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武装明末 >

第27章

武装明末-第27章

小说: 武装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和方云绕了一个圈子,但李三也不是没有丝毫收获,别的不说,经过与方云的一番交谈让他认识到眼前这个少年很不简单。

    从方云的身上,李三仿佛看到自己的家主也就是李氏商行大东主的影子。既然连方云都说是大生意,李三知道方云要买的粮食肯定不会少,这让他心情有些小激动,毕竟他的工资直接和业绩挂钩。

    “李掌柜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我要的不多,两万石就够了!”方云说道。

    “多少?”

    “噗!”

    李三惊的大叫一声,刚刚喝到嘴里的茶水都被吓的喷了出来,直接喷在他旁边的沈泰身上,不过此时沈泰也被方云说出来的数字给震蒙了,甚至连李三把茶水喷到他身上都给忽视了。

    无他,方云说的数量实在太大了,两万石的粮食,足够数万人吃一个月呢。不过沈泰心里也狂喜起来,自己给李三介绍了这么一大单的生意,报酬肯定也少不了。

    他内心不禁感叹道:今天真是走了狗屎运了,刚刚从方公子那里得到了五十两银子,要是能从沈泰这里再得个几十两,几年都不用愁吃穿了。

    “失礼了,抱歉!方公子,刚才我有些激动没有听清楚您说什么,您能在说一遍吗?”

    李三当然听清楚了,只是他不敢相信,他这个粮店的生意在李氏商行粮店各个分店之中,算是非常好的了。可即便这样,一个月也不过一千石,两万石粮食,他要两年时间才能卖完,所以在方云跟他说要买两万石粮食,李三觉得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那好,我就再说一次,我要向贵行买两万石的粮食,这还只是第一批,如果我们合作顺利的话,以后每个月都会向你们采购两万石粮食也不是没有可能。”方云继续加大着自己的筹码。

    李三的反应虽然有些过激,但是方云完全能够理解,黄安虎第一次听到自己能给他爹提供两万石粮食的时,也激动的差点跳了起来。

    两万石粮食的交易,别说是李三一个小小的掌柜了,就是对于李家商行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订单。

    “每个月两万石粮食,方公子,您确定吗?”

    李三果然被方云的话吸引了,声音都有些颤抖了,如果他能够把这单生意做成,不仅能够获得一大笔的收入,而且自己在商行的地位也会大大提升,甚至成为一个县总分行的负责人。

    “当然,莫非李掌柜这边的有困难?拿不出两万石粮食。”方云问道。

    “没有!当然没有问题,两万石粮食虽然数目很大,但是我们李家商行完全能够吃的下来,就是不知道价格方面,方公子想要怎么算。”李三仔细斟酌着自己的言语说道。

    如果是寻常客户,他就直接报价了,也不在意对方接不接受。可是面对方云这个大款,李三不得不小心的应对,每个月两万石的大客户,他可不敢得罪,万一放弃自己,选择和其他粮行合作,那就悲剧了。

    “价格方面,李掌柜的尽管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嘛!而且除了粮食,布匹,铁料什么我都需要,这些也都可以交给李掌柜的代购。”方云淡淡地说道。

    听到方云这么说,李三的表情不仅没有放松而且更加谨慎起来,方云的话语虽然客气,但是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如果价格不能让方云满意,那肯定是没戏了。

    至于代购布匹、铁料什么的,看方云的说话的语气,就知道不会要太多,李三的兴趣自然也不大。

    思量了一小会儿,李三开始报价:“大米五钱银子一石,麦米三钱银子一石,粟米两钱银子一石,方公子觉得怎么样。”

    尽管方云一直都知道南北粮价差异大,但是当真的听到的时候,方云还是有些心惊啊。

    大米在北方的价格在普遍达到了一两银子一石,在京城更高,二两一石都很少见,粟米在登莱也要五钱银子一石,如果卖到粮食紧缺的东江镇,更是接近一两银子一石

    这么大的粮价差异,对南北双方的农民来说,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自从张居正的一鞭法实行之后,朝廷税收都是折银方式收取,也就说朝廷直接收钱的,这比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无疑是要先进了很多,但是前提是政府要有很强的管控能力。

    可惜自张居正死了之后,大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治世之能臣了,一鞭法成为了狡诈之徒用来牟利的手段之一。

    每当到了缴纳赋税之时,粮食商人就利用手中庞大的资产开始操纵市场打压粮价,使得粮价远低于正常水平。

    而被粮食商人买通了官员为了配合商人,催逼着老百姓尽快交税,农民没办法,只能低价贱卖粮食,换成白银交税,于是每年纳税期粮食价格都会疯狂的下降。

    如万历四年1576,山东汶上县税收时,小麦价格从原来的每石五钱两分银子银下降到三钱,而大麦由每石四钱两白银下降到了二钱五分银子。

    交税期一过,还要经过几个月的消耗期,等农民自家的粮食吃的差不多了,世面粮价就开始迅速上涨,老百姓为了活下去,也不得不购买这些高价的粮食,这也是为什么种田的人反而吃不起粮食的原因。

