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轮回闯末世 >

第23章

轮回闯末世-第23章

小说: 轮回闯末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梁帝听完,多疑的毛病又犯了,主动提出让夏江暗中查清此案的前后因果,正中夏江下怀。

    于是,夏江奉旨去刑部天牢探望谢玉,二人密谈一阵后,夏江答应保住谢玉的性命,而谢玉也应该达到夏江的要求,咬紧牙关;二人达成协议后,夏江便离开了刑部天牢。

    之后,谢玉拒不承认卓鼎风供词中控告他的几大罪状,只是承认参与夺嫡,为太子办了一些事情。

    誉王对此恼火不已。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的春日围猎中,靖王与蒙挚根据梅长苏的请求,联手在围猎中大肆出彩,狠狠的震慑了被邀请参与的南楚陵王宇文暄,还得到的梁帝的赞赏。

    宇文暄本来见识了那一晚谢府发生的事,认为大梁不过如此,尽是些玩弄权术之辈;但靖王和蒙挚的这一手,让他心中萌生的一些想法胎死腹中。

    围猎之后,靖王着急忙慌的来到苏宅找梅长苏,原来是梅长苏当初吩咐黎纲告诉列战英的那些话,列战英现在终于还是禀报给了靖王。

    靖王来到苏宅后,很是激动,抓住梅长苏的手,握得死死的,完全不顾梅长苏瘦弱的身躯,追问当年赤焰一案到底怎么回事。

    还是蒙挚和列战英在一边提醒,靖王才放开了梅长苏,但眼睛还是直勾勾地盯着梅长苏,眼神中带着强烈的期盼。

    梅长苏剧烈的咳嗽几声,制止了想要上去和靖王打架的飞流,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这才将他已经想好的说辞娓娓道来。

    “当时,我们七万赤焰军与二十万大渝精锐大军于梅岭大战,守护大梁边境,死战不退,骁勇无比,甚至略占上风。”

    “后来前去接应援军,并防止大渝从另一个方向偷袭的前锋大将聂锋,派斥候来报,谢玉带领援军已到,士气更是振奋,最后大败敌军,大渝退兵。”

    “虽然胜利了,但赤焰军的死伤也很惨重,大军更是疲惫不堪,又因为谢玉带着援军来了,所以没有一点戒备。”

    梅长苏说到这里,靖王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再结合后来的结果,他的脸色很难看,牙关紧咬。

    列战英更是气愤,一挥拳头,恨恨道:

    “原来,那二十万的大渝精锐大军是你们杀退的呀,可恨谢玉竟然揽到了他的身上,成为他的军功,更是凭此当上了一品军侯。”

    梅长苏没有理会他,眼神忧郁,表情极为失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继续说道:

    “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谢玉带来的不是援军,而是屠夫!是屠杀我们的屠夫!!”

    “刚刚经历了一场极为惨烈的大战,死伤很严重的赤焰军,根本没反应过来,就被谢玉带领的十万大军屠杀殆尽。”

    “当时,我正奉命清点死伤,战斗开始时,身为一个赤羽营的普通参谋,并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只能躲在战死兄弟的尸体之下。”

    “后来,谢玉放了一把大火就走了,我还是不敢动,就算火烧到了我的身上都不敢去扑灭;直到没有一丝动静之后,我才偷偷爬出来,收拢了一些还活着的士兵,在遍地的死尸中找寻主将的身影。谢玉似乎重点照顾了有名有姓的主将,最后只找到重伤昏迷的赤羽营副将卫峥卫将军,以及已经奄奄一息的少帅。”

    听到这里,靖王更是紧张,拳头紧握,青筋暴起。

    “我们想要抬着少帅离开,找地方救治,少帅好像还记得我,摇摇头,说他不行了,并抓紧我的手,嘱咐我一定要活下去,求助琅琊阁,查明真相,联络靖王殿下您,还赤焰军一个清白。”

    靖王的眼睛已经隐含泪光了。

    “说完,少帅他就去了。”

