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实习记者 >

第9章

实习记者-第9章

小说: 实习记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想到生活中的事情,车子、房子、老婆、孩子,这些刻度,一项项地在等着他,这些刻度也是报社那些同事的刻度。他更绝望了。
  在这夜里,只有他醒着。
  这大约是夜里一点刚过的时候。
  杨蔓才回到住的地方。今天版子做得不顺,拖了些时间。她摇了摇水瓶,发现里面热水不多,便去小院里接了水,拿进房里,插上“热得快”,一边等,一边坐在床边,翻翻枕边的书。她的书不多,都是来北京的时候,从家里精心挑出来的。她觉得这些是她会反复看的书。
  她现在看的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这是史铁生的一本随笔集。杨蔓很喜欢。又因为带的书不多,其他几本是小说,不可能随时拿起,只有这本可以。所以她经常翻这本书,以至于书角都被翻卷了,封皮磨得很旧,像一本很有年代的书了。
  有一次有人问杨蔓为什么来北京,哦,那人好像是汪时宇吧。杨蔓张口就说:“是来看史铁生和他的地坛的。”对方愣了愣,没明白杨蔓的意思。杨蔓经常碰到别人问她“为什么来北京”,她的答案有无数个,比如是“逃婚来的”,又比如“是来找王子的”,都是说着玩的,但在她心中,也都不只是说着玩的。
  她是来看些什么,找些什么的?只是她也不明白,这“什么”到底是什么。
  水很快就开了,杨蔓放下书,静悄悄去到院子,洗漱。
  夜里的小院很安静,房东和另外那家房客早早就睡了。门口的黑狗也早已习惯了杨蔓晚上的出入,一声也不会叫了。只有杨蔓的房间,灯光透过彩色大花的窗帘,显得很温暖。
  马上就到四月了,天气还没有转暖,自来水依旧刺骨,但杨蔓的春天概念是在日历上,她的日历是沿用的家乡日历。家乡的此刻,一定是花开处处了。
  杨蔓现在是站在春天的院落里。
  3
  孙淼早上是被闹钟闹起来的。
  他是在天快亮的时候,才踏实睡了一会儿。恍惚中,他似乎听到的是林场的电锯声。就像他六七岁的时候,天天清晨听到的那样。他眯了一会儿,使劲甩了甩头,起身洗了个凉水脸。凉水在脸上一激,他这才清醒过来,他才想起今天是为什么要这么早起了。
  他回想昨天杨蔓到底讲的事情是什么,他有点理不清头绪。头又开始痛,一阵一阵地痛,像要爆了一样。
  但他不愿对杨蔓失信。他又想起杨蔓是要上夜班的,叫她早上九点到报社,是不是太早了?
  他正开自己办公室门的时候,就听见杨蔓在身后喊:“孙老师!”

  第33节:第五章阿姨,救救我们!(5)

