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昭华 >

第52章

昭华-第52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很可惜,方孝孺去了蜀地了,朱棣可以想象他那个封国在天府之国的蜀王朱椿,应该是多欢喜庆幸了,因为他是知道这个弟弟的,从小就是个嗜好读书的人,天天捧着书读,连皇帝看了都笑他是个秀才,封了蜀王之后更是有了名儿叫“蜀秀才”。在中都凤阳时,就开辟西堂,请了很多文人一同商榷文史。到了CD之后更是兴办郡学,资助清贫学者,也是个难得的贤王。方孝孺入蜀地,蜀王朱椿自然不会放过他了。

    “京师有书,可以一读;京师有兵,可以一观;”朱棣道:“但是我让你们看的,也不只是这些。”

    “往年两浙赋税漕运京师、岁实浩繁。”朱棣道:“两条运河,一自浙河至丹阳,舍舟登陆,转输劳苦;一自大江溯流而上,风涛之险,覆溺者多。所以从去岁开始,下诏开凿新运河,以通两浙,光溧水县一个县,就督视有司开了一条新河,叫胭脂河。你们只见京师繁华,却不知这繁华从何得来,如今我告诉你们,水流便利,才能使四方人物聚于京师。你们此去,不仅要去河道上看一看,而且也要留心去看这新河槽有什么便利有什么隐患,这也是京师风物之一,不要光是被秦淮河的脂粉迷了眼睛。”

    高煦一想到可以去秦淮新修的十六楼里一睹风采,顿时眉飞色舞心花怒放起来。就连高炽也脸皮红胀了起来,连连咳嗽了两声。平日里徐王妃管得严格,伺候这兄弟俩的都是宦官或者老嬷嬷,是见不到几个美貌女子的,如今听到他们父亲默许了可以一度风流,自然心驰神往。

    朱棣跟半大的儿子说这些,也觉得不太好意思,也换了个话题,道:“我这里有燕地种植棉花、桑树的账目,你们此去带上,交给户部核查,不要忘了问户部讨要蠲免赋税。”

    皇帝一直谕使民间但有隙地,皆令种植桑、枣。或遇凶欠,可为衣食之助。工部于洪武二十七年移文天下有司,督民种植桑枣,且授以种植之法。又令益种棉花,率免其税,岁终具数以闻。

    父子几个还在商榷免税的土地,就听门口马和道:“殿下,袁廷玉到了。”

    “请进来。”朱棣道。

    袁珙,字廷玉。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出自道衍大师姚广孝的推荐,燕王朱棣请他来北平。此人缘何得到道衍青眼,只因他有一手看相的本事,十分出神入化。

    此人在元朝末年就为人看相,算命奇准,求他看相的士大夫有百十人,预言他们的生死福祸及降临早迟的具体时间,没有不应验的,因此名声大振。比如说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从福建取海道来求他相面。袁珙仔细看过之后说:“您神气严肃,举动风生,这是大富大贵相,但印堂司空有红气,到任一百四十天后会被夺去官印。但您为人然守正秉忠,将会名垂后世,愿自勉。”

    后来这位普化帖木儿在浙江署理南台事务,果然上任不久就被元末义军张士诚夺去了官印,普化帖木儿因不屈服也被杀死。

    而他和姚广孝的见面也是充满了传奇。姚广孝在洪武十五年赴北平侍奉朱棣之前,曾经游览嵩山寺,在那里与袁珙初识。袁珙一见之下,即大呼道:“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刘秉忠是前代名僧,为元世祖忽必烈所倚重,官做到太保。袁珙乍见姚广孝,不预言他将西天得法,却说他性必嗜杀,又拿他来与半僧半俗的刘秉忠比,而道衍竟大喜过望不以为忤,说明此话正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二人一见如故,之后姚广孝来到北平,便向燕王举荐了他。