    靖王的眼圈红了,一滴泪珠滴落,喃喃自语道:

    “死了吗,小殊真的回不来了~”

    梅长苏低下头,不让靖王注意他的表情,道:

    “我们得了少帅的遗命后,怕谢玉杀个回马枪,不敢稍作停留,更不敢动主将遗体,匆匆逃离。”

    “后来,遇到了聂将军麾下逃过一命的士兵,这才知道,谢玉与聂将军汇合,在聂将军派出报信的探子之后,突然暴起,聂将军那一队也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些许残兵,都是普通的士兵。”

    “说起来,除了昏迷的卫峥卫将军,我的军职却是最高,所以也就由我带领他们建立起了江左盟。”

    靖王正要追问卫峥后来怎么样了,去了哪里;黎纲进来急报,誉王来了,而且直接闯了进来,根本拦不住。

    靖王只好和蒙挚先进入密道躲避。

    (本章完)

第40章 接班人宁凡() 
誉王前来苏宅正是为了让谢玉开口,梅长苏建议他让卓鼎风将谢玉委托卓鼎风杀的人一一列出来,并标明杀人动机,以此来看,谢玉是不是帮夏江杀了人。

    誉王遵照梅长苏的吩咐去办,还真有收获,有许多人卓鼎风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杀,其中的代表就是教书先生李重心。

    梅长苏当然知道李重心是谁,他这十多年也不是白过的,有他一手创建的江湖第一大帮江左盟,以及最顶级的情报机构琅琊阁打探消息,当年的赤焰之案,他已经剥开了层层迷雾,并对事情的大概真相有所推测。

    这个教书先生李重心,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写的一手好字,当然不是书法名家,他只是极为擅长模仿他人字体。

    当初应该就是夏江和谢玉找到这个李重心,让他模仿赤焰军前锋大将聂锋的笔迹写了一封林氏谋逆的告密求救信,从而才有了后面发生的一切。

    梅长苏自请去刑部天牢说服谢玉认罪,誉王同意了。

    宁凡醒来的时候,梅长苏正好去了刑部天牢了,同时有靖王与夏冬暗中相随。

    靖王是想知道谢玉是怎么搞出赤焰之案的。

    夏冬则是梅长苏让江左盟中轻功最好的飞流去悬镜司通知的,梅长苏让飞流带给夏冬一个纸条,纸条上只有一句话:

    想知道聂锋死亡的真相,就跟我来刑部天牢。

    就这么一句话,让闭门思过的夏冬偷偷溜出了戒备森严的悬镜司,来到了刑部天牢。

    这些就是黎纲告诉宁凡的所有朝野局势,另外还有梅长苏近期的计划,十三先生和宫羽用妙音坊的力量拔除秦般若红袖招的滑族力量。

    说一些朝野局势,并不奇怪;可是黎纲说出梅长苏的近期计划,他自己是不敢的,也是不可能的,除非得到了梅长苏的吩咐。

    宁凡感觉梅长苏这是在培养自己,应该是想,万一他没有撑到胜利的那天,让自己接他的班。

    真正的智者对自己都有绝对的信心,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但是,真正的智者同样会留下后手,提防一切可能的意外!

    无疑,梅长苏就是一个真正的智者,而宁凡就是他留下的一个后手!

    经过这么多次的舍命相救,以及宁凡的背景调查,还有宁凡本身能力的观测,梅长苏做出了这个决定,他相信宁凡一定会看出来的。

    而宁凡也确确实实的看出来了,受到古今中外各种权谋争斗的信息冲击,宁凡要看不出来才怪了,白瞎了穿越者的身份。

    结合依旧记得的原剧情以及平日里所见的梅长苏行事方法,宁凡觉得梅长苏应该会使用离间计。

    梅长苏回来之后,谈话间也证明了这一点。

    梅长苏进入刑部天牢后,先是使用了激将。

    直言谢玉笨,而夏江,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并分析到,夏江肯定会先承若保住他的性命,让他不要乱说,闭紧嘴巴。

    这就给了夏江足够的时间去斡旋此事,夏江不再有被攀咬的危险。

    但是以夏江的为人,只会相信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死罪改判流放之后,谢玉除了天牢的大门,便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毕竟,金陵城到流放之地,路途太过遥远,又有什么样的意外不会发生呢?

