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战神 >

第124章

民国战神-第124章

小说: 民国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让我们西北国防军积累到足够的战争经验。”沈凝云同样也认同与俄国打上一场战争的想法。

    “如果这场战争能够胜利,对振奋我中*民士气倒是非常有力的。”沈进文也点了点头。

    张奎发听了半响,问道:“那我们的胜算是多少?”

    “只要俄国不发疯的往亚洲调动兵力,这场战争俄国最多也就只能抽调不超过50万的兵力。在这个范围内,我们的胜算极大,而且就算是出了意外打不赢,我们也不可能打输这场战争。”沈凝云估计道。

    “一旦俄国人发疯了呢?”沈进文问道。沈凝云笑了起来,说道:“俄国佬要是发疯了,不是还有英国佬嘛!要是俄国把扩张方向放到了亚洲,那么英国对德国的战略围堵就会出现严重漏洞。”

    “那就打,我们西北有今日,全是我们用枪炮拼出来的。”张奎发决定道,“既然小云儿成人礼已经快到了,成人礼后就由小云儿全权负责蒙古问题。”

    商定了应对方案,沈凝云返回兰州后,立即开始了对俄战争的准备。

    1911年12月,蒙古贵族们在俄国的支持下,悍然宣布蒙古自治。西北政府立即介入,对蒙古发出警告。

    但是蒙古贵族们有恃无恐,不认为西北政府敢冒着与俄国开战的风险出兵蒙古,因此态度强硬。

    俄国对蒙古许诺,一旦中国出兵蒙古,俄国也将出兵帮助蒙古。在这样的许诺之下,蒙古贵族们自然态度强硬。

    西北政府立即开始全力生产军火,增加武库储备。同时西北国防军调集五十万兵力,在蒙古边境展开军事演习。

    军事演习是很有用的,可以让士兵知道,战争发生后他们要做什么。同时让士兵觉得,战争就像是演习一样,以消除他们的心理恐惧。

    同时西北政府开始在新疆边境加强防御力量,并将军火囤积了一部分到新疆中俄边境武库。

    打不打的主动权在西北政府手上,但是对于西北政府来说,这是必然要打的一场战争。

    因为蒙古太重要了,蒙古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中国看上去很大,资源也不少,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蒙古的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

    蒙古拥有矿产种类80多种,可开采矿点6000多个,铜矿储量达到20亿吨,储量规模为亚洲之首,对于中国这个缺铜国来说,拿下蒙古就不用怕没有铜。煤矿的地质储量则达到500~1500亿吨,工业储量少说也有上百亿吨。铁矿资源也很丰富,储量超过10亿吨,而且有含铁量超过50%的富矿。石油方面,蒙古有22个油田,储量在60~80亿桶。

    煤矿方面西北政府倒不是太缺,但是铁矿和石油,就对西北政府有很大的吸引力。西北虽有石油,但西北各省的石油储量加起来,估计还不到蒙古的一半。只要拿下蒙古,中国内部的石油储量,以这个时代的耗油量来说,西北政府掌控的石油资源就可以用很久,起码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没问题的。

    再则,蒙古的磷矿储量也比较丰富,西北虽然也有磷矿,但是储量不够大。化肥生产的原材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尽管四川的化肥厂已在建设计划,其他省份的磷矿将陆续进入开采状态,但却没有从蒙古开采磷矿方便,在蒙古修建铁路比较简单,蒙古的地形没那么复杂,而且没有什么大江大河,不用修桥什么的,只要铁路修过去,矿产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回来。

    在这样的民族利益考虑下,西北政府拿下蒙古有巨大的决心。西北政府这样的决心,是俄国所无法遏制的。

    俄国政府此时依旧雄心勃勃,沉醉在大国梦之中,对中国依旧存在着很强大的野心,这使得一场战争已不可避免。

    相比西北政府积极的准备战争,俄国还依旧自大的认为西北政府不可能对蒙古采取军事行动。

第133章 接任最高统帅部司令() 
1912年1月,西北国防军冬季演习正式拉开,西北国防军以俄军出兵五十万进犯中国边境为设想,在新疆哈密地区展开军事演习。

    演戏中出动4个甲种军,3个乙种军,共计50余万兵力。

    只见演戏中,各部队清一色装备了汽车、三轮摩托车,只有乙种师还保留着一定数量的骡马。

    在机动力方面,西北国防军可谓世界第一。

    演戏中出动轰炸机,对敌军进行了轰炸,接着以炮兵火力对敌军进行压制,在空中侦查与空中火力的配合下,成功将敌军火炮压制了下去,随后部队到达进攻位置,118部队开始指导炮兵、空军投放毒气弹,前线部队戴上防毒面具,随后发动进攻,炮兵以徐进弹幕进行掩护。

    敌军溃败,西北国防军以机动优势将敌军包围,然后进行消灭……

    演戏比较简单,但是战争中有的都有了,各部队在演戏中的配合尽管出了一些小插曲,但总体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通过这次演戏积累了经验,演戏中出现的差错可以在演戏后继续强化训练。

    演戏后,出兵蒙古的日期定为开春时节,那时候尽管蒙古还是比较冷,但并非冷得难以承受。

    1912年1月,各省纷纷派出代表前往兰州,袁世凯也派唐绍仪前往兰州,这些人到兰州是因为西北少帅沈凝云的冠礼即将举行,他们都带上了礼物前去观礼。

    唐绍仪第一次来到西北,这次唐绍仪前来西北,不仅是代表袁世凯来观礼这么简单,另一方面则是与西北政府进行深入交流,以争取到西北政府对北京政府的支持。

    当火车驶入关中平原时,只见关中平原与潼关外之景象有明显的差别,铁路沿线不时可见工厂。望眼看去,一片沃野。地头的麦苗在寒冬中已经长出,正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这些麦苗明显种得比其他省份的小麦要密集。

    唐绍仪不由感到惊奇,对车上的警员问道:“地里的小麦种得那么密,难道不怕被风吹倒吗?”

