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美食博主在八零 >

第106章

美食博主在八零-第106章

小说: 美食博主在八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犹豫间,却见苏雅端了一碗肉出来,她笑吟吟的端着碗,走到自家的大门口,微笑道:“各位大叔大伯,这是我做的卤肉,大家伙尝尝。”说着,就把碗往前送了些。

    卤肉的香味已经让人垂涎三尺了,肉的颜色还这么鲜亮,看起来更加勾起人的食欲。当先的那人要去拿,苏雅却又开口嘱咐了一句:“一人只能拿一块哦。”

    虽然那肉看着实在诱人,但在缺吃少穿的年代,没几家平时能吃得起肉的,何况是刘秀珍家这么穷苦的困难户。

    能把自家做的东西拿出来请大家吃,已经是很大方,大家怎么好意思多拿。虽然看着实在眼馋,但大家都很规矩,都只拿一块。

    吃完他们就后悔了,若的没吃,只是闻了闻味道,还能忍住,可是一吃到嘴里,香的简直想让人把舌头也吞下去。

    大家都意犹未尽的看着苏雅,苏雅也不负众望的开口笑道:“各位叔叔婶婶,你们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实在是家里没粮食吃了。这些肉也很贵,我不能白白的送给你们不是,这样吧,你们要是还想吃,就用粮食来换。三斤麦子,或者五斤玉米换一斤肉,我做的不多,想要的赶紧行动。”说完,就回去了。

    卤肉实在是太香,闻着就让人流口水,那些吃进嘴里的更加心痒痒。但是肉的价格太贵,尽管苏雅开出的价格不高,但那么多的粮食才能换一斤肉,有些也心疼,不舍得买。

    但有的家里人口多,劳力多地里收成好的,实在想吃,就忍痛回去挖了粮食过来换。苏雅就指挥着刘秀珍和苏娥把肉包在胡叶里,称好了就和拿粮食过来的换,不一会就换了小几十斤玉米。

    苏雅拿起鱼篓,显摆的晃了晃,里面沉甸甸的可都是美食啊。她捡了一块很薄的平展一些的石头,放在两块相邻的石头上,又到山坡下捡了一些枯枝败叶,还有一些树根,就在两块石头中间拢起了火。

    等树根燃烧起来,她就蹲在海边的礁石上处理那些生蚝和海鲜。用蚝刀把生蚝撬开,将蚝肉剥出,用海水反复冲洗干净,放在一边的石头上备用。然后把鲜贝洗净,剥去衣膜和枕肉,横刀切成两半。

    那人在旁边看她处理海鲜,有些惊奇的问道:“你经常处理海鲜吗,手法很娴熟吗?”

    海边的渔民大多都是出海打鱼,海边这些比较小的海鲜,吃的人少。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会收拾,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苏雅这样娴熟的手法,显然是经常做了。

    苏雅一时也被问住了,便结结巴巴的道:“我们家穷,没吃的,所以经常吃这些。”

    见苏雅一个小丫头,毫不避讳的说自己家里穷,没吃的,那人也不再问,生怕伤了苏雅的面子。

    此时苏雅已收拾妥当,拿出藏在口袋里的纸包,把里面的盐倒在生蚝和鲜贝上,再把蒜瓣砸碎成蓉一起搅拌腌制。等上面的石头烧的滚烫,便一个接一个的放上去,发出刺啦一声响,冒出一股股热气,海鲜的香气还有蒜蓉的气味就扑面而来。

    那人本来还半信半疑的,这些奇形怪状的贝类能吃,但现在香气扑鼻,容不得他不相信,就到一边的山坡上折了一根树枝,掰成四根筷子,拿出其中一双递给了苏雅。但他还是不敢轻易尝试,等着苏雅先开动,苏雅也不客气,夹起一个生蚝吹了几下就送进了嘴里。

