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第334章

重生之我是慈禧-第334章

小说: 重生之我是慈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功课变成满功课,我想着你又要学习骑射,又要学国语,又要上四书五经,三四天还要去同文馆挂着,每日还要陪着我上朝,这都忙得很,所以不同意要变成满功课,要是满功课,更有你忙的了,”太后看着同治皇帝脸上隐隐透露出来的倦色,心里也心疼,“知道你累的很,只不过这千斤的担子总要交给你的。”

    “儿臣瞧着这骑射不练也罢了,还有这国语,”同治皇帝打了个哈欠,眼中都是泪水,“武云迪去了西北,这骑射平时也没什么好练的。还有国语,”同治皇帝大为抱怨,“别说这朝中的满大臣,就连八旗之中都没几个人懂国语了,我倒是和七叔说了几句国语,没想到他瞠目结舌,一下子反而没反应过来,皇额娘若是疼儿臣,就把这国语给鞠了吧。”

    ps:  月票。。。。

十四、营造法式(二)() 
慈禧太后板着脸说道,“国语骑射溜冰乃是国朝立足的根本,你倒是卖乖,还一下子就要免了两个,罢了,你累是累,不过这国语和骑射不可偏废,只是把国语和骑射安排五日一次罢了。”皇帝毕竟还是小孩,连忙就欢呼雀跃。太后摇摇头,这会子用午膳的时候到了,唐五福上前请旨,午膳摆在那里,“就摆在后殿,临着水,倒也方便,皇帝也在这里用吧。”

    皇帝连忙说道:“已经约了大姐同在她那里用膳,倒是不敢打扰皇额娘了。”

    “也罢,你去吧。”太后含笑看着皇帝离开,安茜笑道,“看着皇上就是一代明君。”

    “希望吧,”太后思绪有些悠悠,历史上的同治皇帝性子听说绵软懦弱,自己亲自培养的这个同治皇帝,神采飞扬,眼见胆色都是不俗,想必超越父亲是半点问题都没有,“如今大争之世,仅仅守成是万万不够的,洋人们,那些乱党们眼红的盯着呢,稍有不慎,就要穷途末路。”

    “内里有太后垂帘,外头有六爷帮衬着,这朝政啊还有什么不能的,”安茜扶起太后喜滋滋得说道,主仆几个人浩浩荡荡到了后殿,临着水,不多会用了餐,到了前面,穆扬阿已经候着多时了。太后也不先午睡,立刻召见,对着穆扬阿说道:“内务府已经准备办水泥厂,如今铁路之事暂时急不得,你这交通部不干活也怕人碎嘴,所以,先整治官道,用水泥把圆明园到内务府的官道都铺起来,哈密到玉门关的官道也都整治起来,接下来,京师、天津、上海等地都用水泥铺起官道来,对了,内务府是卖给你们的,可不是白送。”

    穆扬阿连忙应下,“遵旨,有关铁路的事儿,奴才倒是有别的想法。”

    太后让穆扬阿连忙说,铁路之事,不仅仅是阻力,主要问题是没钱,要是有钱,太后也不在乎些许人言,“就是这钱的事儿,几家英国的银行已经找过奴才,愿意给铁路之事提供贷款,前提是要给他们支付利息,此外,要从英国进口铁轨、车体等。奴才思来想去,无非就是问洋人们借钱,虽然名声难听了些,可奴才算了账,只要这铁路建起来,收的钱可就海了去了,用不了几年,这钱就能收回来了。”

    “英国人们有这么好心?”太后有些狐疑,“只赚点利息就成?”

    “奴才倒是留意过,这铁路各国都有,”穆扬阿倒是极为熟悉铁路的事情,说到自己部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各国铁轨之尺寸都是不同,其中俄罗斯的最宽,法国的最窄,相应的火车的宽度也是不同,英国人想着若是他们的铁轨宽度使用在咱们这里,日后咱们继续造新铁路,和旧的铁路接上去,这铁轨不同,可是没用,所以英国人抱着做长久主意的想法来,占了先机,这日后所有的生意就都是他们做的了。”

十四、营造法式(三)() 
穆扬阿腆着肚子大摇大摆得进了崇礼门边上的交通部衙门,衙门门口也没有匾额,唯一显示有交通部印记的是挂在三间开大门上的黑字白灯笼,和别的衙门不同,四九城的人讥笑这里是洋鬼子部,“成日里来交通部的洋人比去总理衙门呢还有多几成!”

