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投机者 >

第546章

民国投机者-第546章

小说: 民国投机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后面还有光亭率领的四十六集团军,也有十多万人,刘湘在四川正在整编二十六集团军,相信最多还有一个月就能组建起来。淞沪战事中损失的兵员只需三个月就能补充齐,在经过三个月训练,部队就能恢复元气。”庄继华的话说得有些慢,语气却很稳定,没有丝毫含糊。

唐纵微微摇头,要不是在重庆干了这么些年,他就立刻反驳了,沉默一会他才轻声问:“日本人会给我们半年时间吗?而且现在南京危在旦夕。”

“日军也同样需要补充,况且不但四川,广西、湖北、广东同样还有部队,我们有时间,至少能争取到时间。其次,日军占领这么多地方,能不留兵防御吗?你看浙南,杭州丢了,日军至少得留两千人吧,上海至少得留三五千人吧,苏州也得留个一两千人吧,留来留去,日军至少已经去了一个师团,踏着三十万人,怎么也要留下十万人对浙南、江西防御。能派出来的部队不多了。”

“至于南京,那就更好说了,让给他们,这场战争,我们不跟他们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求消灭其有生力量。要养活一个日本兵,需要十八年。”庄继华地口气变得有些游弋,他的目光穿过挡风玻璃,看着南京的街道,充满江南气息的街道,以及街道上那些不安的人们。

汽车在街上缓慢的行使着,不时为停下来为匆忙逃走地人让路,前排的侍从急得推开车门冲前面厉声呵斥。

“南京将成为战场,组织撤退没有?”

“政府部门大部分已经撤走了。”唐纵答道。

“非政府部门呢?学校,医院。还有普通市民,组织撤退没有?”庄继华扭头直盯着唐纵问。

“这里面有些情况不一样,公立学校大部分开始撤退了,不过主要是大学,中学的情况不清楚,当时那些教会学校不愿撤,认为他们是隶属教会。不会有事;医院地情况也一样,公立医院开始撤退了。教会医院不愿走,至于市民,没人组织。”唐纵简单的说了下。

庄继华摇摇头表示反对,这些人必须赶出南京,如果可能,南京最好就只剩下军人。庄继华没有多话,唐纵只是传达者或执行者。并非决策者,说得再多也没用。

轿车终于又启动了,很快到了军政部,庄继华下车后就直奔军政部会议室,此刻会议室里人不多,不过还在南京的军政首脑都已经会议室里,众人三三两两的在一起议论,显然蒋介石还没到。

庄继华环顾室内。认识的人不少,除了何应钦、林蔚外,还有在北平认识的徐永昌,前段时间在南京认识的何健,除了两个人不认识,一个身材硕长。另一个带幅眼镜地年纪比较大。

看到庄继华进来,林蔚首先过来与他打招呼,庄继华也随意地与他聊起来,同时悄悄向他打听这俩人。

林蔚忍不住有些好笑,这庄继华在高层里独来独往,手握西南三省,却没与任何人发生关系,没有笼络任何势力,这也许是蒋介石信任他地原因之一。

林蔚轻轻介绍,年纪大地是军事参议院院长唐生智。年青的与白崇禧在谈话的是军政部次长刘斐。另外就是宪兵司令谷正伦和军委办公厅主任徐永昌。

“文革,你磨刀五年。终于要派上用场了。”林蔚意味深长的说。

庄继华胡乱点点头,随即感到他话里的味道不对:“蔚文兄,你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你还不知道吗?”林蔚低声说:“前线部队损失严重,挡不住日军进攻,委员长在考虑守卫南京的问题。他们,”林蔚下巴轻扬:“没一个赞成守南京。”

“校长是什么意思呢?”庄继华很平静,他心里有些明白了,难怪让他务必在今天赶到南京,一下船就让他参加会议。

林蔚瞧他很平静,心中也不由佩服,现在守南京可不是个好差事,前线各军疲惫至极,消耗极大,而日军士气极端高涨,一个大队就敢实施超远追击,守卫南京恐怕只有靠庄继华地四十九集团军的四个师了:“我听说在广州时,每逢难事,委员长就让你出手,这次恐怕你又要担负重任了。”

庄继华在内心里长舒口气,他倒是愿意守南京,总比让给别人要强,至少不会造出个南京大屠杀。

“如果是这样,那四个师就不能再去前线消耗了。”庄继华心里打定主意,四个师一定要留下来,这是守南京的主力。

“委员长到!”

随着一声高喝,室内的人动作立刻整齐划一的保持立正姿态,蒋介石在前杨永泰在后,俩人快步走进来,更后面的是老实的戴笠。

“请坐。”

蒋介石说完之后就坐下了,其他人也随即坐下。蒋介石的目光在室内所有人脸上扫视一周后说:“今天召集大家来谈两件事,第一件是陶德曼传过来消息,日本人愿意以当初地条件进行谈判,畅卿先生,你给大家念一下日本人的条件。”

杨永泰站起来将日本人提出的七条向与会众将宣读了一遍,唐纵的记忆力不错,七条大都差不多,最多也就是个别字句的差别。

杨永泰念完之后,会议室内一下就沉默了,这个话可不好说,是要承担历史责任的。

月票榜竞争激烈,。

月票支持,名次下滑严重。。。。。。。。。。。。。。。。。。。。。。。。。。。。。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七节 后撤国防线(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七节 后撤国防线(十)

