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822章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822章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霸州一带吗?清军行军速度这么快?”

    李子霄听到韩铜的话后,也是微微一惊,没想到清军这两天的行军速度,比之前还要快。

    “具体路径呢?”

    李子霄望着涿州东南面的霸州,那里距离涿州不算很远,开口问道。

    “这个”

    听到李子霄的询问,韩铜支支吾吾起来。

    “怎么了?”李子霄抬头,望了一眼韩铜,问道。

    “爵爷,属下无能,我们到现在没有探清楚清军所走的具体路径。”韩铜单膝跪下,请罪道。

    “起来,说清楚,怎么回事?”

    “是,爵爷。是这样的,多尔衮将他手下鞑子骑兵,以千人为一队,纵横在霸州这一片地界上。

    我们的斥候根本无法靠近,一旦被鞑子骑兵发现,如果不及时逃走,便会被鞑子骑兵团团围住。

    我们已经损失了几十名斥候,依旧无法穿过鞑子骑兵弄出的这片隔离区,无法找到清军车队具体走的路径。

    属下无能,还请爵爷责罚。”

    听完韩铜的话后,李子霄眼睛微眯,站在那里,沉声道:“多尔衮这招够绝啊,就欺负本爵手里骑兵少,是不!

    多尔衮你等着,总有一天,本爵会率骑兵杀到关外,就用你们最骄傲的骑兵,击败你们。”

    “算了,多尔衮这种打法,你们斥候营没办法是正常的,这不怪你们。”

    李子霄摆摆手,对韩铜说道。

    “那爵爷,咱们现在找不到清军车队的具体路径,怎么打?”罗超问道。

    “这个不难,你们来看。”

    李子霄重新指向地图,说道:“还是那句话,鞑子不管走那条路,他们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北面。

    此时,他们在霸州地界,虽然有四五条往北走的路。

    但你们看,其中有两条,是奔着京城去的,多尔衮不可能带兵去京城吧,所以这几条路就排除了。

    根据本爵猜测,多尔衮想要撤回关外,只有两条路供他选择。

    一是走密云那边的长城关口,进入草原,再绕道返回鞑子的地盘。

    只不过,多尔衮要是走这条路,几乎就是贴着京城而过,此时京城附近和还有十几万明军。

    虽说这些明军战力不堪入目,但毕竟人多,一旦被缠住,也将迟缓清军行军。

    多尔衮此时还以为,咱们的主力人马正在后面追击他们呢,所以他不会太冒险走密云这边出关的。

    所以,多尔衮必然会选另外一条路,也就是走他们入关时的路,由顺天府进永平府,走蓟州镇的青山口那边出关。

    如此一来,我们便可大体推断出,清军要走的路径了。

    不管他们走那条路,都绕不过香河,咱们就去那里以逸待劳,等着清军。”

    “哈哈,的确如此,那我们就去香河提前堵住鞑子的前路,以逸待劳。”罗超笑着说道。

    “好了,本爵已经连夜安排人,将涿州城内咱们之前储备的甲胄武器,送到营地来了。

    武器数量足够了,本爵看你们的士卒多只是丢弃了铠甲和盾牌,长刀,长枪和火枪,倒是带来不少。

    但可惜,甲胄的数量还是不足,铁甲只有不到五千套,棉甲和皮甲倒是多些,反正是不可能完全装备咱们三万多人的了。

    所以,本爵决定,甲胄、盾牌,优先装备给刀盾兵,铁甲不够,那就分棉甲,火枪手最后分甲胄。”

    李子霄无奈的说道,他们在涿州虽然事前有储备,但只是为了补充之用,哪能想到像此时这样的情况啊。

    此时的三万多白龙军士卒,几乎全都没了铁甲和棉甲,完全就是等同于一次大换装啊!

    所以,李子霄只能将甲胄,分给最需要的刀盾兵。

    毕竟一旦打起来,他们是要守住火枪手的两翼,顶在火枪手前面的,对于甲胄最需要。

    “爵爷,我们的火枪手对于甲胄需求量不大,属下想知道的是,咱们火枪手的弹药,是否充足啊!”

    听到李子霄的话后,赵子龙出声问道。

    确实,相比起白龙军刀盾兵对于甲胄的需求,白龙军火枪手最需要的是弹药。

    “哈哈,这个你们放心,弹药不是甲胄,那玩意一小个一小个的,咱们白龙军什么缺过,弹药足够我们打一场大战役了。”

    李子霄哈哈一笑,说道。

    “那爵爷,咱们什么时候出发,香河距离涿州,差不都也得有三四天的路程。”

    “嗯,你们回去集结人马,午后就出发。

    放心,清军这一次路程比我们还要远,行军速度比我们还要慢,咱们定然会比他们更早抵达香河的。

    这次,将该带的武器,火器,全部带上,鞑子大军毕竟还有五万余人,咱们也不能大意,弄不好会是一场苦战。

    你们下去安排啊!”

