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昭华 >

第78章

昭华-第78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可不管你感情合不合得来,两家合婚之后,离婚的可能大大降低了。

    要张昭华说,《大明律》里面有些东西,其实比之汉唐,是倒退了许多的,比如说规定,凡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也就是没儿子的情况下才允许女儿继承,这点上明实际上是倒退了,唐朝是允许儿子尚在的时候,女儿也可以继承一部分的。

    再比如说,如果丈夫死了,女方只要守寡,哪怕无子也可与夫家分财产,如果改嫁,则没有。这一条在宋朝就不适用,宋朝多得是豪富的寡妇,都是继承了丈夫的财产的,再嫁由她,财产也是她带走,北宋甚至还有两个宰相为了争一个财产十万贯的寡妇而闹到御前的趣事。

    但是你要说《大明律》是不是很落后,是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

    比如说在“犯奸”这一条目下,唐朝的律法对强奸犯,是要有区分的,对各类性犯罪、不同身份者的性犯罪,均有详细的规定。轻者杖责,重者流放,直至绞刑。宋朝承上,出现了里程碑式的“强**女罪”,规定“虽和也同,流三千里,配远恶州。未成,配五百里。折伤者,绞。”元朝更是规定了年龄,认为“凡称幼女,止十岁以下”,超过十岁便不算幼女了。

    但是到了明朝,皇帝对强奸犯是深恶痛绝,认为可比十恶不赦的大罪过,因此《大明律》里对强奸罪的惩处条例十分简洁,不像元代分得那么详细。执行起来很容易,因为就是这么规定:“强奸者,绞;未成者,杖一百七,流三千里。**女十二岁以下者虽和同强论。”

    也就是说,碰上强奸犯,不管你强奸的是谁,唐律还分刑法轻重,强奸下人、乐伎罪责较轻,但是到了大明,只要强奸直接绞刑,未遂者先打一百七十棍然后流放三千里。强**女更是完蛋,女方就算说自愿也不顶用,杀你没商量。

    朱元璋严刑重法有没有好处?最起码这个刑律看起来是大快人心——这一条,张昭华上辈子活过的地方,不过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到了大明,是犯什么罪都不敢犯强奸罪!

    想到这一点,张昭华算是略微消弭了一下心中的怨气,也庆幸自己幸亏是嫁了藩王世子,而不是太孙——

    在皇帝看来,其他藩王的王妃也就罢了,正妃没有生育,王位一样传给庶子;但是在继承帝统的继承人这里,那是必须要娶回来会生的女人,而且一定是要生下来嫡子才行!

    这就是为什么皇帝可以很快册立世子妃,而拖着一直不册立太孙妃的原因了,这里要说一下,把你许配给世子做老婆,行了大婚礼,你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子妃。世子妃要经过一道册立手续,赐给你金册,然后在玉牒上记下你的名字,你才算是真正成了皇家人。

    拖着太孙妃的金册不给,也是出于皇帝的考虑,要是给了金册而不能生,到时候废起来就很麻烦,因为《大明律》是他自己定的,无故不休妻,无子?你不是也说了吗,五十岁无子,才是真的无子,但是太孙真的还能等到五十岁?

    皇帝最多给马氏两年时间,要是生不出来,他就将太孙妃的金册授予他人,谁拿了金册,谁才是正统——他总要看着太孙有了嫡子,才算真正放下心来。

第123章 回门() 
从东宫出来之后,他们乘车驾去了会同馆,去见张麒和王氏,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回门”。

    车驾还没到近前,已经有礼部的官员通知了,张麒便要站在门口迎接。张昭华之前虽然也见了他,但是这滋味都不如跟在另一个男人身后,朝自己的父母行礼时候的感觉,就好像父母什么的,忽然隔了一层不浅的距离。

