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1046章

钢铁时代-第1046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少数野生动物之外的,剩下的温度都相当低,利用热能追踪器,判断的是温度的差别,坦克发动机如此一个明显的目标,在红外成像和热成像的图片上,几乎是灯塔一样的醒目,只要确定了坦克目标,接下来它就真的跟末日没有多少区别了。

    坦克是陆战最强大的武器,对付坦克最佳的武器,永远是飞机,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后世,都同样如此,后世的坦克杀手,武装直升机,也是发飞机的一个部分,不过是比战斗机更加稳定的空中武器平台。

    8000辆这么庞大的目标,被侦察机发现,简直是轰炸的靶子,只用出动上百架战略轰炸机,携带足够航空炸弹和穿甲弹,就可以把他们彻底的消灭,这是在中国,通过无数演习最终得到的结果,甚至理论上,更多的坦克,也可以一次性的干掉,只要战略轰炸机够多。

    中国比美国强大的多的多的装甲力量,也无法对付飞机,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面,更怕飞机,中国的主战坦克,防护能力已经超过了150毫米,可以免疫中国100毫米以下的火炮,在5公里之外的攻击,当然专门用于穿甲的穿甲弹除外,速度也极快,在公路上面,超过了75公里,即便在野地,也超过了50公里,生存能力远比美国的坦克更大,除了装备了100毫米的滑膛炮之外,也装备了两挺高平两用机枪,拥有一定的对步兵和对空的防御力量。

    这样坦克,面对着战略轰炸机的时候,也是不堪一击的,高平两用机枪,更多的预防一些轻型轰炸机和强击机的攻击,主要是预防3000米左右的飞机,至于战略飞机,超过1。2万米以上,还是无解的,普通的机枪,甚至是高射炮,都很难攻击到超过1万米以上的飞机,也只有防空导弹出现的时候,才能够够得上这么高的飞机,其他的地面武器对于战略轰炸机的防护作用都不大。

    即便是到了后世,防空导弹也只有红箭这样的单兵的导弹可以移动方便,可是红箭的射程并不高的,真正对上1万米以上的飞机,还需要比较大的导弹,无论是车载,还是基地,都很难移动,对付飞机,最佳的武器永远是飞机,在飞机受到压制,失去制空权的前提下,就只能被动挨打。

    国内的装甲师触动,除非是在国内移动,否则,一旦进入战区,就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护航,否则,几乎不会出动,因为太危险了,装甲部队进入宿营地的第一件事,不是构筑营地,而是展开临时机场,哪怕只是一个拥有500米跑道的,最简易的机场,也会给他们带来安心,因为可以容纳20…30架战斗机。

    二三十架战斗机,不足以为一个坦克军护航,却可以护航在装甲师的上空,位于空中,便于发现敌人,即便遭到了对方飞机的攻击的时候,也可以第一时间去缠斗,给装甲师争取时间,等待后方的优势机群过来。

    这只是演习的套路,也是装甲师行动的操行规范,只不过暂时,飞机的研究,也只有中国最深入,已经在其中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跟其他国家都不一样,中国已经在新技术领域,远远的超过了这个世界的其他国家。

    德尔韦德丝毫没有意识到,他躲过了一劫,经过了整理,这一次的损失,几乎是很轻微,大部分昏迷的士兵也在半小时之内陆续醒来,最终严重后果的只有700多人,这已经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经过这一次进攻,德尔韦德也长了点见识,以前对于坦克估计,还没有防备这样单兵袭击的方法,即便不是自杀式攻击,单纯的集束炸弹和炸药包,也可以威胁到他们坦克,不能够因为有机枪扫射周围,就掉以轻心,坦克周围必须要跟随步兵,才能够足够防护。

    正好,听到动静美军,冒险出发的,派出了4个师的队伍,当装甲部队跟4个师的美军汇合之后,整个装甲师开始稳定了,有了足够的步兵护卫在坦克的周围,不但防护能力大增,最少,再遇到挺身队的攻击的时候,不必拿着坦克直接上,最不济的,一个人拼掉一个挺身队,而不会被动挨打,被几百人穿着炸弹衣围攻的。

    德尔韦德这边稳定住,缓缓在白天向美军大营赶去,晚上耽误了两个多小时,再加上了为了保证安全,大概会在中午11点钟左右,抵达美军大营,而此时此刻,在空中盘旋了十几分钟的苍蝇,似乎也离开了,这让德尔韦德有些放心了,没有被发现的偷袭是一回事,可是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偷袭上面,在来的时候,也做了几个预案,其中也包括了被发现的强攻状态,虽然他的手头上的坦克比较少,只有8000辆,可强攻的情况下,只是针对外围区域,不会冒险的攻击重点区域和核心区域。

    上方的侦察机之所以离开,是把该侦察到的东西,都给侦察到了,当然要离开了,飞机效率是极高的,从朱诺飞到装甲部队的上方,只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又盘旋了十几分钟的,在回归的时候,速成成像的照相机,已经把所有的照片给冲洗出来,然后汇聚成了材料。

    特种部队传回来的讯息,还有侦察机拍摄的图片,已经非常清晰的确认,美军是派出了一只规模庞大的坦克部队,坦克就恰恰是曾经在波尔多,被德军击毁的那种坦克,很显然,美国在外观和内部,没有做更多的更改的。

    美国不是没有想过做出改变,是没办法改变,之前拼凑出坦克的时候,就已经把英美最高的技术水准都给拿出来,并且他使用的发动机,全盘是从中国进口的,无法更改,甚至连各个动力的出口都没办法调整,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方面都被钉死了,他们能够发挥的东西不多,即便有调整,也只是机枪位置,装甲厚度等方面极为细微的调整,这些很难影响到整体的外貌。