    这一日交通部衙门口又停了许多的洋人马车,似乎知道在圆明园见驾的交通部尚书今日回京,马车夫都是消息最灵通的,几家马车上面的徽章都分辨的清清楚楚,“这个是海关总署的车子,这是英国大使的,这是法国领事的,哟美国花旗商行的人也来了!”

    穆扬阿方一坐定,司务厅员外郎就忙不迭得跑来,“中堂,”穆扬阿已经有了大学士的加衔,可以称之为中堂,“洋人们已经等了许久了,陈尚书去了包头,几个侍郎各有事务,而且洋人们皆要等着见中堂大人才肯说话,这下子就要大人去见呢。”

    “罢了,这日日的就没有歇息的时候,”穆扬阿拍拍胖胖的肚子,得意得抱怨了一番,随即起身,到了会客厅,因为素日都是要和洋人打交道的,所以这会客厅也布置的如同大使馆一模一样,穆扬阿到了会客厅,朝着坐在站着抽烟喝茶相互交谈的各国洋人拱手行礼,“我来迟了,实在是不应该,且等到晚上,醉仙楼本官做东!”穆扬阿显然是极为熟稔和洋人打交道,一路行来,几个商人都是纷纷站起握手问好,穆扬阿也纷纷招呼,到了大家寒暄完毕,穆扬阿又叫人上了茶,几个洋人对着中式没香料没糖的茶十分不感兴趣,只是堪堪等着穆扬阿喜滋滋得喝了一口茶,摇头晃脑得咂嘴品茶,英国大使带来的一个商人就忍不住率先开口。“请问尚书大人,有关这个铁路的事情,贵国想的怎么样了?”他是东印度银行的董事,更是英国最大的钢铁公司的股东。对于英国铁路出口到中国这件事十分的热心,“贵国只是需要提供几年的关税作为贷款担保就行,”虽然当众谈生意十分的不妥,奈何这个交通部的死胖子大臣实在是滑不留手,整日里都见不到人影。这次要不是自己买通了圆明园的守门士兵,鬼才知道他突然会返回京城,这个商人看到法国的商人张口正准备说话,又连忙接着说,不让法国人有开口的机会,“当然,我绝对没有怀疑贵国还款能力的意思,贵国的买卖一向都是很干脆的,从不拖欠。只是这银行贷款必须要这个程序而已,要是贵国能有这个意向。我愿意向银行提供个人担保,减少或者是免除担保的这个手续。”

    法国人也不甘示弱,连忙提出了修建火车的优惠事宜,俄罗斯和美国的商人也谈了自己的条件,奈何两国商人实力不如英法,些许的条件淹没在英法两国大声的喧嚣之中,“两位两位,”穆扬阿连忙打圆场,“如今这火车的事儿,是半点影子都没有。先生们怎么会这样着急,据我所知,军机处和我交通部都没有马上要修建火车的意思呀?”

    这会子是法国商人说了,“大人。我们得到消息,听说,皇太后愿意贷款建铁路。这事情是不是真的?”