    “是,爵爷。”随即众将离去。

    而不到一个时辰后,白龙军三万五千余大军,就浩浩荡荡的离开涿州城,朝着东北方向而去。

    罗超和徐谦的两支骑兵营,负责开路,先奔赴香河,通知那里的县令,为白龙军修筑工事。

    香河属于靠近京城的县城,而且朝廷的营州前屯卫就在这一带,虽然以前也被鞑子劫掠过。

    但香河县城一直不曾被鞑子攻破过,这里还一直被朝廷掌控,这对李子霄来说,算是比较方便了。

    (本章完)

第772章 豪格撤军,对峙香河() 
    772豪格撤军,对峙香河

    就在李子霄和多尔衮的清军南路军主力,纠缠在河北大地上的时候,崇祯十五年十月十五人,皇太极在盛京驾崩。

    比同期历史上,皇太极差不多早驾崩一年。

    要问皇太极为什么比历史上早死,李子霄绝对是最大的推手。

    这几年,清军在白龙军手上吃了多少亏,让皇太极多操多少心。

    特别是上次李子霄率军渡海攻入关外,甚至一度杀入盛京城,差点掳走大玉儿,让皇太极气急败坏,身子每况愈下。

    而这一次,阿巴泰在辽东半岛的惨败,直接让原本就虚弱不堪的皇太极,直接吐血昏迷,加快了他的死亡。

    随着皇太极驾崩的消息传到入关的清军耳中,让山西境内的战况,最先发生了出于意料的转折。

    原本,阿济格和豪格率领的两路清军,已经打到太原北面。

    阿济格被吴三桂挡在了太原北面的天门关,而豪格率领的三万余清军,也正猛攻忻县。

    而忻县有卢象升亲自坐镇,加上戚威率领的一万多白龙军将士在十三日赶到忻县,支援卢象升。

    使得接下来几日内,豪格虽然派兵强攻忻,折损两千多人马,忻县却在卢象升和戚威的防守下,固若金汤。

    无奈,豪格只得放弃进攻忻县,转而向北攻克定襄,忻口,郭县,甚至在十九日打下了代州,强攻雁门关。

    好在,雁门关有卢象升留下的六千余明军,又来由于豪格率领清军攻克代州,让振武卫大量明军也逃到了雁门关。

    使得雁门关的明军数量,激增到两万余人,虽然那些逃来的卫所军,战力孱弱。

    但雁门关内的守军,还是以卢象升留下的六千守军为骨干,依托雁门关雄壮的城关,守住了豪格两日的强攻。

    时间到了二十二日,原本正在进攻雁门关的豪格,突然率军离去,让雁门关的明军长松了一口气。

    原本雁门关的这些明军将士们以为,豪格率军离去,定然是打不下雁门关,率军进攻其他州县去了。

    可是,一连等了好几天,卢象升都没见到豪格再率军返回。

    甚至,卢象升派出向定襄一带,打探情报的明军斥候汇报,说攻克定襄,忻口,郭县一带的清军,全都不见了。

    那些清军带走了大量百姓和钱粮,消失不见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卢象升,心里一咯噔,他以为豪格这是率军南下,和正在进攻天门关的阿济格所部汇合,准备全力进攻太原了。

    于是乎,卢象升便和戚威率领一万五千多白龙军、明军将士,离开忻县,火速赶往西南方向的天门关。

    可结果,当卢象升和戚威率军赶到雁门关时,发现这里的战事竟然也已经平息了。

    虽然城外的数万清军还没有撤走,但这些清军却没有在进攻天门关。

    卢象升和戚威率军进入天门关后,询问此时守在天门关的吴三桂,清军为何不攻城了。

    吴三桂告知卢象升,一天前城外的清军还在攻城呢,就在二十七早上,城外的清军突然停止了攻城。

    并且,也没有见到有清军的援军过来。

    听到吴三桂的讲述后,卢象升和戚威都一阵懵逼,搞不清楚豪格率领的那三万多清军去哪了?

    难不成飞了不成?

    可是接下来,让卢象升,戚威、吴三桂等人更目瞪口呆的是。

    原本还在强攻天门关,誓要进攻太原的阿济格所部,四万余清兵,竟然也在第二天,也就是二十八日这天,带着他们裹挟的数万百姓和劫掠来的钱粮物资,撤军了。

    一开始,卢象升还以为这是清军的阴谋,派出大量明军夜不收,尾随在清军后面一路打探。

    很快,明军的斥候们就传回消息,清军确实撤军了,而且一路撤出了宁武关。

    卢象升等人听到清军,都已经撤出了宁武关,这绝对不是演戏耍阴谋,清军这是真的撤军了。

    撤得干净利索,撤得某明奇妙,一时间卢象升等明军将领,纷纷想不明白。

    卢象升这些明军将领们,虽然想不明白,但却不妨碍普通明军士卒们,大肆庆祝。

    “多半是清军那边发生什么大事了。”

    卢象升猜测道。

    “不管鞑子那边发生了什么大事,现在清军撤军了,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好事。

    既然清军已经撤军,咱们就应该赶紧收复失地,重新占领宁武关,将这里的消息向京城汇报。”

    很快,卢象升也想明白过来,果断下达‘反攻’命令。

    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最先抵达宁武关的百余明军骑兵,就夺回了宁武关。

    卢象升等人不知道的是,阿济格的撤军,当然是不情愿的,但却不得不撤军。

    因为,这个时候的阿济格已经收到了关外的密报,知道皇太极于十五日驾崩。

    而豪格整整比阿济格,早四天的时间知道这个惊天消息。

    在雁门关外,收到自己母亲亲自派人送来的这个消息后,豪格果断率领手下以鞑子镶黄旗为主力的三万清军,放弃攻打雁门关,绕道宁武关出关。

    豪格甚至都没有派人通知南面的阿济格,等到阿济格收到清廷派人送来的这个消息时,豪格都已经率军快要出了山西境内了。

    得知豪格早就率军离去的消息,阿济格脸色冷森,他当然知道豪格为什么不通知他。

    阿济格知道,说到底他怎么也是多尔衮的一母同胞的兄长,豪格从未信任过他,其实一直都在提防他。

    皇太极驾崩这么重要的事情,豪格既然提前得到了消息,当然不会告诉阿济格,当然会自己悄悄先回去。

    因为,豪格早一步率军回去,就有可能取得先机,登上皇位。

    要知道,此时鞑子八旗人马,除了皇太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