  他看见杨蔓穿了件嫩绿的毛衣,一只手拿了件浅黄的外套,很春天的样子。可是另一只手拎了个很大的包,包像个电脑包,方头方脑的,很难看。
  他说:“你不冷吗?天气预报说,过几天沙尘暴就要来了。”
  杨蔓嘿嘿地笑着。
  在办公室坐定,孙淼说:“小杨,你再讲讲那件事吧,我们一起理理思路。”
  杨蔓便从头讲起。
  孙淼这才明白了。
  他说:“石主任怎么说?”
  杨蔓也复述了石主任的说法。
  孙淼说:“做新闻做久了的人,大都没新闻感觉了,就像医生护士,对病人最麻木。这事可以报道的,就算报不了大稿子,帮到那群孩子也是好事。这样吧,我们先去看看那个地方到底在哪,是什么样子。”
  杨蔓很高兴,说:“那好,我们现在就去吧。”便把地址拿给孙淼看。
  孙淼一看,这是在北京市郊区很远的一个地方,他也不怎么熟,到那儿再说吧。
  他便让杨蔓去报社门口等他。
  杨蔓站在门口,就看见一辆白色的越野车开了过来。车门打开,孙淼在车上,招呼杨蔓上车。
  杨蔓坐在车里,车里宽宽大大的,杨蔓一下子就觉得像是坐在坦克里,现在出发去参战。
  孙淼把车开下报社门前的台阶,车子像巨人迈开了步子。
  杨蔓心中涌起了莫名的骄傲,她觉得自己变得很有力量。
  离开三环,穿出四环,很快就到了北方真正的农村。
  周围的田野都还荒着,山坡也荒着,一大片土色绵延不断。路边的树笔直向上,高大,却完全没有春天的迹象。远看那些树冠,枝节清楚,杨蔓想起小时候用树叶做的叶脉书签,想起小时候有篇课文叫做《白杨礼赞》。
  这景象对杨蔓来说很新奇,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她从没看到过这样广阔的荒地。她心里在想,古战场是不是就是这样。
  路过一些村庄,慢慢进入山里了。
  孙淼把放在前面的那块报社采访车的牌子拿下来,放到下面收起来。
  把散在后座上的几份报纸收起来。
  示意杨蔓把包放到脚下。
  杨蔓不明所以,但心里隐隐地开始激动。
  到了山口,就看到一些房子在路边。
  4
  孙淼停了车,让杨蔓在车上等着,自己下去跟路边的一两个闲人聊了会儿,又才回到车里。
  看着杨蔓瞪着大眼睛望着自己,孙淼笑了,跟杨蔓说:“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村子了。只是我们这样去找那些学生,太招摇了,那边要觉得不对,就会马上把学生转移,到时我们根本没法找。所以我先跟他们打听这附近的房子,我假装是来买房的。”
  看杨蔓还不大明白的样子,孙淼继续说:“现在的确有些城里人到乡下来买房子,到山沟里,花几万块钱,就可以买个农村的老房子,他们都想着休假的时候,可以到自然环境里来住一段。我有好几个朋友双休日就往乡下看房呢。”

  第34节:第五章阿姨,救救我们!(6)

  杨蔓很兴奋说:“好啊,我们就装做买房的,等会我跟你一块去。”
  孙淼看看杨蔓,摇摇头,说:“你要是出现在这里,太打眼了。”
  杨蔓低头看看自己的衣服,说:“还好我今天没穿短裙。孙老师,你买房总得带个女朋友什么的吧?”
  孙淼笑着说:“你叫我孙老师,还不一样穿帮?”
  杨蔓说:“我当然知道啦。”
  车子这时已进入村子,停在一块空坝上。
  孙淼仍旧先下去,看到两个村民,便过去又聊了聊。再走回来,把车锁了,牵着杨蔓的手,往山坡上走。
  远处的那两个村民一直静静地看着他们。
  孙淼说:“他们说,他们下面村里的房子都是住着人的,只有半山坡的那几处房子有的空着,有的租了出去。我们先在上面转转。”
  顺着一条干涸的乱石小河道往上走,一直走到最高处,这最高处也是一座老房子。有院子,院里有几棵没长叶子的果树,屋后便是山石了。房子本身已经荒废多年,年久失修的样子。但窗棂上还有着雕花,想来这儿曾经住的是大户人家。
  两人正四处查看,杨蔓是不得要领的,甚至在观察这家人的果树是什么树,查看小院门口的狗棚、马棚。孙淼忽然叫杨蔓:“蔓蔓,到这边来看!”
  杨蔓走过去,孙淼正站在院墙边,杨蔓站到旁边一个石碾子上,往下看去。
  只见半山上这些零零落落的老房子大都年久失修,墙歪瓦斜。越往下房子越新,越靠近公路,越有人气。孙淼说:“这里以前应该有水,所以有钱的人家会选上风上水的地方,后来水没了,或者用上自来水了,大家就往山下搬,搬到路边生活方便。上面这些房子可能都没人住了。我们往下慢慢查看过去。”
  两人又顺着河道往下走,杨蔓走得很艰难,孙淼便又拉着杨蔓的手。杨蔓心里又砰砰地跳了一阵子。孙淼看看杨蔓,觉得杨蔓挺好玩,觉得她装女朋友装得很努力,很像。
  到了一个水泥墙围着的院子,孙淼牵着杨蔓,围着转了一圈。孙淼小声说:“这房子不像是住人的。”
  正在这时,有两人向他们走过来。孙淼放开杨蔓的手,杨蔓很自然地挽着孙淼。
  走在前面的人是刚才在下面聊过的村民,那村民对孙淼说:“这是胡村长。”
  那胡村长便热情地跟孙淼握手。胡村长说:“你们刚才在最上面看到的那老房子就是我们老胡家的。你们远道来,先到我家喝口水吧。”
  孙淼也热情地说:“到这儿来,肯定要拜访胡村长啊。”
  孙淼便拍拍杨蔓的手,一齐往胡村长家走去。
  不一会儿孙淼就和胡村长聊得不错,问这儿的出产,经济作物情况,也问水电的情况。他说:“如果在这儿住,停水停电就麻烦了。”