    谢玉改判了流放之罪,保住了性命,夏江完成了自己的承若;至于流放的路上,发生了什么意外,谁也不好说。

    在刑部天牢里的谢玉,会引起满朝文武的关注,都担心他会攀咬谁。

    而踏出刑部天牢,走向流放之地的谢玉,没有人会关心,一个低贱的流放犯人,谁会注意他的死活?

    忙着争抢谢玉倒台后留下的势力和权力的空缺都来不及呢。

    谢玉虽然知道梅长苏说的很对,但他还是选择相信夏江,他只有这最后一丝希望了;不去相信曾经合作的盟友,而去相信眼前这个亲手将他送入刑部天牢的人?

    梅长苏却说,谢玉是死是活,对他来说无关紧要,因为他是帮誉王做事的,只要谢玉没了势力,权力,以及对誉王的威胁,就可以了。

    他来,只是想要抓住一些夏江的把柄,这种人物的把柄,谁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呢?

    并且告诉谢玉,他掐死了谢玉最后的希望。

    誉王已经去了悬镜司,找夏江核对案情,说明卓鼎风招供谢玉杀的那些人有一些是为夏江杀得,谢玉本来已经认罪了。

    但是悬镜司首尊夏江回到金陵,在刑部天牢见了谢玉一面之后,他又翻供了。

    夏江现在对谢玉早已不信任了。

    谢玉在一番疯狂发泄之后,向梅长苏低了头,因为他已经没有了退路,而他还想活着。

    活着,一切皆有可能;死了,一切皆休。

    谢玉向梅长苏坦白了刺杀李重心的原因与动机。

    原来,十三年前,能够模仿别人笔迹的李重心替夏江伪造了聂锋的求救信,信中写到:赤焰军主帅林燮谋逆,为灭口,驱吾入死地,望救。

    后谢玉带军前去,杀了毫不知情的前锋大将聂锋,只带回半边残尸。

    当时,夏江怕被徒儿夏冬知晓,暗示谢玉杀掉李重心全家。

    谢玉隔壁的囚室里,被梅长苏请来的靖王和夏冬将一切听得清清楚楚。

    连聂锋的求救信这个源头都是假的!得知赤焰叛逆的真相,三人心情都很复杂。

    夏冬对靖王说了声对不起,踉踉跄跄而去,无限悔恨的来到丈夫聂锋的墓前。

    靖王心情沉重,虽然不是进宫的日子,却特别想见母亲。他来到静妃面前,忍不住流着泪说:“我想小殊了。”

    梅长苏从狱中回来,就不言不语,一直静坐,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猜测,但是他没想到真相竟然是这样!

    良久,靖王从密道中来见梅长苏。他一腔义愤,要利用这个翔实的线索,将冤案查个水落石出,为祁王和林家平反正名。

    梅长苏却淡然表示:这桩逆案的根本原因是梁帝猜忌祁王谋反,有意为之。即便查到真相,也是沉冤莫白。

    而且,这样做太急躁了,很容易弄巧成拙,他身为赤焰军幸存的一份子,又肩负少帅林殊的遗命,不可鲁莽,必须有极大的把握才能去做。

    靖王听了梅长苏的话,沉默不语。

    是啊,身为赤焰遗民,应该是最着急平反冤案的梅长苏都没有这样急躁,鲁莽;他也应该稳扎稳打,完成小殊的遗愿。

    这时,宫中突然传来太皇太后的大丧音,二人没有了交谈的心情,告辞各自离开。

    返回苏宅后,梅长苏想起太奶奶对他的诸般关爱,一时悲痛至极,竟然吐血昏了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