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昭华 >

第274章

昭华-第274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榴莲壳子扑过去戏弄她。在听说这东西已经没有了的时候,就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让郑和给他弄回来——所以不能低估一个吃货的决心,这也是之后宣德年间大航海比之永乐更甚的原因了,不过那也是后话了。

第八十九章 舟师() 
“咻咻,咻咻!”无数羽箭齐齐射去,雨点一样发射在苇荡之中,然而这对于在草泽中穿梭的分散的目标来说,并没有一点命中率,一根根箭在稀泥的滩涂之中坠落,拉出长长的弧线来。

    大约百余名军士手执长矛大刀奔来,合围住几个逃窜的倭寇,为首的千户一振手中的钩镰枪,一枪刺出,勾倒了一名穷凶极恶的倭寇,立时见得满地都是殷红的鲜血,然而还未被捉住的倭寇也挥舞着长刀劈砍,而且因为这倭寇毕竟是老匪,身手也非同小可,居然也将近前的两个军士的劈中,一大块皮肉连着血管飞了出去,鲜血立时若喷泉似的飞洒。

    然而两个军士扑上来,手中的长枪猛地一转,这倭寇避过了一个,却无法避过第二个,脖颈被刺穿了一个大洞,顿时无比凄厉慌乱地嚎叫起来,引发其他倭寇的共鸣之声,这些人叽里咕噜地说着鸟语,见打不过明军,便转头钻入了草泽之中。

    “威武,威武!”明军兵士士气大振,同声呐喊起来,原野中顿时回荡着一股肃杀之气,下一秒就朝着逃窜的倭寇追击了过去。

    平江伯陈瑄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战局,然而当他发现这些倭寇已经飞速逃出草泽,直奔一个方向而去的时候,顿时下令:“堵住他们的去路!”

    然而已经晚了,这些倭寇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已经踏上了小船之中,消失在了茫茫的大海上。

    陈瑄叹了口气,知道大海广阔无垠,一旦这些倭寇进了海里,就追之不易了。就像上一次,他带着水师死死追击十几艘船,从福建追到浙东,居然还能叫人跑掉,实在是令他感到愤怒。

    “不追了!”陈瑄收了旗子,手下的偏将道:“江浙沿海多岛屿,倭寇狡猾如狐,咱们还得按照伯爷说的,主要袭击这些岛屿,这些岛屿才是倭寇的老巢,捣毁了才能叫这些倭寇没有安身之地。”

    然而从何得知这些倭寇的老巢呢,就像他说的,沿海海岛太多了,总不可能一个个地搜过去。陈瑄刚要说话,却忽然听到手下道:“伯爷,有一个渔民说他知道倭寇的巢穴!”

    陈瑄一震,命将人带了上来,果然是个畏手畏脚的渔民,这人见到陈瑄,就道:“大人,小民知道那贼寇聚集在何地方,俺们出海捕鱼的时候,见到了!”

    陈瑄大喜,道:“在什么地方,你还记得吗,带我们去!”

    很快舟师开动,在渔民的指引下,穿越了凤凰山,行进东海之中,而这渔民指着凤凰山说:“山后有余脉,四周环岛,更有一大岛,坐临深海,这些倭寇当年发现了这地方,就聚众为营,每次从这里来登岸,只要过往的大小船只,都要劫掠。”

    一片海天之中,果然看到了岛屿所在之地,然而还未等陈瑄观察敌情下令探查,就有炮石打到了水师船只近前来,陈瑄心中一紧:“他们发现我们了!”

    没有办法,只能迎战了,这些倭寇居然还有碗口炮,这让陈瑄简直匪夷所思,他顿时让发射了大连珠炮,一排排打了过去,游荡在岛屿四周的小船被击中,船上的流寇吱哩哇啦乱叫着,又是大片跳入海中。

    “轰!”

