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742章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742章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李子霄啊,算你仗义。来人,备马,本帅要入宫面圣。”

    卢象升在得到李子霄的书信后,便知道李子霄决心亲自带兵入山东迎战多尔衮的鞑子大军。

    同时在涿州,给自己留下一万士卒,由戚威率领,可以交给他指挥。

    李子霄建议卢象升,挑选部分明军精锐,在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等边军人马赶到京城后,便可由他亲自率领,前往山西对付鞑子。

    对于李子霄的建议,和卢象升想的不谋而合。

    卢象升之前的打算,就是自己去对付山西的鞑子,让李子霄去对付山东的鞑子,绝不能坐视鞑子在国内大肆劫掠。

    很快,卢象升就来到皇宫,见到了崇祯,将李子霄的提议,告诉了崇祯,希望得到崇祯的同意。

    “好,朕准了。现在朕封爱卿为这次抵御鞑子作战大军主帅,李子霄为副帅,分别负责山西和山东的战事。”

    崇祯最终也只能同意李子霄的提议。

    当然,卢象升在向崇祯汇报时,将这说成是他的提议,而不是李子霄的,毕竟卢象升知道崇祯现在对李子霄印象不太好。

    甚至于,崇祯在心里,还真不想给李子霄一个副帅的职位。

    但随即崇祯一想,这次要想抵御住杀进山东的鞑子,估计他还得指望李子霄,指望山东总兵刘泽清,恐怕不太靠谱。

    无奈的崇祯,最终还得封李子霄为副帅,名义上仅次于卢象升。

    崇祯相信,以此时李子霄的嚣张跋扈,或许他也就只甘心屈居于卢象升之下。

    这要是崇祯封刘泽清为副帅,让李子霄入了山东后,要听刘泽清的指挥,崇祯相信李子霄绝不会干的。

    皇帝也要向臣子妥协的,特别像现在这样,崇祯这个皇帝处于弱势,李子霄还是一个‘藩镇’,崇祯再无奈也只能让步。

    时间到了九月二十日,戚威也收到卢象升派人送来的命令,让他率军北上先和他汇合。

    同时,卢象升也在他手里的十万大军中,挑选出了两万精锐,又让通州的洪承畴送来三万明军精兵。

    让卢象升手里暂时有了六万精锐,这是他准备带着入山西和鞑子作战的。

    而卢象升现在就等,吴三桂率领的两万关宁铁骑抵达京城了,到时候他便有胆气去山西阻止鞑子了。

    吴三桂进入山海关后,行军速度稍微快了起来,但依旧和他们骑兵速度不符。

    要知道,鞑子的骑兵先锋,可以一天内强行军近百公里地,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按说不会输给鞑子多少。

    但吴三桂率军入关后,行军速度也不过才一天四五十里,对于骑兵来说,这基本上算是很慢了。

    直到吴三桂接到自己派出去探子传回来的消息,鞑子已经离开京城,朝着山西和山东而去。

    到了这个时候,吴三桂才下令让全军全速行军。

    在吴三桂赶到京城之前,其他几路人马,比如此时的宣化总兵李辅明,蓟州中协总兵唐通,西协总兵白广恩等将领率领的人马,也纷纷抵达京城。

    为此,崇祯特别下令,洪承畴,李辅明,唐通,白广恩等明将合军一起,兵力超二十五之多,全部驻扎在京城附近,保卫京城。

    卫京部队以李辅明为主帅,洪承畴,唐通,白广恩三人位副帅,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拱卫京师。

    即便此时鞑子东西两路大军分兵,分别奔着山东和山西而去,但崇祯依旧不敢放松对京城的防卫。

    鞑子骑兵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崇祯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鞑子队伍又杀回来,威胁到京城。

    至于对付南下山东,和西入山西的两支鞑子大军,崇祯准备全部交给卢象升和李子霄等人,去负责吧!

    (本章完)

第698章 入德州,雁门关() 
    698入德州,雁门关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啊!!】

    崇祯十五年九月二十二日,经过两日的行军,李子霄率领五万人马抵达德州。

    “拜见李爵爷。”

    德州县令周温带着德州一众大小官吏,在德州城门外迎接李子霄。

    那怕是这一天下起了大雨,德州县令周温依旧冒雨在城门口迎接李子霄。

    李子霄提前派出的斥候,昨日就抵达了德州,通知了德州知府和守备,告诉他们大军要来。

    “嗯,让你们为本爵大军选的驻地,你们可选好了?”

    李子霄骑在马上,看着前面行礼的两人,沉声问道。

    大雨打湿了李子霄的铠甲,顺着铁甲流下去,李子霄身后的五万大军同样也是冒雨行军。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李子霄没有料到,也无法避开,只能冒雨行军。

    “爵爷放心,我们不仅为爵爷的大军准备好了驻地,只不过今天突降大雨,爵爷大军的营地恐怕难以搭建。

    不过,下官已经提前在城北,腾出了一千户百姓的民房,可以暂时供爵爷大军将士休整,不能让爵爷的将士们入城后还淋雨。”

    周温脸上对着笑容,对李子霄说道。

    原本,周温他们得知鞑子大军离开京城南下时,他们一个个也十分惊慌。

    而现在李子霄率大军而来,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听到周温的话后,李子霄的眉头微微一皱,他知道周温说的腾出一千户百姓的民房给他。

    这些百姓多半不是自愿让出民房的,多半是周温采用强制手段强迫那些百姓做的。

    但这个时候,李子霄虽然对于周温的这种做法不喜,但却也知道,他不能让自己的将士这样一直淋雨。

    不然肯定会有不少将士着凉感冒,出现非战斗减员的。

    眼看鞑子就要南下打过来了,这个时候李子霄尽量不能让他的队伍中,出现任何的非战斗减员。

    所以,李子霄此时也就接受了周温的这种做法,决定暂时让手下将士,入驻他们腾出的一千民居,直到大雨结束。

    “周县令,待会本爵会让手下将领,带一批粮食过去,你将腾出民居的那一千户百姓全部召集起来。

    本爵会给他们每家每户发五十斤的粮食,这件事你要安排好,明白吗?”