  第35节:第五章阿姨,救救我们!(7)

  胡村长连说不会,说这儿水和电是很有保证的,是必须保证的,还要生产呢。
  孙淼说:“生产?生产什么?”
  胡村长说:“我们这儿能生产什么?什么都生产不了。能种点粮食,种点山楂、柿子的就不错了。”
  在胡村长家坐了好长一会儿,孙淼具体跟胡村长讨论了几处房子。当孙淼问到刚刚看到的那处房子,胡村长说:“那处有人住的,租出去了。”
  又聊了半天,孙淼说还要再看看四处的环境,胡村长热情地说要陪同他们,孙淼连忙谢绝。杨蔓紧紧地挽着孙淼,身体紧紧地依偎着孙淼,胡村长便不好意思再跟出来。
  他们逛了一圈,又走回刚才那个院墙下。发现这个院子的确跟别的院子不同,它的墙比别的院子高,其他院墙低矮,在院外伸长脖子就能看到院里的人,可这个不行。房子也比其他的要高大一些、多一些。
  走到院墙尽头,是靠山石的一边。杨蔓眼尖,说:“你看这水沟。”
  这排水沟是从院内出来,沿着山脚往下流淌,水量不大,但持续不断,呈褐色,泛着白沫。同时,他们还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化学气味。
  孙淼搂着杨蔓,重新回到最高处的老房子那儿转了一圈,然后回到停车的地方。胡村长和几人正在附近说话。
  孙淼又走过去和胡村长聊了好久,杨蔓站在车旁,听到孙淼大约在和胡村长谈论最上面的那个房子的价钱,以及能不能修条车道上去之类。
  5
  直到把车开离村子一段路了,孙淼才转过脸说:“杨蔓,刚才你很紧张吧?”
  杨蔓立即声明:“哪里,我不紧张。”
  孙淼说:“那你刚才当他们面怎么一句话都不敢说呢?”
  杨蔓说:“我昨天不是给那人打电话,那人就认为我是跟那些学生是一伙的吗?”
  孙淼笑嘻嘻地夸奖杨蔓:“对对,想得很周到。你把手给我。”
  杨蔓把手伸过去,孙淼摸了摸杨蔓的手说:“你看,一手心的汗。刚才我就发现了。”
  杨蔓脸红了,说:“我是有点紧张。我还担心他们会看出什么来呢。”
  孙淼说:“当一个好记者是要冒险的啊!”
  杨蔓放松很多了,说:“我以前念书的时候,还幻想以后当战地记者呢。”说到这儿,杨蔓不禁嘿嘿地笑起来,她想起了以前的那些雄心壮志。中学的时候,海湾战争局势紧张,收音机随时播报情况,杨蔓整天塞个耳机在耳朵里,甚至在课堂上也这样。她心潮澎湃,随时想奔赴战场,做个战地记者。她当时想,啊,怎么还不长大啊,他们会不会等自己啊。他们,是指的这个世界。她那时经常绝望地想,这个世界往前高速奔跑,一点也不顾及她,把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