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第944章

重生之我是慈禧-第944章

小说: 重生之我是慈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点点头,“自家玩乐,也不拘什么,你的字是好,我是知道的。”

    边上的太监捧上了书案,笔墨纸砚已经准备妥当,瑛贵妃把手上的护甲取下,执起狼毫,凝神静气,几个大字一挥而就,“芝兰宝庭”,字迹俊秀,有媚态却无阴柔之气,“好字,好字,”太后赞许的说道,“把这个字儿裱起来,过几日就放在这里,挂起来。”

    大家纷纷赞许,丽皇贵太妃瑛贵妃退下,复又击鼓传花起来,这会子可就是珞嫔得了彩头,大家纷纷鼓掌,西林觉罗氏也知道这是长脸的机会,“刚才太后娘娘和各位娘娘听了笛子,臣妾不才,想吹箫一曲。”

    太后笑眯眯的点点头,珞嫔拿起一管竹箫,细细的吹了一曲梅花三弄,箫声清幽低沉,和笛子的明快爽朗完全不同,太后歪在炕上,意态安闲的听了一整首,“江城五月落梅花,玉人何处教吹箫?真真是极好的了,珞嫔这个箫,是下了苦功夫的,和刚才的笛声一样的好听。”

    她吩咐道,“我记得有一管紫玉箫,拿来赐给珞嫔。”

    “老佛爷又要拿着体己来赏人了。”丽皇贵太妃笑道。

    “凭他什么好东西,也有有好人用才是,珞嫔吹的这么好的箫,当然要配最好的东西。”太后笑眯眯的看着蹲下来谢恩珞嫔,“别谢了,快坐下来,再乐一乐吧。”

    珞嫔得意的站了起来,横了珍嫔一眼,大家伙复又行令,这一次倒是轮到了丽皇贵太妃,她还没来得及开口,太后就先笑了,“好了,有句话儿叫做作法自毙,今个大家可都算是见到这个词儿怎么写了,皇贵妃,看来就是要轮到你,真真是天道好轮回,看今个饶过谁!”

    其余的人都奉承的笑了起来,丽皇贵太妃落落大方的站了起来,“娘娘,您可是小瞧我了,谁不知道,狡兔三窟,我自己挖了坑,怎么能自己个往下跳呢?”她吩咐宫女,“去找升平署的供奉来,要一把琵琶!”

    “就知道你留了一手,”太后伸出带着紫金护甲的手,点了点丽皇贵太妃,宫女拿了一把南曲琵琶来,“许久没听你的琵琶了,倒是想要听一听。”

    丽皇贵太妃坐在中庭,梨花满天,东风微微吹过她的桔红色的衣襟,谁也看不出来,她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丽皇贵太妃保养得宜,昔日丧女之痛,过去了十几年,已经消除的差不多了,只是仔细的靠近看看,眼角的皱纹已经掩饰不住了,红颜弹指老,何况这几十年过去呢?太后微微有些出神,也不知道在想写什么,不防突然之间,琵琶铿锵作响,一首激越高亢的霸王卸甲就从丽皇贵太妃的手中弹了出来。

    此曲描写的是楚汉相争中的垓下之战,以项羽为主角,这样的战争大曲,用十分激昂高亢的琵琶来演奏,十分的合适,加上霸王卸甲之中更多的展现了楚军听到楚歌之后的无奈,项羽的悲歌,和虞姬的诀别,实在是柔肠百转却又不失英雄气概,如同华盖一般浮在丽皇贵太妃头顶的玉兰花似乎也被这悲歌之乐所感染,在半空之中应着拍子簌簌抖动,“刺啦!”随即丽皇贵太妃挥了一下,乐曲终结,太后含笑点头,双手鼓起掌来,“好啊,多年不听,没想到皇贵妃你还保留着当年的风范,真真是一曲动京城!”

    大家纷纷鼓掌起来,丽皇贵太妃微微弯腰鞠躬,“实在是不敢贻笑大方之家。”

    “我记得宫里头没有什么好琵琶?”太后问夏守忠道,“没有?那就罢了,”太后笑眯眯的说道,“那你是没彩头了!”

