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第382章

重生之我是慈禧-第382章

小说: 重生之我是慈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换了衣服出门看戏听曲,却又想到同治皇帝严令自己要汇报有关立后的一切消息,只好无奈放弃寻欢作乐,也坐上自己的马车,准备进宫去告诉皇帝,或许皇太后也看中了富察氏

    恭亲王到了养心门外头,景寿刚好走了出来,一脸衰败之色,见到恭亲王也只是拱手行礼,也不说话,恭亲王奇道:“六额驸这是怎么了?刚刚跪安出来?”

    景寿点点头,不发一言,“是被皇太后训斥了?最近的侍卫有什么差池?”

    景寿摇摇头,对着恭亲王摇摇头,“王爷不必问了,您进去,太后会告诉您的。”

    恭亲王进了养心殿的东暖阁,没等恭亲王说话,太后就开口了,“景寿的小子,不能指婚给荣寿!”

三十、同治立后(五)() 
恭亲王大吃一惊,心里涌起阵阵不悦之情,之前就是说让宫内指婚,没想到太后推脱的这么久,自家说了人选,这会子又说是不行,恭亲王微微不悦,“请太后示下。”

    “景寿的儿子身体不好,怎么能把荣寿下嫁给他,”太后的声音里才透着不悦,“若不是我把两个人叫进宫让太医查了查身体,把过脉,我还不知道智瑞身子不好!”

    恭亲王原也不知道景寿的儿子身体不好,素日里见得他似乎只是文静了些,不似习武之人,没想到居然是身子不好,想到景寿苍白的脸走出去,恭亲王心里一阵腻歪,“敢问太后,不知道智端身子那里不好?”

    “你还不相信我吗?”太后说道,“太医说,智端得的是痨症!这病可不是玩的!如今虽然不显,可将来必然是要出大问题的,我就怕太医诊断有误,又把景寿叫了进来追问于他,这才问了出来!”

    没想到景寿瞒的自己这样深,要知道,自己可是他妻子六公主的同胞兄弟!恭亲王悚然而惊,这样年纪轻轻就得了痨症,这可是绝症,治不好的,将来自己的女儿过了门怕就要守寡!

    想到这里,恭亲王不免冷汗淋漓,“多谢皇太后,不然奴才就要吃了大亏了。”

    “这家世人品如何都不紧要,关键是要身子康健,若是大公主嫁过去,没几年智端就出了事儿,岂不是要守一辈子活寡?”太后摇摇头,“天家的女子,自然不能改嫁的,这样冒然不知根知底嫁过去,将来这一辈子就毁了!你也太不仔细了!”

    “是,奴才有罪,请皇太后恕罪。”恭亲王心悦臣服这样说道,“幸好皇太后明察秋毫。”

    “我问过了荣寿的意思,她还想在宫里头孝顺我几年,我想着,拖累着她不好,这才让你们寻思着找合适的人当额驸,如今看来,若是不仔细找,倒是要耽误了我们的大公主,”恭亲王听到这句话,心里微微一动,可随即皇太后的话让恭亲王极为不悦。

    皇太后若无其事的继续说道,“那就先再让我疼荣寿几年,先安排皇帝和荣安的婚事,大公主的婚事,再说吧。”

    恭亲王十分不悦,这女儿若是再耽误就要到二十岁出头了,这可实在成了老女,到时候那里还有什么可堪许配的未成婚少年,恭亲王正欲反驳,太后自管自的说下去,“荣安公主的婚事你们操办下去就行,时间放在下半年就成,眼下皇帝的大婚要紧,八旗秀女的面选就要到了,这可是一晃儿的功夫!”