会议有些冷场,庄继华看看左右,虽然明知道蒋介石在心里已经作出接受日本条件的决定,这个会议不过是统一认识,分担责任罢了,他还是想说一说。

“校长,学生有话要讲,”庄继华站起来对说。

“你说吧,今天这个会就是让大家把话讲透。”蒋介石眼光略有些闪烁。

“学生反对接受日方条件,相反,应该提出我们的条件,要求日方按照我们的条件谈判。”庄继华的话一出口就让在场的将领们有些意外,按照我们的条件谈判,现在的形势下,日本人会同意,那不就等于是宣布拒绝谈判了吗。

“校长,诸位将军,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我们的确不利,但这种不利不时战略上的,而是战术上的,所以我们用不着急于求和,”庄继华侃侃而谈,目光扫视着白崇禧何健等人:“中日之战,日本利于速战,我们利在长期;这才刚刚打了五个月,我们就和谈,正好符合日本的战略利益;这时其一;其二,现在和谈,且不说日方的条件会不会变,国内民意如何交代?在政治上,GCD和第三党刚刚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如果我们现在与日本谈判,他们会做出什么反应?国内的民众会如何看待政府,如何看待校长?”庄继华看着蒋介石,后者脸色不豫,神情有些松动。

“拿破仑时代,在英国流传一句话。我们可以输掉一百场战役,但我们能赢得战争。我们现在不过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我们还没输掉战争,相反,战争正朝着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前途十分光明。”随后庄继华又重重补充了句:“对于最后胜利我始终坚信不疑。”

会议室内更加沉默了,过了好一会。何应钦才缓缓说道:“这个,文革。目前地军事形势是如果不和谈,南京有可能失守,如此我们谈判形势将更加艰难。我认为,这些条件并非不可以接受,没有要求承认满洲国,没有要求赔款,与委员长在庐山的谈话基本相符。我看是可以的。”

何应钦的话让会议室内的气愤稍微活跃了点,杨永泰接过何应钦的话说:“何部长说得对,这些条件与委员长所说的不涉及中国主权不冲突,况且,内蒙自治以后,苏日矛盾必然上升,这队我们联俄抗日有很大帮助。”

这就有点一厢情愿了,庄继华心中直摇头。苏俄不是傻子,他不会为中国火中取栗,相反他还会利用中国拖住日本,他好放手对付德国。

“总地来看这不是亡国条件,”白崇禧镜片后面的眼光闪烁,有些骄傲地迎着庄继华的目光。字斟字酌的说:“而且,如果和谈成功,我们可以不战而收回太原、河北、绥远、察哈尔等大片失地,我赞成以这个条件和谈。”

“我认为,可以谈,不过在华北的非军事区的区域是多大?还有上海的非武装地带区域多大,这些必须搞清楚。”军令部次长刘斐也表明态度。

随后徐永昌、谷正伦等人也相继发言支持和谈,庄继华这下算明白了,敢情这些人早就想和谈了,难怪自己刚才的讲话让室内地气愤变得有些尴尬。

唯一没发言的唐生智一直默默的坐着。蒋介石当然不允许这样。今天到会的都必须表态:“孟潇,你有什么意见?”

唐生智。这个当年的第八军军长,北伐之后两次惨败,最终输掉了手中所有筹码,成为民国下台诸侯之一。

“这个和谈究竟是好是坏我也没想明白,还请委员长斟酌。”唐生智不咸不淡的提了句:“不过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可以谈一谈,不过最好秘密进行,以免损伤士气民气。”

这个唐生智怎么变得这样滑头,庄继华心里有些诧异,这个唐生智无论军政都不怎么的,所以在民国政坛早早地就被淘汰了,不过以前看他的谈话,但多少还算耿直,身上有股军人作风,可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

“我怀疑这个条件只是日本人yin*我们的条件,”庄继华再度站起来,他不能让会议向和谈方向滑去,现在根本不时准备和谈的时刻,淞沪战事虽然失败了,但民心士气高涨,完全可以继续在战斗下去:“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多次利用谈判拖延时间,卢沟桥事变,日本也是利用谈判拖延时间,调集军队,这次是不是也是这样。此外战争爆发的直接导因是日本人策动华北自治,现在他们踏出的条件中丝毫没有涉及这个,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条件仅仅日本人地诱降,他们的目的是瓦解我抗战决心,促使我国变得慌乱,然后再逼我们同意华北自治。”

庄继华的话击中了要害,卢沟桥事变看上去是偶然冲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却是日本策动的华北自治。华北自治是日本占领东北之后的直接目标,现在日本占据巨大军事优势,华北又在其掌控之中,日本会放弃?庄继华认为不会。

“如果是这样,那就没什么好谈的。”杨永泰首先表态:“谈判的前提是委员长的庐山讲话,不涉及中国主权,不涉及地方长官任免。这两条是我们地底线。”

“我看可以给陶德曼传话,我们可以以这七条为基础,谈判,但要重申我们地条件,不涉及国家主权,不涉及地方长官任免。在这个认识达成之前,谈判以秘密方式进行。”蒋介石最终作出决定,从这些人的谈话中,他得到了足够地支持:“我们不怕日本人拖延,我们也要利用谈判整顿军队。只要拖过三个月,云南和四川的援军到达,我们就可以再战。”

蒋介石地这席话让庄继华稍稍放心,看来蒋介石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想利用谈判暂时停止战争,以利军队恢复元气,另一方面他也抱着日本人同意在庐山谈话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就此停止战争。

“如果谈判期间,日本人继续发动进攻。南京必然成为其攻击目标,现在我们讨论下,南京守不守,怎么守?”蒋介石抛出了第二个议题。

会议室内沉默了一会,白崇禧首先发言:“我以前就说过,以目前的军力,不应该守南京。守也守不住,与其让南京毁于战火,不如公开宣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