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

第123章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123章

小说: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日温书浇花,写累了出来锻炼,偶尔还能看着小包子认真的背书,生活很是美满。

    对他来说,他到京城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会试。而不是通过宴会打响名气结交朋友。

    毕竟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很难做到知根知底。

    所以,这几日来,黎锦都是在态度端正认真的温书。

    常言道业精于勤,赶路已经消耗太多时间,这会儿黎锦更是督促自己一刻都不可懈怠。

    而黎锦不知道,他寄给京城书院的拜帖差点都要被呈递到山长面前。

    倒不是说黎锦的名气已经在京城发扬光大,原因是负责招生的两位教谕对‘黎锦’此人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应该只是恰好同名同姓,这人又跟编撰《蒙学算经》的黎锦来自同一府城,不是真正的编纂者。”

    “我觉得就是本人,举人、宁兴府、黎锦、二十二岁,这几点都符合,不会有差错。”

    “但宁兴府那么远,学生们大都明年才来,黎锦又是农家子出身,怎么会有银钱来京城住几个月?”

    “莫欺少年穷啊,再说,《蒙学算经》和《农桑算经》还有润笔费呢,别整天把人出身挂在嘴边。”这位教谕与黎锦出身类似,少年时吃了太多身份不高的亏,一听别人说出身寒门就没个好脸色。

    另一位教谕知道他的情况,也没动怒,解释道:“我并没有因出身而贬低他,这件事还是等三日后教谕们都来了,再做决断。”

    三日后,京城书院的教谕们围坐一堂。

    他们继续讨论三日前的问题,有人相信这就是本人,而其他人也觉得‘黎锦’应该只是同名同姓。

    有一位家底丰厚的教谕忽而站起来,说:“大家别吵了,听我说一句。我确定,我有证据证明,这人就是那两本书的著者黎解元。”

    “什么证据?”

    “我堂兄是将军府书肆的掌柜,之前《蒙学算经》和《农桑算经》的润笔费,将军府已经派人送到这位黎解元家里了。”

    本来时刻准备反驳这人只是碰巧叫黎锦的其他教谕们:“……”无话可说。

    作者有话要说:  众人:实锤,认输。

    【假期结束肝作业ing,今天只有一更qwq】

    感谢 鲨鲨、伊墨π_π、雪山肥狐、珥伽理x2、蓝湛家的三岁羡、到底要不要读博、单纯静叔、loki 大大们的地雷~~mua早上好~~谢谢太太们。

    感谢 敏敏敏x2、居老师的小可爱x5、殇吧x20、瑾x10、偐鱼x10、七77777宝x5、从此周五不再期待x2、单纯静叔x19、艾路、小妖一枚x10、墨琪、小老鼠x50、木木x10、casex10、我是小西柚x20、楠木x5、violaoux10、蓝湛家的三岁羡x20、西瓜是瓜皮的瓜x6、妖狐突突突、鳗鱼x20、炭x20、小年糕饼儿、谢辫辫x2、楼下卖电动棒的哥哥月收入百万x40、带着你的谎言下地狱x10、zui~~、青黛。x10、Lindax15、Lx50、林敏 大大们的营养液~~早安,感谢太太们灌溉。

第131章 第 131 章() 
确认了黎锦的身份后; 教谕们停止争论; 大家各自散开; 准备忙活自己的事情。

    这时候,有人低声说了句:“那咱们书院名下书肆印刷黎锦的书; 还要不要给润笔费啊?”

    “……?”原本是不打算给的,但将军府都给了,他们还敢吞么?

