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生来是王侯 >

第164章

生来是王侯-第164章

小说: 生来是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快请起,我既然肯来,如无把握怎会开口。你我之间,素有情谊,我又怎能忍心见你无心之过。”

“愿闻其详。”

“恩。”贾诩扫视四周,虽然帐篷内没有兵丁,但是守着帐篷的两个卫兵却让他很是不安。

“自己人,不碍事。”张济让他放心。

“此两人是你血亲?还是生死之交?”贾诩似乎有些不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皇上,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样啊。”张济大喝一声:“来人!”

顿时门口两人走了进来,张济二话不说,抽剑杀之。

贾诩依旧在边上喝酒,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般。

派人将尸体拖了出去,保证帐篷附近无人之后,张济亲自为贾诩斟酒。贾诩刚才那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模样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贾诩日后的成就绝对是无可限量,既然如此,自己何不跟着他,或许也是一条出路。

想到这里,他对贾诩是越发的信任了:“文和兄有话但讲无妨,要我如何做?只要你说,我一定照办。”

“你要做反贼呢,还是要做忠臣?”贾诩也不多问,冷冷的冒出一句。

“我张家历代忠臣,对皇上那是忠心不二,我定然是选忠臣。”

“既然如此,你知道你应该对谁效忠了吧。”

“啊,多谢文和提点。”不过张济依旧有些犯愁:“不过我只不过一个校骑都尉,没有能力举事。如今董卓势大,我恐怕…”

“我不是叫你现在表态,只要你有心,天子希望你潜伏在董卓身边,鼓动董卓造反。”

“什么!?”

“是的,你要大力鼓动董卓造反。”

“眼下天子颓弱,董卓造反的话天下不是岌岌可危?那我不成了天大的罪人么?”

贾诩不屑道:“我岂会害你,你要尽快将你手下的所有统帅将领都撤换成你的心腹之人,到时候只听你命行事。同时你注意多与其他将领走动,并说以厉害,加以策反。天子毕竟是天子,应该到时候会有一些人为了明哲保身不会与董卓为伍选择观望,这群人的工作就交给你去做了。而董卓的话你必须得阿谀奉承,将他捧上了天,鼓励他造反,越快越好。董卓目前还无心造反,正在谋划,如果此时暴露,那么对他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文和的意思,是要我故意走漏…”话多半句被贾诩阻止了:“有些事情,还是藏在肚子里的好,既然公已明晰,那么我便先行告退。将来成大事之时,希望张将军要明白自己能做些什么。”

“一定,一定。”

“这是天子托我授予将军的,将军收好。”贾诩将一物品塞到张济怀中,然后离去。

张济打开布绸一看,竟然是一颗龙眼明珠。

珠子的价值不菲是真的,但是并不是说一般人没地取得。但是一般这类珠子用做药粉则可惜了些,一般只有皇帝皇后的冠冕之上才会加上这样的东西。还有就是一些功劳极重的大臣才能得到的。

张济顿时泪流满面,对南而跪:“皇上对我张济如此看重,张济绝不会做出有悖祖先皇上的事,就算粉身碎骨,再所不辞。”

就此,张济的工作贾诩算是完美的完成了。以张济之能,一定能策反一大群武将,等于未战先折了董卓一臂,比灭他10万军队还要厉害。刘辩得贾诩,不得不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美事。

而另一边,王允却在家中对月长叹。不得不说,王允确实是一位忠臣。特不是忠臣于刘辩,是忠于自己。这类文人,对名节很是看重,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忧国忧民也就成了份内的事。

不足月余,曹操说服袁绍,发动十八路诸侯准备勤王。是月,吕布出征,无人能胜,勤王之师无法进京,却让京城动荡不已。

董卓在十八路诸侯退却之后安居在寝宫之内,夜夜笙歌。

这日,却与往常不同,很罕见的没有歌妓在寝宫,惟有李儒与吕布两人。

“太师不用担忧,温侯挫败敌人,那十八路诸侯原本也不过是来占便宜尔。如今大败,乃是因为各自隐藏实力之故。各军都有异心,不肯出力,功成则一气呵成,退则必然四分五裂。十八路诸侯不战自退,太师大可不必担心。”

