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梦入凡尘 >

第78章

三国之梦入凡尘-第78章

小说: 三国之梦入凡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嘹亮的杀喊声随着周瑜的一声令下,响彻山谷,在一阵阵回声的动荡下,传向四方。

    这场意外却在情理中的战斗,在这片大山中以周瑜的大胜结束。王朗当场被乱箭射死,严白虎被俘,二人麾下四万大军,战死重伤八千余人,俘虏一万余人,其余大多都借助山势,四散而逃了。

    周瑜虽然以伏击的方式大败二人联军,但也付出了一定代价,初次见识了山越人在山林中的作战能力。

    周瑜兵力较少,无法对行军中蔓延数里的区域进行包围,只能挑严白虎、和王朗以及其亲兵所在的中军下手。而后军统帅乃是严白虎的弟弟严興,见大哥严白虎被围,率领大军拼死冲杀,而严興手下多是一些善于山林作战的山越匪兵。丛林中作战及其强悍,也让周瑜损失接近四千,但随着严興的战死,这支部队才开始溃败,四散逃亡。

    而就在周瑜大战严白虎、王朗的同时,太史慈趁孙策抽调兵力,抵挡援军的决定出城求战。周瑜离开的次日晌午,刘繇亲自督战七万大军杀出城来。

    孙策收缩兵力,决定与太史慈展开决战。

    两军列开阵势,只见刘军阵中一将打马出阵,前往阵前叫嚣:“孙策小儿,樊能再次,快快出来送死。”

    不待孙策帐下大将领战,孙策一将提枪出阵,只朝这个攀能杀去。攀能见一员年轻的将领,策马出阵,显然就是孙策,非常兴奋,手持大刀策马引向孙策迎去。

    两马想错,攀能举刀直砍。孙策自是不虚,抬手杨枪直抽攀能刀柄,只听一声巨响。攀能的大刀就被孙策抽飞。

    攀能之感觉双手一麻,随后一阵剧痛传来,原来双手虎口已被震裂。不待攀能惊恐,错马而过的孙策猿臂一伸,已经将攀能加于腋下。

    孙策伸手夹过攀能,猛然一夹手臂,抛下攀能一拉马缰,策马大笑到:“难道刘繇帐下无人乎?如此宵小之辈,也派出了丢人现眼。”

    “于糜,你去。”本来太史慈已经准备打马出阵,刘繇却派出了自己亲卫大将于糜。

    于糜乃是刘繇的亲卫大将,但于糜知道自己本事,和攀能乃是半斤八两,攀能只一个回合就被孙策夹死。但自己是刘繇的亲卫大将,刘繇亲自点将,把于糜闭上了绝路。

    于糜只能打马出阵,硬着眉头向孙策杀去。为将者败不可怕,胆场不敢上场却是大忌。而然是主公亲自点将,于糜只能寄希望于谨慎守住孙策几招,再敗下阵来,也好蒙混过关。

    孙策见有人出阵,策马直向于糜杀去,年轻气盛的孙策乃是当世虎将,伴随着一股杀气扑向于糜。于糜被这股杀气所渗,胆战心惊。而正因为于糜的临阵失神,没有控制好战马,冲击中突然跌下马背,恰恰却是头先着地,就这样给摔死了,率死了!

    孙策一个回合夹死攀能,吓死于糜,士气大震。“杀!”“杀!”“杀!”一阵杀喊声伴随着于糜落马响起,而刘军却是士气低迷。孙策见军心可用,扬起长枪,大吼一声:“杀!”策马就向刘繇大军杀去。

第133章 无标题章节() 
“杀!”

