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昭华 >

第350章

昭华-第350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医院中,院使刘观面对杨士奇的询问,苦笑道:“皇上的病情,老臣怎么能随便泄露。”

    “你最近一次给皇上把脉,”杨士奇就道:“是什么时候?”

    “十二天前。”刘观道。

    “十二天时间,”杨士奇句句惊心:“你可知道宫禁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太子太孙接连出京,为何赵王值宿掖庭,为何道士关闭了乾清宫?山东已经乱成了一片,皇上却不见朝臣?江山社稷,全系皇上一身,如今掖庭有变,天下马上就要乱了,你还顾虑百端,岂不是要成了千古罪人!”

    “什么?”刘观大惊失色:“哪里有学士说的这么严重?”

    杨士奇冷哼一声,道:“皇上到底是什么病!”

    “皇上早年戎马倥偬,留下了许多病创,”刘观纠结了一会儿,便道:“这些病创年深日久,越发重了。去年皇上又被白莲教的人刺伤,伤及肺腑,身体一日比一日差。我尽心救治,也缓解不了疼痛,皇上就听了那帮道士的话,服用金丹。我上一次诊脉,说了几句丹药大毒的话,皇上就把我赶走了,以后再也没召见我。”

    “皇上那时候,还是好的,”杨士奇道:“你诊脉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异常?”

    “我往常诊脉的时候,”刘观道:“皇上头上都绑着带子,因为周身疼痛难忍,坐卧不宁。听说伺候的宦官宫人,受罚的频率也多了几倍……但是我上一次去,皇上似乎精神好了许多,坐在案前批阅奏疏,按说金丹的效用,也不至于让皇上精神焕发,而且我记得,殿里焚了一股味道很重的香,不知道是什么香……”

    杨士奇回到内阁之中,却看到赵王和金幼孜杨荣说着什么,言笑晏晏。

    “哦,杨学士,”赵王哈哈一笑:“本王今晚在王府设宴,你一定要来赏光啊。”

    “赵王殿下好兴致,”杨士奇推拒了:“不过我等轮宿禁中,公务繁忙,实在是去不了。”

    “是吗?”赵王也不强求,“那本王只好和公侯勋戚宴饮了!”

    等到赵王离去,黄淮才道:“看赵王这一系列动作,将太子太孙遣出北京,还拉帮结派笼络我们,我看他真的是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了!”

    “因为勉仁的建议,”杨士奇道:“皇上将身边的心腹太监,都派出去监军了。忠心耿耿的老人不在,肘腋危殆。我看必须要把他们召回来。”

    “要皇上的旨意,监军宦官才能回京。”金幼孜道:“我们内阁只有草拟诏书的权力,不加盖皇上的玉玺,哪里能召回他们?”

    “你召回那群老东西管什么用?”杨荣怒道:“难道不该是快马加鞭追回太子、太孙的时候吗?”

    “我已经派人将太孙拦下了,”杨士奇不动如山:“他出了京城,假意去往山西,实则留滞在涿州,京师有变,半日可到。太子那里,不能有所动作,否则反而是刺激了赵王。现在马云、马骐、李兴几个,都回不来,但在南京监督琉璃塔工程的郑和可以,他来到皇上身边,杨庆和赵王就别想着掩人耳目了,我们就会知道,乾清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是现在皇上的玉玺在乾清宫里,”杨荣道:“也就是在赵王的手中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封后() 
    “是啊,”金幼孜道:“赵王有皇上的玉玺,想下达什么旨意都行!”

    “玉玺算什么,”杨士奇露出狡黠的笑容:“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诏?”

