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546章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546章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觉华岛是一座岛屿,距离岸边足有二十多里地,海水成了保护觉华岛的天然屏障。

    鞑子是没有水军的,而他们最厉害的骑兵,也没办法越过海水,进攻觉华岛。

    于是,努尔哈赤只能等到隆冬时节,等待寒冷的气温让海水结冰,便可从岸边履冰,直达岛上。

    岛上的大明守军,为加强防御,沿岛凿开一道长达十五里的冰壕,以阻挡鞑子骑兵的突入。

    可惜没什么卵用,最后鞑子近万骑兵,还是由冰上攻上了觉华岛,从靺鞨口登岸,攻入囤粮城北门,猛烈厮杀,冲进囤粮城中。

    鞑子骑兵一阵驰突乱杀,岛上水兵阵脚大乱,鞑子骑兵放火焚烧城中囤积粮料,浓烟蔽岛,火光冲天。

    大明岛上官兵拼死抵抗,岛上诸将皆战死,却依旧挽回不了战败的下场。

    此战,明军损失惨重。

    觉华岛上的七千余名明军和商民七千余人,全都被鞑子杀戮。

    同时,岛上囤粮城里的粮料八万余石和船两千余艘,也都被鞑子焚烧。

    觉华岛主岛作为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算是彻底被鞑子摧毁了。

    而战后,根据大明的统计,鞑子此战战死近三百名鞑子骑兵,竟然就被大明将领称之为鞑子损失惨重。

    不得不说,到了崇祯这个时候,鞑子的精骑可以称得上是东亚陆地最强军队,也不为过。

    在野战,几十个鞑子骑兵,追着几千明军杀的场景,真不是假的。

    主要也是这个时候的明军士卒,良莠不齐,真正明军精锐,至少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比如吴三桂手里的关宁铁骑,就是为数不多,敢和鞑子骑兵正面硬刚的明军。

    那一战过后,觉华岛的战略位置大大下降,这些年来,明军虽然依旧掌控着觉华岛,并且重新在这里设置水师,甚至囤储粮食和军械。

    但依旧远远无法和当年觉华岛的规模相比,而且明军也不敢再将全部粮食,都放在觉华岛上了。

    当年的觉华岛一战,只能说鞑子赢得非常侥幸,要知道鞑子想要越过二十多里长的冰面,攻上觉华岛,先不说难度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的时间也少的可怜,只要觉华岛守军敢主动出击,将鞑子阻击在冰面上稍微长一点时间。

    鞑子就根本没有机会,攻上觉华岛,甚至寒冷的气候,就是他们最大的杀手。

    要知道鞑子只能选择天亮之前,最冷的一段时间进攻。

    只有那时候的冰面,才能承载他们骑兵前进,可惜占据天时地利的觉华岛守军,这都打不赢。

    李子霄只能说,明末后期大明的那些将领,真的是有些菜啊!

    陆远的第一舰队带着李子霄,用了一天的时间,赶到了觉华岛。

    此时的觉华岛上,不过只有明军一千余人,船只百余艘,发现突然出现在岛外的这支庞大舰队,也是将岛上守军吓了一大跳。

    好在,随后他们看到这支舰队上,竟然悬挂着大明的旗帜,才让他们松了一口气。

    岛上的大明守军,自然不可能抵挡李子霄的登陆了。

    这个时候,拒守岛上的明军将领,只有一个小小的把总,见了李子霄只能乖乖跪拜。

    “你们派人给宁远城的洪大人传消息,就说镇国将军李子霄现在就在觉华岛,希望可以见他一面,顺便给他带来一批礼物。”

    李子霄对着岛上那个明军把总说道。

    很快,那个明军把总就把李子霄的话,传到了宁远城。

    第三天,岸上就来了三艘船。

    “李大人,在下吴三桂,可是久闻李大人的威名啊!”