    张昭华忍不住撅起了嘴巴,这是她受了委屈时候的表现。这个习惯,王氏是不知道的,但是张麒知道。小时候她一撅嘴巴,张麒就百般要求都答应了。

    果然张麒看到她模样,就频频回头看她。

    入了会同馆,在中堂上,按礼节要先请张麒和王氏坐下,让世子对他们行四拜的大礼的。但是张麒坐下去之后又站了起来,赞引请他坐,他也不坐,嗫嚅了一会儿,道:“天家、天家门高,小女有侍候不周全的地方,全赖世子殿下,海涵。我们出身平民,不比公卿贵人,不敢受殿下大礼。”

    直把张昭华说得眼泪汪汪地,嘴巴撅得更高了。世子回头看了看她,好像微微笑了一下,就亲自过去将张麒扶上了座位,道:“岳丈言重,小婿无敢自矜门高,令家有好女配我,我宜深谢之。愿日后如家人同处,尽平生之欢。”

    如家人处,尽平生欢!

    张昭华没忍住一下子飙出了眼泪来,就这一句话,她觉得自己真的嫁的太值得了。就算嫁过去真的给他家做牛马去,张昭华怕也没有半句怨言了。

    之后张麒和王氏受了他们两拜,回了两拜。赞引又请世子上座,让张昶张升兄弟,还有郑氏和小宝,一并出来拜见。

    世子受了一礼又请他们坐下,抱过五岁大的小宝到膝上逗弄,问他叫什么名儿,多大了。

    小宝平日也不好动,此时就乖乖地蜷在世子怀里,道:“我叫小宝儿,大名张辅,今年五岁了。”

    世子微微讶异道:“父王麾下有一员指挥佥事,他的儿子今年十九岁,以军功晋燕山卫百户,也叫张辅,跟你同名呢。”

    “锦衣卫百户,”小宝问道:“是什么?”

    “就是百夫长,”世子道:“手底下管着一百多名军士。”

    “噢,我知道,”小宝想起来姑姑曾经教过的诗,摇头晃脑道:“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小宝——”张昭华害怕高炽心中不悦,就微微呵斥了一声。但是高炽似乎并没有不高兴的神色,反而摸着他的头道:“倒和我二弟高煦的性子像,也是不爱书,爱舞刀弄枪。”

    之后高炽又问张麒他们一同回北平的事情,这个事儿张昭华跟高炽顺嘴提过,高炽也赞同张昭华携家人来住北平。一来考虑这次回了北平之后,怕是再也没有南下的机会了;二来是如果张家人回了原籍,也就是河南开封,这是周王治下的地方,先前就有前愆,住在那个地方两家都不遂意,倒不如跟随北上,另建家园呢。

    张麒就道:“愿随世子北上,只是我身上还有兵马指挥的虚衔,不知如何是好——”

    张昭华成了世子妃,推恩家人,给了张麒五城兵马司指挥的官职,很小的官衔官阶,但是在张麒心里,是封赏的职位,不是能推脱地了的。

    高炽笑道:“遥领即可,周王世子妃的父亲也不来京师。兵马司有吏目,自成体系,不去反而更好。”

    之后就商量一些细节,比如户帖该如何改办了,世子还教他去尚宝司关领牙牌,在京官员,无论官职大小,都有一块,出入门禁就看这个,还有许多事情,高炽心细,都一一嘱咐了。张麒还惦念老家的田地房产,不过这个也不用担忧,因为张家出了世子妃,他们家的产业会由官府照看的,也不会有谁不长眼地去侵占或者售卖。

    从会同馆出来之后,他们终于回到了诸王馆里面。有两个伺候高炽的宦官很会办事,给他们备好了饭食,两个人看到吃的都顾不得说话了,一人吃了一碗煮饼,张昭华还多吃了一盘炉煿肉,炉煿肉就是煎肉,煮饼就是水煮面,浇上高汤,旁边陪着两三碟青菜丝。

    把碗里最后一口高汤喝完才感觉自己活过来了,张昭华见还有半盆豆汤,就往里面放了掰碎的香油烧饼,一连放了三个进去,把高炽都看呆了。

    “好吃么,”见张昭华用筷子把烧饼捣进去,高炽笑道:“倒是跟秦王伯父爱吃的羊羹差不多,一碗羊肉汤里面,非要泡上馍馍吃才叫吃得香。”