    皇帝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可以随意下达旨意。有宰相的年代,诏令要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才能颁布,中书省即为凤阁,门下省为鸾台。

    本朝太祖虽然废除宰相制,但他也害怕子孙不肖,胡乱下旨,于是定下一条规矩,通政司和六科,对于皇帝的诏令,有复奏、封驳之权。如果皇帝下达了昏庸的诏书,六科给事中会立时劝谏,如果劝谏不过,则封驳诏书,不予执行。因此皇帝随时颁布手谕的自由,其实受到重重的约束。

    之前这封驳之权,几乎没有用过,因为太祖和当今的皇上,都是极权之帝,谁敢封驳这两位皇帝的诏书呢?但是现在情况非比寻常,手握玉玺的成了赵王,那这一条规矩,就是时候拿出来用了。

    “士奇兄……你可真是,”黄淮啧啧道:“老奸巨猾啊。”

    “赵王要下诏书,”杨荣道:“我会让六科全都驳回,赵王就算挟天子,也抗不过高皇帝的祖制!”

    “玉玺不是最重要的,”杨士奇却皱紧了眉头:“虎符才是。”

    虎符即皇帝调动三大营以及京军十七卫的凭证,三大营甚至不认皇帝的手书,只认剖开的虎符。这么要紧的东西,皇上一定保存非常严密,就是不知道赵王是不是弄到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真的危险了。

    “赵王没有拿到虎符,”杨荣笃定道:“他要是拿到了,现在早就变天了,他完全可以直接调动大军,逼令皇上退位了,又何必辛辛苦苦将太子太孙全都遣出去,又是拉拢勋贵,又是拉拢我们?”

    杨士奇点头道:“不错,赵王现在,应该在寻找虎符。”

    内阁几个人所料不错,赵王和张贵妃忽然在宫掖之中,开始了一番惊心动魄的搜检,用的罪名即是“镇魇”。

    巫蛊镇魇,从汉朝开始,汉武帝手上,处理了两个有关巫蛊的案子,一个是废后案,追查出楚服等人为陈皇后施巫蛊之邪术,祝告鬼神,祸害他人,最终处巫者楚服斩首于市,与此案有牵连者且被诛杀者三百余人。第二个就是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后来江充借机诬陷太子,声称在太子寝宫掘出了桐木人,引发了武帝晚年父子相残的惨案。

    从此开始,宫廷之中但凡捕风捉影出现了“巫蛊镇魇”的踪迹,那就小则牵连数百人,大则震动朝野,不光是汉武帝,魏国的曹丕的皇后甄姬被人告发私藏桐木偶人,上书天子年月日时,为魇镇之事,甄姬即被赐死;唐玄宗的王皇后取来霹雳木并刻上天地文与玄宗名讳,本意求子,结果事情被揭发,王皇后被废。

    皇帝的后宫本来就战战兢兢,之前因为权妃之死,炮烙吕婕妤一案,乃至后来的朝鲜黄氏一案,都叫后宫听到这样的风声,宛如惊弓之鸟。

    大肆搜检后宫,每个妃嫔的宫里,全都翻得稀巴烂,甚至包括王贵妃的永宁宫。不过王贵妃已经病势沉重,听到这事情,已经无力主持大局了。

    张贵妃听了赵王的话,怀疑宫中有人镇魇皇帝,所以才让皇帝病势奇怪、昏迷不醒。她在宫中搜查任何与木俑、桐人、符纸有关的东西,而赵王想要搜查到的是虎符。

    赵王虽然拿到了皇帝的印玺,但虎符却并没有找到。他搜遍了整个乾清宫和三大殿,都没有找到任何踪迹。现在他又搜遍了整个后廷,还是一无所获。

    “虎符到底在什么地方?”高燧越发心浮气躁:“找不到虎符,本王这颗心,就永远悬着!”

    赵王虽然如今控制着掖庭,控制着皇上,但他知道他登临大位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就是找到虎符,用虎符调动兵马,别说是北京,就是天下都定了。第二个就是废太子,立他赵王做太子。

    但这两条,现在全都不能执行。因为虎符就像是消失了一样,赵王几乎翻遍了整个宫廷,也没有找到这东西。而第二条废太子的话,不能只有一道诏书,皇帝必须要会见朝臣,就算病得不行了,也必须要召见六部九卿,这可是事关国本的事情。而到时候六部九卿见到的是什么,是一个昏迷不醒的皇帝。

    “虎符,有没有可能在文渊阁?”黄俨道。

    “文渊阁?”赵王一震:“你说在杨士奇他们的手上?”

