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139章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139章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蔡天元从剧烈咳嗽中缓过来后,就看到那名副管事已经快要走出门口了,猛地又想起什么事情。

    于是赶紧又叫道:“你给我回来,你这个蠢材,还不赶紧出去将府里所有的家丁,护院全部召集起来。

    同时从那些种咱们地的那些佃户们,每家派出一个男子冲进咱们府里充当护院,增强咱们手里的力量。”

    这名蔡家的副管事,这才赶紧又点头答应,赶忙退了出去,开始张罗着重新招募庄丁,帮着守卫蔡家。

    之前为了围剿李子霄,蔡天元将府里精锐护院家丁们大部分都派出去了,现在倒好大半都没回来,现在蔡天元才发现自己手里没有多少护院家丁可以使唤了。

    今天的章节奉上,稍微有点晚啊,抱歉了,后半部分已经修改,可以放心阅读了,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最后再继续求求收藏和推荐,拜谢!!!

    (本章完)

第151章 敲诈勒索() 
151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和订阅,谢谢诸位书友大大们的支持,拜谢!!!)

    李子霄用了两天时间,处理完了这一战的善后事宜,除了被斩杀的蔡家护院家丁外,李子霄将那些杆子们也放走了,回去给那十几股小杆子的首领带话去了。

    至于剩下那些被俘的官兵和乡勇们,李子霄还不至于会虐待他们,就直接按照正常的俘虏待遇处理了。

    他们变成了免费的劳动力,在一队战兵的监督下,开始修缮山寨寨墙和寨门等受损部分。

    不过,李子霄现在想得就是招兵,扩充自己的实力,相信这次随着他击败睢阳卫所这七百官兵,他这股杆子已经算是正式进入官府的视线了。

    虽说短期之内,官府应该派不出官兵过来围剿他了,但是留给他的这个缓冲时间绝对不会很长。

    怎么说,官府也不会坐视他这么一股大杆子在中原腹地崛起的,所以李子霄必须在下次官府出兵围剿他之前,让他手下实力尽量扩大一些。

    于是,李子霄就又让张二狗子出去招揽流民去了,永城县内的青壮流民已经被他们山寨招募的差不多了。

    那李子霄就直接让张二狗子带人向周边县城境内招揽流民,这年头只要他手里有粮食,还怕招不到吃饭的嘴嘛!

    李子霄派出去张二狗子负责招揽新的流民过来,补充他的新兵营,同时他也将原先那一百多名山寨新兵,正式组建第四队战兵,命令罗超为战兵队长。

    罗超这次竟然没有推辞,主动接下李子霄的这个任命,通过这一战罗超真的喜欢上了带兵的感觉,喜欢上了和自己这群手下兄弟们并肩作战的感觉。

    而这一百多名新兵也通过这一战,证明了他们的价值,他们在防守山寨的四天里,他们一直钉在山寨寨墙上,挡住了寨外官兵们的进攻。

    这一战这些新兵伤亡四十多人,却在罗超的带领下依然坚守在寨墙上,不曾退下来,他们已经配得上战兵的称号。

    当然,伤亡的四十多人中,三分之二都是受伤,而不是阵亡,送到李郎中的医疗队休养一番后,便足以归队。

    尽管如此,罗超此时的第四队战兵依然不满员,大约只有七十人,随着那些伤兵伤愈回归,人数依然不满员。

    像周大柱,卫宏和刘重的这三队正规战兵,人数通常维持在一百二十人以上。

    没办法,李子霄就想着从董状手下的五十多名辅兵中,抽出一部分充入罗超的第四队。

    可是,哪知道还没等他找董状说这个事呢,董状倒是先找他诉苦来了,说他手下辅兵太少了,根本就承担不起整个山寨的后勤工作。

    想想也是,此时他整个山寨超过六百多口子人了,大部分后勤事务都需要董状手下的辅兵们负责,那些战兵只负责训练和打仗,确实有点捉襟见肘了。

    也就是幸亏这次他们俘虏了三百多名官兵和各庄乡勇,有了这些免费劳动力后,才让董状坚持了过来。

    董状的话,直接让李子霄之前的打算放弃了,对于董状增加辅兵的请求,李子霄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同时他灵机一动,同意董状可以从这些被俘官兵和乡勇中,挑选出一百人补充进他们的辅兵中。

    其实,在李子霄的打算中,着三百多名被俘的官兵和各庄乡勇,李子霄一个都没打算放走,现在他手下正缺人呢,怎么能够浪费呢!

    不过,李子霄也从未想过让这些人加入到他四队战兵之中,因为他实在是看不上这些军户和乡勇们,不过让他们补充进辅兵队伍中,倒是可以。

    罗超的第四队战兵暂时不满编也没办法,就先这么着吧,谁让李子霄现在手下到处都缺人呢。

    现在李子霄就指望,张二狗子可以尽快给他拉来多一些的流民,弥补他手下人手不足的窘况。

    而在战后,李子霄按照山寨以往的规矩,召集一众山寨心腹以及大小军官,召开了一次战后讨论会。

    总结他们这一战的得失,俗话说得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既然他和他这些手下人大部分都是野路子出身,没有专门的学过带兵打仗。

    那他们就更要勤奋学习,也幸好李子霄前世也看过一些历史军事类型的书籍,甚至看过一些军事节目和影视作品,对于古代行军打仗多少还有些了解。

    然后在通过他这一个冬天,数次亲自带兵出寨打庄堡,伏击官兵的战斗后,让李子霄已经在心里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战斗打法。