    虽然没有什么佐料,工具也有些简陋,但这种纯天然的做法,却最大程度上保持了海鲜的鲜嫩。

    因为石头先被烧热,节省了烤制的时间,海鲜中的汁液流失的较少,肉质紧,韧,润,鲜美。生蚝鲜香,鲜贝肉质细嫩鲜甜,口味怡人,回味万千。

    此时海鲜还没有盛行,渔民们大多都喜欢去海里捞鱼,捞黄花鱼,鲅鱼,加吉鱼,红头鱼,梭鱼。

    海边这些生蚝,海螺,蛤蜊,贝类来捡的人少,即便有人吃,也只会炖汤或者爆炒,做不出什么花样来。但这些经过苏雅这种级别的吃货,精心加工出来,鲜美的让人简直要把舌头都吞下去。

    可惜这里虽然有回味无穷的美食,美轮美奂的景色,还有极品美男。却没有摄影机,甚至没有单反,没有手机,苏雅懊恼的简直想要撞墙。

    金色的沙滩,蔚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浪花,翠绿的山坡,还有高颜值的兵哥男神,还有这样纯天然无污染的美味。要是拍成视频传到自己的围脖里,不知能圈多少粉,那点击率一定哗哗的,这波损失,感觉损失了一个亿。

    苏雅虽然郁闷,但那人却是吃的香甜,两人也不嫌热,就着火堆现烤现吃,吃完了还嫌不过瘾。只是苏雅带的调料没有了,也只得作罢,意犹未尽的准备离开。

    两人一起走出海滩,经过礁石群的时候,那人还很贴心的搀扶住了她,以免她摔倒。这样颜好还身材倍棒的男神,堂堂的上尉军官,对她还这样的关怀备至,温柔体贴。

    苏雅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浑浑噩噩的走到大路上,两人要分开的时候,她才回过神来。那人搀扶住她站稳了身子,才收回了手微微笑道:“只是简单的工具,你就能做出这样的美味,厨艺一定很好。我们造船厂的食堂,下个月要招聘帮工,你可以去试试。”

    那人说完,转身就走,苏雅呆呆的目送着他。他的身材标枪一般笔直,脊背英挺,一双大长腿修长有力,只是背影便让人想入非非。

    苏雅正看的入迷,那人却忽然转过了头道:“你要是想去食堂应聘的话,下个月一号就去造船厂吧,到了厂门口报上尉韩东晖的名字就可以了。”

    “你叫韩东晖是吗,我叫苏雅。”

    韩东晖微微笑道:“苏雅,再见。”说完,转身大步走了。

    苏雅捂住自己怦怦直跳的胸口,长长的呼吸,重生到八零年代忍饥挨饿了好几天,今天美食美男齐聚,总算是安慰了一下她受伤的小心脏。

    直到看不见韩东晖那挺拔的身影,苏雅才回头往家走,静怡的小村庄被木棉树,红叶树还有铁冬青团团围住,绿意盎然。

    郁郁葱葱的苍翠中夹杂了如火般热烈的红云,石砌的青石小路,一间间海草房错落有致,掩映在或绿或红的树丛中,如诗如画。

    村子里各家各户炊烟袅袅,白色的炊烟在空中飘荡散开,笼罩在村庄的上空。远处还不时传来两声犬吠,这样清幽寂静的田园景象,让人心驰神往,苏雅心中那点重生后的不适也烟消云散了。

    前世她是孤儿,没人疼没人爱的,过生日的时候,也只有铁粉们会给她寄生日礼物庆祝,虽然也很温馨,但总比不上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在一起。

    今生她有爷爷奶奶,有妈妈,还有哥哥姐姐弟弟,有很多亲人。虽然贫穷些,但只要她凭着自己的本事,劳动致富,一定可以带领一家人过上好日子的。

    握紧双拳下定了决心,苏雅快步走进了家门,却兜头就是一瓢凉水。母亲刘秀珍从厨房了出来,看见她便骂道:“不过在水里多泡了一会,便要死要活的,躺在床上装病偷懒不去下地,回头就跑出去疯玩,多大的丫头了,真是不让人省心。”

