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921章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921章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之地完全就是朝廷的负担,现在既然李自成想要,索性给他便是,也能减轻朝廷的压力。

    换取李自成的撤军,保全京城,这笔买卖划得来。”

    “是啊,圣上,于大人说的对啊。”

    这个姓于的官员,刚刚说完之后,后面便有一大群官员开口,竟然赞成他的说法。

    “你们怎么能劝圣上,答应那闯贼这么苛刻的和谈要求呢。

    于大人,你说西北之地是朝廷的负担,便可以割让给闯贼李自成。

    可你曾想过没有,西北之地也是我大明国土,西北百姓也是我大明子民。

    现在,你这是让圣上,放弃我大民国土,抛弃我大明子民,你其心可诛啊!”

    一名官员听到前面那个姓于的官员的话后,立即站出来,义正言辞的反驳道。

    “圣上,绝不能答应啊!我大明何时曾割地,赔款过。

    要是圣上答应了闯贼的这个和谈条件,会让我大明蒙羞,让圣上蒙羞的。”

    有个老臣跪下,对着崇祯喊道,因为情绪激动,声音都是颤抖的。

    其他有心让崇祯,同意和李自成和谈条件的大明官员们,此时望着这几个执意反对的官员,眼神中露出不屑之色。

    认为这些人太迂腐,不懂得审时度势,这个时候有什么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的。

    这些人却不知道,其实是他们自己丢失了一些,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面对下面臣子的争论,进谏,此时的崇祯却坐在龙椅上,脸色漠然,陷入了沉默。

    “是啊,圣上,现在保全京城要紧啊!不过,户部可拿不出三百万两银子了。”

    年迈的户部尚书也走出来,竟然也赞成和李自成和谈,但却告诉崇祯,户部没银子。

    其实,这个户部尚书的意思,就是告诉崇祯,朝廷没银子,这笔和李自成和谈的赔银,估计还得你自己从内帑中掏。

    可是,这个时候没人知道,崇祯的内帑早就在一年前,就已经用光了。

    但崇祯却不能说,说了只会增添朝廷的混乱。

    现在,李自成开口就要崇祯拿出三百万两,作为犒赏大顺军所用,也是让李自成退兵的第三个条件。

    相比起前面两条,这第三条开出的三百万银子,其实也是最不让崇祯在意的。

    要在真拿出三百万两,能换李自成退兵,崇祯这个堂堂大明皇帝,就是砸锅卖铁,怎么也能想办法弄来三百万两银子。

    用银子换取李自成的退兵,崇祯还能勉强接受。

    毕竟,过去强大如唐朝李二,在刚继位的时候,不也被北面强大的游牧民族兵临城下了嘛!

    最后,李二不也选择拿银子,先喂饱北方游牧民族,换取他们退兵,赢得时间,然后在报复回去,才有了后面的大唐盛世嘛!

    连李二这样的千古一帝,都能忍下这样的屈辱,他崇祯也可以。

    但真正让崇祯难以接受的,乃是李自成的第一条和第二条。

    认同李自成称帝,割让西北,这不就是让崇祯做石敬瑭第二嘛!

    崇祯在心里思来想去,纠结了半天,最终他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条件。

    因为,崇祯非常任何之前一个臣子的话,大明延续两百多年,他之前的历代皇帝,都不曾对敌人割地,赔款过。

    要是到了他这里,又是承认李自成称帝,又是割地,赔款的,那他死后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到时候,他崇祯注定也要想石敬瑭一样,遗臭万年。

    崇祯虽然也希望看到李自成退兵,也不想死,也不想大明亡。

    可是,相比起自己的性命来说,他要保留大明的最后的尊严,留住大明最后的骨气。

    想到这里,崇祯终于有了决断。

    “好了,别吵了!”

    沉默的崇祯突然开口,下面争论不休,就差大打出手的大明官员们,才一个个闭嘴安静下来。

    这个时候,崇祯慢慢从龙椅上站起来,威严的目光扫过下面,开口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大明的国土上,只有朕是真命天子,朕更不会抛弃任何一地的子民,不会割让大明一片土地。

    李自成想让朕的大明割地?赔款?不存在的,痴心妄想。”

    崇祯洪亮的声音,此时响彻着这个大殿内,所有人都能听到。

    崇祯的这一番话,也算是彻底的拒绝了李自成提出的三条和谈条件,他一条也不答应。

第859章 崇祯的自信() 
    859崇祯的自信

    “圣上英明!我大明绝不和闯贼这样的乱逆妥协。”

    听到崇祯这番铿锵有力的回答后,朝堂上那些反对和李自成和谈的官员,纷纷对崇祯,喊道。

    “陛下,三思啊!”

    而那些赞成和李自成和谈的官员,一个个则跪在大殿内,对着崇祯磕头,痛哭流涕的哀嚎道。

    不知道,还以为他们有多忠心呢,实际上还不是为了他们自己着想。

    “好了,都跟朕闭嘴,朕意已决,都不必再说了。”

    面对满朝大臣的全谏,崇祯从龙椅上站起来,坚决的说道。

    “圣上,杜之秩投降闯贼,献出居庸关,实乃罪大恶极啊!请圣上严惩此人,以儆效尤。”

    这个时候,一些官员也终于将目光,瞄上了杜之秩,对崇祯请求道。

    而这个时候的杜之秩,早就站在朝堂之上瑟瑟发抖,就差差点瘫软在地上了。

    “圣上,冤枉啊,献出居庸关的乃是总兵唐通,微臣实际上是反对的呀!