    虽说一晃的工夫,在有些人却是“度日如年”四个字,不足以形容心境,其中自以赛尚阿、崇绮父子的日子最难过。一家出了两个女孩子在那最后立后的十名之列,这件事便不寻常。赛尚阿闲废已久,回想当日蒙先皇御赐“遏必隆刀”,发内帑二百万两以充军饷,率师去打长毛的威风,以及兵败被逮,下狱治罪和充军关外的苦况,恍如隔世。谁知儿子会中了状元,如今孙女儿又有正位中宫之望,即使“承恩公”的封号,轮不到自己,但椒房贵戚,行辈又尊,大有复起之望,不出山则已,一出则入阁拜相,都在意中。

    倘或姑侄俩双双落选,又将如何?荣华富贵,果真如黄粱一梦,则来也无端,去也无凭,寸心怅惘于一时,也还容易排遣。如今是八旗世族,特别是蒙古旗人,无不寄以殷切的期望,到了那时候,纷纷慰问,还得打点精神,作一番言不由衷的应酬,最是教人难堪。而且,科举落第,慰问的人还可以代为不平,骂主司无眼,说是大器晚成,三年之后还有扬眉吐气的机会,选后被摈,替人家想想,竟是无可措词,真正是件不了之事。

    日子愈近,得失之心愈切,崇绮自比他父亲更有度日如年之感。他是讲理学的人,着重在持志养气,要教人看起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修养。那年中状元的时候,兴奋激动得大改常度,颇为清议所讥,好比苦修多年的狐狸,将要脱胎换骨的刹那,不自觉地把条毛茸茸的尾巴露了出来!就这一下,自己把自己打掉了五百年道行。前车之鉴,触目惊心,自誓这一次无论如何要学到曾国藩的“不动心”三字,所以谨言慎行,时时检点,一颗心做作得象绷得太紧的弓弦,自己知道快要控制不住了。只是想着承恩公的爵位在,又有后父被皇帝依靠施以大用的这么多先例在,崇绮自然就不免激动,得了这天下第一贵婿的助力,出王入相岂不是在反掌之间?这才能一展凌云之志。

    ps:  求推荐和订阅,谢谢。

三十、同治立后(六)() 
到了三月三的那一天,天蒙蒙亮,昧爽时分,崇绮亲自伴送幼妹和爱女到神武门前候旨。

    神武门内男子就不能擅入了,只能叫嬷嬷和丫鬟带了进去,地点是在御花园的钦安殿,嬷嬷们把自己家的秀女打扮的妥妥当当的,又悄声鼓励,“不要怕,大胆些,万岁爷和皇太后问话,要大声回话,只是别语气太冲,衣服首饰都弄妥当了,万岁爷一看必然就喜欢!”

    这天的宫中可真热闹了,近支的福晋、命妇,纷纷奉召入宫,襄助立后的大典。老早就有内务府的官员,进殿铺排,一张系着黄缎桌围的长桌后面,并列两把椅子,那是两宫太后的宝座,东面另设一椅,则是皇帝所坐。御案上放一柄镶玉如意,一对红缎彩绣荷包,另外一只银盘,放着十支彩头签,同治皇后就从这十支彩头签中选出来。

    钟打八下,皇帝侍奉两宫太后,由惇王福晋为首的一班贵妇人扈从着,临御钦安殿,侍候差使的内务府大臣行过了礼,随即奉旨,将入选的十名秀女,带进殿来。八旗中灵气所钟的女孩儿,都在这里了,一个个都是绝世的丰神俊朗,行动举止都是稳重非凡,加以前一天先已演过了礼,所以进得殿来,不慌不忙地站在应该站的地位上,分成两排,从从容容地行了大礼,只听得慈禧太后说道:“都站起来吧!”

    十个人列成两排,依照父兄的官阶大小分先后,第一次还算是复选,两宫太后已经商量停当,先自十中选四——只要是在最后的四名之列,那就定了长别父母,迎入深宫的终身,就象殿试进呈的十本卷子那样,三鼎甲、传胪,都在其中,至不济也是“赐进士出身”的二甲。这最后五名,将是一后、二妃、两嫔,而此时所封的妃,乃是伴着皇后一起册封的,和以后入宫的嫔妃尊贵体面自然是不一样,只要不犯过失,循序渐进,总有一天成为皇贵妃,同样地,此时所封的两嫔,亦必有进为妃位的日子。

    昔日自己也是这么入宫来的,如今多少年过去了,历史就这样轮回着,慈禧太后微微有些出神,那时候端坐在宝座之上的皇帝,已经远在黄泉了,殿内的人都等着慈禧发话,慈禧却是在发呆,慈安微微一咳嗽,“姐姐,您该说话啦。”