    “那我可是不依的,怎么到了我这里,就没彩头了呢?”

    太后摊手,“罢了,那就给你一个红宝石,你自己想做什么自己做去,别来闹我了!”

    丽皇贵太妃笑嘻嘻的坐下,“臣妾从古籍之中得知,”到底是瑛贵妃通读诗书,书本上的东西记得清楚,“唐朝杨贵妃最喜欢弹奏的酒糟琵琶,和咱们如今使的不一样?”

    “这个就是要问这一位琵琶大家了。”太后笑道。

    丽皇贵太妃点头笑道,“唐朝的琵琶是横抱着演奏,咱们如今都改臣竖抱着了,”她在自己面前比了一个姿势,“如今都是用手指头弹了,以前都是有一块木板子来弹拨的。”

    别人不清楚,慈禧太后恍然大悟,“哦,这不就是和吉他一样吗?”横抱然后用拨子拨动发出声音,“皇贵妃你会这个吗?”

    “却是不会,”丽皇贵太妃坦白说道,“这琵琶没有实物可练,也不知道这制式如何,若是能有个实物练一练,臣妾倒是可以学起来。”

    “瑛贵妃,你知道的多,”太后笑道,瑛贵妃最喜欢去的就是圆明园里头的文渊阁看书了,“知道这世间还有那里有这样的琵琶吗?”

    “民间或许有,但是只怕也不多了,”瑛贵妃说道,“唐朝到如今已经一千多年,什么样的东西,都禁不起这么多年的战火焚毁,大内之中至多也只有唐宋的卷纸之类收藏,若是琵琶的确不曾见到过,或许藩属国昔日有中华赐物,可能还有此物。”

    太后目视学妃闵妃,两国都是新建没多久,就算是李朝够久了,可也不过是三百多年,两人都禀告这些东西都是没有了,太后有些失望,“罢了,我先帮你留意着,再让升平署看看能不能复制,好东西,若是咱们都忘了,这可不好。”

十六、其乐融融(二)() 
“咱们可是有许多的好东西,”太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拿起这个绳子就说起这件事儿来,“这么多年都没有了,想想也实在是可惜啊。”

    “我听说如今外头也有人提倡着回复古礼、古艺,”丽皇贵太妃说道,“外头的人倒是有着不少喜欢着这些呢?”

    “哦?”太后微微挑眉,“真的有这么一回事?”

    “是有这么回事,”边上的珍嫔大着胆子插话道,“想着说周礼乃是孔圣人最为推崇的,臣妾是不懂,外头的人说这个是好的,听说有些翰林学士都上折子要万岁爷复兴周礼呢。”

    “复兴周礼?”太后不屑一顾,“孔夫子说,逝者如斯夫,世间万物都是要不停地往前发展的,周礼最要紧的就是礼乐,周礼的基础,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君臣,有分封制为基石,这些大臣难不成想要当诸侯王?到地方上世袭罔替不成?”

    “孔子不过是觉得春秋时期诸国礼制败坏,互相攻歼不休,他自己个又没见过周礼,怎么知道周礼如何呢?那也只是孔夫子觉得看不到摸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东西,周礼是寄托了他心目之中最好的幻想,故此要鼓吹复兴周礼,周礼里面可是都说要殉葬的,算起来,咱们这些在座的,”太后微微一笑,“可都是要到东西陵去陪着祖宗们的。”

    虽然是笑着说话,可大家伙还是觉得有些不舒服,丽皇贵太妃扭动了身子,“这些该死的杀才!”她勉强笑道,“我也是这么一说,想必有娘娘坐镇,外头的人也闹不出什么风浪来,说起这些事儿了,若是让娘娘不痛快,真真是臣妾的罪过了。”

    珍嫔的脸上讪讪的,慈禧太后继续说道,“孔夫子有些话,的确是字字珠玑,可有些话,现在的人未必做得到,他盛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么喜欢听孔夫子的话,怎么不做这件事儿?颜回可是孔子都很很推崇的人物呢,谁要是想复兴周礼,那就请他喝清水,吃白饭,吃上一个月,把家里的锦衣玉食和娇妻美妾都一概抛了,那我才真的信他们,是真心想要恢复周礼。”