    李子霄看着这个登岛的人,也有些意外,没想到来的不是洪承畴,而是吴三桂。

    穿越到大明之前,吴三桂也算是李子霄比较熟悉的,明末人物之一了,当然名声可不怎么好,大汉奸一个。

    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是宁远团练总兵了,而李子霄也是南直隶总兵,两人官职相等,所以吴三桂见到李子霄,两人都无需行礼。

    此时,李子霄看着走到他跟前的吴三桂,仔细打量着。

    吴三桂长的还是很健壮威武的,鼻子很高,面白无须,眼睛很有神,正笑着和李子霄打招呼。

    “原来是吴大人,李某也是仰慕已久啊,竟然幸得相见。”李子霄笑着回应道。

    要知道,吴三桂能在二十七岁就当上宁远团练总兵,并不全靠的是他舅父祖大寿和父亲吴襄的关系。

    吴三桂本人也算是个很有谋略的将领,而且他还数次参与大明与鞑子的战斗,立下不少战功。

    年轻时候的吴三桂,也算得上是有勇有谋了。

    有一次,鞑子大军绕道蒙古入关,祖大寿应朝廷之命支援,在建昌与鞑子相遇。

    当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还是是辽东总兵,他亲率骑兵出去侦察敌情,结果被鞑子一支小股部队包围。

    当时祖大寿担心前去救援,会被鞑子趁机突入,不敢轻易出战。

    这个时候,吴三桂不顾祖大寿的命令,只带着几十名家丁就驰马出击,一马当先横枪跃马,一路杀进了鞑子的包围圈中。

    他杀入敌群之中,接应吴襄又一路杀了出去。

    当时附近就有三万鞑子,得知围住了吴襄,大股鞑子赶来,吴三桂就带着几十骑,接应他父亲吴襄一路血战,突围杀出。

    当时祖大寿率领的明军数万大军,就鞑子主力相隔着不远,出于双方的忌惮,都没敢冒然大举出击。

    结果让吴三桂冲破了那支鞑子小股骑兵的包围,救回了他的父亲。

    正是那一战,吴三桂勇冠三军,孝闻九边,都说他纯忠极孝,聪俊绝人,连崇祯都听说了他的忠孝之名。

    有了这名声,加之吴三桂深厚的身份背景,还有武举人身份,吴三桂仕途是一帆风顺,二十七岁就做到了总兵之位。

    先不说吴三桂后面会投降鞑子,引鞑子入关,但至少此时,他对大明还是比较忠诚的。

    只不过,李子霄奇怪的是,为什么来的不是洪承畴,而是吴三桂。

    “或许是辽东战局紧张,洪承畴走不开吧。”李子霄在心里想道。

    接着,吴三桂的一番话,也证实了李子霄的猜测。

    “哈哈,李大人,实在是抱歉,锦州前线战事胶着,洪总督实在是走不开,就只能劳烦在下过来见将军了。”

    吴三桂对待李子霄的态度,还是非常客气的。

    同时,吴三桂在来之前,也对李子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对于李子霄在短短三四年内,就从一介土匪头子,晋升到了镇国将军,总兵之位,感到不可思议。

    (本章完)

第516章 还想买燧发枪,不可能!() 
516火炮换战马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啊!!】

    更让吴三桂不敢置信的是,李子霄只用了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就拉起来一支强大的军队。