    一声巨响,只见一道长长的烟雾腾出,炮石呼啸而过,大明的火器此时是无敌的,逃跑的倭寇叫嚷声响成一片,等到船只挨近了,明军三五成群涌上去,持着各色兵器,隆隆炮声中顿时响起了兵器的交击声。浓烈的血腥气充斥口鼻,碎肉残肢飞溅起来,滚滚鲜血到处都是。

    陈瑄指挥官兵上岸,一路可见倭寇慌乱奔跑的身影,然后哭喊着被明军追上去砍死。

    一旦登岛,就可以万箭齐发了,岛上霎时有十三四个倭寇被一轮箭雨射中,滚在地上惨叫挣扎,留下一滩滩触目惊心的血痕。剩余的倭寇一片惊叫,但是他们没有弓箭反击,只能四散奔逃。而陈瑄带着士兵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到倭寇的巢穴之中,这是是石头和木板盖成的简易房子,下面有深深的地道,大门打开着,也有一些倭寇在这边争抢,还有人举着火把,似乎要放火的样子。

    明军顿时冲上去击杀了这些倭寇,而陈瑄在官兵的簇拥下进入地道之中,发现里面满是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许多地窖,全放着铁皮铜锁的大箱子。砸开之后就是白花花的银子与各样的珠宝布帛。

    很快又发现了被倭寇劫掠的人口,几乎没有青壮年,都是缩成一团的妇女,约有几十人,见到他们面露惊恐低声哭泣,然而很快就发现他们不是倭寇,而是大明的军队。

    陈瑄将这里环视了许久,他觉得这里不像是一个倭寇聚居地,而像是一个中途补给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岛附近游走的船只多,而岛上却如此简易的原因。

    这时候忽然有个官兵冲进来:“伯爷,又有敌船靠近了!”

    陈瑄立刻命令官兵严阵以待,然而他们很快发现靠近小岛的船只是大船,而非倭寇平常流窜的小船——而且只有两艘,一前一后,也没有再靠近了,船上却打出了几个不同颜色的旗子来,似乎是在朝这里发信号。

    “这不是倭寇的船,”陈瑄狐疑道:“倒像是巨富海商的船只,大明有这样船只的人,也不多啊。”

    而大船上面影影绰绰有人晃动,似乎也发现了这一片海岛的不同寻常了,他们收起了旗子,立刻掉头开走了。

    然而陈瑄岂能让他们跑了,这两艘船只,只怕比倭寇本身的船只还可疑——立刻指挥舟师将船拦截了,然而陷入包围之中的海船也很嚣张,横冲直撞,似乎有恃无恐。陈瑄也登上了船只,近距离一看这两只船,倒也有些眼熟。

    果然那船上就叫嚣起来,说庆元号的船只你也敢阻拦,不怕吃罪如何如何,陈瑄一听庆元号,恍然大悟,果然是太子内兄张升的海船,他之前在海上巡逻,也是见过几次的,有一次还帮着他们驱逐了尾随的倭寇。

    但是这一次,陈瑄觉得非比寻常了,张家的船只,是知道这一处倭寇补给的地方的,旗语明显就是打给岛上的倭寇的,他们为何会和倭寇搅在一起?

    陈瑄忽然想到,他见过张家的船只几次,只有第一次也就是永乐二年的时候,是张升请他帮忙驱赶了倭寇,之后碰上也就再也没提了,听说庆元号的大海船海运业务熟练,单福建月港一处,就有五六百艘船只,海上风波大,但是最大的危险还是倭寇,陈瑄自己巡逻海上,却听闻张家的船只似乎少有被劫掠和倾覆的风险,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他却忽然明白了。

第九十章 奇楠香() 
郑和下西洋一次,自然不会只带来几只动物,一些吃的,事实上,都走得那么远了,能不带点好东西回来吗?