    “陕西人吃羊羹就是要泡馍,”张昭华边吃边道:“秦王是封地在陕西吧。”

    “在西安。”高炽道:“皇爷爷这次召秦王伯父到京,除了给皇子皇孙们主持婚事,还有让他明年出征的任命在。”

    “也就是说,秦王明年要打仗去了,”张昭华道:“哪里有叛乱了么,是不是秦王治下或者边界上面,有戎人不安分?”

    高炽放下了筷子,有些稀奇地看着她:“你怎知是秦王辖地的戎人不安分?”

    “今年来朝的藩王只有秦王一个,”张昭华道:“秦王封地在陕西,陕西本省应该没什么事,但是陕西与甘肃、四川接壤,这两个地方,常有来自青海的番人为乱。今年六个皇子大婚,大婚之后就要就藩,这六个皇子里面,岷王封在甘肃岷州,肃王封地在甘肃平凉,庆王封在宁夏银川,这几个地方,都是番人为乱的地方——不把这些乱子平息掉,皇帝也不会放心这些年轻的皇子们就藩,毕竟是宫里面长大的,不像秦晋燕周几个大儿子,小时候就跟随大部队打仗了。”

    “皇上不放心年轻的这几个皇子去就藩,”张昭华道:“就干脆招来年长经事的秦王,因为秦王封地陕西,也节制很大的兵权,干脆就让秦王去平息甘肃或者宁夏或者四川那里的叛乱,反正陕西离那些地方也近不是——所以一定是西边有叛乱,如果是北地前元那里的兵患的话,皇帝就不会招秦王来京了,而是会招燕王和晋王来京。”

    “你说的不错,”高炽忽然从她碗里夹走了一块烧饼,道:“秦王是往洮州征伐叛番。”

    洮州就是甘肃省南部,东临岷县。

    “这什么味儿啊,”高炽吃了一口,皱起眉头来:“豆汤泡烧饼,亏你想的起来。”

    “好吃啊,”张昭华觉得还行:“豆汤泡烧饼你都吃不来,那还有豆汤饭呢,把米饭倒进去——鸡肉豆汤饭,蹄花豆汤饭,排骨豆汤饭,肥肠豆汤饭,怎么北平没的吃吗?”

    “还真没有。”高炽想了一下豆汤泡饭的情景,觉得太匪夷所思了:“幸亏没有。”

    吃完了之后,高炽还给她介绍了身边伺候的这两个宦官,一个叫王安,是他从北平带来的服侍的;一个叫陈富,是诸王馆差遣得用的。张昭华一人赏了一个小银锞子。

    张昭华这里除了钱嬷嬷,宫里还派下两个宫女伺候起居,一个叫含冬,一个叫含霜,看着年纪比张昭华还小一点,人也有点畏缩,但是都手脚勤快地很,反正张昭华是挺满意的。

第124章 清供() 
高炽大婚,就有三天的假期,不用去大本堂听课了。但是他二弟高煦就没这个福利了,早起晚归地还要颠颠地去,尤其是当碰上东宫属官给他上课的时候,晚去一会儿都要被罚。

    “所以要等到晚上,”张昭华道:“才能见到高阳郡王了?”

    高炽和高煦今年来京,与周王世子有炖还有周王二王子有爋一样,都是来听封的。秦王和晋王已经册了世子,所以高炽在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和有炖一样,拿到了世子的金册金宝。而高煦和有爋,一个被封为高阳郡王,一个被封为汝南郡王,也都有自己的册宝。

    “是,”高炽笑道:“我倒是很想看到,他见你的样子。”

    “都十年了,”张昭华也觉得好笑:“也不能强求谁还能记得清楚。昨晚上我试探着问你,还以为你不会记得了呢!”

    “是你给人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了,”高炽放下书本走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