    更让吴三桂眼红的是,李子霄占据江北,连朝廷都插不上手了,简直就是割据自治的架势。

    江北虽然比不上江南富裕,但情况总比辽东好太多了,不需要时刻面临关外鞑子的进攻。

    说实话,李子霄的崛起之路,突然间给了吴三桂很大的启发,让他心里生出了不少的心思。

    同样是手握重兵,吴三桂突然在心里有些羡慕起李子霄来。

    甚至一些大胆的想法,逐渐在吴三桂的脑中形成。

    不过,吴三桂的根基在宁远,这让他很无奈,根本无法避开鞑子。

    因为鞑子如果想要入关,就必须啃下宁锦防线,除非吴三桂主动投降鞑子,否则战斗欧是无法避免的。

    但至少现在,吴三桂还没有投降鞑子的念头。

    这一次,洪承畴实在是在宁远走不开,要不然洪承畴也很想和李子霄见一面。

    而这次,吴三桂也是受了洪承畴的委托,来找李子霄买炮的。

    先前李子霄给朝廷一批火炮,足有上千门,但多是些虎蹲之类的小炮,里面有几十门红夷大炮,质量却比朝廷铸造的要好。

    这批火炮绝大部分,都被崇祯下令运到了宁锦防线。

    只不过,洪承畴在看过后,却并不怎么满意。

    洪承畴早就知道,李子霄手上有大批新式的西洋炮,白龙军之所以能够在于鞑子的一战中,取得骄人战绩。

    依靠的正是犀利的火器,而火炮就是重中之重。

    此时,崇祯为了防备鞑子入关,将大明大部分火炮,都调往了锦州,洪承畴手里是不缺虎蹲炮,佛郎机等这种大明官兵常用火炮的。

    特别是,做为朝廷花费无数钱粮打造的关宁军,正是洪承畴手里的王牌队伍。

    他们就不缺虎蹲炮、灭虏炮,佛郎机这样的旧式小炮,他们希望得到是李子霄的新式火炮,堪比从红夷手里买来的重炮。

    同时,随着皇太极开始在锦州前线发力,洪承畴手下的明军与鞑子,这段时间的交手越来越激烈。

    经历了白龙军火炮打击的鞑子,比历史同期更加重视火炮的发展,使得此时鞑子手里的火炮远比同期历史上要强得多。

    如此一来,可怜的洪承畴在火炮上面的优势,这下子也消失了,前方战事毕竟艰难。

    “李大人,吴某也不跟你绕弯子了,这次吴某也是受了洪总督的委托,来向李大人购买火炮的。

    此时鞑子在锦州的攻势日急,洪总督的压力很大,而且鞑子的火炮比以往强大了很多。

    我们这边迫切需要一些大口径的火炮,来压制鞑子的火炮。

    还请李大人看在咱们同为朝廷,为圣上效力的份上,一定不要推辞,洪大人说了,愿意用银子从李大人手里购买火炮,绝不让将军吃亏。”

    李子霄听到吴三桂如此直言的,道明来意后,他并没有感到意外。

    “哈哈,吴总兵言重了,你说的没错,咱们同为圣上效力,本就应互相协助,目前我正派兵在辽南牵制尚可喜。

    而且这一次,我也确实想为锦州的战事,尽一份力,我倒是带来一些火炮。

    至于价格嘛,你们放心,我都会按照成本价计算,绝不赚你们一分钱,而且火炮的质量,李某可以绝对保证。”

    李子霄很慷慨的说道。

    李子霄这一次,本来就是来给洪承畴送大礼的,火炮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

    当然李子霄不可能白送,肯定是要卖的,顶多他将价格卖低一点,少赚一些银子,也算支援洪承畴了。

    而且这也能给鞑子制造更大的麻烦,争取让洪承畴在松锦多坚持一段时间,李子霄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李大人果然明理,吴某代宁锦前线的将士们,感谢将军,不知李大人,这火炮的价格如何算。”

    吴三桂此时听了李子霄的话后,也是很高兴,看样子他这一趟没有白来。

    于是,吴三桂便拍了拍李子霄的马屁后,就急不可耐的询问有关火炮价格的问题。

    “四千斤的十八磅红夷大炮,每门六千两银子,三千斤的十二磅红夷大炮,每门四千两银子,八磅炮每门两千两银子,六磅炮每门八百两银子。

    同时,我可以免费,为每炮附送全套辅助工具,以及一百颗实心铁弹和一百颗爆炸弹,附送炮架,但不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