    大家又是会心一笑,于是按下不提,复又开始击鼓传花的游戏来,这一回是珍嫔中了,她站了起来,“臣妾只会唱一段小曲,还望老佛爷不要嫌弃。”

    “不会的,你且唱来吧。”太后爽朗一笑。

    “臣妾唱的是南柯记的一出。”珍嫔清了清嗓子,朱唇轻启,款款清唱了一段“北乌夜啼”:

    “俺本是怯生生病容病容娇态,早战兢兢破胆惊骸,怎虞姬独困在楚心垓,为莺莺把定了河桥外,射中金钗吓破莲腮,咱高台是做望夫台,高台是做望夫台,他连环砦打破烟花砦,争些儿一时半刻,五裂三开。”

    声音清脆,又十分的柔弱,带着一股怯生生的意味,虽然清脆却也不是高亢的要刺破人的耳膜,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常贵太妃说道,“咱们这后宫啊,真是藏龙卧虎,真人不露相,这轮到的几个都是有招儿的。”

    常贵太妃笑道:“这都是太后娘娘教导有方。”

    “这是她们的造化,是她们的本事儿,和我有什么关系,这可是万万不敢居功的,”太后从腕上退了一个玻璃底深碧色翡翠戒指,叫珍嫔上前,“这个给你。”

    “臣妾惶恐,谢过太后。”不同于珞嫔的惶恐不敢接受,珍嫔倒是大大方方的福了福,接过了那个戒指。

    她刚刚接过了戒指,就连忙戴了上去,戴在无名指上还嫌小了先,她连忙又放在了中指,深碧色的翡翠映衬着珍嫔的脸分外的娇艳,就连慈禧太后见惯了美人,也不由得连连点头,“宝剑赠侠士,宝石配佳人。这句话是再也不会错的。”

    珍嫔谢恩退下,复又开始传花,就连常贵太妃也中了花,说了一个不算很好笑的笑话,大家这个时候凑趣,也纷纷点头称赞,所有的人都差不多轮到过,丽皇贵太妃的宫女春儿,得到了主子的眼色信号,站在女先儿的边上,眼错不见,就咳嗽一声,那只华庭含香的玉兰花,稳稳当当的从丽皇贵太妃的手里落在了慈禧皇太后的手里,大家欢声雷动,丽皇贵太妃笑道,“轮来轮去,终于轮到了咱们老佛爷了!”

    太后正准备说什么,那支玉兰花突然之间花瓣悉数掉落在了皇太后的席上,玉兰花本来就容易凋谢,这样闹了半天,早就是坚持不住,大家一片寂静,就怕太后龙颜大怒,谁知道太后微微一笑,“这花开了半天,终于在我这全都开完了,看来,咱们这玉兰会也差不多到点儿了!”

    “哎呀,”丽皇贵太妃笑道,“老佛爷还想着耍赖呢?不成不成,今个呀,您是一定要露一手的。”

    “你这不是为难我嘛,”太后假意嗔怪,“我这么多年,可是什么都不会了!”

    “我可是记得,”常贵太妃唏嘘的说道,“昔日娘娘嗓子极好,唱过贵妃醉酒,诗文也很通,合宫夜宴的时候,那一首卜算子咏梅,可是艳惊四座啊。”

    “是极,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真真是好诗啊,”丽皇贵太妃想起了昔日还想着和慈禧太后扳手腕,才怂恿咸丰皇帝让太后作诗,没想到反而成全了太后,这一晃,又是几十年过去了,她也不免伤感起来,“后来老佛爷忙于朝政,就少作诗了。”

    太后咳嗽一声,颇有些不好意思,“你们这是要捧杀我啊,罢了罢了,这么多人要我作诗,我就勉强做一首试试看。”

    大家都屏住唿吸等着太后想诗,她装模作样的低头想了想,“有了,

    临窗听风亦怅愁,

    抚箫斜吹未解忧,

    信手拈来花几许,

    自此暗香闺中留。”

    大家月票投一下。

十六、其乐融融(三)() 
大家纷纷叫好,这诗委实不错,太后也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