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美食博主在八零 >

第94章

美食博主在八零-第94章

小说: 美食博主在八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雅仔细看了一眼,地上已经被清洗干净的内脏,微笑着道:“大叔,这里有两幅内脏,我都买了,你给我便宜一些吧。”

    听说苏雅要两幅内脏,而且看口气也不像是开玩笑,那主任才停住了拨打算盘的手,看着她劝道:“你要这些做什么?你有钱去买点粮食,别浪费买这个,做了也不好吃。”

    苏雅央求道:“大叔,我有用,你就便宜点卖给我好了。”

    那主任犹豫了一下道:“这两副你要是都要的话,给五块钱好了。”

    苏雅只肯出四块钱,那人还不愿意,苏雅就不住地劝说:“大叔,现在天气热,这些要是没人买,一会就放坏了,不是白白的浪费了几块钱。我们家穷,大叔只当可怜我,帮个忙。”

    最后,苏雅终于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四块钱把那两幅内脏都买了。虽然内脏已经清洗干净了,但两幅加在一起,苏雅也拿不动,便央求给自己送过去。

    那主任倒也实在,叫了两个工人用编织袋装好了,跟着苏雅给送了过去。刘大驴子的车停在路边,看苏雅带着人搬了一大袋子的东西过来,连忙过来帮忙把东西放在车上,一边关切的问道:“苏家丫头,你这买的什么啊?”

    苏雅笑而不语,给帮忙的两个工人道谢,目送他们离开,才回头问道:“刘大叔,咱们县城里卖调料的在什么地方。”

    “你要什么调料啊?要是酱油醋的话,就在副食品商店。”

    “不是,是花椒和八角一类的。”

    “啊,那些啊,就要去中药铺子了,外面没卖这些的,你要花椒干什么啊。那东西老贵了,也不能吃,可别乱花钱去买那些没用的东西。”

    苏雅笑着谢过刘大驴子的好心,就先去了中药铺子,平常人家做饭,大多就放点粗盐,好多人家连酱油醋都不舍买,就更别说花椒八角这些奢侈的香料了。

    苏雅只剩下一块钱,到中药铺子一问,根本不够买那些香料。苏雅无奈的出了药店,在长街上晃悠。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正在发愁的时候,却看见一个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理发匠在吆喝,不仅理发,还收头发。

    苏雅拉过自己长长的辫子,稍微犹豫了一下就追了上去。她留着两条长长的辫子,五月的天气已经很热了,而且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洗发水,洗头用的是皂角。洗一次头,要砸大把的皂角,费时费力。而且她也不会编辫子,现在剪了,正和她的心意。