    慈禧回过神,“哦,皇帝,”慈禧叫了皇帝,同治皇帝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两宫太后跟前,“今个是你的好日子,放眼挑去就是。”

    皇帝再三推让,皇太后也是摇头不应允,慈安太后连忙打圆场,“不如姐姐先定下来几个要入宫的,之后再让皇帝自己做主就是了。”

    于是这样颇好,慈安太后拿起了第一张彩头签,“阿鲁特氏,前任副都统赛尚阿之女。”赛尚阿自充军赦还后,曾赏给副都统的职衔,那是正二品的武官,品级相当高了,所以他的小女儿排在第一位。

三十、同治立后(七)() 
“留下吧?”慈禧太后问。

    “好!”慈安太后同意。

    于是赛尚阿的小女儿跪下谢恩。以下就一连“撂”了三块“牌子”。“撂牌子”也得谢恩,而事实上在有些秀女及她的父母来说,这是真正的开恩,因为,在他们看,选入深宫等于送入监狱。”

    “朱氏,前任江苏巡抚朱均之女。”

    慈禧太后笑眯眯的看着穿着一袭紫色旗装的朱元秀,点点头,“留下。”

    朱元秀磕头谢恩,慈安太后见到如此场景,也微微笑了起来,瞥了皇帝一眼,见到皇帝板着脸,嘴角的笑意就更深了。

    第一排最末一名,是个知府崇龄的女儿,姓赫舍里,论貌,她是十个人当中的魁首。在这片刻中,特邀皇帝的眷顾,视线绕来绕去总停留在她脸上,所以此时看见慈禧太后拿着她的那支彩头签踌躇时,恨不得拉一拉慈安太后的衣袖,让她说一句:“留下!”幸好,就在他想有所动作时,两宫太后交换了一个同意的眼色,总算不曾再撂牌子。

    崇绮的女儿和凤秀的女儿站在一起,崇绮的职称是“翰林院日讲起注官侍讲”,跟凤秀的刑部员外,都是从五品,但翰林的身分比部里的司员高得多,所以排列在前。之前已经选了三个,剩下就只有两个名额了。皇太后定下了阿鲁特氏和富察氏,接下来的就不用再选了,其余人磕了头退下,慈安太后说道:“都先下去吧,等下再传。”

    于是只是剩下五个人选,里头既有阿鲁特氏这样的蒙古八旗秀女,又有朱元秀这样的身份尴尬的民人,所以这次立后实在是让在殿内襄助立后大典的福晋命妇们大开眼界,几个年纪较大的福晋纷纷表示,活了这么久,还没看到皇帝亲自选皇后的大典。

    慈禧太后和皇帝去更衣,慈安太后与众人在钦安殿内等候,帝后到了淑芳斋休息,慈禧太后问同治皇帝,“你瞧着那个好?”

    “儿子听皇额娘的。”

    慈禧太后摇摇头,笑道,“可是真的?”

    “自然都听皇额娘的。”同治皇帝恭敬的说道。

    “这里头的秀女那个都是好,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只不过,立后无关长相家世,倒是有一条,就是为了向天下人表示些什么,若是要问皇额娘的意见,那皇额娘希望你选朱氏。”慈禧太后正色说道,“朱氏乃是英烈之后,这且不谈,关键的是朱氏是汉人,是民人!”

    “若是立了朱氏为后,才真正彰显满汉一家的意思,”慈禧太后说道,“旗民之隔,日益显现,可这矛盾若是用婚姻融合,必然能化解戾气,如此以来,将来必然会少了不少事端,祥和之气就多了。”

    恭亲王等军机大臣、内阁等大臣已经在养心殿候着,就等钦安殿的消息,几个人三三两两的围着说话,宝洌Ъ肀叩娜硕疾皇桥匀耍托ψ哦怨淄跛档溃骸巴跻担鄞笄寤岵换岢鲆桓龊喝嘶屎螅俊

三十七、同治立后(八)() 
恭亲王老神在在,“怕是不能够吧,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