    这一点,张天佑虽然没有见过欧洲的坦克的可是国内却有这些坦克的详细资料的,因为知道了美军派出了装甲部队,这事情已经达到可能会影响整个阿拉斯加的战争前期了,张天佑在清楚了这个前提的情况下,提前就告知了包头。

    现在,有了更加详细的资料,更是第一时间把文字讯息通过无线电传输回去,而所有为照片和文件,则通过飞机,快速送回到了包头。

    在整个世界的战局都区域平稳,美洲战局就重要了起来,从一定意义上面说,美洲战局关系到中国的战略安全,花费巨大的代价,送上了美洲大陆,虽然看起来,只是放了一个参谋团队和几个侦察机大队,实际上,每天都有无数电波,往来于双方之间,把阿拉斯加和朱诺的情况汇报上来,一贯以来,都比较的顺畅,可是偏偏,在最后的关头出现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一个处理不好,甚至会影响到阿拉斯加的全局的。

    这下子,不但冯玉祥这个总司令被惊动,甚至来述职蔡锷和西北军校的校长也被请过来,同时被请过来的,还有新近成立的,中国装甲兵司令部司令阎锡山,他在西伯利亚一战之中表现出色,最终被调到这个位置上面,虽然说中国的装甲兵,还没有走向世界,却也跟空军一样,成为了战略性的力量,只看超过12万辆的装甲力量,其中5万辆是重型的主战战车就可见一斑,只要他们被放出去,就会如同猛虎出押一样,凶猛无比。(~^~)

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应对策略() 
阿拉斯加的事情关系重大,叫的比较着急,只有冯玉祥位于军委,早一点到,提前知道全面的情报,阎锡山,蔡锷,甚至连蒋百里都不知道,看到几个人,相互之间都非常的熟悉,在目前的中国陆军领域之中,他们也能够称之为巨头了,这一件事情,能够惊动他们几个,已经算是大事了,他们心中有数,却没有多问,等待着会议的开始。

    很快,简单的通报了一下情况,本来一帆风顺的阿拉斯加前线,居然在几天之内风云突变,美国动用了的装甲力量,数量大概是8000…1万辆,天知道这些东西怎么送到阿拉斯加的,已经进入到了前沿阵地之中,可能一两天之内,就会发起攻击,如果不提前做出准备,说不定整个朱诺的防线就会产生问题。

    这可真是一个意外,如同一把尖刀,直接插在了阿拉斯加防线的软肋上,中国没有想到,这不能说是中国的参谋部考虑问题不全面,因为坦克的初次亮相非常的不完美,在德国用火箭筒干掉了大量装甲车,装甲力量没有发生作用,反倒是让协约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数万辆坦克的损失,还不算太大,最多就是钱的损失而已,这对于工业化的协约国来说的,只要咬咬牙,这笔钱还是可以拿出来。

    跟随着数万坦克的上百万军队,才是最大的损失。战争进展到了这个程度的前提下,对于现代化的工业国来说,武器不是问题,特别是美国彻底的转入到战时的前提下,生产出足够武装几百万军火,可是制约最多的却是人,不同于武器,哪怕是坦克这样的重型武器,甚至是战列舰这种,人类历史上,人工造物的最庞大的武器,生产周期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甚至美国在改变了一些生产方法之后,提高效率的,生产的时间可以缩短到一年之内。

    制约战争的关键,居然不是武器,而是人,协约国控制着世界相当一部分的份额,拥有数亿的人口,极限的动员能力是几千万,可是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殖民地,从中间挑选军队,战斗力先不说,融入和指挥就成大问题了,人恰恰是最难以成长的,就拿18岁成年来说,一个人要从婴儿状态成长为一个可以走上战场,拿起钢枪的士兵,最起码要18年,这中间还有男女的分别的,这也是大量损失之后,协约国总结出来。

    就目前协约国占据着一定的人口优势,可是当协约国适龄的人口都给打光的话,即便有万千武器,没有人操纵也是零,故而从战争进入到第四个年头开始,协约国就开始有目的的减少伤亡了,特别是战争之中损失比较大的法国和英国,开始减少本土师数目,从1916年开始,增加的师全部都是本土跟殖民军的混合师,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消耗,如果不是后勤方面的问题,他们也准备跟德国人那样,组成几个精锐部队,减少人员的消耗。

    在这种的情况之下,坦克的第一次亮相,就造成了百万规模的损失,这个前提,坦克作为一个有巨大劣势的武器,几乎在协约国主流讨论之中销声匿迹了,按照德国人的情报,目前在英国的坦克和部件,几乎都废弃了,不会有人太关注,即便是组装成型的坦克,也丢在荒地里面长草,在中国看来,美国也是差不多的,他也就从来没有预防过装甲力量的攻击,对于日本,虽然支持相当的高,却真的没有给他们装备火箭筒,因为没有这个必要的。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火箭筒价格比较贵,当时德国面临着坦克袭击,却没有一个克制的武器的时候,那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别说价格不算很高,就算真的是天价,德国也捏着鼻子认了,再怎么说,德国也在战争之中逐步的强大,凭借着战争的缴获和劳务输出,整个经济形势都比原来要好。

    日本就不一样了,战争之中连连战败,如果不是突然的投奔了中国的阵营,从美国身上吃下一块肉,赖掉了数亿美元的欠款的话,日本恐怕就揭不开锅了,即便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