    孙策挥舞长枪,策马直冲刘瑶本阵,程普、黄盖等人怕孙策走失,急忙挥军掩杀。

    太史慈上次孙策袭营时与之战成平手,以此在刘瑶军中展露头角。而太史慈稳重性沉。很少与人比斗,如此刘瑶军中本就没有几个武艺高强的大将,没有对比之战,很难掂轻自己有几两几斤。

    潘能显然没有掂量清楚,潘能自问资历高于太史慈,而今太史慈借助战平孙策成功上位,此次刘瑶亲自督军出站,潘能急于抢风头而断送了自己的姓名。于糜硬着头皮出阵同样没有撑过一个回合。

    本想出阵再次挑战孙策的太史慈却没落着机会。随着阵前两员大将落马,并非精兵的刘瑶大军士气明显大跌。孙策显然也抓到了这一战机,不给太史慈出阵挽回士气的机会。冒险单骑直冲刘瑶大阵,目标正是中军将旗之下的刘瑶。

    刘瑶贵为扬州刺史,这几年虽有征伐,但显然没有见识过孙策如此猛将。自己一直以为武艺高强的亲卫大将于糜,在人家面前尽然撑不过一个回合。

    见孙策打马直冲中军,刘瑶显然有些慌乱,一边掉转马头向后逃命,一边高呼∶“太史慈救我!”不想这对本就低迷的士气却是雪上加霜。

    太史慈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本想出阵迎战孙策,挽回士气,而孙策显然没有给机会。直接挥军淹杀,孙策更是单枪匹马直冲主阵。

    不待太史慈感慨孙策的勇气,耳边却传来了“太史慈救我!”呐喊声,太史慈瞬间有种带不动的感觉。

    眼看孙策借助马势呼啸而来,随着刘瑶中军带起的骚动,安排在阵前射住阵角的弓箭手明显也有随时逃命的想法,没有主动射击。再等太史慈下令,显然已经晚了。

    救主要紧,一单中军大旗到地,就意味着这场战争的结束。不容太史慈多想,孙策转眼就到,太史慈只能硬着头皮接下孙策气势汹汹而来的一击,即便太史慈深深知道长枪冲刺的威力,接不好或许会直接要了自己的性命。

    太史慈双腿一夹马腹,举戟迎向孙策,面对借助马势冲刺的孙策,太史慈显然不敢硬接,经量避开枪头策马向孙策左侧冲杀。

    而在这时,却有一骑越过太史慈,从正面撞向孙策。两马瞬间相撞,随着战马的嘶鸣声响声,二人并没有人仰马翻,而是以高悬马头缓解了撞击之力。

    再看马上乃是一名年轻小将,白马白甲,手持一杆银色长枪。却是这员小将硬生生接下了孙策这冲刺而来的一击,接下了连太史慈自问都无法正面接下的一击。靠近左侧的太史慈甚至没有看清发生了什么。

    太史慈没有看清,但孙策看清了,此人枪法之快,不由让孙策想起一人,不错,正是赵云。

    当年虎牢关之战,年方十五的孙策正好跟随父亲孙坚,有幸见识了当令天下最强武力的对决。

    虽然当时孙策年轻,但自幼天智聪慧,被人夸做练武奇才的孙策,自是看出了不少门道,甚至受益匪浅。时间虽然过去了三年有余,但当时的数场大战依然历历在目。

    在孙策看来,当令天下,或许武力王渊能称第一,但仅凭速度,却是赵云最快。

    赵云成名已久,自然不会出现在这里,而如今刘瑶麾下却出现了一员同样银枪白甲的少年猛将,让孙策不由有些恍惚。

    孙策并非莽夫,敢单骑冲阵,一是看准刘军随着两员大将被杀,士气低落,而刘瑶正在中军。自己裹着胜势冲杀而来,势必会带来不小的混乱,待刘军反映过来,自己也就顺利的冲进了敌阵,也就是说敌军乱箭射杀自己的机会不大。

    二是孙策凭借的就是长枪冲刺,夹裹马势冲刺而来的一击,孙策很有自信。如果太史慈正面硬接,自己自信有机会将之刺与马下。

    而当孙策冲刺而来之时,面前一将闪出,长枪又快又准,直点自己的枪头,枪尖略微朝下的长枪,被一股巧劲顺利引偏,瞬间扎向了地面。

    如果不是自己眼疾手快,及时策缰勒马;如果不是胯下战马也是当年孙坚征战西凉时淘得的良驹,临危之下爆发了出来。自己此时或许已经栽到了这杆银枪之上。

    待孙策慌乱中稳住心态,再看向眼角这员少年将军是,只见那少年将军轻轻的一笑,这似乎有点歉意,似乎有点调皮,似乎有点随意而并无任何敌意的一笑让孙策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战场之上,容不得孙策去思考这诡异的一笑,而待孙策调整马头,准备再战时,此人却收枪抱拳,随后策马自两军阵中穿插而过,远离战场而去。