    这件事讨论的结果就是; 五日后黎锦不仅收到了书院的回信; 里面还有三百二十两的银票。

    人家把钱都给到了; 黎锦自然得登门拜访表示谢意。

    京城书院不缺教谕; 有举人来访一般都让其去讲堂旁听; 或者在此借住并寻机会与其他举人交流。

    黎锦完全没有这些想法; 他到访也只是礼节性的表达谢意。

    接待的黎锦的教谕名叫包俊; 平日管理书院招收讲郎情况。他见黎锦只是登门道谢; 自己也松了口气。

    如今黎锦之所以名气大; 还是因为陛下亲自说要印刷并推广这两本启蒙书籍。

    但在很多考中举人的读书人眼中,这些书没有一点深度; 完全看不出一个人的水平。

    最多就是那《蒙学算经》里面的启蒙手段很是灵活简单; 一目了然。

    若是黎锦一开口就想留在京城书院; 包俊还真不好给黎锦安排职位。

    毕竟这里的举人太多了,而编制在内的教谕名额有限; 多少人削尖了脑袋都想留在京城书院,其中也有不少解元、亚元等。

    黎锦的履历虽然很是光鲜,但放在一群与他水平类似的人中; 也挑不出多少闪光点。

    可黎锦到底是在陛下面前挂过名号的人,如果黎锦开口想留在书院,京城书院再怎么说也得给陛下面子,特招了黎锦。

    包俊跟黎锦推杯换盏,交流一个多时辰,发现黎锦并不像他听说的那样‘出身农家,终日研究浅显易懂的知识,缺乏深度’。

    反之,黎锦言论间有理有据,就连很偏门的周易八卦,黎锦都能接的上话,而且言之有物。

    看来他念书涉猎面很广,研究的深度也足够。一省解元的名头,更是实至名归。

    到了这个节骨眼儿,包俊又想起黎锦最开始说的他此次只为了道谢,并不想进书院。

    若黎锦真如传闻中那样浅显,包俊也就对此置之一笑,省得他劳神劳力。

    但黎锦显然有真才实学在,而且凭他如今的名气和学问,肯有可能直接三元及第……

    这么一来,包俊心里又有些不舒坦了,他们可是京城书院啊。

    虽然不在全国四大书院之列,但这毕竟是天子脚下。

    基本上所有进京赶考的举人都想进来旁听或留下教书。

    可黎锦居然一开始就表态自己只想在家专心念书,并不打算每日来书院学习。

    说来也奇怪,分明是京城书院里教谕已满,不便招人。

    可包俊这会儿却因为黎锦没有主动提出要进书院,心里愈发别扭。

    但两人也交流的差不多,黎锦主动提出要告退,包俊也只好站起来送他。

    古代的每个书院基本上都坐落在半山腰,远离内城,亲近草木和山林,想要借此洗涤学生浮躁的心绪。

    黎锦从京城书院出来,先行回家,见小山豹和小包子还在熟睡中。就拉着秦慕文一起去茶馆听说书。

    此前在宁兴府的时候,每逢休沐日黎锦都会陪他出门。

    如今只不过是换了个更繁华点的场子,说书内容也变得五花八门。

    但听的人依旧是他俩,秦慕文没戴兜帽,态度淡然的坐在黎锦身侧,完全不在乎周围人的偷偷窥视。

    他虽然是在京城出生、长大的,却几乎从没出过大门。

    如今身边有夫君在,居然能一起携手走过京城的大街小巷,这让秦慕文感觉无比圆满。

    他的夫君,把他幼年、少年时的所有求而不得,都一一捧在他面前。

    而当年小秦慕文特别向往的东西,都敌不过如今身边人一个眼神、一个笑容。

    当天晚上,秦慕文梦到了自己小时候。

    那会儿他还没有阿爹的腰高,伸着小爪子捏着阿爹的袍子,“阿爹,哥哥姐姐们都去逛庙会了,阿文什么时候可以去呢?”

    现实中,阿爹只是遣人给小秦慕文买来了冰糖葫芦,就让他高兴了十几天。

    而梦中,小小的秦慕文听到阿爹说:“阿文想去啊,一会儿就有人带你去玩了。”

    梦境总是十分无厘头,画面一转,小秦慕文拽着袍角的人成了夫君。

    虽然他意识到自己那会儿还不认识夫君,但梦境中的小秦慕文却无比安心,欢快的跟着夫君走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听评书、下馆子,甚至还在书肆买了各种话本子和游记。

    回到小院子后,夫君不见了,陪在小秦慕文身边的人又成了阿爹。

    阿爹问:“阿文,可玩的开心?”

    小小的秦慕文没点头也没摇头,他神情慌乱的寻找夫君。

    没有夫君在身侧,他对所有的玩乐都提不起兴致。

    左右寻而不到,秦慕文猛地惊醒,睁开双眸,入目是黑漆漆的房间。

    秦慕文才发现,自己梦寐以求的一切,只系于一人身上。

    而这人,就在他身边安静的躺着,就算是睡梦中,一手也冷硬的箍着他的腰。

    秦慕文内心登时安稳下来,正打算继续睡一觉,就发现身后男人的手有了动作。

    “夫君。”

    黎锦:“嗯?”

    他手上动作没停,秦慕文的衣带很快被解下来,两人肌肤相贴。

    “现在还早……”话是这么说,但他也放松了身体,微微张开腿。

    黎锦说:“明日无事,可以好好休息。”

    于是两人从寅时初始(凌晨三点)直接折腾到辰时(早上六点),早上的第一顿饭秦慕文都是在床上吃的。

    小包子以为阿爹生病了,大眼睛中满满都是心疼。

    秦慕文突然有种负罪感,只温声哄着小包子去跟弟弟说话。

    而黎锦一直淡定的在旁边作画,看不出一丁点的不好意思。

    但黎锦昨天按着秦慕文做的时候那句话一语成真,今日不仅有事,还是大事。

    城东的算学大家祝善居然回了他的拜帖。

    信中先是解释自己前一段时间在外地,昨日刚回京城,故此现在才给他回信。

    第二点又说自己看了黎锦编撰的两本书,询问他可还想继续研究其他算经。还说了,若是黎锦有继续研究的想法,大可直接登门拜访,无需再寄拜帖。

    说实在的,在黎锦寄出去的所有拜贴中,给祝善先生的拜帖是最真心实意的。

    因为祝善先生正是本朝研究算经在工业制造领域应用的领头人。

    黎锦已经精心研究一年多的应用算经,从动力学、造船知识,到火炮零件的构建,其中有很多都是祝善先生注解的。

    黎锦心中明白,想要维/稳一个朝廷,一味的宽容忍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跋扈。

    而只有自主制造出杀伤力强大的武器,才能真正的震慑外邦,让他们不敢侵略我朝土地一步。

    虽说现在考虑这些还早,但总归有备无患。

    黎锦也只是想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他一个人的努力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也可以给后人留下珍贵的研究资料。

    黎锦手里拿着祝善先生的回信,心中百感交集。

    他当时给祝善先生写拜帖,真心实意的写满了一张纸,可先生给他回信就整整回了两张信纸。

    言辞恳切地给黎锦说不管是研究深奥晦涩的应用算经,还是编纂蒙学启蒙算经,都希望他能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如今就算陛下大力推广算经普及,但依然不如《四书》《五经》那样深入人心。

    绝大部分考生依然抱着‘我背了四书五经,不用学算经,都能考生秀才’的想法。

    就连有些知府也只是做样子的推广算经,其实县试、府试时一点也不会涉及到算学知识。

    黎锦能遇到宁兴知府庞大人,也算是十分幸运。这样的知府大人,整个朝廷一百二十七个府城中,能有几位?

    黎锦突然感觉前路很难、很难。

    能专心研究深奥算经的人太少,机械、动力在很多人眼中就跟听天书一样。

    初期应用算经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