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262章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262章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子霄听着,不由得点点头,这种暴利的买卖,吃独食是最招人记恨的。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为了钱,不少人都敢冒什么危险,哪怕是万家在扬州势力庞大,同样有人敢对付他们。

    随后,李子霄更从关道文那里得知,这里面的一些利益纠缠。

    此时明末,朝廷虽说也是执行盐铁专卖。

    不过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朝廷将盐低价卖给那些盐商,再有这些盐商销售到各地。

    每一斤官盐的售价是一分银,但那只是最低价。

    盐价经常会涨,有时价格甚至会达到每斤六分银。

    而那些盐商从朝廷手里拿的盐,是多少成本呢?

    每引八钱的价格和五钱五分的税率,一引足足三百斤。

    一引三百斤盐,不过八钱进价,加五钱五分的锐率。

    就算按一分银一斤的价格出售,都能卖三两银子。

    这中间有一两六钱五的差价,就算中间还有运输分销等环节,可这利润也是极为惊人的。

    何况,这些盐商还经常拿着盐,引夹带私盐,直接从灶户手里收盐,成本更低,还漏税。

    因此,纲盐法实行以后,无数的人发了,权贵们发了。

    盐商们更是发了,微商、扬州商人等,强势崛起,造就无数大盐商,富可敌国。

    一斤上等猪肉不过两分银子,一斤官盐却卖一分银,甚至有时卖到六分银,相当于三斤猪肉价,可想而知有多大的利润。

    实际上,这盐并没有什么官私之分。所谓官盐,私盐,只是有没有纳了税的专卖盐。

    卖盐如此大利润,当然人人眼红,万家就盯上了这块肥肉。

    可因为垄断性,导致一般的商人根本没法得到食盐运销权。

    哪怕是万家也不例外,他们之前就是这个圈子外的人,现在想要进这个圈子,势必会挤走一部分人的利益,那些人当然不乐意了。

    因此万家便铤而走险,直接卖私盐。

    明末时的私盐,很泛滥。

    官盐一斤至少一分银,而私盐呢?一斤只要一厘五,一斤官盐的价钱可以买四十斤私盐。

    如此一来,百姓当然更愿意买私盐。

    不过这样一来,那些拥有垄断权的盐商,当然就不高兴了。

    卖私盐的人很多,既有肩挑背扛的小盐贩子,也有那些车载船拉的大盐贩。

    甚至还有许多,其实本身就是盐商,他们暗地里往其它盐商的区域销售。

    苏北这里属于两淮盐场的盐区,本就是产盐区。

    从这里获取私盐更加防方便,而且价格更加低廉。

    贩卖私盐极为暴利,可以说,到处都是卖盐的,各种私盐贩子,层出不穷。

    而此时万家,就是苏北一带最大的私盐贩子。

    这些人就等于在抢钱,抢拥有真正合法垄断权的盐商的钱。

    现在民间有个流言,说贩盐之获,利五而无劳。

    五倍的暴利却无劳,谁不心动。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

    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敢犯任何罪行。”

    三倍的利润,就敢犯任何罪行,何况贩盐有五倍的利润呢!

    (本章完)

第259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59狗咬狗的游戏

    (今天的章节奉上,谢谢兄弟的月票支持,坚持不断更,例常求求收藏和订阅,谢谢!!)

    三倍的利润,就敢犯任何罪行,何况贩盐有五倍的利润呢!

    说到底,官盐成本高,而私盐成本低。主要还是因为官盐经营方式僵化,而私盐经营方式灵活。

    且朝廷划分盐界,使得市场人为分割,正常的官盐运销体系被破坏,私盐因此能取而代之,大行其道。

    尤其是盐禁的松驰,使得大批人敢于加入贩私盐的队伍,而盐政官吏的徇私枉法,又纵容甚至参与到了贩私的活动,朝廷根本无法治理私盐。

    因此盐商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要么就大量夹带私盐,因此偷税漏税。

    要么就也自己贩私盐,销往其它盐商的专卖区域。

    再要么,就是建立起自己的私人武装,自己出力打击私盐贩子。

    而万家越做越大的私盐买卖,严重影响了其他盐商的利益,估计这次暗中给万家下绊子的,绝对少不了那些盐商们。

    而且,有了这些私盐贩子的存在,让朝廷在盐税这方面的收入大大减少,也难怪崇祯会关注这一方面。

    此时的崇祯可都快要穷疯了,听到那些私盐贩子,估计恨的牙根都痒痒。

    国内消灭李自成等叛乱需要钱,安抚各地灾民需要钱,抵御关外鞑子,维持辽东防线,养着那支关宁铁骑更需要钱。

    之前由于下面瞒报,崇祯不知道这些,现在有人将私盐得的事捅到了崇祯那里。

    崇祯一听,因为这些私盐贩子的存在,朝廷每年少收几十万的税赋。

    对于此时,大明朝每年不过两百来万两的总税赋来说,那可是一笔不小的银子,不派人查才怪。

    首先被盯上的就是扬州的万家,这次林永年空降到扬州,其实就是朝中两方势力的博弈。

    第二天,李子霄就亲自去林永年的知府衙门拜访林永年,林永年很看重李子霄,亲自摆宴款待。

    “李将军,我今早听城外有人来报,说在扬州附近有一支百余人官兵,正在到处追杀那些流窜的倭寇。

    这支官兵悍勇无比,竟然将流窜在扬州周边村镇的倭寇追杀的无处藏身,纷纷逃入大江了。

    本官就是想向李将军证实一下,城外那支官兵可否是李将军的手下?”