    北方的老百姓就更惨了,北方的粮食产量本来就低,对粮食的需求量更大,每年都需要从南方运来大量的粮食,才能缓解北方的粮食危机。

    由于南北粮价差距巨大,他们买一石粮食最多能的三钱银子,买一石粮食却要花七八钱的银子,日子当然是越过越困难了。

    而且受损的不仅是农民,还有朝廷。

    按照每石粮食在北方九钱银子、在南方三钱银子计算,在南方,一个农民交纳一百石的粮食税收,折合成银子是三十两白银。

    而这三十两银子送到明代北京中央政府那里去的时候,实际上只能购买三十三石左右的粮食,中间将近损失了百分之七十。

    损失的利益大部分都被商人获取了,而商人需要承担商业税却少的可怜,而且还经常逃税。

    当然商人也不笨,知道吃独食是要不得地,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开始大力支持读书人,读书人有了大商人支持,经济上没有问题了,还能经常进出各大花舫,在各种烟花之地留下自己的大名。

    名气大了之后,又能入朝为官,读书人大都数讲究知恩图报啊,‘士为知己者死’可是被他们奉为经典。

    他们能够活的那么潇洒,可离不开背后那些大商人的支持,于是他们开始在朝堂为商人发声,争夺利益。

    至于农民百姓的悲惨生活,对不起,读书人统统看不见,再说这都是朝廷和圣上昏庸无能所致,和他们这些满腹经纶的儒生有什么关系。

    朝廷没钱,皇帝又斗不过手下的那帮能够引经据典来批判自己的文官儒匠们,也就没办法从商人手中得到钱。

    可是朝廷没有钱不行啊,全国有那么的军队要养,还有十几万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工资要发,各地的天灾人祸都需要银子赈济,所以到最后只能继续剥削老百姓了。

    而被逼的没有了活路的老百姓,也不会坐在家里等死,最后他们只能拿起锄头,走上造反的道路了,后金最后能够夺取大明的天下,不过是恰逢其会摆了。

    与其说明朝是亡于后金之后,还不如说是被亡于官商勾结的利益集团之手。只不过那些人把大明挖到了之后,也没有得到好下场,绝大多数人都遭到后金的血腥清洗。

第39章 下订单() 
没想到自己也加入了这个剥削农民的行业,方云不由的感慨世事无常。

    不过不施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方云目的很明确,就是让自己快速发展壮大,而不是在这里悲天悯人,还是等到自己能够主政一方是,再去思考怎么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对于李三的报出的粮食价格,方云基本上能够接受,不过做生意肯定是有来有往的,不能李三说多少就是多少,否则以后其他的生意还怎么做。

    而且南方的粮价本来就很便宜,比如麦米的零售价也就三两二钱,自己一次性购买两万石,还要三两银子一石,方云就觉得有些高了。

    “粟米的价格还行,大米和小麦都有些高了,还要降低一些,李掌柜的,你要知道我可是要不是两百石,而是两万石,如果合作愉快的话,以后每个月粮食生意都给你们做。

    就算你一石粮食只赚五分银子,一个月也能赚一千两,再说李掌柜肯定不止只赚五分银子吧,这其中利润,李掌柜的难道不清楚吗?”

    “我是能赚钱,你不是能赚更多!”不过这句话李三也就敢在心里说说,谁叫方云大顾客,顾客就是上帝,明朝虽然没有这个说法,但是道理是相通的。

    “不知道方公子能够出价多少?”李三小心的问道。

    他对方云的砍价并不意外,大多数顾客都是这样,就算自己把价格说的再低一点,客户依旧会觉得价高了,这是人的本能行为。

    经验丰富的李三早就想到这点,所以在出价的时候,就留有余地,准备着让方云砍价。

    “大米三钱五分银子一石,麦米二钱八分银子一石,粟米一钱九分银子一石。”方云也不和李三客气,他买的货量大,即便每石粮食只便宜二分银子,也能节省四百两银子的成本。

    而四百两银子足够方云组织的这支船队所有人来回的开销了。

    眼看着方云每种粮食都砍了几分银子的价,特别是大米,砍了五分银子一石,李三表面上一脸的苦色,但其实心里是开心的。

    生意嘛,就是你说一百我出五十的,方云已经亮出了心理价,接下来就好谈了,无论如何,这笔生意不管怎么做,他都能赚不少钱。

    两人接着有商谈了将近一刻钟,最终还是把价格定下来了,粟米和麦米都是按方云报的价,大米的价格,李三对方云说价格太低了,以这个价格他根本赚不到钱,经过争论,大米的价格最后定在三钱八分银子一石。

    “李掌柜的,我要大米两千石,麦米八千石,栗米一万石,同时我还希望李掌柜能够帮我购买一批铁料,生铁熟铁都行,一千匹布料。这些东西最好能够在十天之内帮我搞定,能行吗?”

    方云现在有些后悔了,如果早知道扬州这边粮价这么低,他肯定会向黄龙多买几艘船的,这次来南方,方云足足准备了二万两银子用来进货,两万石粮食总共也就四千九百两,还不到五千两银子。

    好不容易来南方一趟,方云可不打算就只买粮食一样,如果不是数量大,粮食产生的利润其实是最少的。

    山东可以说什么都缺,铁料,布匹这些东西贩卖到的山东肯定能赚不少,别的不说,但是铁料一项,在山东一直都是供不应求。

    辽东地区战事频繁,山东作为朝廷支援东江的一个重要物资囤积站,对各种铁料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大炮和鸟铳的制造,根本就离不开铜铁。

    大炮可是一个吃铁大户,一门红衣大炮,动辄几千斤重,再加上超过五成以上的报废率,消耗的铁料可想而知。

    而且就算铁料卖不出去,方云还可以自己用,这次来南直隶,方云还打算招收一些铁匠回去,专门负责给他造火绳枪。

    虽然他现在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