    车上的警员不由自豪的回答道:“那怎么可能,这麦种是我们西北培育出的抗倒伏高产小麦,所以可以种得更密,亩产比以前的麦苗提高了一倍多。要是再往地里撒些钾肥,还可以种得更密,不过钾肥不好弄,垦殖公司手上都没多少。”

    “那岂不是不愁吃不饱肚子了?”唐绍仪顿时感到震撼,惊喜的问道。警员点头道:“西北这些年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十年前西北百姓还经常要饿肚子,后来粮食靠外省进口,那时候开始就很少饿肚子了。这些年西北粮食已能自给自足了,西北不仅不用进口粮食,还可以拿出粮食赈济外省百姓。”

    “小兄弟知识不差啊!”唐绍仪不由对这个普通警员高看了一眼,那警员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说道:“这些都是报纸和广播上说的。”

    唐绍仪却是对抗倒伏高产小麦念念不忘,心想如果北京政府能把这个麦种推广开来,北方各省百姓都不用怕吃不到肚子了。于是唐绍仪立即拿出纸笔,写了封报告,直接交给边上的副手,让他发回北京,向大总统报告。

    写完报告,唐绍仪依旧兴致勃勃的看着窗外,只见沿途到处都是工地,还看到了一些施工机械在作业。同时还看到了很多高楼已经盖了起来,或是在建。从那名普通警员口中得知,西北的楼房是这几年刚开始盖的。那些施工机械效率极高,一台施工机械干一天,比几百名工人干的还要多。

    唐绍仪是留美幼童出身,在美国生活了不少的年头,在美国也没有见过生产力如此疯狂的玩意。

    但火车驶入榆中县时,只见铁路两旁工厂林立,高耸的烟囱不断的冒着黑烟,工业区内的机器运转声火车上依旧清晰可闻。唐绍仪不由再次被震撼到了,如此密集的工业,在美国都极为少见,不由惊叹西北工业的强大。

    实际上西北工业规模并没有欧美列强那么大,但是西北工业的核心技术却是比欧美更高端。

    到了兰州,唐绍仪下车后被安排到了酒店住下,不过唐绍仪刚到酒店放好行礼,马上便带着人到街上考察去了。

    在大街上,眼前所见都显示出了兰州的繁华。街道上干净整洁,两旁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街道上一个乞丐都看不到,行人中不少衣着光鲜,脸上看上去比较饱满,不似各省百姓那样被饿得面黄肌瘦。

    不过唐绍仪很快发现,兰州的物价比各省要贵不少。但是,那些百姓看起来毫不在意,有些人买东西时甚至有些大手大脚。好一会儿,唐绍仪才知道,西北百姓的收入高,就算是一名妇女,一个月的工资达到了30元的水平,而其他省份,普遍只有3元,甚至还不到。

    物价虽然高,但是西北百姓承担得起。而在耐用品方面,西北地区的价格甚至比其他省份还要低上一些。一名工人一年的工资,就能买得起一辆汽车。

    在这样的工资水平下,西北经济被疯狂拉动。此时的西北,市场经济无比繁荣,工厂只要生产出商品就不愁卖,因为市场根本就是空白,老百姓又有了钱,就产生了大量的消费。大量的消费,又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那些手上有钱的人看到经济形势这么好,也将钱拿出来投资,又造就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原始动力,则是西北集团的大规模投资,使西北经济走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高速发展阶段。

    一个国家,只要具备了一定生产力,只要全部劳动力都在努力生产建设,那么这个国家只要不缺乏资源,民生很容易就搞起来了。毕竟耐用品方面,可以用个十几年都不用换,但制造一件耐用品,根本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一名工人的劳动量来计算,几个月可能就能把一辆汽车生产出来。

    经济这东西,也就是那么回事。只要明白了本质,就很好调控。但很多国家的民生发展不起来,无非就是几个因素,一个是资源不够,一个是别人先发展起来了,又无力形成保护政策。或是统治者怕老百姓过得太好不做事了,在财富分配上始终让老百姓的物质得不到满足。

    西北经济却没有那么多的问题,首先西北要资源有资源,这个时代的工业规模没那么大,根本不愁资源问题。再则,西北工业技术不比欧美差,列强又压榨不了西北的财富。再则工业技术比较先进,没必要压制老百姓的物质量,可以尽情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到时候老百姓不怎么勤快了,还可以走技术优势和军事掠夺路线。

    唐绍仪唯一发现的问题,就是西北的淡水太贵了,西北政府严格控制淡水的使用,这让唐绍仪明白西北为什么要向华东地区扩张了。在淡水资源的制约下,西北在保障农业用水的情况下,工业规模是受水资源制约的,不过西北政府还未大规模抽用黄河水资源,西北政府如果抽取黄河淡水的话,是可以暂时解决水资源的问题的。不过西北政府考虑到下游省份的用水问题,抽取黄河淡水比较克制。

    从水方面,唐绍仪看出了西北政府向外扩张的迫切,一时也不知是担忧还是高兴。

    但是西北民众对西北政府极为拥戴,在大街上根本听不到什么对西北政府的怨言,唯一的抱怨就是,西北政府为何没有成为中央政府?这个问题让很多西北百姓无法理解。在他们看来,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