“哈哈哈哈,那么说,老夫可以高枕无忧尔?”董卓似乎十分高兴。

“没错,太师可以安心了。”

董卓看了一眼身边傲然而立的吕布哈哈大笑:“哈哈哈哈,我有奉先,何愁天下不定啊。”

董卓得意,吕布也高兴,李儒没有说什么,只是待在一边,一言不发。

又过一日,董卓宣召群臣进京,到了他设的大堂之上。

刘辩也在早朝,但是今日不同寻常,竟然无一个大臣来到。

“这是怎么回事?张幺儿?为何群臣不上朝?!”刘辩有些怒了。

“回陛下,今日清晨董卓命吕布把守外殿大门,将群臣全部都请到了他那里。那些不肯去想上朝的也进不来,只得怏怏而回。”

“可恶!这个恶贼,欺我太甚!”刘辩大怒,顿时将身边东西朝下扔去,以求泄愤。

“陛下,何必生气呢,这董卓此举显然是自寻死路罢了。”荀彧不慌不忙,选了个空位置安坐。

“你可有良策啊?这董卓如此猖狂,这可如何是好?”

刘辩说完看到荀彧笑了笑,指了指一边闭眼不语的贾诩,看起来贾诩丝毫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老神尤在。

“文和,你以为呢?”

贾诩似乎睡着了,刘辩却不生气,以此人之精如何能在此地安睡,必然是有些万全之策,怪不得荀彧说董卓找死了。

“文和!”刘辩大声叫唤,这时候贾诩才睁开眼来,装做不知:“主公,不知主公唤我所为何事?”

“我想问问你,今天的事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

刘辩将所有语气词都去掉了,他知道贾诩的意思,所以特地用你和我来表达出对他的尊敬之意。

“此乃契机,要灭董卓,只需要半月。”

听到贾诩此言,连荀彧和卢植都吓了一大跳。但是刘辩只是面色微变,随即沉思了一会,似乎并不感到意外。

他们哪里知道,贾诩的话提醒了刘辩,好戏正要上演。那正是王允巧设连环计,貂禅美女就要出场了。

虽然如今和历史有些出入了,但是董卓基本还是和历史上一样,过程不同罢了,结局却是相同的。

董卓引的朝中那些准备流芳百世的家伙不悦,想方设法处掉他是自然的事。之前曹操献刀不成,这回就是美人计了。

“曹操!”刘辩忽然大惊失色,三人看的吓出了一身冷汗。

“主公,你这是为何?”荀彧急忙跑了过去,而贾诩则是用一种好奇的眼光看着刘辩。

“快,派人,必须得找一值得信任又能托付的了大事的人,不然就晚了。”

荀彧有些不解:“不知主公所托何事,若无大事,可托荀攸去办。”

“荀攸?”刘辩想了下,虽然荀攸之才自己也很喜欢,但是对方可是陈宫啊,自己一时忘记竟然把他给漏了。以陈宫之才,荀攸未必能说的动他。

曹操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彻底伤透了陈宫的心。

眼下补救不知还来得及否,如此大才,世人给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在三国历史上,虽然他的声名不及周瑜、诸葛亮,但是都言其计谋策略不在两人之下。如果刘辩能得到此人,对于自己的大计是非常有帮助的。