    穆扬阿连忙摆手,脸上全是否定的表情,“绝无可能,有关贷款的事儿。我听着极为方便,这一汇报给太后,就被太后训斥了,说天朝富有四海,岂能没钱兴办铁路!问洋人们借钱,这名声实在是难听!本官跪着劝解了好些时候,太后这才消气了,这好么,那里能有这么快,我瞧着等着太后消了气,过了几年,再说吧。”

    穆扬阿打着太极推脱着,一时间两国铁路商人都是无语,不知如何说话,海关总署赫德的中文秘书,原本一言不发的参赞亨利微微一笑,开口了,“尚书大人,这些商人们来中国,就是为了和中国人做生意,明人不说暗话,尚书大人是垂帘听政皇太后的心腹,太后的为人,大家都是知道的,虽然贷款新建这件事似乎是有损中国国体,但是想必,皇太后是不会计较这些的,还是请尚书大人打开天窗说亮话吧,这修铁路的事儿要怎么办才行,也请尚书大人不要狮子大开口,”亨利优雅得朝着穆扬阿笑道,“要知道,尚书大人刚刚新到任,这政绩可还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要知道电报不过是一点点的小事,尚书大人也应该好好做出自己的成绩来,让大家知道,我就不相信尚书大人不想着芝麻开花节节高。”

    亨利久住中国,俗语说的不错,穆扬阿心里一凛,却不知这个洋鬼子已经看穿了自己,面上却还是笑着,“参赞您说的是什么话,太后是有这个意思,只不过如今是还不忙,因为准备着要建别的东西,所以这铁路就先缓一缓,若是各位有这意思,咱们先弄铁路也成。”

    商人们大喜,而亨利却听出来了穆扬阿话里的意思,眼神微微一凝,“尚书大人说的先建别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在下倒是十分的好奇。”

    “太后觉得圆明园到京城的官道十分的不平整,今日皇上也说起了这件事,听说各国的洋灰筑路十分可靠,筑成的路平整坚硬,太后的意思,不管这铁路修的怎么样,皇家的脸面是要顾及的,圆明园到京师,这是第一要紧的道路,所以准备着让我向各位商人大量收购洋灰,也就是水泥,”穆扬阿拍拍肚子,一副散财财神爷的模样,“第一个就是要先修官道,然后顺便把四九城的道路都修一修,接下来沿着电报的路一路修过去,反正工匠劳夫们都在的,刚好也能多让他们赚点钱,各位先生,”穆扬阿眼中露出狡黠的神色,“铁路就算是建,一时半会也建不了多少,而且说实话,这铁路在各国的宽度标准不同,我也是难为的很,选了哪一家,各国本官都无法交代,可这官道不一样,官道可是四通八达,别说是整个大清了,就说直隶到天津,这就要多少水泥啊。”

    亨利还是端着,优雅得微笑。可别的商人早就闹开了锅,若不是怕等会穆扬阿还会说什么重大的利好消息出来,他们老早就飞奔回去写信打电报要求大量得运水泥来中国了,“太后说了,这交通部就是该管着交通的,一概的桥梁、官道、铁路都由交通部规划好了再建,所以这水泥啊,”穆扬阿的猪哥嗓子响了起来,商人们似乎听到了天使的声音,“来多少要多少啊!”

    等到商人们蜂拥而出,只留下了英法两国的外交官和几个还对着铁路有着执念的商人,穆扬阿笑眯眯得继续说道,“贵国等都想着为大清提供贷款修建铁路,实在是令人钦佩,不用多说,只要是我能做主的,拼着被御史弹劾,今日本官都做主了,参赞先生说的极是,”穆扬阿似乎也说掏心窝子的话,“交通部原本就是新设,我又是新任,若是没有什么功劳,也别想着能继续当这个尚书了,所以铁路我是必然要修的,”穆扬阿一脸坚定,“奈何我算了一番,两国的钢铁、火车锻造都在本土,这运费就实在是高,大清难以承担,而且先生们也知道,皇太后是喜欢铁路的,这交通部之前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建铁路,所以必然是不会就建几条敷衍了事,肯定是要大办特办的,要是条条铁轨,和火车都要欧洲运来,这开销可不是闹着玩的,”穆扬阿苦着脸,“两国也说说看,这样实在是开销太大了,怎么有个法子,赚钱是赚钱,把钱丢在这无谓的路费上,未免有些冤枉。”

    “这,”英国商人似乎也被难倒了,求救得看着亨利,“参赞先生,中国人考虑的问题的确是存在的,您看,这该怎么办?”

    “钢铁厂可以放在中国来,”亨利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