    赵王觉得他说的有可能,内阁的人,全都是皇帝亲自捡拔上来的,又经过了淘汰和筛选,如今只剩下四个人,全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最知道东西的重要性,也最知道皇帝的心意。

    “让郭敬带人去搜检!”高燧道:“把人给我控制起来!”

    黄俨应了一声,又道:“殿下,若是文渊阁也没有呢?”

    “不可能没有,”高燧咆哮道:“那东西难道还在宫外吗?”

    “若是真的没有找到,”黄俨道:“而皇上很快过了药性……那时候殿下谋划的一切,可就都烟消云散了。”

    高燧露出疯狂之色:“那你就加大药剂,多燃乌香!”

    原来让皇帝昏迷不醒的是乌香,乌香即是鸦片的名称之一。鸦片这东西并不是清朝才进口的,早在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时,鸦片就传到了中土。唐代时候,阿拉伯来的鸦片被称为”阿芙蓉“;北宋印行的《开宝本草》中,鸦片定名为罂粟粟,一直被视作安神解痛的良药。

    而国朝,暹罗、爪哇、孟加拉国王定期向大明派出朝贡使团,贡品中就有鸦片,比如暹罗每次给皇帝进贡200斤,皇后100斤,鸦片价格与同等重量的黄金同价。

    御医刘观对乌香有着独到的认识,他对皇帝的身体也有非常老道的把握。比如说皇帝痛风的时候,曾在别人的建议下,用冰片与麝香缓解,这二者均辛香走窜,开窍醒神,对中风很有效果,但刘观认为风病在骨髓者宜之,若风在血脉肌肉间用之,反能引风直入骨髓,如油入面。而对于乌香,他建议皇帝不要使用看似能安神,实则麻醉神经的东西,皇帝就一直没有用过乌香——皇帝对他是很信任的,因为刘观从潜邸就一直负责他和皇后的身体。

    所以刘观在大殿中闻到的香味,其实是赵王点燃乌香,为了掩盖乌香气味,同时点燃了其他的香料,而刘观的鼻子不好,居然没有闻出来。

    皇帝在乌香的药效之下,昏昏沉沉,但这种昏沉并不能持久,谁也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会忽然醒来。

    黄俨就建议他下狠心,将皇帝杀死之后,以遗诏废太子而立赵王。

    但关键时候,赵王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的性子就出现了,他并不想背负弑父的罪名。

    “先不要急,”他道:“遗诏还不保险,若是有皇后之命,才算是有理有据。先快快将贵妃封后一事办了。”

    而此时的内阁之中,杨士奇思来想去,总觉得他千算万算,有一件事却漏过了。

    “杨学士,杨学士!”门口匆匆走进来两个人,竟是礼科给事中陈午和王惇。

    “怎么了?”杨士奇一震:“禁中下了诏书是吗?”

    他一直在等,就等赵王的诏书下达,看他要做什么——但不管做什么,杨士奇都要给他驳回去。

    然而等他拿到手书一目十行看过去,一下子惊呆了:“封后?要将张贵妃,封做皇后?”

    他忽然知道他漏过的是什么了,也明白了赵王的打算。

    赵王将张贵妃封做皇后,虽然张贵妃已经实际上是后宫之主了,但正妻的名分却没有得到,本来这是帝王家事,封不封皇后没人在意,这皇帝的后宫二十年无所出了,就算生出了孩子又顶什么用,难道还能越过徐皇后生的这三个儿子?

    但在这个关键时候,皇后之位,就一下子凸显出重要来了。皇帝万一驾崩,皇后就成了太后,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