民们,开始试着走入到了这里,每一台机器4个人,聪明的,手巧的,没有几个,可是迈出这一步的不少,之前女工们的教学,大部分人都看在眼里,认真学习之后,投入到织布之中。

    4万个岗位,1万个织布机,在完成了分发的第一天,就产生了相当的效果,这些人一共织布了15000匹,当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情况之下,个体之间的诧异就很小,这些家用的织布机,所织布出来的,都是窄幅的,跟之前的更结合更加的紧密,倒是不怕没有销路,暂时,还是交给几个晋商,通过渠道,进行销售,杨元钊的任务,就是继续推行着他的织布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赚钱的计划之中去。

    之前的1万台机器,从第一天开始,这个日生产的能力都在逐步的攀升,平均上面,提升的不多,可是总产量上面,一直都一千,两千的缓慢上升着,最终,到10天之后,这个数量,达到了日生产24000匹,这几乎代表着,平均每台机器,可以生产2匹的布匹,这个数字,比不上纺织厂的熟练织布女工,却已经代表着这个织布机极限效率的一半的。

    新手们,能有这样的水平,一方面,织布机比较的简单,另外一方面,也是织布工人较认真的结果,没有认真的学习和总结,老师们的悉心指点和解决问题,他们不可能做到这一步的。

    没想到,这些普通的农民,在学习之间,比他们的专门招募的工人都快,被动的去学习,为的一份工资,和主动的去学习,为了更加增长的工资,这似乎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味,那就是主动性。

    杨元钊觉得,可能把这个应用到棉纺织厂,却没有想得很清楚暂时,棉纺织厂还是千头万绪,解决了剩余的棉纱的问题,把棉纱变成棉布,这样的市场更大,甚至是普通的乡村市场,都可以获得销售,普通的村民,哪怕是再节约,再简朴,必要的衣服总是要穿的,没有丝绸,可以选择棉布,没有棉布可以选择麻布。

    衣服是刚需,只要是出门,就必须要准备的东西,并且这种东西,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的变坏,破损,一直到无法穿在身上,英夷3亿匹布的数据,代表着中国广阔的市场,农村更加如此,拥有的人员更多,需求的棉布也就越多。

    第二个星期,机器生产的速度越发的加快了,约克等人,已经彻底的吃透了生产线的关键,每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之中,几乎是同时的完成这个装配,哪怕不同步,第一台机器,从第一个人开始,经过到最后一个人,从一个普通的骨架,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成品机器,每个人都是做自己最熟悉,甚至是最擅长的部分,最终,生产的效率,在逐步的提升,从之前的1250台,提升到了1800台,第二周接近15000台的生产量,在第一批扩张的基础上面,第二批除了继续照顾包头周边闲散人员,开始向外扩张,杨元钊之前的想法,已经出具规模,超过10万的纺织人口,在之前几乎是一穷二白的包头出现,公司加农户的政策,几乎是尽显他的威力。(未完待续。。)/p

第二百零四章 日产万台() 
新成立的机器车间,是在整个工业区的最外围,跟杨元钊的仓库相距不远,从杨元钊仓库之中,直接弄到的零件,然后运输到这里,跟木工车间制作出来的木材部件,结合在一起的,就构成了机器厂的原材料,而流水线也布置在了机器厂之中了。

    经过了快一个月的生产和调整,机器厂,此时,已经不复原来的模样了,高大的厂房,已经基本的构成了,巨大的钢构和屋顶,都已经搭建完成了,只剩下四下的墙体了,包头的冬天,有些寒冷,可是暂时用塑料布之类的,挡住了寒风,里面还是可以工作的。

    机器厂的厂房,跟别的没有多少的区别,只是宽大,整齐就可以了,钱虎甚至按照经验,给机器厂,安装了一个天车,贯通在整整一个车间的天车,可以顺着上方的导轨,进入到了车间的大部分位置,这样,比较重的,比如说300公斤以上的东西,就可以通过天车,吊装到其他的地方。

    天车使用的动力是蒸汽机,这样相对于电力而言,耗费有些大,蒸汽机需要一直的运转着,山西别的不多,就是煤炭很多,在不少地方,随便的挖一下,就可以挖出煤,哪怕没有后世的探测手段,也无愧于坐在煤山上的省份。

    一个月的时间,只是大大小小的改进,就有12次之多,流水线等的应用已经逐步的深入进去,很多更改都让生产更加的顺畅,机器厂变化非常的大。借助着蒸汽动力的传送带,在缓慢的行进着。一台台已经达成架子的织布机上,安装上各种的部件。

    经过系统的分析和整合。一台织布机被分成了36个不同的工序,每一个工序,需要装上几个不同的零部件,所有的零部件,都生产出来,堆放在每一个人的旁边,每一个人,只要熟悉自己就好了的的,流水线过来。会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停留7分钟左右的时间,在7分钟,这个人需要完成这个程序的操作,这是经过了实验和配合,最终得到的结果,流水线的速度,从之前的20分钟,提升到了7分钟左右。足足提升了三倍以上,这样,这一条生产线,每一小时。可以完成8台左右织布机,200台以上的装配任务。

    这还只是一个流水线,整个机器厂。现在一共是7个不同的车间,60个流水线。每天可以装配12000台以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