    朱棣派人请来了袁珙,但是并不将这个人放在心上,也没有立时接见他。袁珙就住在庆寿寺里,平日在北平街上摆摊算卦。直到两个月前的一天,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燕王朱棣和长的很像自己的九个侍卫混在一起出城打猎回来,手持弓箭,在店中饮酒。袁珙一见朱棣面容,便上前跪下说:“殿下为何不自重,竟轻身来到这里!”那九个人笑他胡说,袁珙却说得更加恳切。燕王这才起身离去,随后召袁珙进府中细看。

    袁珙观相之后所说的话,只有朱棣和姚广孝知道了。但是作为枕边人的徐氏还是敏锐地发现,袁珙的话,对朱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小民袁珙见过殿下,”六十岁的袁珙红光满面,似乎真有那么一点仙风道骨的意思:“见过二位王子。”

    “道衍大师怎么没来?”朱棣问道。

    “禀殿下,”马和道:“师傅在诵经,说朝廷既然有召,难道二位王子还能不去吗?”

    宦官马和是回民,祖父和父亲曾去麦加朝圣,他自己也是******,但他同时信仰佛教,还在道衍大师那里受了菩萨戒,法号福吉祥。所以给他持戒的道衍大师也是他师傅,平日两人就是师徒相称。

    好笑的马和跟着姚广孝学了两年,也鼎礼道士起来,还在北平城帮着姚广孝修了两座道观,因为这个姚广孝也不是纯佛教徒,他师傅席应真就是个道士,却不像其他道士一样炼丹修道,而是修阴阳术数之学、方术及兵家之学。前元至元、元贞年间,姚广孝拜席应真为师,在灵应宫里,席应真将毕生所学教授姚广孝。

    所以姚广孝根本就是个打着佛教徒学着兵家法家阴阳家本质是个政治家的道人罢了。

    “这个老和尚!”朱棣好笑道:“廷玉,我唤你来,是想请你为两位王子占卜一下此去前程。”

    “殿下有命,敢不遵从。”袁珙想了一下,排了《周易》的卦象。

    屏息等待不过一会儿,袁珙就道:“卜卦已成,得了姤卦。”

    “何解?”燕王问道。

    “姤即遘,阴阳相遇、君臣庆会也。”袁珙捻须缓缓道:“此为婚卦,一阴遇五阳,五阳逐一阴,所以姤也。进则势盛,女壮而男弱。”

    “此何意也?”朱棣皱眉道:“女壮,是哪个女子?”

    袁珙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拱了拱手道:“小民所解者,乃刚遇中正,姤和顺应也,所谓天地相遇,品物咸章;刚遇中正,天下大行。是十分吉利的征兆,小民在此,为大王子贺。”

    朱棣颔首道:“吉利就好。”

    等出了燕王府的大门,袁珙才叹了口气。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因为此卦乃是阴主于内,乃女权之象,综卦又有坚决果断之意,说明大王子朱高炽以后娶来的老婆,着实是个厉害角色。

    况且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秘密一直藏在心里,不敢说出来。

第82章 针线() 
进入七月的南京城一如既往地潮闷,张昭华在这一点上勉强能忍受,大家出的一样的汗,这时候就能看出从宫里下发来的妆粉的好用程度了,贴着汗流下来也不会花也不会冲出几道白印子出来。

    其实宫里发的是两种粉,一种米粉,一种铅粉。米粉细腻,张昭华是觉得再好不用了,但是这时候的普遍认知是铅粉匀白好用,而且铅粉确实比米粉上出来的妆容要好看一些。张昭华用米粉上的妆跟别人用铅粉上出来的脸一对比,平白降低两个色度下来,王氏也说她了好几次,张昭华就算是知道铅粉的危害也没办法,只好用米粉打了底色之后在上面轻轻糊一层铅粉。

    诸王馆里面的嬷嬷尚宫们,都是宫里呆习惯的,这次从宫里出来到馆子里来跟随秀女居住,也把宫里的习俗带到了馆子里,比如说七月十四号中元节,嬷嬷们就不许秀女晚上到园子里玩耍,未时还没过呢,就把秀女都赶回房子里呆着了。