    苏雅毫不心疼的就把自己的辫子剪了买掉,苏雅年轻,头发发质好,乌黑亮丽还很粗,好说歹说卖了一块八毛钱。

    那理发匠也是个厚道人,虽然在价格上压价,但怕苏雅是一个小姑娘家爱美,剪的时候给她留了很长,跟学生头似的,但发梢过于整齐,看起来傻乎乎的。

    苏雅就照着镜子,用手指夹住头发,竖起剪子,把下面剪的整整齐齐的发梢,削的碎了一点。虽然比不上理发店的手艺,但好歹能看了,齐耳碎发,看上去清新可爱。

    苏雅满意的把剪子还给了理发匠,就径直又跑去了中药店,买了两块钱的香料。

    老中医看见她去而复返,不过转眼的功夫,两条乌黑的辫子就没了,心里很是怜惜。给她抓了一大包,远远超过了两块钱的量,有花椒八角,桂皮,大小茴香,还有香叶陈皮什么的。

    虽然对于现在货币的价值不是很清楚,但苏雅也看出两块钱恐怕买不了这么多,很是感谢了一番,才心满意足的拿了东西离开。

    她又跑去副食品商店买了三毛钱的粗盐,还买了二毛钱的酱油,酱油是散装的,一毛钱一提,二毛钱差不多就满了。

    苏雅没有带瓶子,商店的售货员给她找了一个盛酒的玻璃瓶子,装好酱油又用纸卷起来做成瓶塞,封号了盖子。

    一圈下来,苏雅最大的感慨就是现在的人,真的很淳朴,而且也乐于助人。苏雅道了谢,拿好酱油就回去,在路上还花了一毛钱,买了两个肉包子。

    回去的时候,别的人都还没有回来,苏雅便把包子分了一个给刘大驴子。他们起一大早来县城,根本就没吃东西,眼看现在已经快晌午了,早都饿了。

    刘大驴子节俭,根本不舍得买东西吃,一直饿着,等回到家再吃饭。现在拿着苏雅给的香喷喷的肉包子,稀罕的什么似的,苏雅把剩下的二毛钱给他付车费的时候,他说什么也不肯要。

    苏雅却硬塞给了他,刘大驴子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也不容易,自己出来干活还挨饿也不舍得买东西吃,而且以后她要是想挣钱的话,肯定少不了坐他的车,这关系肯定要搞好。

    苏雅把钱塞给刘大驴子笑道:“大叔,回去的时候还要麻烦你,把我送到家门口,不然这东西我拿不动。”

    刘大驴子这才接了钱,连连点头:“行行”

    两人吃完了包子没一会,村里的人就碌碌续的回来了,来的时候还不挤,可大家都买了很多东西,回去的时候便显得拥挤了些。

    看到车头那一大袋子软绵绵的东西,众人不由都问是什么,苏雅却是闭口不语。

    刘大驴子憨厚,回去的时候,不等苏雅说就把她送到了家门口,还帮她把东西搬到了院里才离开。

    刘秀珍和苏娥下地干活去了,苏浩在家看门,看见苏雅进来,愣怔了半天才认出是自己的姐姐。见苏雅带这么大袋东西回来,很是好奇:“姐,这是什么东西?”

    “我一路从海边走回来,热的。”

    前两天,苏雅落水发烧,身上没有一点力气,现在明显好多了,只是因为走了很远的路,所以有点热。

    刘秀珍不满的瘪嘴:“你这丫头就是不听话,不舒服就好好躺着,又跑到海边干什么。家里现在有吃的了,你就不要再冒险下海去,这些东西腥死了,有什么好吃啊,啊呸,呸”

    因为苏爸爸早逝,所以老苏家对于死字很忌讳,这次苏雅落水险些溺死。刘秀珍勒令全家都不许说死字,现在自己倒说了出来,怕给闺女带来晦气,接连的呸了三口。

    苏雅却是完全不在意:“我一会做好了,你就知道多好吃了。”

    这时海鲜还没有盛行,因为没有什么佐料,也不会处理和烹制海鲜。加上运输不便,只有螃蟹和虾,鱼类比较受欢迎,这些鲜贝类和海蛎子什么的却是无人问津。

    海边的渔民大多下海去打捞鱼,有饿的很了也会去捡拾这些贝类,只是不会收拾,做出来腥味很重。

    海边的渔民大多下海去打捞鱼,有饿的很了也会去捡拾这些贝类,只是不会收拾,做出来腥味很重。

    刘秀珍还是有些不放心:“你真没事了。”

    苏雅还没有答话,二姐苏娥却已经从厨房跑了出来:“妈,妹妹都在家歇几天了,既然她要做饭,你就给她个机会吗?这几天,我可累坏了,我去歇一会。”

    苏娥性格啰嗦爱计较,小时候可没少欺负妹妹,此时苏雅的记忆都冒了出来。现在妹妹落水刚好,她就想要偷懒,把做饭的活扔给自己,苏雅顿时不干了,便装作懊悔的样子道:“我应该装作有事的样子,躺床上再偷懒两天。”

    刘秀珍气的扬起手就打她,手高高扬起轻轻落下。苏雅却惊天动地的叫唤,惹的刘秀珍发笑,追着她打:“你个臭丫头,还学会装模作样了啊,看我不打你”

    刘秀珍的巴掌落在身上跟挠痒痒似的,苏雅确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打是亲骂是爱了,也深刻的感受到什么是亲情,也不躲避,只笑着和她周旋。