    听到李子霄的话后,周温抬起头,淋着雨望了李子霄一眼,然后对李子霄一拜,道:“下官在这里替那些百姓,谢谢爵爷了。”

    “嗯。”

    李子霄点点头,然后对着旁边的李岩,说道:“让大军入城吧!”

    哗哗哗!

    虽然天上下着暴雨,但李子霄的这五万兵马的行动,却丝毫未乱,一队队的依然拍着整齐的队形,踏着统一的步伐进入德州城内。

    “轰轰……”

    上空浓密的乌云中,突然出现了一道闪电,瞬间闪亮的强光,照耀在白龙军行军队伍的头上。

    突来的闪电光亮,照亮了大片范围,让周温等德州城内官员,更清楚的看见这支满是泥泞队伍的身影。

    那些渐渐走入城内的白龙军士卒们,面无表情的严峻神色,让周温等官员都感到震撼,他们没想到白龙军的军威,竟然如此严整。

    “如此剽悍的勇士,如此严整的队伍,李爵爷手下尽是强兵猛将,果然名不虚传啊!

    要是我大明再多几支李爵爷这样的强悍人马,何愁建奴不灭,岂能让那些关外蛮夷如此肆虐在关内。

    现在李爵爷率军来了,德州城有救了。”

    望着从自己身前走过去的白龙军将士,周温非常激动的,发自肺腑的说道。

    这场突来的大雨,也并非一点好处没有,至少这大雨也对此时肆虐在河间府的鞑子大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鞑子打下天津三卫后,多尔衮在随后两天,又分兵四路,分别攻占了保定,文安,青县,静海等周边数座县城。

    多铎的先锋军甚至已经打到了沧州,速度已经算是很快了,但就是因为这场大雨,让他们不得不躲入城内休整。

    这两天里,吴三桂率领的两万关宁铁骑,也终于赶到了京城。

    吴三桂入京面圣,崇祯虽然在心里对吴三桂有些不满,但此时也不能过分苛责,直接将其划给卢象升统领。

    随即,卢象升也在二十一日这一天出兵,正式朝着山西赶去。

    而这个时候,阿济格率领的鞑子西路军,已经正式进入山西境内。

    杜度率领的鞑子先锋,更是已经连下数座坚堡,俘虏上万百姓,劫掠无数,直比蔚州而去。

    而这个时候,山西总兵贾长鸣终于解决了召集的,六万勤王大军的钱粮问题。

    从太原发兵不久,刚走到忻口一带,就收到了朝廷派人送来的消息,知道鞑子入山西了。

    “他娘的,这些狗鞑子怎么突然想起杀到我山西来了,真是麻烦。”

    山西总兵贾长鸣收到这个消息后,当场脸色就垮下来,咒骂起来,知道自己麻烦大了。

    随即,山西总兵贾长鸣立即率军继续北上,更是派出仅有的一支骑兵,让自己的亲信将领统帅,提前北上雁门关。

    打开明末山西的地图,就会发现北面一半的山西地盘,都属于最北面的大同府和中间的太原府。

    最北面的大同镇更是整个山西北面的屏障,也是整个大明北面非常重要的屏障,在这里足有十几个卫所。

    这些卫所是大明用来抵御北面蒙古人,以及其他蛮夷入侵准备的,大同是大明北方少有的重镇之一。

    只可惜,这一次鞑子是从东面来的,这就让大同镇北面的很多险要的关隘,似乎都派不上用处了。

    但即便如此,大同依然属于大明最难攻克的几处重镇之一,不差给山海关。

    唯一比山海关差的,或许就是大同这边没有那么多明军精锐,朝廷常年缺饷,让这里的十几处卫所,出现大量吃空饷的情况。

    正常一个满编千人的卫所,其实能有三四百人就顶天了。

    除了大同镇外,山西另外一处非常重要的关口,就是太原北面的雁门关,这里是从北面入太原府的必经之路。

    山西多山,地势复杂,只要雁门关,宁武关这两座重要关口,掌握在明军手里,鞑子就入不了太原府,他们顶多在北面的大同府祸害。

    其中雁门关更靠近鞑子从东面来的方向,而宁武关在西面,贾长鸣只派人前去提醒那里的守军,并没有派人马过去。

    这也是为什么,山西总兵贾长鸣得到鞑子入山西的消息后,便如此火急火燎的派亲信人马北上雁门关的原因了。

    与此同时,贾长鸣也派人,给此时的大同镇总兵姜瓖报警,让他小心鞑子来了。

    第二天,贾长鸣再次收到朝廷的信差,知道卢象升要率军赶来,并且朝廷让山西所有明军,都要听从卢象升的指挥。

    包括山西总兵贾长鸣,大同镇总兵姜瓖都不例外。

    两天后,贾长鸣率军到了雁门关,看着这座险要巍峨的险关后,贾长鸣脸上总算是露出了笑容。

    “总兵大人,刚刚蔚州传来急报,说他们那里已经发现了鞑子大军的踪迹,向我们求援。

    不仅蔚州,广灵,灵丘,应州等地,以及安东中屯卫所的白满游击将军,也派人向大人求援。”

    贾长鸣刚到雁门关后,就收到了北面大同东面好几个州县和卫所的求援。

    “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