    然而等单子送到内廷了,张昭华才知道三宝太监弄回来多少宝贝来,指甲盖大小的宝石,已经被称作是下等宝石了,鸽子蛋大小的宝石,都有十几匣子,千斤香料,千斤的木材,这当中张昭华看到了龙涎香,原以为这就是极品了,结果还有她两辈子以来听都没听过的白奇楠。

    这东西据说是万金难求的宝贝,郑和却一下子带回来十几根,张昭华看人切了一块,对就是用小刀子割了一块,跟割肉一样的,而断面处居然能像拔丝山药一样拉出细丝来,拈起一块来看,发现这东西触手干涩,但是稍微揉搓一下,居然有油腻的感觉,手中的东西可谓是越搓越柔软,像是流出了油脂一般,然而等她松开了这东西,又发现手上干干净净地,什么都没有。

    一股非常馥郁的香味渐渐充斥了整个大殿,张昭华惊讶起来:“这东西不燃,也能发香么?”她先嗅到一股花草之香,然而等她再深吸两口,香味似乎变成了乳香,不多久她又觉得像是麝脐香,这种香味变化丰富,居然会有几种不一样的香味而品着感觉很舒服自然,从鼻腔中直直窜入脑门直达天庭,简直难以言喻。

    据下西洋的太监说,香料之中,沉香是上品,而沉香之中,奇楠沉香是上品,而奇楠沉香之中,以白奇楠为最,所以白奇楠沉香,乃是天下沉香之冠,是名副其实的香王。事实上,奇楠是梵文音译,它还有其他的译名,如多伽罗,伽蓝、伽楠,意为寺庙,是因这种顶级沉香为寺庙尊贵供养物而得名,而跟沉香不同的是,沉香不点燃的时候几乎没有香味,而白奇楠不点燃也有香气,而且奇楠的香味,可以分为头香、本香和尾香,变幻多端。

    张昭华在太监的指引下,将一片白奇楠放入口中,口感芳香不错,但是渐渐能感到一种温和的麻痛感,舌根渐渐发麻僵硬起来,她急忙吐了出来,据说这是白奇楠的鉴定方法之一,真品就是如上的感觉。

    张昭华忙不迭地将这一大块奇楠收拢起来,她见过的好东西太多了,但是这种东西,才叫她颇为心动。

    “娘娘,”这小太监急了:“这奇楠香,总要调配好了才能给娘娘送来——”

    “给别人调配去吧,”张昭华乐道:“我这里,就不须调配了。”

    张昭华一早上领了一堆东西来,这是皇上交给王贵妃分派下去的,王贵妃带着六局的尚宫清点东西、分配东西,都忙得几乎三五天没有好好睡觉了,毕竟东西等级不同,而后宫的等级也不同,这若干种东西怎样均分到每个人头上,保证数额大致公平,又体现等级区别,实在是不容易。不过王贵妃还是聪明,先给东宫妃、汉王妃和新封的赵王妃发派了好东西下去,才开始归结后宫妃位、上册的嫔妾、没上册的嫔妾、宫人子等等。

    其实张昭华并不贪爱这些东西,当然这白奇楠是个例外。她这里多得是张升供上来的东西,没见过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但是韦氏就不同了,连赵王妃沐氏都看花了眼,两人看到匣子硕大的蓝宝,都啧啧称叹,倒是把几串贝壳首饰都拨拉了下去。

    张昭华看到了就哈哈大笑:“你们啊,笨,也不想想能和蓝宝装在一个盒子里的,能是什么普通的东西吗?”

    韦氏就抓起一串贝壳模样的东西,左看右看道:“这不就是贝壳磨的珠子吗?”

    “这是砗磲,”张昭华道:“你手里这串金丝砗磲,天然形成的太极纹路,似玉非玉,也不是珍珠玳瑁的光泽,更不是水晶琉璃。这东西,都是藏地的高僧们,专门求去炼制法器的,是辟邪保平安的好东西!””

    韦氏依言对着光仔细看了看,惊叹道:“好像、好像还真有一圈黄白色的光晕!”

    沐氏也跟着稀罕了半天,道:“嫂嫂,我原在张贵妃娘娘那里,看到了个更稀罕的东西——一块这么大小、通体锡透的水晶镜,把人的五官照得特别清楚,就是脸上的毫毛都能看见的镜子,那东西皇爷赏赐下来的时候,吓坏了人,说是照妖镜!”

    皇帝的手里,自然是捏着更好的东西,这就按他的心意赏赐人了。比如椿哥儿那里,得了若干的赏赐,金刚圈、夜明石,比分到太子这里的还要好。

    “那就是多宝水晶镜。”张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