    总结会过后,李子霄还专门召集手下最核心的团队成员,开了一个密会,因为他要和手下心腹们商讨一件大事。

    那就是要不要趁机夺取永城县城的问题。

    其实,在夜袭击败刘金宝这些官兵的时候,李子霄手下将士就有人大胆喊出,要攻下永城县城的口号,并且还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随着李子霄忙完手头最忙的事务后,他也不得不深思手下人的这个呼声了,于是他就决定召集手下一众心腹先秘密讨论这件事。

    能够被李子霄通知参加这次秘密会议的,绝对都是此时李子霄手下最核心的成员,钱广元,卫老夫子,周大柱,卫宏,刘重,董状,罗超,石英,统统都到场了。

    本来李子霄还邀请了李正明李郎中的,毕竟他也属于山寨核心成员之一,整个医疗队可就是他管着呢。

    可是李郎中一听他们商讨的是打仗的事,就直摇头不过来,他对打仗的事丝毫不感兴趣,他只负责治病救人。

    密会一开始,李子霄没有说话,对钱广元使了个眼色,钱广元就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向众人提出了这次会议主要商讨的一件事。

    “要俺说,这永城县城当然要打下来了,现在随着睢阳卫所的这些官兵,还有那些乡勇们被咱们打败。

    就凭永城县城那百八十差役,根本就不是咱们的对手,到时候咱们把大炮一架,那永城县城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嘛!

    等打下了永城县城,咱们也该去找那蔡家老狗算算总账了,老子要亲手将那老狗的脑袋砍下来。”

    周大柱一听要攻打县城,眼睛都瞪出来了,高兴坏了,第一个带头发言。

    “我不同意老周的看法。”刘重听完周大柱的话后,开口说道。

    “怎么,老刘,我说得不对吗?”周大柱听到刘重反对他,不乐意了。

    “老周,我不是说你说的不对,你说的没错,现在以咱们的实力,不说整个永城县境内了。

    就连整个归德府地界,不管是官府还是杆子,估计没人是咱们的对手,咱们要想打下一座永城县城,简直太容易了。

    可是老周你想过没有,只要咱们不公开举起造反的大旗,咱们只是打打那些大户庄子,或许朝廷还会将咱们当成土匪对待。

    可是如果咱们打下了永城县城,那可就是单纯的土匪行为了,那就等同于造反了,你认为朝廷会容忍一股义军,在距离开封如此近距离上存在吗?

    看看朝廷为了围剿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大股义军,几乎将除了北方边境上的所有精锐军队都调过去了。

    硬生生将之前还在河南境内呼风唤雨的义军们,打回来陕西,钻进了山沟里,这也就造成中原一带朝廷兵力空虚。

    要不然,你以为咱们这些杆子还能如此安然的幸存?说到底,还是朝廷没将主要精力放在咱们这些土匪性质的武装势力身上。

    可是要是咱们真的打下永城县城,估计连当今圣上都会被惊动,那时候我敢断言,用不了半个月的时间,咱们就会被周围蜂拥而至的朝廷大军包围。

    通常按照那些官老爷的脾性,等他们拖拖拉拉召集出官兵,然后讨饷,再互相扯会儿皮,再等他们来围剿咱们,少说也得一两个月过去了。

    可是一旦咱们打下永城县城,连皇帝都被惊动了,那些官老爷们可就不敢扯皮了,那是估计最短一周内,朝廷的平叛大军就会赶到。

    你别以为咱们打败了睢阳卫所的那些官兵,就真以为朝廷所有的军队都是那份摸样,而且就算我们山寨将士能以一敌十,也架不住周围蜂拥而至的朝廷大军啊。

    所以说,我才说不赞同你打县城的说法的。

    至于对付蔡家的事,咱们以后有的是机会,区区一个蔡家,已经没有资格做咱们的敌人了,收拾蔡家是早晚的事,但不能影响咱们山寨的发展规划。”

    刘重不愧是在军队上待过的,看待事物的眼光就是要长远一些,他所说得这样,恰巧就是李子霄最担心的。

    果然,刘重这一番话刚说完,整个参加会议的人全都沉默了,他们都在思索着刘重这番话。

    过了片刻之后,卫宏也开口说话了:“大当家,我赞同老刘的说法,这个县城咱们现在不该打。

    单单为了打下一个永城县城,从而招惹来朝廷的大军压境,不值得,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埋头发展自身实力,打下一个县城也得不到多少好处。

    我看咱们倒不如去打周围那些大户庄堡,那些地主老财手里的好东西可不少,一点不比打下县城差,还能尽量减轻官府的注意。”

    李子霄听完刘重和卫宏的话后,眼睛骤然亮了,他之前还真是小瞧了自己这些手下,没想到他们对此时他们的处境也是看得非常清楚的。

    其实,昨晚在召开这次密会之前,李子霄就已经和此时他身边唯一的谋士钱广元,彻夜详谈了一晚。

    李子霄将自己心里的想法都告诉了钱广元,并且得到了钱广元的认同,钱广元也给李子霄查漏补缺,提出不少好的意见。

    对于李子霄来说,打不打下永城县城来说,对他还真不看重,他此时心里迫切希望的是,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管辖的根据地。

    俗话说的好,不做无水之源,无木之本,他要想养活这些这么一批人,光靠打家劫舍不是长久之计,他必须自己经营一块根据地。

    有了一块稳定的根据地后,然后他便可以慢慢积累实力,坐看为了几年局势发展,等到时机成熟之时,便是他举起大旗之日。

    李子霄的想法也得到了钱广元的认同,按照钱广元给总结的就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是当年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