当初刘关张三人勇猛无敌,为何一直寄人篱下。那吕布如何了得,为何被人赶出长安?那曹操明明刚愎自用,又为何能征战天下。

一切的一切,皆显示出谋士的重要性,对于刘辩而言,他为天子,只需一声令下,就会有无数人为之赴汤蹈火。

刘辩眼下手下已经有四大谋士,但是如今看起来卢植迂腐过头,不堪大用。内事可以交给他,但是国家大事他却不堪大用。

荀彧虽然不错,但是一个荀彧并不能改变什么。而且荀彧过于小心,虽然大气,可以服人,但是关键时刻需要狠角色之时,他起不到作用。荀彧的作用更多的是类似于对外征战的指挥者,这样的话一内一外,但是指挥者需要有人给他指挥。

谋士军团的领袖已经有了,眼下要做的,就是使自己的团队更加完善了。

毕竟,以刘辩一个穿越人的身份,完全可以利用自己以知的三国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来完成自己的目的。

所以,此时刘辩最为紧要的一件事,就是将陈宫收为帐下,添为自己的第五大谋士!

想到三国风云人物一一为自己收服,刘辩顿生豪气,一道不可察觉的微笑浮上心头,甩手一挥后,便是回到了寝宫,安然谋划去了。

第二天,刘辩召来卢值,详细和他解说道。

“太辅大人,你知道陈宫陈公台此人吗?”

“陛下说的是何人?为臣怎么一点印象都无?”卢植疑惑道。

“哦……!”刘辩悠然一笑,露出了个大善的表情。

在自己记忆中的三国历史当中,陈宫可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历史对此人的评价相当之高,一首“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道出了陈宫的忠义之情。

而此时,陈宫还未被世人所熟悉,他的才华,他的忠义,他的智谋,就像一颗被蒙了尘的明珠般黯然无色!

如果,自己能亲手拂去这颗明珠上的尘土,那么展现在世人面前,必将又是一个惊天动地,千古留名的风流人物!

想到这,刘辩强忍住内心的激动,挥挥手唤过卢植,凑到他耳边,小声的将自己的意思表达了出来。

几番言语过后,卢植看到刘辩那凝重的表情后,他心里也是一跳,知道了事情的重要性。

然后,他俯身一个鞠躬后,正要退去时,刘辩陡然想到什么似的,他猛的大呼一声:“且慢!”

“陛下,还有何旨意?”卢植差点吓了一跳,他小心的抬起头,谨慎的问了句。

此时,刘辩也不多说话,他走到案台边,就着笔墨,在一方小丝巾上,端正的写下了几行字。

印上自己的天子印,细细折好后,刘辩轻轻的将这方丝巾放在了随身携带的一个锦囊内,递给了眼前的卢植。

“偌,小心收好。办事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这个锦囊不许打开,知道了吗?”

这话一处,卢植不禁是诧异的看了刘辩一眼。虽然他有点疑惑这锦囊内的扼丝巾内写着何事,但天子的行事,又岂是为人臣子所能揣测的。

当下,卢植小心接过锦囊,收在自己贴身怀中。

一声告辞后,卢植迈着轻碎的小步,离开了寝宫。

这边,望着卢植远去的身影,刘辩不禁又是一道微笑浮起,脸上一副成竹在胸的自信满满。

呵呵,自己连诸葛亮的锦囊计都用上了,还怕拿不下你一个陈宫?

…………

如此几天过去,刘辩尽量让自己作出一番沉浸在酒色的状态中,每当夜幕降临,天子寝宫一片笙乐萧萧,一桶桶美酒被源源不断的运往了寝宫,供当今天子和一干群臣作乐。

面对如此情况,太师府却是异常平静,谁也不知道董卓的真正意图。

于是,整座皇宫倒是难得获得了有一分宁静,倒是让不少有心人有了口喘气的机会,事态以一种悄然无声的状态变化着。

第一百九十八章

这日,刘辩以君臣同乐的名号,将尚书王允邀请到了寝宫中。因为是打着饮酒寻欢的名号,加上刘辩这几日已经彻底成功麻痹了敌人,所以倒是无人怀疑。很快,尚书王允便在一片心情沉重的情况下,步如了天子寝宫内。

眼前,天子寝宫没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