    林永年也是今早收到这个情报的,对于扬州周边还有不少残余倭寇抢掠百姓,林永年也是知道的。

    可是,他数次向周边卫军传达命令,让他们出兵剿灭这些霍乱百姓的倭寇,可是那些卫军根本就没有出兵的意思。

    周围的卫军们也都不傻,他们知道倭寇的凶狠,他们已经在心里畏惧这些倭寇,可不想去送死。

    所以对于林永年的命令,那些卫军军官们也是一拖再拖。

    这个时候,城外突然出现这么一支厉害的官兵,竟然杀得那些倭寇狼狈不堪,夺路而逃,这让林永年直接想起了李子霄。

    “没错,林知府,城外那支追杀倭寇的官兵,正是我的手下。”李子霄没必要隐秘林永年这件事。

    “好啊,好啊!李将军功德无量啊,救了无数百姓,我代扬州百姓谢过将军了。”

    “林大人客气了。”

    “对了,林大人,昨晚我回去想了一下,扬州周边这次遭受倭寇抢掠的百姓,少说也得有几千户了。

    这些百姓被倭寇抢光,家里还有妻儿老小,估计此时日子不好过。

    本官从关家粮铺采购了十万两的粮食,打算分发给这次被倭寇抢掠的百姓,这笔钱也是之前我从倭寇那里缴获的,本来就属于那些百姓。

    如此一来,这就需要林知府下令,让当地官府配合了,让他们给那些被倭寇抢掠的百姓人家,颁发凭据。

    这些百姓就可以拿着这些凭据来扬州取粮了,否则的,没有这些官府开出的凭据,会弄出乱子的。”

    李子霄也向林永年提出这件事。

    林永年听完李子霄这番话后,不由得多看了李子霄几眼,然后说道:“李将军此计甚好,我代那些被倭寇洗劫的百姓,谢过将军了。”

    林永年此时在心里也对李子霄更家赞赏,认为李子霄这一手,做的漂亮。

    本来,今日就有不少人,对李子霄私吞掉缴获的倭寇那批财物,有了不少流言蜚语。

    甚至不少被抢的大户人家,已经纷纷要向李子霄讨要财物,但是林永年猜测,李子霄估计是不会放手这些到手财物的。

    但如此一来,估计会闹出民怨,到时候李子霄哪怕是击败倭寇的英雄,也会遭到百姓的苛责。

    但如果真按照李子霄今天说的做,最后那些得了粮食的百姓,估计就不会埋怨李子霄,甚至会感激李子霄。

    而林永年也相信,李子霄昨天从倭寇手里缴获的财物,绝对不止十万两而已。

    但那些财物里面,估计九成是来自周边村镇大户人家的,普通人家没多少银子的。

    最后,李子霄如此做法,等于返还弥补了九成普通百姓家的损失,而唯独扣留下的钱财,都是出在那些大户人家身上的。

    得罪一小部分人,获取更广大百姓的支持,这就是李子霄的解决办法。

    “李将军,最近本官正在大力打击私盐贩卖,遇到不少麻烦,有些人仗着手里有些权势,竟然敢妨碍朝廷的查办。

    可惜,本官手里没有一支可堪重用的兵马,根本威慑不住那些人,查缴私盐贩卖的事情,也就很难进行了。”

    宴中,李子霄没想到林永年竟然如此推心置腹的和他谈起了这些,让李子霄微微感到惊讶。

    同时,也让李子霄证实了作为关道文告诉他的那些事,果然是真的。

    李子霄听到林永年这么一说,大体就知道林永年是想借助他手里的兵力,对抗万家,他嘴里那些人,指的就是万家。

    “林大人客气了,扬州城是大明重城,林知府是扬州的父母官,清查私盐贩卖是理所应当的,谁敢阻挡,简直大逆不道。

    本官手里还有些兵马可堪一用,如果林知府有用得着本官的地方,就尽管开口,本官一定鼎力相助。”

    李子霄知道林永年既然要对付万家,他也愿意相助林永年一臂之力。

    “哈哈,有李将军这句话,本官就满足了。来,本官敬你一杯。”林永年得到李子霄的保证后,也是非常高兴。

    李子霄中午才离开林府,让他可惜的是,这次来林府竟然没有见到林婉儿。

    当李子霄返回关府时,关盛杰迎上李子霄,递给他一封信。

    “姐夫,今天有人送到府上一封信,说是给你的。”

    李子霄接过这封信,打开看完后,脸上露出古怪笑容,笑着说道:“果然有人按耐不住了,想要对付万家了。

    看样子,万家的私盐生意,确实让他们得罪了不少人,这不,有人请我到桂月楼赴宴。

    这怎么让我想起,之前在林知府那里,他对我说的话呢,看样子林永年也知道有人要找我,提前给我提个醒啊!”

    李子霄知道,这是万家私盐贩子们,和那些盐商两股势力之间的较量。

    对于他们狗咬狗的游戏,李子霄没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他如何能从这狗咬狗的游戏中,获取到利益。

    此时的李子霄别看手里银子积攒的不少,但他明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道理。

    日后,他少不了会率领白龙军作战,兵器,甲胄,枪炮通通都需要钱,朝廷不会拨给他们粮饷,他只能靠自己。

    所以,此时李子霄才想办法,到处捞银子,眼前他看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不管是万家,还是那些大盐商,估计早就肥的流油,剥削他们,李子霄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石头,收拾一下,今晚陪老子赴宴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