    都是唐通勾结闯贼李自成,打开了居庸关,被逼无奈之下,让李自成带兵打进来,微臣才被李自成俘虏的呀。”

    这个时候,杜之秩重新证明了什么剿灭不要脸,什么叫颠倒黑白,什么叫做睁着眼睛说瞎话。

    杜之秩将打开居庸关,放大顺军入关的所有罪责,全都推到唐通一个人身上,将自己择的干干净净。

    此时的杜之秩在双腿都在发抖,头顶上汗珠不断的往下滴答,也是慌张的不行。

    毕竟,这个时候可是涉及到他小命,对他来说,生死攸关的时刻啊!

    “姓杜的,这个阉狗,胡说八道。

    从居庸关逃回的将士,早就说的清清楚楚了。

    就是你,赶在总兵唐通大人率军抵达居庸关之前,就打开关门,放李自成的人马入关了。

    这才导致,唐通率军抵达居庸关时,居庸关已经被闯贼人马占领。

    唐通无险可守,最终投降了闯贼。

    说到底,总兵唐通率军投降闯贼,虽说罪大恶极,但究其原因,还是出在你身上。

    你是一切罪责的源头,要不是你杜阉狗,居庸关不会这么快被闯贼攻克,唐总兵也不会率部投降。

    圣上,像杜之秩这种临阵投敌,卖主求荣的叛徒,一定要严惩,以儆效尤啊!”

    面对杜之秩的巧辩,当场就有朝廷大臣站出来,反驳道。

    这一刻,杜之秩在心里,知道这次劝说崇祯,让其接受李自成的和谈条件是不可能了,甚至他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都是问题啊!

    杜之秩朝堂上崇祯望去,只见这个时候崇祯正盯着他看呢,眼睛里充斥着愤怒和杀意。

    杜之秩以前也是伺候在崇祯身边的,对于崇祯这样的表情,就知道崇祯已经对他起了杀心。

    “圣上,老臣冤枉啊,请圣上明鉴呢!”

    于是乎,杜之秩‘噗通’一声,直接跪在朝廷之上,对着崇祯‘嘭嘭’的磕头,求饶道。

    这个时候,杜之秩再也不敢讲什么,自己是李自成的使者,作为大顺皇帝的使者,不能向崇祯下跪,这样的比话了。

    面对生死威胁,杜之秩果断下跪,对崇祯磕头求饶,之前的骨气,消失的一干二净。

    “杜之秩,朕对你可不薄啊!

    你却在朕最需要的时候,在背后狠狠地捅了朕一刀,你太让朕失望,太让朕恨了。”

    崇祯低头望着,下面跪着磕头,惊慌不已的杜之秩,咬牙切齿的说道。

    对于李自成,崇祯是恨的,可是对于像杜之秩这样的叛徒,崇祯更是恨极了。

    “来人,将杜之秩拖下去,凌迟处死,立即查处他的府邸。

    朕要告诉天下人,朕绝不会向任何外敌、叛逆屈服看,叛徒必须严惩。”

    崇祯怒声吼道,响亮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震耳发聩。

    “圣上英明。”

    群臣喊道。

    “圣上,老臣冤枉啊,请圣上饶命啊!”

    杜之秩被吓得直接瘫在殿内,屎尿都失禁了,发出一股骚臭味,继续求饶道。

    但崇祯只是冷眼望着他,一语不发。

    很快,一队明军侍卫就冲进来,将吓尿的杜之秩拖出去,准备凌迟处死。

    “圣上,你不能杀我,我乃大顺皇帝李自成派来的和谈使者,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啊!你不能这么做。”

    在杜之秩被一队明军侍卫拖出去的时候,他鼓起最后的勇气,如此喊道,寻求最后的一线生机。

    “哼,朕什么时候承认李自成是皇帝了,他永远都是叛贼。

    在大明国土上,永远只有朕一个真龙天子,天下也永远只有一个大明,永远!”

    面对杜之秩最后的喊话,崇祯冷哼一声,说道。

    “圣上,您拒绝了和闯贼的和谈,接下来恐怕闯贼就要发兵攻城了,咱们得多做准备啊!”

    陈演对崇祯,建议道。

    这个时候,对于崇祯这样固执的决定,陈演也无法改变。

    所以,作为大明首辅的陈演,也只能遵从崇祯的旨意,想着如何帮助大明和崇祯,应对接下来的危局了。

    “嗯,朕已经下令,让蓟辽总兵王永平带来的人马入城。

    此时,京城内足有守军近二十万,燧发枪数千支,上百门火炮,数万颗霹雳弹。

    加上京城坚固的城墙,李自成就算来五十万大军,朕也足以守住京城。

    只要咱们在京城坚守半个月,到时候山东总兵刘泽清,忠勇侯李子霄等人,便会率军赶来勤王,那时闯贼必败。”

    这个时候,崇祯重新坐回龙椅,对下面的陈演,说道。

    也难怪崇祯会拒绝和李自成和谈,到这个时候,崇祯都不相信,李自成能够轻易攻入京城。

    实在是,此时崇祯对于大明京城二十万守军,以及朝廷积攒下来的六千多支燧发枪,数万颗霹雳弹,以及上百门火炮,给了崇祯这个底气。

    此时,大明京城的防御力量,可要比历史上强太多了,特别是在火枪,火炮这方面。

    但其实呢,此时大明京城内的这二十万明军,除了卢象升从山西待回的三万精锐,以及王永平带回的五万明军,还有些是实力。

    其余,京城的大明禁军,以及从周围赶来的各大卫所人马十几万人,那战力简直不堪入目。

    此时,别看明军在京城兵马不少,可很多明军在听到大顺军打过来时,一个个都是惶恐不安,根本没想着抵抗。

    一支军队,武器装备什么的,都是次要的,士气才是根本。

    再加上,此时京城内大部分高官贵胄,暗中都纷纷私通大顺军,甚至有些高官已经和李自成达成了协议。

    此时大明京城的危机,远比崇祯想象的更加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