    就这样,这个无人认识的年轻小将,如此从容,如此轻描淡写的接下了孙策的雷霆一击,潇洒而去,成了大战之前的一个小插曲。

    就在孙策被阻的瞬间,太史慈快速下达了全军稳住阵角,弓箭手射击的军令,主将一旦军令下达,自有亲卫联络中军旗手和鼓手传递出去。

    随着太史慈的军令下达,刘瑶大军明显稳定了下来,没有收到军令之前,面对孙策大军的冲锋,众军不知是守还是冲锋,加上刘瑶逃命引发的恐慌,刘瑶大军一度有混乱的迹象。

    这也是孙策单骑犯险也想抓住的东西,这种局面就显示出了将才的关键性。如果不是无名小将接下了孙策的雷霆一击,如果不是太史慈临危不乱,本不精锐的刘瑶大军或许就不战而馈了。

    事已至此,孙策已经冲入敌军大阵,孙策大军已经展开冲锋,一场血战也就再所难免了。

    无名小将虽然潇洒的离开了战场,但太史慈却不能,稳住阵角的军令刚刚下达,太史慈率领亲卫果断的迎向孙策,现在不是讲究公平的时候,如果能在孙策大军冲过来之前,砍杀孙策,胜利的天平肯定会往己方倾斜。

    太史慈明白这个道理,孙策同样明白,但此时的孙策,毫无退路,一但离开刘瑶大阵,会被刘军乱箭秒杀,唯有硬着头皮接战,等待冲锋而来的己方大军接应。

第134章 小霸王中箭() 
见太史慈率领亲兵杀来,孙策知道,砍杀刘瑶,砍倒将旗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太史慈的武艺孙策见识过,单挑尚可一战,但两军作战,非一人武艺能够撼动。太史慈只需抗住正面,三两个小兵的偷袭就能顺利围杀自己。

    进退两难的孙策也是果断,顺势调转马头,冲进了刘瑶前军弓箭手阵营,弓箭手是防御最薄弱的部队,但也是刘军目前最重要的部队。如此以弓箭手的近战水平,很难杀死孙策,而如果太史慈率领亲兵继续追杀,又会自己打乱己方阵角。

    此时战事已经进入关键环节,程普等人率领的孙策大军已经冲入弓箭手射程,虽然一两波箭雨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但可以大大打压敌军士气。

    冷兵器时代敌阵百步之内被比做死亡地带,就是因为进入了敌军弓箭手齐射的射程。战争多发生在动乱年代,四方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同样意味这军队装备不精。

    孙策起兵不久,没有任何积蓄,如果不是孙策手下强将不少,这支军队将和黄巾军无异。

    孙策手下大军目前有八万之多,程普、黄盖等四员老将率领的一万老兵自是百战精英,是孙策起兵立足的根本。其次就是周瑜的两万五千丹阳郡兵,孙策、周瑜经营多年,也算精良。孙策手下有五千亲兵,虽是东拼西凑而来,但众人赞助之下,衣甲倒也齐全。

    其余有两万是舅舅吴景提供的两万郡兵,这两万人不同周瑜手下人马。当年孙坚战死沙场,孙策被迫投靠袁术后。大军交给了四员老将,孙策本人以守孝之名躲在丹阳将近三年,直到去年众诸侯讨伐王渊,孙策逾趁乱起事,才回到袁术麾下。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两万五千兵马正是孙策这两年多和周瑜共同打造的。当年孙策回丹阳守孝,遇到了投奔叔父的周瑜,两人一见如故,自此兄弟相称。

    孙家是丹阳最大的家族,周瑜叔父周尚是丹阳太守,于是二人动用了孙家的财力,周家的权利,共同打造了这支大军。

    历史上同样如此,不过孙策是脱离袁术后,逃出寿春,直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