    苏娥还在旁边火上浇油的叫喊助阵,一家子正笑闹的时候,低矮的墙头上忽然露出了一个人头。

    虽然圣井村距离海边很远,但也经常刮风,地基和院墙都是石头垒的,低矮但很是坚固。

    隔壁邻居王婶就趴在墙头上,一边纳鞋底子,一边撇嘴讥笑:“又打闺女呐,小雅落水好不容易讨个活命,你这做娘的真狠心,还打她。”

    王婶叫王桂枝,和刘秀珍前后脚嫁到了圣井村,两人邻居多年,免不了经常攀比,摩擦不断,如今听见动静又在墙头那边冷嘲热讽的。

    见到她,刘秀珍慌忙拉了拉衣襟,把有补丁的一角拉到了后面。今天下地,她换了一身旧衣服,深蓝色的偏襟盘扣上衣,深蓝色的裤子,上面都是补丁,怕王桂枝看见了笑话。刘秀珍慌忙把衣襟上的补丁藏了起来,可是裤子上的就掖不住了。

    但此刻她也顾不得了,停住手没好气的道:“我那有打孩子,你别胡说八道。”

    王桂枝提高了声音,笑道:“哎吆,莫非是我看走眼了,你是在给闺女挠痒痒呐。”

    刘秀珍的动作,苏雅自然看的清清楚楚,不禁一阵心酸,便抱住她的手臂笑眯眯的道:“王婶,我妈就是给我挠痒痒的,她怎么舍得打我,怕我身子不舒服,都不舍得让我下地呐。”

    王桂枝挑眉:“你就护着这个糊涂娘吧,你这孩子烧了两天了,身子肯定没什么力气,嗯,婶子蒸的窝窝,你先吃两个垫垫。”她说着,把手绢包的两个窝窝头放在了院墙上。

    苏雅有些看不懂两人,明明整天斗的乌眼鸡似的,但老苏家有什么事,王桂枝却是跑的最快的。家里的孩子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王桂枝比刘秀珍都紧张,经常骂她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两人整天吵的不可开交,但有什么事,王桂枝却还是毫不犹豫的跑过来帮忙。

    苏雅看着母亲,等着她示下,老苏家已经是习惯成自然了,什么事都听刘秀珍的,她没发话,苏雅是不敢去接窝窝头的。

    刘秀珍裂开嘴,扯出一丝僵硬的笑容来:“接着,不拿白不拿。”

    苏雅听话的走过去,接过了窝窝头,给王桂枝道谢。这年头,缺吃少穿的,窝窝头平常也是吃不到的。

    王桂枝把窝窝递给苏雅,手绢甩了甩又装了起来,一边不满的撇嘴道:“我是心疼孩子,要是换了你落水,饿死我也不管你。”

    刘秀珍不甘示弱:“我饿死也不会吃你家的东西。”

    两人又开始了每天例行的唇枪舌剑,互相攻击,苏雅叹气:“妈,我饿了。”

    一句话成功的打断了两人,刘秀珍还没来得及说话,王桂枝却抢先道:“你妈就是个糊涂虫,不会照顾孩子。孩子都病了好几天,也不舍得做点好吃的,整天抠死抠活的,攒着钱做棺材板啊。”

    刘秀珍硬着脖子道:“谁说的,娥,去上屋挖点玉米面。”犹豫了一下又接道:“再挖半瓢白面。”

    苏娥的眼睛顿时亮了:“妈,小雅病刚好,再拿两个鸡蛋给她补补吧。”

    分田到地政策好了,不再限制养殖鸡鸭的数量,刘秀珍就多喂了几只鸡。但攒下的鸡蛋要用来换油盐酱醋的,平时哪里舍得吃,只有家里几个孩子过生日的时候,给煮一个就是大餐了。

    她是一个拥有几十万粉丝拥趸的美食博主,各色糕点,八大菜系,生猛海鲜,她是来者不拒。

    可是她这个尝尽天下美食的杂食性吃货,却在下海抓海鲜的时候,光荣阵亡,重生到了八零年代。

    好在苏雅是孤儿,没什么牵挂,但是想起那些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以后都吃不到了,苏雅就后悔的肝疼,她没事下海去抓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