    不过隔一天也就是七月十五日,大家就可以好好欢庆了,嬷嬷们甚至领着他们做了许多河灯出来,这时候有的淑女特别心灵手巧,做的纸灯样子精美,还能剪出一两个惟妙惟肖的纸人放进去,赢得了嬷嬷的夸赞。大家做好之后就一齐投在园子的小溪里——说是小溪,其实是一汪活水,只是水浅地只能过膝,通着外面众泉汇流的护城河。

    数河灯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但是因为大家一人放了一两个下去,便把这一条本来很浅很窄的水流堵塞住了。张昭华有点可怜这馆子里的役使,隔日还要下水去掏,估计掏出来的东西也挺恶心了。

    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中元节前后暑气酷烈,大家都提不起什么精神。而且正就是这个时候,园子里各种飞虫都冒出来了。蠓虫子、小咬、瞎虻到处有,夜晚还要扑灯蛾、蚊子。屋子一有亮,大蚱蜢就来撞窗户,什么会飞的东西全来。园子里风光虽好,可也着实受不住这些。有些淑女被吓得晚上睡不着觉。

    张昭华在农村长了十五年,还是有些害怕这些东西,小时候王氏不让打钱串子,她偏偏一一用鞋底拍死了,而且因为在隔壁芳芳那里看到了蜘蛛,气得她一个半月都不理芳芳了。况且因为马上要到三选,张昭华更是不能让这些虫子咬了自己,要是身上长了包,不小心变成了脓包,抓一抓又不小心挠烂了,那指定是要被刷下去了。

    万幸的就是有驱蚊药,也有蚊香,还有草绳。

    驱蚊药张昭华以前用过,是草药加雄黄水银配的东西,撒在地上确实能阻拦一些大个的蚊虫爬进来。蚊香也好用,点了之后蚊子就被熏得晕头转向地掉下来,然后被她们合力打死。

    京师这里的蚊子实在和张昭华经历过的不太一样,是既伸嘴又伸腿,实在是太毒了,叮咬下去,那个红包能肿成一个指节那么粗,这些天园子里头对于清凉油虎皮油总是供不应求。

    至于草绳,这是个张昭华第一次见的新玩意。

    是把蒿草、艾草编织成的草绳湿润后点燃,发出的浓烟可以驱蚊,但是这浓烟不仅能熏蚊子,也能熏人,虽然里面也有薄荷菖蒲这样的香料,但是味道依然不敢恭维,而且不护住口鼻的话,一旦吸入这草绳燃烧出来的烟雾,要咳嗽了好半天才能缓过来。

    虽然烧草绳味道很呛人,但是效果是最好的,所以张昭华和吕氏每天吃完晚饭就把草绳悬挂起来点燃,闭了门窗就在台阶上说说话,差不多半时辰左右,再进去把草绳灰扫掉,打开门窗把烟雾散出去,就能好好睡一晚上了。

    这一天也和往常一样,张昭华把草绳点了,和吕氏两个刚刚坐在台阶上,就见有一个宫女走过来唤她,说门口有给她寄过来的东西。

    秀女自从第二轮阅选之后就不能乘轿子出去了,也不许家人探视了,不过是可以从外面寄东西进来的,秀女的家人可以打包一些东西,写着秀女名字放在诸王馆门口,那里有女官专门清验。

    这时候已经算是查的严格了,不许违禁的东西比如说利器比如说香料花粉或者其他粉末状的东西带进来,不准寄送草药,吃的都不许弄进来。

    张昭华上次出去不知道是最后一次去天禧寺,跟张昶和郑氏什么都没交代,这回听说他们寄了东西来,心里略松一口气,就起身去取。到了门口,大门却合上了,张昭华也没看到张昶和郑氏的影子,想来是被赶走了。她就从女官那里领到一个包裹,打开看了是三十贯宝钞夹在新作的袄裙里头,郑氏想的周到,新袄裙用的是纱,比棉的穿上凉快多了。

    等屋子熏好之后,张昭华在床上抖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