    刘秀珍虽然骂的凶,但苏雅知道她是刀子嘴豆腐心,苏爸爸很早就过世了,母亲带着几个孩子艰难度日,含辛茹苦的把他们拉扯大很不容易。

    因此孩子们都很尊敬她,家里什么事都听她的,不让苏雅下地在家休息的就是她,这样骂苏雅不过是因为她,没有老老实实的在家躺着休息而已。

    她年轻,苏明伟去世的时候,她还小,和大哥一家没什么感情。与曹玲一个鼻孔出气,嫌弃刘秀珍一家拖累她们,见母亲怒气冲冲的去了大哥的院子,便和曹玲一起过去了。

    这边,刘秀珍刚刚按住苏晨,赵荣就怒气冲冲的到了,曹玲到了门口,却是不敢进去,苏广志的警告还言犹在耳,她可不敢去挑战老头子的权威。

    赵荣个子不高,身材精瘦,但常年下地干活,身子骨倒很是硬朗,走路一阵风似的,就卷进了院子。

    她扫视了一眼石桌上的饭菜,便怒气冲冲的喝道:“秀珍,我知道你带着孩子是不容易,可是你也要想想,你公公一大把年纪还在坝上干活,一天才几毛钱。我们也整天省吃俭用的,你们倒好,在这好吃好喝,还骗着你公公给你们偷粮食过来,你可真行”

    刘秀珍急了:“妈,家里前几天都断顿了,这是小雅在海边捡的海货。”

    赵荣提高了声音叫道:“那面呐,面是不是你公公偷偷给你们拿过来的。”她说着,推开刘秀珍就径直走进了耳房,看见里面那么多的面,更加的生气:“你爹竟然给你们这么多的面,难怪你们都能吃得上馍馍了。我们家老大没了,没人管束你,竟养出个贼来,啊”

    苏晨本来就生气,可是被母亲按着,不让他去那院惹事,但是现在她们倒是杀过来,便毫不客气的道:“奶奶,那面是我刚才拿回来的。”

    赵荣有些意外,走出耳房半信半疑的看着他,苏明芳却冷笑道:“苏晨,你撒谎也打个草稿,你到月底才放工资呐,现在才几号啊,就能有钱买粮食了?骗谁呐,你以为你奶奶好骗啊。”

    苏晨气的就要反驳,刘秀珍拦住了他道:“妈,苏晨说的是真的,他找工友借的钱,买了粮食拿回来的,你看他肩膀上还沾着面呐,真没有骗您。”

    苏明芳失笑道:“嫂子,你敢说咱爹没有拿粮食过来给你们。”

    刘秀珍咬牙:“有,前两天断顿,因为家里没吃的,所以小雅就去海里,想捞些海货,可是却险些溺死。她爷爷心疼孩子,就给拿过来了一点面,我称过了,是三斤二两,等麦收的时候,我一定加倍还给你。”

    曹玲不敢进院,但那嘴却不闲着,闻言撇嘴道:“大嫂,你骗鬼呐,要是爹只给你们拿过来这点面,你舍得蒸那么多的馍馍。”刘秀珍还没来得及开口,曹玲已快速的接道的:“你蒸好馍馍的时候,苏晨可还没回来呐。”

第93章() 
亲们防盗系统已打开;低于百分之五十订阅;四十八小时再看么么哒

    海边的渔民大多都是出海打鱼;海边这些比较小的海鲜;吃的人少。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会收拾;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苏雅这样娴熟的手法,显然是经常做了。

    苏雅一时也被问住了,便结结巴巴的道:“我们家穷,没吃的;所以经常吃这些。”

    见苏雅一个小丫头;毫不避讳的说自己家里穷;没吃的,那人也不再问;生怕伤了苏雅的面子。

    此时苏雅已收拾妥当;拿出藏在口袋里的纸包,把里面的盐倒在生蚝和鲜贝上,再把蒜瓣砸碎成蓉一起搅拌腌制。等上面的石头烧的滚烫;便一个接一个的放上去;发出刺啦一声响,冒出一股股热气,海鲜的香气还有蒜蓉的气味就扑面而来。

    那人本来还半信半疑的;这些奇形怪状的贝类能吃;但现在香气扑鼻;容不得他不相信;就到一边的山坡上折了一根树枝,掰成四根筷子,拿出其中一双递给了苏雅。但他还是不敢轻易尝试,等着苏雅先开动,苏雅也不客气,夹起一个生蚝吹了几下就送进了嘴里。

    虽然没有什么佐料,工具也有些简陋,但这种纯天然的做法,却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